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一)(第一、二单元整合复习)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一)(第一、二单元整合复习)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初中 九年级 化学
期末专题复习(一)(第一、二单元整合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能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准确辨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方法开展科学探究,加深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的理解。
3.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了解水分解的原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认识化学变化,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建立元素观与微粒观,初步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念。
4.能从生活生产实际入手,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能运用化学观念和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冰变成水
粮食酿酒
金属生锈
一、变化性质我来辨
植物生长
火箭发射
蜡烛燃烧
金属导电
丝线织锦
雕琢玉器
瓷器破碎
你能分辨下图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吗?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宏观
微观
例举
判断依据 有新物质生成
不变
发生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
构成物质的微粒 ________
是否有新物质(新微粒)生成
三态变化、形状变化、大小变化
光合、呼吸、燃烧、酿造、生锈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词中看变化
燃烧
燃烧
三态变化
光合作用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和苯,可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水。
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你能从中发现青蒿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吗?你的推理依据是什么?
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此外还有,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等。
青蒿素的结构简式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和苯,可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水。
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熔点、溶解性
此外还有,气味、沸点、延展性、导电性、挥发性等。
青蒿素的结构简式
二、水的变化立体看
运动的水分子
水的综合利用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三重表征辩证看
水的三态变化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固态(冰)
液态(水)
气态(水蒸气)
构成微粒
分子排列
分子运动
三态变化的原因
水分子 水分子 水分子
有序
无序
无序
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扩散
能量变化
分子运动速度变化
间隔变化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 和 。
数目
大小
间隔
排列方式
状态变化
分离下列混合物,可以利用操作Ⅲ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之一) 。
A.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
B.除去酒精溶液中的水
C.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蒸发:将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加以分离的方法。
磁铁 / 足量稀盐酸
小明周末从山区带回一瓶山泉水,在化学实验室中模拟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并最终得到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B
沉降
过滤
吸附
蒸馏
运动的水分子
水的综合利用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三重表征辩证看
水的分解
水的合成
水的分解实验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正极: (能使 复燃)
负极: (可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氢气
1:2
2H2O 2H2 ↑+ O2↑
通电
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的分解实验
分解反应
水的分解实验
微观: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水的合成实验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氢气燃烧前,要先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 火焰,倒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 ,出现,用手触摸感到 。
检验纯度
淡蓝色
水雾
温热
2H2 + O2===2H2O
点燃
H2 —— “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优点: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热值高
来源广
水的合成实验
化合反应
运动的水分子
水的综合利用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三重表征辩证看
宏观表征
微观表征
符号表征
元素
微观粒子
元素周期表
1.原子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中子(不带电)
质子(带正电)
(带正电)
原子
原子核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1)原子的结构
(带负电)
(2)核外电子排布
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第三层且是最外层则最多容纳 个电子。
2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电子数
8
8
+13
8
2
3
③对原子化学性质的影响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的 稳定性 化学性质 形成微粒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失去
得到
阳离子
阴离子
保持原子不变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稀有气体元素为8
(He为2)
稳定
不易得失电子
一般<4
一般≥4
不稳定
不稳定
易 最外层电子
易 电子
2.分子、原子、离子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相同点 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物质举例
转化关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变化。
在有些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变化的。
H2O、CO2、H2
Fe、Cu、C
NaCl、NaOH
分成
构成
得失电子
得失电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1.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基本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彼此间有间隔;总在不断运动。
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即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① 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3.元素
元 素 原 子
区别
联系
宏观概念
微观概念
元素是总称
原子是元素中的个体
(基本单位)
元素周期表
每一横行为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
每一纵列为一个族,共16个族
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列,最早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水分子聚集
一个水分子
H2O
宏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宏观)
分子由原子构成。(微观)
查阅元素周期表可知,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可得 水的化学式量 = 1×2+16 = 18 。
运动的水分子
水的综合利用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三重表征辩证看
综合治理
开发利用
管理保护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①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生活中通常用 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版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取样,分别向其中加入肥皂水。
振荡后,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
煮沸
0.3%
硬水:含较多钙、镁化合物的天然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的天然水。
你知道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吗?又该如何防治?
版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便随意排放;
③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②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水资源做出哪些贡献呢?
①节约用水,使用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③生活中注意一水多用。
②勤查勤修水管情况,杜绝“跑冒滴漏”;
课堂小结
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同角度认识物质性质
科学探究的
基本方法
初步建立
元素观微粒观
立体探究
水的变化
课堂检测
1.泉城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有“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之美誉。保护绿水青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露天烧烤,随意排污 B.节约用水,保泉护泉
C.垃圾分类,再生利用 D.拆违拆临,种植花草
A
2.根据右图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g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C
3.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
①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
KI和I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53
构成两种物质的微粒不同
53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