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练题型 内容理解概括题一、(2025山东部分学校学业水平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①(其三)苏 辙埙动篪鸣只自知②,忧轻责少幸官卑。声名谩作耳中瑱③,科第空收颔底髭。西鄙猖狂犹将将,中朝闲暇自师师。近成新论无人语,仰羡飞鸿两翅差。[注] ①嘉祐六年,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充任商州军事推官。王安石认为苏辙袒护宰相,专攻人主,迟迟不肯撰写制词,苏辙最终决定不去商州赴任。②埙:古代吹奏乐器。篪:古代的竹管乐器,像笛子。③瑱: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用来堵耳朵的玉质饰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从题目可知,在本诗创作前,苏轼曾因听闻苏辙未去商州赴任而给他写过诗。B.首联诗人交代能享受埙篪和鸣,庆幸官职低、责任少,实则传达内心的不平。C.颔联写自己用声名换取官职徒增谩骂,参加科举也只是徒增胡须,含有自嘲之意。D.颈联运用对比,写出边境敌人疯狂集结,而朝臣却悠闲自在,讽刺意味强烈。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尾联的意思是:最近刚写了一篇文章,却无人切磋评赏,只能仰头羡慕振翅高飞的鸿雁,遗憾自己没有像鸿雁一样的翅膀飞到兄长身边。②苏辙将哥哥引为知音,当作倾诉的对象,表现出兄弟间的深厚感情。③暗含怀才不遇、才能无法施展的无奈与孤独;也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赏识,希望有所作为,实现政治抱负的复杂心境。(每点2分)二、(2025福建厦门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注]石湖精舍(其一)杨万里万顷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如何豪杰干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注] 范至能参政,范至能即范成大,字至能,曾任参知政事,后因言官弹劾被赋闲职,晚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句写石湖是因越王勾践凿石开渠而形成的,交代了石湖的历史由来。B.颔联古今相照,昔日战场干戈声与当下的杖屦声形成反差,令人感慨。C.本诗第六句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一句意趣相近。D.尾联中描绘春到石湖,芳草萋萋的美景,用绵延春草寄寓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范成大官拜宰辅仅70天就被赋闲职,杨万里在诗中是如何劝慰友人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诗人借吴越相争的典故,表达对历史兴替、人生荣辱的感慨,劝慰友人不必执着于功名;②诗人用石湖的优美景色,隐喻友人清正的品格,劝慰友人静享自然的清韵;③诗人以盛衰兴亡、万物更替的自然之理,劝慰友人要以超脱的心境面对一时的变化。(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三、(2025辽宁大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秣陵送客入京①朱 放秣陵春已至,君去学归鸿。绿水琴声切,青袍草色同。鸟喧金谷②树,花满洛阳宫。日日相思处,江边杨柳风。[注] ①京,指洛阳,唐代洛阳被称为东都,武则天称帝后曾定都洛阳。②金谷,指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私家园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诗歌开篇直接破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并巧妙以“归鸿”喻友人。B.诗歌颈联描写了想象中友人所到之地洛阳的繁华热闹,暗含着美好祝愿。C.诗歌末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末句在表现手法上一样,都是以景结情。D.这首送别诗虽也抒发了不舍与思念之情,但却无一般送别诗的悲伤哀愁。2.学校古典诗歌社团的同学们在研习这首诗歌时,对“青袍草色同”一句的理解,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青袍”是指代“诗人与友人”,一方认为“青袍”只是指代“友人”。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 (示例1)“青袍”指代“诗人与友人”。①二人穿着同样的青袍,且青袍之色与草色同,意味着二人拥有同样的相对低下的身份。②二人同着青袍,同处作别之地,彼此间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每点3分)(示例2)“青袍”指代“友人”。①友人身着青袍,在诗人的视线里,渐行渐远,最终与草色融为一体。②与下文想象友人到达洛阳后的情景衔接更自然,更能突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每点3分)四、(2025湖北“新八校”协作体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示逢子曾 几清臞①骨相类诸生,黾勉②寒窗守一经。用赋要窥司马室,学诗频过伯鱼庭③。可怜亲发镜中白,莫负子衿身上青。五桂荫门家世事,寂寥天畔几回星。[注] ①清臞:清瘦。②黾勉:努力,勉力。③过伯鱼庭:伯鱼,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后用“过庭之训”指父亲的教导。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首联以“清臞骨相”“黾勉寒窗”刻画学子形象,体现孜孜苦读的勤勉之态。B.颔联连用司马相如作赋和孔鲤过庭的典故,强调诗赋学习需登名家门庭并亲领教诲。C.颈联中的“子衿”出自《诗经》,强调后辈的学子身份,与“亲发”形成情感呼应。D.尾联“五桂荫门”喻指家族累世功名,寄托对后辈继承家学、重振门风的期许。2.本诗蕴含深刻的劝学之意,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对我们治学的启示。(6分)答案 ①勤勉专注,扎根经典。首联“黾勉寒窗守一经”强调治学需以勤勉为基,专注研习经典。②博采众长,师法典范。颔联“用赋要窥司马室”启示我们需广泛学习前人精华,汲取典范智慧;“学诗频过伯鱼庭”则强调重视亲长教诲,虚心求教。③珍惜时光,不负韶华。颈联以父母白发与学子青衿对比,警示学子当珍惜韶华,以学业回报亲人期许。④传承家学,担当使命。尾联“五桂荫门家世事”说明治学需延续家学精神,实现文化血脉的赓续。(每点2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