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作文 3.题组三 自主命题省市卷精选(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作文 3.题组三 自主命题省市卷精选(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题组三 自主命题省市卷精选
1.(2025北京)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50分)
  (1)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在闪耀,如比赛记分牌、新年倒计时、车站电子时刻表、智能家电显示屏等。数字闪耀之时,可能是激动的时刻,可能是收获的见证,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
  (1)材料先对运动员在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第二次呼吸”的生理现象进行了解说,然后以“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一句,引导考生展开广泛联想,将体育运动中的这一现象迁移至其他领域,并深入思考这一现象蕴含的深刻寓意。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呼吸”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出现“极点”反应,面临极端困难的考验;积极应对调整,激发精神斗志;跨越“极点”,进入新阶段。
在个人成长、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以至强国复兴中,也常会遇到“第二次呼吸”现象,我们要用理性的态度面对,更要认真思考、不断探索跨越“极点”的策略方法,如灵活调整、科学引导,目标如一、坚定信念,提升实力、坚韧不拔,等等,如此,人生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展才会跃升至更高阶段。
写作时,要由此及彼,纵横拓展,理性分析,展现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推荐立意 (1)从“是什么”的角度,剖析“第二次呼吸”背后是突破舒适区、克服惰性、激发潜能、重新适应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2)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第二次呼吸”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如培养坚韧品格、推动社会创新、助力国家复兴;(3)从“怎么做”的角度,探讨实现“第二次呼吸”的有效方法,如坚定信念、合理规划、勇于尝试、团队协作等。
审题指导 (2)题目的核心是“数字闪耀”,“闪耀”具有瞬间性,强调某个特定的、引人注目的时刻。写作时需要聚焦这个“闪耀”的瞬间及其发生的特定背景、环境;“数字闪耀”这一短语组合强化了数字对事件和情感的特定作用,含有情感价值要求,写作时应突出数字闪耀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而“当……时”,则引导我们捕捉、聚焦社会人生的特殊时刻,建立所要叙写的内容与“数字闪耀”的紧密关系,以小引大,以点映面。
2.(2024北京)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50分)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
  (1)标题“历久弥新”由“历久”和“弥新”组合而成,意思是经历长久的时间,反而显得更加鲜活,更有活力。“历久”强调时间沉淀与传承,“弥新”强调与时俱进与创新。什么样的事物能够历久弥新呢 题干给出了例子——“古老的经典”“杰出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些都是优秀文化,属于有价值的东西。“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强调它们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活力和新的价值。这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事物能历久弥新 为什么能历久弥新 怎样才能历久弥新 ……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立意,都需要体现所论述事物的“历久”与“弥新”,思考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历久”的经典、思想、精神,如何让它们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展现新价值,也可联系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等相关内容进行写作。
推荐立意 (1)品读经典,感受新知;(2)传承中国精神,彰显时代价值;(3)与时俱进,方能历久弥新。
3.(2024上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分)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认可度”即社会群体对一个人或事物的认同程度和接受程度。“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表明“认可度”可以用来辅助判定事物的优劣,而用于人身上则可判定一个人的价值。对“认可度”,我们要进行辩证思考,既看到其合理、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一方面,认可度是社会对个体或事物价值的普遍认同,它体现了社会共识和文化导向,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确能为个体的判断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人们做出更高效准确的选择。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集体的智慧不可小觑。认可度高往往能激发信心,给我们情感支撑,更能维护持久意志品质。从这一角度出发,可思考:如何提高认可度 为什么要提高认可度 认可度对于个人、国家有何意义
另一方面,认可度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可能掺假。网络上不乏请人刷出来的“浏览量”“点赞量”“好评量”等,“量”多不一定代表该事物的价值就高。历史与经验告诉我们,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当认可度成为人人不假思索就认可的唯一标准,群体的思考也在逐渐取代个体的独立思考。多数人以强大的音量不断压制和同化着意见相左者,而那些少数人的看法则被忽视、被抹杀。因此,我们要对大众的认可度进行审慎的判断,对事物的价值进行理性的分析,不能随波逐流,一味跟风或迎合他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可思考过度依赖认可度来判别事物、区分高下的弊端,分析我们对待认可度的正确态度。
推荐立意 (1)理性看待认可度,摒弃人云亦云;(2)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3)用好认可度这柄“双刃剑”,为美好生活添彩;(4)善用认可度,明智做决断;(5)警惕“认可度”背后的陷阱;(6)以实力赢得认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