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走向共同富裕课件(共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走向共同富裕课件(共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新知导入
“投资于人”是指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思考:两会新词“投资于人”释放什么信号?
新知导入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同步富裕
同时富裕
同等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新知导入
宋韵动画视频:什么是共同富裕
思考:“一起奋斗,一个都不能掉队”说明了什么?
02
04
01
03
难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提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
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
内涵
总目标
探究新知
广东,我国经济第一大省,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9%的人口,创造出全国超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根与魂,是广东最鲜明特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勇立潮头,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亚洲四小龙”,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用好关键一招的生动诠释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缩影。
思考: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探究新知
为什么你没有吐槽学校没有饭吃或者思考温饱问题,而更多的去思考幸福感?
吐槽大会——我对学校生活中哪些方面不满意。
饭菜的味道不好
新教室楼层太高没有电梯
操场运动设施太少……
探究新知
材料一: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222万人,较2024年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就业市场的压力显著增加。
材料二: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仍较突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民生领域存在短板。——2025政府工作报告
思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对策一: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探究新知
年份 中国GDP年度增长率 年份 中国GDP年度增长率
2024 5% 2015 7.76%
2023 5.2% 2014 7.86%
2022 3% 2013 9.54%
2021 8.1% 2012 9.64%
2020 6.6% 2011 9.4%
2019 6.9% 2010 9.65%
2018 6.7% 2009 14.23%
2017 6.9% 2008 12.72%
2016 7.3% 2007 11.4%
我国从2011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5年低于10%,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
探究新知
结合视频,理解高质量发展,思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究新知
东部
西部
城镇和农村
现实挑战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怎么做?
探究新知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改革”在中央一号文件频繁出现?全面深化改革还有什么原因?
探究新知
原因五:(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对策四: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探究新知
笔记区
①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必由之路)。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
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阶段)
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新挑战)
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重要性)
1、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P9-11)
探究拓展
笔记区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措施)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共享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
共享的主体---全民共享
共享的过程---渐进共享
共享的内容---全面共享
共享的途径---共建共享
探究新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都是总书记最深的牵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引领神州大地山乡巨变。今天的中国,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探究新知
笔记区
3.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探究新知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到2025年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幼有所育
财政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并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斜。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创造就业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探究新知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党和国家: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扩大到乡村,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老年人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基本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养老服务政府资金投入持续增加。
住有所居
国家:利用各种手段控制房价上升速度过快,比如,计划供应土地、控制银行房屋贷款、规范住房销售制度等等。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住房问题、保证“住有所居”。
国家卫生健康委:各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实现病有所医。
探究新知
弱有所扶
民政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统筹城乡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制度,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全面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所有县级人民政府都建立了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领导协调机制。除了保障面扩大,保障标准也大幅提升。
分享: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你和家人从中体验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探究新知
笔记区
走向共同富裕
改革进行时
共享发展成果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党和政府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课堂练习
表述错误
C
课堂练习
表述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
课堂练习
我国最大的人权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与题意无关
A
课堂练习
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
表述错误,尚未形成
A
课堂练习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图示中没有提到三农
5 (2024河北中考)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目标任务( )
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②体现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
③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
④奠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②: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就业、提高医保补助标准、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等的目标,都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彰显了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文中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的表现,没有体现人民民主的内涵,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在题文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 (2024山西中考) 举办公益夜校、开设婴幼儿照护中心、兴建“口袋”公园、开展全民健身大赛……这一系列惠民举措的共同目的是( )
A. 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B. 构建良好生态环境
C. 保障公民文化权利 D. 满足美好生活愿望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分析可知,举办公益夜校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知识和技能;开设婴幼儿照护中心为家庭减轻育儿负担;兴建“口袋”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开展全民健身大赛促进居民身心健康;这些举措涵盖了教育、育儿、休闲、健康等多个方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故D符合题意;
A: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主要侧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上述举措并非单纯为了这一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主要针对的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虽然兴建“口袋”公园有一定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但这不是所有举措的共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相对较为片面,这些举措不仅仅是保障文化权利,还包括了其他方面需求,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7.(2024·陕西·中考真题)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可将基因编辑、生物育种、人工智能设计等前沿育种技术融合发展,形成新的育种技术。秦岭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一座“天然实验室”。陕西如何用好这个实验室,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做法可行的是( )
①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②使用传统的植物栽培技术,扩大种植规模
③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展药用植物种质创新
④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珍稀动物繁育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高质量发展。
①③④:从题文中“前沿育种技术”等词语中可知,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的特征。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发展农业,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使用传统的植物栽培技术,没有体现新质生产力高科技的特征,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8.(2024·福建·中考真题)柴米油盐酱醋茶,快递小哥送到家。人们生活便利的背后是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320.7亿件,2024年前两个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3.5%。我国迅猛发展的快递行业( )
①彰显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
②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为科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④有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共同富裕相关知识。
①④:分析题文,我国快递行业迅猛发展,2023 年业务量巨大,2024 年前两个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这彰显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有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快递行业不属于主导力量;故②错误;
③:快递行业的发展是科技应用的结果,而非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