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名篇名句默写 5.练综合 模拟题组(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名篇名句默写 5.练综合 模拟题组(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练综合 模拟题组
1.(2025山东潍坊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劳动之美是多元且动人的,既有“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辛劳朴素,也有王维《山居秋暝》中“          ,          ”的纯美雅致。
(2)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时,同学们惊叹于古建筑空中连廊的精美,纷纷赞叹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描写得精妙绝伦。
(3)古代诗歌语言具有跳跃性,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又如“          ,          ”,都表现为空间上的转换。
答案 (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3)(示例1)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示例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示例3)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2.(2025河北石家庄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项脊轩志》细节动人,如十五之夜,月照桂树,影随风动,让人觉得“          ”;再如“          ”时,时日长久,能“以足音辨人”。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两句振聋发聩,呼吁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古典诗词往往不出现颜色词却能表现出色彩,如“          ,          ”两句,通过独特意象让读者体会到画面中白色的存在。
答案 (1)珊珊可爱 (余)扃牖而居
(2)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3)(示例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示例2)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示例3)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示例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示例5)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3.(2025新八省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自己如果治理一个危难中的中等国家,三年之后,“          ,          ”。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通过河中画船、天空飞鸟描绘出长江上的美丽景色。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相邻的两个数字来表示一个大概、差不多的数量,这种用法在古诗词中也很常见,如“          ,          ”。
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3)(示例1)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示例2)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两三人
(示例3)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示例4)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4.(2025广东广州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会课上,老师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诫同学们学习应持之以恒,这让大家立刻联想到《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
(2)家庭聚会时,小明爸爸站起来祝酒:“我借杜甫《客至》中的‘          ,          ’,用一杯薄酒祝福大家。”小明接话道:“爸爸,这两句诗是诗人自谦的说法,用‘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更好吧。”
(3)蛇年新春献礼视频《以武止戈》展示人民军队维护和平、保家卫国的决心,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含有“戈”的诗句,如“          ,          ”。
答案 (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3)(示例1)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示例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示例3)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5.(2025山东淄博、滨州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会课上,张老师使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了坦诚相待的重要性。
(2)班级举行同主题诗句集锦活动,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们搜集以水流喻指时间过得飞快,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的句子,并以《离骚》中的“          ,          ”为例进行示范。
(3)古代女性头饰常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如“          ,          ”。
答案 (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3)(示例1)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示例2)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示例3)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6.(2025河北唐山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刚参加“国乐盛典”音乐会,听到轻重交织、清脆悦耳的琵琶声,想起了《琵琶行》中的“          ,          ”。
(2)在历史课上,于老师让同学们归纳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小刚同学想到《陈情表》中的“          ,          ”就说明了汉代选拔官员的方式。
(3)小慧同学假期去爬长城,倚着垛口远眺,她想到了古人所作的带有“长城”的诗句:“          ,          。”
答案 (1)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示例1)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示例2)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7.(2025湖北七市州二诊)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写诗人崇尚美德并自我约束,虽早上满怀赤诚向君王进谏,傍晚就惨遭贬黜的名句是“          ,          ”。
(2)《登泰山记》中,姚鼐在游览泰山的过程中,用“          ,          ”表达出对错过了偏僻处的石刻景观的些许遗憾。
(3)在古诗文中,古人借多样的传统乐器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学习时有之,游乐时有之,独处时有之……请写出相关名句“          ,          ”。
答案 (1)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2)僻不当道者 皆不及往
(3)(示例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示例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示例3)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示例4)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8.(2025广东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卫风·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表面上描写桑叶,实则写人的爱情,由物及人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屈原《离骚》(节选)中的“          ,          ”也运用了该手法,表达对时光易逝的忧虑。
(2)盘庚迁都时遭到了臣民的反对,在课堂上讲解这一知识点时,于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          ,          ”点明了反对盘庚迁都的群体。
(3)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暗示性和联想性,“落木”和“江”两个意象以其独特的内涵而倍受喜爱,小张在作文中引用包含这两个意象的诗句“          ,          ”,来渲染环境描写。
答案 (1)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3)(示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9.(2025江西九江十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校园十大夏景标识语征集活动中,张芳直接引用周邦彦《苏幕遮》中“          ,          ”两句来作为校园荷塘的标识语,同学们都觉得很贴切。
(2)小刚在困难面前心情有些低落,同桌给他写了张纸条,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          ,          ”两句,鼓励他重拾信心,相信未来。
(3)在唐诗宋词中,“梧桐(梧、桐)”这一意象常常蕴含着文人的孤独忧愁或离情别绪,如“          ,          ”等。
答案 (1)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2)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3)(示例1)春风桃李花开夜 秋雨梧桐叶落时
(示例2)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示例3)梧桐枯峥嵘 声响如哀弹
10.[2025八省八校(T8)第一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师生之间可以教学相长,这与韩愈《师说》中“          ,          ”理想的师生关系一致。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与《琵琶行》中用明月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黛玉葬花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悲泣春花,哀叹命运。在古诗词中,不乏含“花”字且借以抒发悲凉之意的佳句,比如“          ,          ”。
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示例1)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示例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示例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示例4)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1.(202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借盘庚迁都的史实表达自己的变法决心,其中“          ,          ”体现了他的行事准则和决不后悔的改革之志。
(2)古代诗人望月怀远时,时有奇想,如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立意和构思与其相似,可以说是同一机杼。
(3)以水的流动不居来表现人生多故、世事无常,是我国古代诗文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出现在很多作者笔下,如“          ,          ”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例。
答案 (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3)(示例1)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示例2)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示例3)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2.(2025河南安阳、鹤壁、焦作、濮阳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是晋王李克用临终前对庄宗的嘱咐,也是庄宗奋发图强、接连取胜的精神动力。
(2)《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乘舟泛于江面。文中先描写了凌空驾风而行般的体验,接着又以“          ,          ”描述那种宛若腋下生翅、超凡为仙的感觉。
(3)古代诗人常在诗歌中描写水中映月的景象,如唐诗中就有“          ,          ”的诗句。
答案 (1)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3)(示例1)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示例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示例3)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13.(2025广东深圳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在中国古代具有军事防御的重要功能,这从贾谊《过秦论》中的“          ,          ”就可以看出。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如柳永《望海潮》便以“          ,          ”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表现杭州市民物质的充裕与精神的充实。
(3)古代诗词常常以“梦”为马,将梦的主体带到另一空间或另一时间,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又如“          ,          ”。
答案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3)(示例1)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示例2)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示例3)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示例4)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示例5)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例6)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如果没有体现“将梦的主体带到另一空间或另一时间”,不给分,如“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14.[2025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的结尾,主客二人于人生感悟上高度契合。他们“          ”,空间被遗忘;“          ”,时间被忽略,共同抵达“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乐境。
(2)在古诗中诗人常借“衣”来寄托情思,如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展现了战士的忠诚与辛劳;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则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3)月背采样凯旋、神舟遨游苍穹……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迅猛。回溯古代,科技不发达,诗人们常常借助广袤苍穹里的璀璨星辰来抒发内心的万千情思,如“          ,          ”。
答案 (1)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2)铁衣远戍辛勤久 素衣莫起风尘叹
(3)(示例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示例2)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示例3)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示例4)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若只是写出现“星辰”,没有“抒发内心的万千情思”的句子,则不给分,如“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