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6.练题型 语言鉴赏题(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6.练题型 语言鉴赏题(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练题型 语言鉴赏题
一、(2025河南许昌、平顶山、汝州名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①
黄庭坚
清洛②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③。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④歌吹愁
[注] ①元祐初,黄庭坚的好友王定国因直言进谏遭贬,出为扬州通判。②洛:洛河,连通运河,经扬州。③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④竹西:扬州地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首联先抒写对友人的思念,接着借友人的询问,表达出对早日与友人重逢的期盼。
B.诗人善用意象营造意境,如通过昼夜不停流淌的“清洛”,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C.颈联写扬州美食,用“飞雪”形容细白的鱼脍,用“明珠”形容晶莹的芡实,想象新奇。
D.诗人指出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并无不妥,他以此劝慰友人,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2.黄庭坚的诗作向来精于炼字,请结合颔联中“犹”“却”二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犹”表示尚且、还,诗人指出王定国尚且年轻,还能经得住消愁的美酒,表达了对友人青春尚在的庆幸,但同时又隐隐透出一种友人只能借酒来慰藉自己的无奈。②“却”表示转折,王定国在即将青云直上之时却被贬为扬州通判,前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命运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被埋没的愤愤不平和惋惜之情。(每点3分)
二、(2025广东佛山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送蜀郡李掾
岑 参
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
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
夜宿剑门月,朝行巴水云。
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友人即将前往江城赴任,诗人与友人饮酒作别,以诗作赠,可见情谊之深切。
B.友人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尚未得到明君的赏识重用,只能饮酒聊以自慰。
C.前行之路,“夜宿”“朝行”,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可见友人赴任路途之远。
D.有月相伴,有云可观,同过蜀地,所感与李白《蜀道难》中的惊险有所不同。
2.诗歌的尾联广受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①诗人想象(虚写)友人到达江城时,菊花盛放,路上到处弥漫着芳香,似在欢迎友人到来。②借江城菊花盛放来比喻(暗示/象征)友人杰出的理政才能和高洁品质将得到展现,用一路芳香来比喻(暗示/象征)友人一定会得到圣明君主的赏识;与第二联形成照应。③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写景作结,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每点2分。从感官(视觉与嗅觉相结合)、典型意象(菊花)等角度分析亦可]
三、(2025湖北“新八校”协作体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曲江对酒①
杜 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②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③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④。
[注] 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驻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判,甘愿的意思。③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④拂衣,振衣而去。《新五代史·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开篇叙事,诗人坐于江畔,精美的宫殿还在眼前,但似乎已失往日风采。
B.落英缤纷,本是浪漫景致,但诗人无心赏玩,转而对酒抒发满腹牢骚。
C.尾联流露出诗人归隐江湖的想法,这也是他“纵饮懒朝”的主要原因。
D.全诗格律精工,构思巧妙,含蓄蕴藉,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诗的第三句原作是“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试联系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杜甫“改三字”的理由。(6分)
答案 改后意境更切合诗人的心境,情景和谐。①原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姿态,意境更为活泼恬适,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郁闷无聊的心境不吻合。②改后与下句一起描写花落鸟飞,画面寥落,意境偏于清寂凄婉,可以更好地烘托诗人事业上寂寞无为的失落惆怅之心境。(每点3分)
四、(2025陕西商洛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望海潮·洛阳怀古①
秦 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②,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③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临行前重游西园。②金谷:西晋石崇的园林,在洛阳西北。铜驼: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因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人们多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优美的园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梅花渐疏、冰消雪解、春风轻拂的初春美景图。“暗换年华”写季节悄悄地更替,有时光流逝之感。
B.“长记”领起词人对往昔游宴之事的回忆,词人踏沙而行,原本心情愉悦,但因失误随车和絮翻蝶舞的繁杂景象扰乱了心思。
C.下片前三句继续追忆前事。“碍”“妨”描绘了一幅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夜饮盛况,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月朗花繁的美景。
D.词的结尾两句写出了词人因宦海浮沉、仕途不顺即将离开的无奈,内心也萌生思归的心绪,神思早已暗自随流水奔至天涯。
2.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二句,设想奇绝,语意妙绝。试简要赏析这两句。(6分)
答案 ①使用了拟人手法。“分”字写出千家万户的春景是由柳树下盛开的桃花分送来的,富有意趣。②“乱”字的使用,将春色无所不至、纷乱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极富画面感。③正面凸显了春意之浓郁,烘托了词人往日游园的愉悦心情,与下片萧条景象形成对比。(每点2分)
五、(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临江仙[注]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上片回忆了当年自己与朋友同榜及第,一同到琼林苑赴宴赏花的情形,表达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B.上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对宦海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悲惋与无奈。
C.下片写朋友到一个神仙之地任职,自己今后就再难见到朋友了,表达出对朋友到另外一个新地方任职的羡慕之情。
D.词作结尾以景结情,写朋友离去后,生活无聊,只能将思念付予那些经霜的红树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远处的红霞。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皆(李)白之品流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多处用虚笔(想象):本词有对过去与朋友同榜及第,共赴琼林宴的回忆;有对未来朋友的去处,以及朋友离开后自己在滁州的情形的想象,词人甚至将人间僻地的阆州想象为天上仙境阆苑。想象奇特,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意境)缥缈开阔:有重聚的现在,有同榜及第的十年前,还有即将到来的离别之后;有词人与朋友都风光得意的汴京,有词人“薄宦老天涯”的滁州,有朋友即将赴任的阆州,还有神仙居处的阆苑,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每点3分,从语言洒脱灵动、情感跌宕起伏等方面作答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