2026届高考语文诗歌专练----赵执信诗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诗歌专练----赵执信诗歌(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专练----赵执信诗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萤火
赵执信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注释①“质”即“体”。②幽人:幽居之人,隐士,这里指清寒读书人。③落空阔,指飘飞在广阔的夜空。星芒,指闪烁的星星。
1.这首诗就题材而言属于 诗。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拟人化手法描写了萤火虫在风雨中穿户过墙的情形。
B.颔联中“草成质”运用古人“腐草为萤"的说法,表明萤火虫的身世。
C.颈联用了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表明它愿意为读书人而处囊照明。
D.这是一首描写萤火虫的诗,多角度表现萤火虫的形象,语言不事雕琢。
3.阅读全诗,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赏析萤火虫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村舍 赵执信①
乱峰重叠水横斜,村舍依稀在若耶②。
垂老渐能分菽麦,全家合得住烟霞。
催峰笋作低头竹,倾日葵开卫足花③。
雨玩山姿晴对月,莫辞闲澹送生涯。
[注]①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村舍是诗人修建于故乡山东博山城东五十里的“红叶山楼”。②若耶:居浙江绍兴之南,是著名风景胜地。③卫足花:据《左传武王十七年》记,其大夫鲍庄子,为人所谗,被齐君处以断足之刑。孔子说:“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取远观视角,从整体上对村舍风光做了描绘,展现了重峦叠峰、河道纵横的山村风光。
B.颔联的上句表现了诗人的天真性情,下句既描写了山村的景色,也表现出诗人自得的心境。
C.“雨玩山姿晴对月”一句实写诗人在山村游山、赏月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自然引出末句的议论。
D.这首诗所写村舍之景有淡远朦胧之美,营造出一种空蒙的意境,与诗人闲淡的心境恰好相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咏古
赵执信
王孙无食空垂钓,老妇相哀少年笑。
可怜一饭尚千金,百战功成乃尔报。
哙等再拜言称臣,钟室儿女良有因。
汉廷将相羞为伍,曾是淮阴胯下人。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在体裁上属于古体诗,在题材上属于怀古诗。按照怀古诗“临某地、思某人、忆某事”的特点,此诗应是诗人经过韩信家乡淮阴时所写。
B.整首诗选取了韩信一生的主要事迹,夹叙夹议,客观公允,既有对韩信的深切同情,也有对韩信的中肯批判。
C.五、六句借名将樊哙尚且对韩信跪拜称臣,表明了韩信恃功骄纵、目中无人,这也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
D.七、八句是说韩信年轻时委曲求全,甘受胯下之辱,这个污点一直被朝廷中的大臣看不起,都不愿与之为伍。
6.本诗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於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7.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8.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昭阳湖①行书所见
赵执信②
屋角参差漏晚晖,黄头③闲缉绿蓑衣。
倦来枕石无人唤,鹅鸭如云解自归。
[注]①昭阳湖:微山湖。②赵执信:清代诗人,山东益都颜神镇(今属淄博)人。28岁时因在皇后丧期观看戏剧而被劾革职,此后50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③黄头:老人的头发由白转黄,借指老年人。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写诗人路过昭阳湖所见之景,描绘了一幅乡村图景,画面清新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富有情趣。
B.第一首诗第二、三句写人物的活动,用笔灵巧,将老人编织蓑衣、枕石歇息的场景,勾勒得如在眼前。
C.第一首诗尾句借鹅鸭归来表达思乡之情,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归帆去棹残阳里”一句情感相似。
D.第二首诗第二句“处处蛙”采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江南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淡寂静的氛围。
10.“黄头闲缉绿蓑衣”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中,两处“闲”情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
1.咏物 2.A 3.“和雨还穿户”两句表现其在风雨中抗争、奋斗的形象;“虽缘草成质”两句是说萤火虫虽身世卑微,却不趋炎附势的独立精神;“解识幽人意”两句是说明它为人照明、乐于奉献;“君看落空阔”两句则表现其胸怀大志、奋发有为的形象。诗人借萤火虫赞颂的是正直不阿、自信自强者的人格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题材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调动课内外知识储备,明确答案。诗歌题材包括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闺怨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等。本诗就题材而言属于咏物诗。咏物诗通常会以单个事物作为诗歌题目,诗中重点从形态、品质等对该事物进行描述。学生之前学过王安石的《梅花》或者于谦的《石灰吟》,做好知识迁移即可。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学生应回到诗歌中去,结合诗句内容比照选项进行分析概括。A,“首联以拟人化手法描写”错,首联解释为萤火虫随着风雨,穿墙过户,飞来飞去,是直接描写,没有拟人手法。故选A。
3.本题考查对诗歌塑造的形象进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抓住诗句意象,对意象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在做这道题的时候,要抓住萤火虫的特征。另外,咏物诗不仅仅是咏物,还要借物抒怀,所以要做到由物及人。首联运用细节描写,写萤火虫在雨中仍执着飞行,穿行于人家的窗户间;在风里它似乎要被吹落在地,却忽又轻盈地越墙而过,以风、雨作陪衬,暗赞萤火虫身虽细小却不畏风雨之意;颔联两句意思是说:萤火虫生于腐草之中出身低微但这并不要紧,它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能自己发光引路遨游夜空而不求助月亮照明。颈联两句采用晋代车胤囊萤照读的典故写萤火的功用。车胤家贫好读书而无钱买灯油,于是就捉萤火虫装在布袋里照着他彻夜读书,终于成为有学问的人。这说明萤火能体察穷人勤学的愿望屈居在袋子里,但它的志向是高远的。尾联两句解释为你看它们在广阔的夜空里闪闪发亮多么象那满天的星斗。月亮和星星照耀着大地但它们自己并不会发光而是借助于太阳的反射,萤火的光却是自身所发,这就使人从渺小之中见出它的伟大。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实写诗人在山村游山、赏月的活动”错误。“雨玩山姿晴对月,莫辞闲澹送生涯”是说,雨天玩赏山姿,晴天悠闲赏月,请不要嫌弃这份淡泊宁静的生活,就让我们以此度过余生吧。可知这并不是实写。
故选C。
5.D 6.对比。漂母赠饭,韩信报以千金;韩信为汉朝立下百战之功却被斩杀。两相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韩信的同情以及对帝王妄杀功臣的愤懑。
【解析】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这个污点一直被朝廷中的大臣看不起,都不愿与之为伍”错,“汉廷将相羞为伍,曾是淮阴胯下人”意思是当年淮阴街头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羞于与汉廷将相为伍,是韩信看不起汉廷将相,选项表述相反。
故选D。
6.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第三句“一饭千金”,是说当年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后来,韩信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此句是写韩信懂得报答恩惠。而第四句“百战功成”是写韩信战功赫赫,为汉王立下汗马功劳;“乃尔报”意思是竟然得到这样的“报答”,讽刺刘邦杀死助他建功立业的韩信。两句话行成鲜明对比,“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对韩信的同情;“乃尔报”是对帝王妄杀功臣的愤懑。
7.“常”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动荡的政治中,已经非常习惯,他一直寄情四方游历,然而“偏”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情绪。 185.此诗寄情于景色,通过对萧条的现实风景的描写,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局的不满情绪和自己内心世界的空虚惨淡。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技巧。
解答炼字炼句题的方法步骤: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 2.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本题较为简易,只要能够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便能准确答出。
在第二联后,诗中出现了多个凄清冷峻的意象,所以情感的主要倾向是落寞的愁苦心境。加上全诗描绘的景色也是寒冷凄清的色调,结合起来便能较好回答本题。
9.C 10.①第一首诗中“黄头闲缉绿蓑衣”句以悠闲的动作消解劳作的艰辛,“闲”表现了老人编织蓑衣的恬淡闲适和悠然自得;以实寓虚,借蓑衣编织的具象场景暗示隐逸生活理想。
②第二首诗末句中“闲敲棋子”是细节描写,写因已过夜半约客未至而百无聊赖的诗人,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悠闲,实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躁与烦闷、寂寞与期盼、怅惘与失意。
【导语】这两首作品均以“闲”为诗眼,却呈现不同境界。赵执信笔下老渔翁的“闲”是归隐后的物我两忘,蓑衣针线间流淌着与自然相融的禅意;赵师秀的“闲”则是文人雅士的待客之闲,棋子灯花中暗藏焦灼与期待。一动一静间,尽显中国士人不同生命状态下的精神图景。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第一首诗尾句借鹅鸭归来表达思乡之情”“情感相似”错。第一首诗尾句“鹅鸭如云解自归”描绘的是乡村生活中鹅鸭自然归巢的闲适场景,主要体现的是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而《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归帆去棹残阳里”主要是通过描写船只在残阳中往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历史兴衰、沧桑变幻的氛围,二者情感并不相似。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第一首诗中“黄头闲缉绿蓑衣”,“闲”字直接修饰老人编织蓑衣的动作。在夕阳余晖下,老人不慌不忙地编织蓑衣,这种悠闲的状态消解了劳作本身可能带来的辛苦,生动地展现出老人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时,结合诗人赵执信终身不仕、徜徉林壑的经历,这里以实寓虚,借老人编织蓑衣这一具体场景,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②第二首诗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运用细节描写,诗人在约客不来且已过夜半的情况下,百无聊赖地拿起棋子敲打棋盘,以至于震落灯花。从表面上看,“闲敲棋子”这一动作显得悠闲自在,但深入体会,实则反映出诗人因友人爽约而产生的内心的焦躁与烦闷,在漫长等待中滋生的寂寞与期盼,以及最终未等到友人的怅惘与失意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