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2024年人教版7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概述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3、形成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认同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强化社会责任。
“小草也有生命”
“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我们和小树一起成长!”
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没有植物,世界会怎样?
条件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叶绿体
(储存能量)
场所
满足了植物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
光合作用
有机物 + 氧气
思考:植物可以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你知道动物是怎样获得有机物的吗
一.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
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
杂食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可以说,植物为为其他生物提供 ,也为其他生物提供和生命活动所需的 _________
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
构建“身体”的材料
能量
拓展应用
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吃与被吃的复杂关系),以及被细菌、真菌分解利用等,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其他生物就会饿死。可以说,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基石。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有表面的一个薄层,这个薄层称为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整个水圈
二.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常识需知道
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水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请计算蒸腾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这说明热带雨林对促进水循环具有什么意义?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保持水土
常识需知道
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人地下,补充地下水。
森林——绿色水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句诗进行分析。
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入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入江河,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
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
学以致用
1.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3.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有利于补充地下水。
二.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总结)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 ,又将 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 )起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碳氧平衡
三.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有人认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能够利用的原料就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植物生长也越好。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是有利的。请你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
学以致用
上述说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并不全面,且忽略了生态系统复杂性和长期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能在特定条件下促进某些植物生长,但受限于营养、气候、生物竞争等因素,整体生物圈可能面临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灭绝、气候灾害等负面影响。
讨论二氧化碳的影响必须结合其他环境变化(如温度、降水、人类活动),因此,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对生物圈有利”的观点过于简化,不符合生态系统的实际复杂性。
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经出现超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真的有利吗?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使森林绿地急剧减少,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大幅度下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真的有利吗?
原因: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植被减少
结果:
温室效应增强(冰川融化、干旱、洪涝)
三、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根据预测,如果不对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加以控制,地球气候将出现一系列灾难性变化。因此,世界各国达成了以碳中和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协定。碳中和要实现的是使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相一致。
早在2020年,我国政府就宣布: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何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一.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二.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通过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另外,可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实现碳中和有什么意义?
实现碳中和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同时也是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个人参与碳中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培养绿色消费习惯、优化能源使用、倡导绿色出行、参与环保活动等。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实现碳中和(使二氧化碳与氧气相一致),需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另外,还可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三、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总结)
四、保护植被,从我做起(想想:如何做 )
义务植树、种草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013年起,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国家层面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维持碳氧平衡,我们要怎么做?
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
低碳生活
绿色出行,植树造林
个人行为
1.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绿色植物的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A.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直接或间接地养育了地球上其他生物
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D
基础巩固
2.动物生活的有机物来自( )
A.绿色植物制造的 B.动物自己制造
C.天然就有的 D.细菌制造的
A
3.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  )
A.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的温度
A
基础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