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名篇名句默写 4.练题型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名篇名句默写 4.练题型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练题型 文化(语言)现象总结型
1.中国古典诗词中“空”字的使用频率很高,或营造空灵幽静的氛围,如“          ”;或有徒劳之意,流露无奈感伤的情绪,如“          ”。
答案 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空山凝云颓不流 塞上长城空自许/隔叶黄鹂空好音/莫使金樽空对月/怀旧空吟闻笛赋
2.很多诗歌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世事变迁,如“          ,          ”,对比之间,尽是感慨。
答案 (示例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示例2)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示例3)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示例4)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示例5)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古诗文对“烟”字情有独钟,比如常用“烟”字表现杨柳的生机之盛与朦胧之美,如“          ”;或用“烟”字形容水雾弥漫,如“          ”。
答案 烟柳画桥/绝胜烟柳满皇都/绿杨烟外晓寒轻 烟涛微茫信难求/但寒烟衰草凝绿/烟波江上使人愁/多少楼台烟雨中
4.古代诗歌中常在上下两句对举出现“前后”“上下”“远近”“天地”等词语,来表述时间或空间的变换,如“          ,          ”。
答案 (示例1)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示例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示例3)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5.拟声词常以叠词的形式出现,古诗词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          ,          ”。
答案 (示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示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3)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6.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          ,          ”。
答案 (示例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示例2)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示例3)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7.以景结情是诗人惯用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如“          ,          ”。
答案 (示例1)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示例2)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示例3)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8.酒食是诗歌中常见的描写对象,古人无论贫富,设宴待客皆有酒有菜,比如“          ,          ”。
答案 (示例1)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示例2)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示例3)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示例4)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9.山川风物、四时好景激发了文人墨客无限才情。古代许多诗词文赋都描绘了“水天相接”的美景,这些句子意境或开阔,或唯美,或空明,如“          ,          ”。
答案 (示例1)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示例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示例3)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示例4)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5)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10.在古诗文中,作者常用拟人手法赋予“云”这一意象丰富的情感,如“          ,          ”。
答案 (示例1)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示例2)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示例3)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示例4)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示例5)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11.“徘徊、犹豫不决”在古诗文中有不同的表达,可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如:“          ,          。”
答案 (示例1)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示例2)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示例3)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12.诗词中使用设问的方式,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发读者思考。请试举一例:“                       。”
答案 (示例1)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示例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示例3)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13.古诗词中数词“九”常常表示虚指,如“          ,          ”。
答案 (示例1)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示例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示例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若默写诗句中的“九”是具指,则不对,如“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等)
14.列锦,亦称“名词铺排”,是指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在一起,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古典诗歌作品中常见的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诗句,如“          ,          ”。
答案 (示例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示例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示例3)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示例4)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示例5)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示例6)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15.“荷”,又称莲、芙蓉、芙蕖等,是我国古典诗文中的常见意象,意蕴丰富。如“          ”一句便是取其美好形象表达愉悦畅快之情,而“          ”一句则是取其高洁品质寄寓高尚的情操。
答案 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一风荷举/莲动下渔舟/莲花过人头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清水出芙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无声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睐,它是一种超脱耳根直诉灵魂的体验,比如有诗词云:“          ,          。”
答案 (示例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示例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示例3)波心荡 冷月无声
(示例4)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17.小明学习成语时发现,很多成语出自唐宋诗词,如“千呼万唤”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的诗句还有“          ,          ”等。
答案 (示例1)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示例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8.唐代许多诗人在送别亲朋好友时,写下了很多安慰对方、乐观豁达的诗句,例如“          ,          ”。
答案 (示例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示例2)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3)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示例4)离魂莫惆怅 看取宝刀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