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新部编版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时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文学文化常识南文:孔兄请唤(1)__________(A.令郞B.小儿)上来,让余认识。 孔父:承蒙南文兄错爱,(2)__________(A.犬子B.令郞)年幼,望南文兄不吝(3)__________(A.请教B.赐教)。(1)下面是希望中学七年级(1)班的横小水同学写的一出《孔融让梨》课本剧片段,请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人物对话。(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两篇短文分别出自《 》和《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4.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5.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B.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D.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6.《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交代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 。交代对话由来的句子是7.《咏雪》选自《 》,这部书是由 (朝代) (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8.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1)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2)( )待君久不至,( )已去。(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9.在横线处选择正确的答案。《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物,如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华歆割席分坐的 ﹔不接受父亲老部下送来为父亲办丧事的百万费用的 ;面对父亲友人的诘问,有理有据地以“无信”“无礼”回击对方的 。他们共同构成了魏晋名士的群像。A.王戎 B.陈元方 C.管宁二、综合性学习10.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而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又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没有诚信,信息化无从谈起。为了教育同学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校七年级举行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则活动标语。标语已写好上句,请你补写下句。上句:读书重在明理下句:(2)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请你提供两个活动项目。【示例】环顾身边思诚信项目一:项目二:三、文言文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②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夙惠》)【注】①著箄: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著,放置。箄,竹制的蒸饭用的盛器。②长跪:挺直上身而跪。③糜:粥。11.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句子 方法 解释待君久不至 联系成语法——严阵以待 (1)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查阅词典法——①放任,纵使;②致使,让;③支配,使用;④假使,假如(《古代汉语词典》) (2) (仅填序号)俱委而窃听 课文迁移法——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联系成语法——后顾之忧 (4)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13.小华想要根据甲、乙两文的情节导演一个短剧,请你帮他完成导演手记。原文 表演指导(合理推测人物的神态、语气)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元方( )说:“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2)陈太丘( )说:“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陈太丘(欣慰地)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要(吃)米饭呢!”14.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从小就 ;从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季方两兄弟都 。(填人物形象)15.元方、季方两兄弟长大后都以博学多才而闻名。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元方父亲的做法,分析两兄弟成才的原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16.【甲】文出自《 》(书名)。【乙】文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是 。17.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B.相委而去 委:舍弃。C.谢以醇酒罚之 以:用。D.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着:看着。(2)推断【丙】文“遂遣之”的“遣”的意思正确一项是是( )A.打发 B.派遣 C.遣送 D.排解18.下列对【丙】文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哥哥,老人家可以想念,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B.哥哥,老人家多可怜啊,怎么可以做这种事呢!C.哥哥,老人家多可怜啊,你怎么可以乱作为呢!D.哥哥,老人家可以想念,你怎么可以太过分呢!19.【甲】文谢太傅“大笑乐”的原因是 ;【乙】文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 ;【丙】文谢奕“改容”的原因是年幼的弟弟谢太傅指出了他的错误。20.小李同学读了三篇短文以后,与同学小丁、小陈讨论起有关家庭教育话题,请你根据内容完成横线上的填空。小芳:我从《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中读出 很重要。小丁:我认为一个人的品行更需要从小抓起,七岁的元方就懂的道理,离不开陈太丘的耳濡目染,从“ ”中可以看出。小陈:你说得对,我从时年七八岁的谢太傅劝告兄长就可以看出谢安从小就是一个 的人。阅读《世说新语》中关于谢安的三个语段,完成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遏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②,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③与赌,得即烧之。【丙】桓温伏甲④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⑤,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⑥,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注释】①谢遏:谢太傅之侄。②紫罗香囊:为魏晋贵族男子喜好,体现阴柔之风。③谲:欺骗。④伏甲:埋伏士兵。⑤遽:惊慌。⑥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⑦趣:同“促”,立即。21.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字典查阅 著:①显露,显著;②写文章,写书;③附着;④穿,戴。 ①好著紫罗香囊: (写序号)成语推断 患得患失 ②太傅患之:课内迁移 学而不思则罔 ③而不欲伤其意: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2.小语和小文正在研读这几个语段,请结合语段内容,补全对话。小语:你看,语段【丙】中这个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没有标点,朗读时该如何停顿呢?小文:这并不难,我们朗读时应该根据文义停顿。此句断三处即可,为①“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用“/”给句子划分停顿)小语:的确如此。同时,理解文义时,我们要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如语段【甲】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就应当补充上主语。此句应翻译为②小文:读完这三个语段,我认为谢安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赞同吗?(请结合具体内容写一写你的看法。)小语:③ 。四、语言表达23.《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请结合内容说说为什么该篇能够选入《方正》篇。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七年级语文新部编版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题号 2 3 4 5答案 C C C B1.(1)(1)A(2)A(3)B(2) 《言语》 《方正》2.C3.C4.C5.B6.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7.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言语) 南朝(南朝宋) 刘义庆8. 太丘 友 家君 家君 君 君9. C A B10.(1)(示例)做人贵在诚信(2) (示例)引经据典话诚信 班级演讲说诚信11. 等待 ② 丢下 回头看 12.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3. 生气地 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面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并未生气,语气平和地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意思对即可) 14. 聪慧善辩 聪明好学 15.从甲文“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重信用的人,陈太丘通过言传身教,给两兄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发现“饭今成糜”时,陈太丘没有责备孩子,而是询问原因,知道原因后又问“尔颇有所识不”,在元方、季方回答后,他宽容地谅解了孩子们的过失。由此可见,父亲陈太丘的宽容尊重、教育有方也是两兄弟成才的原因。16. 《世说新语》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17. D A 18.B 19. 对侄女谢道韫咏雪名句的赞赏(或“晚辈才华出众”) 友人无礼失信,不值得理会 20. 家庭文化熏陶(或“长辈对子女的教育”)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富有同情心(或“明辨是非”“敢于直言”)21. ④ 担心,忧虑; 却,但是; 趁、乘。 22.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赞同。谢安重视晚辈教育,在雪天给子侄辈们讲解诗文、欣赏侄女咏雪之才;香囊一事中也可以看出他善于教育;他遇事冷静,从谢安、王坦之两人在赴宴前、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中可见。23.本文主要体现了主人公陈元方的“方正”品质,例如:①陈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元方首次回答友人的话,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面对友人的无理,元方先点明约定时间,指出此事错在友人不守信,而非父亲的错,然后从“无信”“无礼”两方面去反驳友人对父亲的责怪。从陈元方的据理抗辩,可见其从小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具有“方正”之气。②陈元方的行为举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此时的友人转怒为惭,表明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体现了元方的率直方正。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