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 -综合练习 2025- 2026学年高教版(2023)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职业道德范畴的是 ( )A. 家庭美德B. 社会公德C. 敬业精神D. 个人品德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是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证是 ( )A. 坚持党的领导B. 人民当家作主C. 依法治国D. 以德治国4. 下列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劳动权C. 服兵役D. 人身自由权5. 劳模精神的核心是 ( )A.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B. 精益求精、专注执着C. 踏实肯干、诚实劳动D.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6. 宪法的核心内容是 ( )A.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 国家的根本制度D.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7. 中职生小王在实习中主动承担脏活累活,体现了 ( )A. 敬业精神B. 创新意识C. 法治观念D. 享乐主义8. 下列不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 )A. 故意伤害他人B. 诈骗公私财物C. 闯红灯D. 贩卖毒品9. 服务群众的核心是 ( )A. 满足所有需求B. 热情周到、文明服务C. 以经济效益为核心D. 区别对待客户10. 提升职业道德境界的最高层次是 ( )A. 慎独B. 内省C. 学习榜样D. 参加志愿服务二、多选题1. 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包括 ( )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 坚持集体主义C. 坚持经济效益优先D. 坚持改革创新2. 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 ( )A. 行业性B. 实践性C. 继承性D. 多样性3.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D.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4.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 ( )A.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 意思表示真实C.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D. 不违背公序良俗5.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区别在于 ( )A. 劳动精神是基础,劳模精神是引领,工匠精神是极致B. 劳模精神强调带头示范,工匠精神强调技术专精C. 劳动精神适用于全体劳动者,劳模精神适用于先进典型D. 工匠精神只适用于技术行业三、填空题1. 职业道德是 ____________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2. 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 ____________。3. 提升职业道德境界的根本途径是 ____________。4. 民事活动中的 ____________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5.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____________。四、判断题1. 道德只在工作中需要遵守,与日常生活无关。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 )3.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 )4. 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5. 办事公道要求从业人员区别对待客户。 ( )五、简答题1. 简述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联系与区别。2. 如何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办事公道?3. 简述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六、材料分析题案例:中职生小张在实习期间,发现车间存在安全隐患。他多次向班组长反映,但未得到重视。小张最终直接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避免了一起事故。问题:1. 小张的行为体现了哪些职业道德规范?2. 结合案例,分析法治意识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答案一、选择题1. C 2. C 3. A 4. C 5. A 6. B 7. A 8. C 9. B 10. A二、多选题1. ABD 2. ABCD 3. AB 4. ABCD 5. ABC三、填空题1. 社会公德2. 人权3. 知行合一4. 诚信5. 严重社会危害性四、判断题1. × 2. √ 3. √ 4. × 5. ×五、简答题1. 联系与区别:联系: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体现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区别:劳动精神是基础,强调诚实劳动;劳模精神是引领,强调带头示范;工匠精神是极致,强调技术专精。2. 做到办事公道:秉持公心,客观公正;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3.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作用:确认国家根本制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六、材料分析题1. 体现的规范:敬业奉献、坚持原则、安全意识。2. 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避免职业风险;维护企业和社会公共利益;培养责任意识,适应法治社会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