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新考向情境题分层练习】课题3+实验活动1+跨学科实践活动1新考向情境题 分考点分层训练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知识点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95考1. (教材习题改编)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C )2. 收集完氧气后,集气瓶在实验台上正确的放置方式是( A )3. (教材图片改编)小组同学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涉及的提示图标是( A )4. (定心卷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5. 若想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下图所示装置中的( D )6.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从水中撤离导管;③熄灭酒精灯;④收集气体;⑤点燃酒精灯;⑥装试剂;⑦固定仪器。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B )A. ⑥①⑦⑤④②③ B. ①⑥⑦⑤④②③C. ⑦⑥①⑤④②③ D. ⑥①⑦⑤④③②7. (教材实验改编)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水槽 。(2)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导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知识点2 工业制取氧气16考8. (教材资料卡片改编)工业采用分离空气法制氧气的原理是( A )A. 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B. 空气中的氧气易分离C. 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D. 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9. (教材资料卡片改编)如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图:(1)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根据流程图可知,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工业制取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易得、 能否大量生产(合理即可) (写一条)。中档题 能力提升练10.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正确的是( B )A. 装试剂的试管口应向上倾斜B. 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橡胶塞即可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伸到瓶口处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底部11. 下列有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C )A. 实验时,先装入高锰酸钾,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后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C.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着试剂集中加热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12. 如图是实验室用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时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坐标曲线图,图示不正确的是( B )13. 小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准备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量筒 (填仪器名称)。(2)组装收集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 DFG (填字母) 。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 。(3)(中考新考法·意外现象)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或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等,合理即可) 。14 .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铁架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后同) ,原因是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该装置中有一处不足,请改正: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利用了氧气 不易溶于水 的物理性质。(4)收集完成后若要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操作方法是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5)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后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未等试管冷却就开始洗涤(合理即可) 。拔高题 思维拓展练15. 有A~H八种目前所学过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H有刺激性气味,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表示的物质是 高锰酸钾(或KMnO4) 。(2)C的一种用途是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等,合理即可) 。(3)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4)图中所示的三个反应中反应条件相同的是 ②③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2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含催化剂) 分解反应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知识点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含催化剂)264考1.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B )3. (教材探究改编)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1)操作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产生少量气泡,带有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操作Ⅲ中观察到 产生大量气泡,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2)经过操作Ⅳ后,称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0.1 g ,多次重复操作Ⅰ~Ⅳ , 均得到相同的现象与结果,由此说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都没有改变。(3)综上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或作催化剂)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二 化锰 水+氧气 。4. (黑白卷改编)(中考新考法·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课上小组同学进行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练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收集实验装置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 、玻璃导管、乳胶管、单孔橡胶塞、 试管 、集气瓶、玻璃片、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火柴、木条实验报告实 验 原 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文字表达式)实 验 步 骤 ①连接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先加入二氧化锰,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③收集氧气并验满。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I北京、天津等地中考已考查]知识点2 分解反应76考5.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B )知识点3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1考6. (教材习题改编)小明同学发现红砖粉末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针对此现象展开相关探究,下列描述与对应的探究环节相符的是( C )选项 描述 科学探究步骤A 红砖粉末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施实验B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 形成结论C 反应开始前、结束后称量红砖粉末 获取证据D 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明确探究目的中档题 能力提升练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 ①属于分解反应B. ②属于化合反应C. ②③都属于缓慢氧化D. ③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8.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关于“大象牙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产生的泡沫中的气体是氮气B.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C. 过氧化氢分解有水生成D. 实验结束后,催化剂不可回收利用9. 实验室利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较排水法更纯净B. 长颈漏斗下端不用伸入液面以下C. 该装置可随时添加液体试剂D. 导管下端可以不用伸到集气瓶底部10.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 氧气已收集满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若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气体收集装置最好选择 C (填字母) ,利用了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的物理性质。该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等,合理即可) 。拔高题 思维拓展练11. 在学习了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在储运过程中严禁与氯化铁等金属化合物混存混运。氯化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不发生反应。②肝脏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同学们分别向试管中加入2 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分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最后在试管中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试管编号 操作 现象1 产生气泡不明显,木条不复燃2 加入2滴氯化铁溶液 产生较多气泡,木条复燃3 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迅速复燃【实验分析】(1)木条能复燃利用了氧气 能支持燃烧(或助燃) 的性质。(2)试管1的作用是 作对照 。(3)分析上表内容,能得出的结论是 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均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合理即可) 。【拓展探究】同学们发现药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说明书上关于过氧化氢的储存条件为“密闭、在阴凉处(温度不超20 ℃)保存” ,猜测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支试管,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制取氧气1. (操作细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装置的过程中要调节夹持试管铁夹的松紧,应调节的旋钮是( C )A. K1 B. K2C. K3 D. K1和K22 . 一 题 多 设 问如图为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2)装置A 、B两部分中属于发生装置的是 A ,属于收集装置的 是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 不易溶于水 的性质。(3)(操作细节)装入试剂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是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4)(操作细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固定好装置后需要调节试管口略向 下 (填“上”或“下”)倾斜, 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5)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一起 倒立 (填“正放”或“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6)加热试管时,应先 预热 再集中加热,当观察到导管口 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产生气泡发 生的化学反应是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写文字表达式)。(7)(黑白卷)(过程分析)下图是收集氧气过程中集气瓶液面的变化情况,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bac 。(8)当观察到 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中水排完) 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瓶口,取出后 正放 (填“正放”或“倒放”)在实验台上。(9)停止加热时,先要 把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3. 如图为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请回答问题。实验一(1)实验一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①先将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再由瓶口向下 缓慢 (填“快速”或“缓慢”)插入集气瓶中,其目的是 防止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 。实验一②操作Ⅱ中观察到 发出微弱的红光 ,操作Ⅲ中观察到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对比操作Ⅱ 、Ⅲ的现象,证明影响木炭燃烧的因素是 氧气的浓度 。③操作Ⅳ是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 。(2)实验二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二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②(过程分析)当观察到火焰变得微弱时,可利用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的物理性质,将燃烧匙向下移动。(3)实验三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三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②铁丝燃烧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瓶底加少量水, 目的是 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③(操作细节)实验前应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如图是同学们进行该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其中成功率更高的是 C (填字母)。④(意外现象)实验中操作均正确,发现铁丝未燃烧,试分析其原因 集气瓶中的氧气不纯(或铁丝未打磨干净等,合理即可)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跨学科实践活动1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的组装与使用基础过关1.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可用于实时、准确监测室外空气污染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B. 检测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C. 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D.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2. 如图是小明同学通过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获得的某地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日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空气质量指数A. 该地当日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良好B. 图中缺少CO2 的数据C. 当日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O3D. 当日CO未对当地空气造成污染3. 如图是我国某城市某路口投放的空气质量“检测站”部分污染物的月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路口月平均空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O3(或臭氧) 。(2)(中考新考法·结论开放)11月PM2.5 、PM10和NO2 的含量明显大于9 、10月,原因可能是11月为取暖季,可能会燃烧大量化石能源(合理即可) (写一条)。能力提升4. (黑白卷改编)(中考新考法·项目式学习)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进行了如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1)为了更精准、高效地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新型气体传感器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体积 小 (填“大”或“小”)的特点。【任务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组成与安装,某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结构如图。下列传感器中,不属于污染物传感器模组的是 D 。(填字母)A. 二氧化硫传感器 B. 一氧化碳传感器C. 臭氧传感器 D. 氧气传感器(3)(中考新考法·跨地理方位)“检测站”需布设在污染源的下风口(下风口是指风吹过该污染源后,污染物被风吹走的方向) 。某工厂所在地全年盛行东风,为监测该工厂的空气质量,不考虑其他因素,“检测站”需在该工厂 西 (填“东”“南”“西”或“北”)侧布设。【任务三】应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某市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定的当日空气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4)对该市当日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一氧化碳(或CO) 。(5)以上指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氮、臭氧和 二氧化硫(或SO2) 。(6)通过项目式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请你提出作为中学生能做的保护空气的措施,如 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空气质量指数 55PM10(μg ·m-3) 60一氧化碳(mg ·m-3) 0.9二氧化氮(μg ·m-3) 4二氧化硫(μg ·m-3) 40臭氧(μg ·m-3) 1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新考向情境题分层练习】课题3+实验活动1+跨学科实践活动1新考向情境题 分考点分层训练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知识点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95考1. (教材习题改编)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C )2. 收集完氧气后,集气瓶在实验台上正确的放置方式是( A )3. (教材图片改编)小组同学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涉及的提示图标是( A )4. (定心卷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5. 若想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下图所示装置中的( D )6.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从水中撤离导管;③熄灭酒精灯;④收集气体;⑤点燃酒精灯;⑥装试剂;⑦固定仪器。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B )A. ⑥①⑦⑤④②③ B. ①⑥⑦⑤④②③C. ⑦⑥①⑤④②③ D. ⑥①⑦⑤④③②7. (教材实验改编)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水槽 。(2)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导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知识点2 工业制取氧气16考8. (教材资料卡片改编)工业采用分离空气法制氧气的原理是( A )A. 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B. 空气中的氧气易分离C. 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D. 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9. (教材资料卡片改编)如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图:(1)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根据流程图可知,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工业制取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易得、 能否大量生产(合理即可) (写一条)。中档题 能力提升练10.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正确的是( B )A. 装试剂的试管口应向上倾斜B. 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橡胶塞即可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伸到瓶口处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底部11. 下列有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C )A. 实验时,先装入高锰酸钾,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后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C.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着试剂集中加热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12. 如图是实验室用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时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坐标曲线图,图示不正确的是( B )13. 小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准备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量筒 (填仪器名称)。(2)组装收集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 DFG (填字母) 。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 。(3)(中考新考法·意外现象)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或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等,合理即可) 。14 .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铁架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后同) ,原因是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该装置中有一处不足,请改正: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利用了氧气 不易溶于水 的物理性质。(4)收集完成后若要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操作方法是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5)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后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未等试管冷却就开始洗涤(合理即可) 。拔高题 思维拓展练15. 有A~H八种目前所学过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H有刺激性气味,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表示的物质是 高锰酸钾(或KMnO4) 。(2)C的一种用途是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等,合理即可) 。(3)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4)图中所示的三个反应中反应条件相同的是 ②③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2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含催化剂) 分解反应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知识点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含催化剂)264考1.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B )3. (教材探究改编)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1)操作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产生少量气泡,带有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操作Ⅲ中观察到 产生大量气泡,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2)经过操作Ⅳ后,称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0.1 g ,多次重复操作Ⅰ~Ⅳ , 均得到相同的现象与结果,由此说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都没有改变。(3)综上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或作催化剂)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二 化锰 水+氧气 。4. (黑白卷改编)(中考新考法·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课上小组同学进行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练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收集实验装置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 、玻璃导管、乳胶管、单孔橡胶塞、 试管 、集气瓶、玻璃片、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火柴、木条实验报告实 验 原 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文字表达式)实 验 步 骤 ①连接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先加入二氧化锰,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③收集氧气并验满。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I北京、天津等地中考已考查]知识点2 分解反应76考5.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B )知识点3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1考6. (教材习题改编)小明同学发现红砖粉末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针对此现象展开相关探究,下列描述与对应的探究环节相符的是( C )选项 描述 科学探究步骤A 红砖粉末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施实验B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 形成结论C 反应开始前、结束后称量红砖粉末 获取证据D 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明确探究目的中档题 能力提升练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 ①属于分解反应B. ②属于化合反应C. ②③都属于缓慢氧化D. ③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8.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关于“大象牙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产生的泡沫中的气体是氮气B.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C. 过氧化氢分解有水生成D. 实验结束后,催化剂不可回收利用9. 实验室利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较排水法更纯净B. 长颈漏斗下端不用伸入液面以下C. 该装置可随时添加液体试剂D. 导管下端可以不用伸到集气瓶底部10.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 氧气已收集满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若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气体收集装置最好选择 C (填字母) ,利用了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的物理性质。该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等,合理即可) 。拔高题 思维拓展练11. 在学习了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在储运过程中严禁与氯化铁等金属化合物混存混运。氯化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不发生反应。②肝脏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同学们分别向试管中加入2 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分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最后在试管中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试管编号 操作 现象1 产生气泡不明显,木条不复燃2 加入2滴氯化铁溶液 产生较多气泡,木条复燃3 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迅速复燃【实验分析】(1)木条能复燃利用了氧气 能支持燃烧(或助燃) 的性质。(2)试管1的作用是 作对照 。(3)分析上表内容,能得出的结论是 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均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合理即可) 。【拓展探究】同学们发现药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说明书上关于过氧化氢的储存条件为“密闭、在阴凉处(温度不超20 ℃)保存” ,猜测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支试管,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制取氧气1. (操作细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装置的过程中要调节夹持试管铁夹的松紧,应调节的旋钮是( C )A. K1 B. K2C. K3 D. K1和K22 . 一 题 多 设 问如图为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2)装置A 、B两部分中属于发生装置的是 A ,属于收集装置的 是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 不易溶于水 的性质。(3)(操作细节)装入试剂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是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4)(操作细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固定好装置后需要调节试管口略向 下 (填“上”或“下”)倾斜, 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5)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一起 倒立 (填“正放”或“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6)加热试管时,应先 预热 再集中加热,当观察到导管口 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产生气泡发 生的化学反应是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写文字表达式)。(7)(黑白卷)(过程分析)下图是收集氧气过程中集气瓶液面的变化情况,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bac 。(8)当观察到 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中水排完) 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瓶口,取出后 正放 (填“正放”或“倒放”)在实验台上。(9)停止加热时,先要 把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3. 如图为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请回答问题。实验一(1)实验一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①先将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再由瓶口向下 缓慢 (填“快速”或“缓慢”)插入集气瓶中,其目的是 防止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 。实验一②操作Ⅱ中观察到 发出微弱的红光 ,操作Ⅲ中观察到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对比操作Ⅱ 、Ⅲ的现象,证明影响木炭燃烧的因素是 氧气的浓度 。③操作Ⅳ是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 。(2)实验二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二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②(过程分析)当观察到火焰变得微弱时,可利用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的物理性质,将燃烧匙向下移动。(3)实验三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三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②铁丝燃烧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瓶底加少量水, 目的是 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③(操作细节)实验前应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如图是同学们进行该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其中成功率更高的是 C (填字母)。④(意外现象)实验中操作均正确,发现铁丝未燃烧,试分析其原因 集气瓶中的氧气不纯(或铁丝未打磨干净等,合理即可)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跨学科实践活动1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的组装与使用基础过关1.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可用于实时、准确监测室外空气污染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B. 检测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C. 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D.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2. 如图是小明同学通过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获得的某地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日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空气质量指数A. 该地当日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良好B. 图中缺少CO2 的数据C. 当日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O3D. 当日CO未对当地空气造成污染3. 如图是我国某城市某路口投放的空气质量“检测站”部分污染物的月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路口月平均空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O3(或臭氧) 。(2)(中考新考法·结论开放)11月PM2.5 、PM10和NO2 的含量明显大于9 、10月,原因可能是11月为取暖季,可能会燃烧大量化石能源(合理即可) (写一条)。能力提升4. (黑白卷改编)(中考新考法·项目式学习)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进行了如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1)为了更精准、高效地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新型气体传感器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体积 小 (填“大”或“小”)的特点。【任务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组成与安装,某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结构如图。下列传感器中,不属于污染物传感器模组的是 D 。(填字母)A. 二氧化硫传感器 B. 一氧化碳传感器C. 臭氧传感器 D. 氧气传感器(3)(中考新考法·跨地理方位)“检测站”需布设在污染源的下风口(下风口是指风吹过该污染源后,污染物被风吹走的方向) 。某工厂所在地全年盛行东风,为监测该工厂的空气质量,不考虑其他因素,“检测站”需在该工厂 西 (填“东”“南”“西”或“北”)侧布设。【任务三】应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某市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定的当日空气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4)对该市当日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一氧化碳(或CO) 。(5)以上指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氮、臭氧和 二氧化硫(或SO2) 。(6)通过项目式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请你提出作为中学生能做的保护空气的措施,如 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空气质量指数 55PM10(μg ·m-3) 60一氧化碳(mg ·m-3) 0.9二氧化氮(μg ·m-3) 4二氧化硫(μg ·m-3) 40臭氧(μg ·m-3) 1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1张PPT)九年级化学同步课件人教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人教新版九上化学新考向情境题分层练习讲解课件九上化学新考向情境题分层练习新考向情境题 分考点分层训练课题3+实验活动1+跨学科实践活动1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 课时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知识点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95考1. (教材习题改编)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C )C2. 收集完氧气后,集气瓶在实验台上正确的放置方式是( A )A3. (教材图片改编)小组同学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涉.及.的提示图标是( A )A4. (定心卷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B5. 若想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下图所示装置中的( D )6.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从水中撤离导管;③熄灭酒精灯;④收集气体;⑤点燃酒精灯;⑥装试剂;⑦固定仪器。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B )A. ⑥①⑦⑤④②③ B. ①⑥⑦⑤④②③C. ⑦⑥①⑤④②③ D. ⑥①⑦⑤④③②DB7. (教材实验改编)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槽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3)导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知识点2 工业制取氧气16考8. (教材资料卡片改编)工业采用分离空气法制氧气的原理是( A )A. 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B. 空气中的氧气易分离C. 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D. 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A9. (教材资料卡片改编)如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图:(1)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根据流程图可知,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工业制取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原料是否易得、 (写一条)。混合物 物理 能否大量生产(合理即可) 中档题10.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正确的是( B )A. 装试剂的试管口应向上倾斜B. 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橡胶塞即可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伸到瓶口处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底部B中档题 能力提升练11. 下列有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C )A. 实验时,先装入高锰酸钾,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后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C.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着试剂集中加热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12. 如图是实验室用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时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坐标曲线图,图示不.正.确.的是( B )B13. 小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准备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2)组装收集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 。量筒 DFG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 (3)(中考新考法·意外现象)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或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等,合理即可) 14.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后同),原因是 。该装置中有一处不足,请改正: 。铁架台 A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利用了氧气 的物理性质。(4)收集完成后若要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操作方法是 。(5)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后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C 不易溶于水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未等试管冷却就开始洗涤(合理即可) 拔高题15. 有A~H八种目前所学过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H有刺激性气味,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表示的物质是 。(2)C的一种用途是 。(3)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 。(4)图中所示的三个反应中反应条件相同的是 。高锰酸钾(或KMnO4)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等,合理即可)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②③ 拔高题 思维拓展练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 课时2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含催化剂) 分解反应基础题知识点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含催化剂)264考1.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A中档题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B )B3. (教材探究改编)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1)操作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操作Ⅲ中观察到 。产生少量气泡,带有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产生大量气泡,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2)经过操作Ⅳ后,称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多次重复操作Ⅰ~Ⅳ,均得到相同的现象与结果,由此说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 都没有改变。0.1 质量和化学性质 (3)综上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催化作用(或作催化剂) 过氧化氢 水+氧气 4. (黑白卷改编)(中考新考法·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课上小组同学进行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练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收集实验装置实验用品 铁架台(带铁夹)、玻璃导管、乳胶管、单孔橡胶塞、 、集气瓶、玻璃片、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火柴、木条试管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水+氧气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②向试管中先加入二氧化锰,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③收集氧气并验满。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北京、天津等地中考已考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知识点2 分解反应76考5.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B )A. 硫+氧气 二氧化硫B.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D.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B知识点3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1考6. (教材习题改编)小明同学发现红砖粉末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针对此现象展开相关探究,下列描述与对应的探究环节相符的是( C )C选项 描述 科学探究步骤A 红砖粉末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施实验B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 形成结论C 反应开始前、结束后称量红砖粉末 获取证据D 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明确探究目的中档题7. 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C )①氧化汞 汞+氧气②碳+氧气 二氧化碳③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CA. ①属于分解反应B. ②属于化合反应C. ②③都属于缓慢氧化D. ③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拔高题中档题中档题 能力提升练8. (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关于“大象牙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产生的泡沫中的气体是氮气B.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C. 过氧化氢分解有水生成D. 实验结束后,催化剂不可回收利用C9. 实验室利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该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较排水法更纯净B. 长颈漏斗下端不用伸入液面以下C. 该装置可随时添加液体试剂D. 导管下端可以不用伸到集气瓶底部C温馨提示:点击播放视频10.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 。试管 A 氧气已收集满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气体收集装置最好选择 (填字母),利用了氧气 的物理性质。该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过氧化氢 水+氧气 C 密度比空气大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等,合理即可)二氧化锰拔高题11. 在学习了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在储运过程中严禁与氯化铁等金属化合物混存混运。氯化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不发生反应。②肝脏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拔高题拔高题 思维拓展练中档题【设计实验】同学们分别向试管中加入2 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分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最后在试管中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试管编号 操作 现象1 — 产生气泡不明显,木条不复燃2 加入2滴氯化铁溶液 产生较多气泡,木条复燃3 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迅速复燃【实验分析】(1)木条能复燃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能支持燃烧(或助燃) (2)试管1的作用是 。(3)分析上表内容,能得出的结论是 。作对照 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均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合理即可) 试管编号 操作 现象1 — 产生气泡不明显,木条不复燃2 加入2滴氯化铁溶液 产生较多气泡,木条复燃3 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迅速复燃【拓展探究】同学们发现药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说明书上关于过氧化氢的储存条件为“密闭、在阴凉处(温度不超20 ℃)保存”,猜测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支试管,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试管编号 操作 现象1 — 产生气泡不明显,木条不复燃2 加入2滴氯化铁溶液 产生较多气泡,木条复燃3 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迅速复燃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温馨提示:点击播放视频1. (操作细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装置的过程中要调节夹持试管铁夹的松紧,应调节的旋钮是( C )A. K1 B. K2C. K3 D. K1和K2C一、制取氧气2. 如图为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一题多设问(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装置A、B两部分中属于发生装置的是 ,属于收集装置的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酒精灯 集气瓶 A B 不易溶于水 (3)(操作细节)装入试剂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是 。(4)(操作细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固定好装置后需要调节试管口略向 (填“上”或“下”)倾斜,目的是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下 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5)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一起 (填“正放”或“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6)加热试管时,应先 再集中加热,当观察到导管口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产生气泡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写文字表达式)。倒立 预热 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7)(黑白卷)(过程分析)下图是收集氧气过程中集气瓶液面的变化情况,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8)当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瓶口,取出后 (填“正放”或“倒放”)在实验台上。(9)停止加热时,先要 ,然后再 。bac 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中水排完) 正放 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3. 如图为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请回答问题。实验一(1)实验一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①先将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再由瓶口向下 (填“快速”或“缓慢”)插入集气瓶中,其目的是 。缓慢 防止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 温馨提示:点击播放视频二、氧气的性质实验②操作Ⅱ中观察到 ,操作Ⅲ中观察到 ,对比操作Ⅱ、Ⅲ的现象,证明影响木炭燃烧的因素是 。③操作Ⅳ是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作用是 。发出微弱的红光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氧气的浓度 检验二氧化碳实验一(2)实验二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过程分析)当观察到火焰变得微弱时,可利用氧气 的物理性质,将燃烧匙向下移动。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密度比空气大 点燃实验二(3)实验三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三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铁丝燃烧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瓶底加少量水,目的是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点燃③(操作细节)实验前应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如图是同学们进行该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其中成功率更高的是 (填字母)。④(意外现象)实验中操作均正确,发现铁丝未燃烧,试分析其原因 。C集气瓶中的氧气不纯(或铁丝未打磨干净等,合理即可)实验三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跨学科实践活动1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基础过关1.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可用于实时、准确监测室外空气污染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B. 检测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C. 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D.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B2. 如图是小明同学通过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获得的某地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日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空气质量指数A. 该地当日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良好B. 图中缺少CO2的数据C. 当日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O3D. 当日CO未对当地空气造成污染B3. 如图是我国某城市某路口投放的空气质量“检测站”部分污染物的月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路口月平均空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O3(或臭氧) (2)(中考新考法·结论开放)11月PM2.5、PM10和NO2的含量明显大于9、10月,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11月为取暖季,可能会燃烧大量化石能源(合理即可) 能力提升4. (黑白卷改编)(中考新考法·项目式学习)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进行了如下项目式学习。【任务一】了解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1)为了更精准、高效地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新型气体传感器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体积 (填“大”或“小”)的特点。小【任务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组成与安装,某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结构如图。(2)下列传感器中,不.属.于.污染物传感器模组的是。(填字母)A. 二氧化硫传感器 B. 一氧化碳传感器C. 臭氧传感器 D. 氧气传感器D (3)(中考新考法·跨地理方位)“检测站”需布设在污染源的下风口(下风口是指风吹过该污染源后,污染物被风吹走的方向)。某工厂所在地全年盛行东风,为监测该工厂的空气质量,不考虑其他因素,“检测站”需在该工厂 (填“东”“南”“西”或“北”)侧布设。西 【任务三】应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某市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定的当日空气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空气质量指数 55PM10(μg·m-3) 60一氧化碳(mg·m-3) 0.9二氧化氮(μg·m-3) 4二氧化硫(μg·m-3) 40臭氧(μg·m-3) 10(4)对该市当日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5)以上指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氮、臭氧和 。一氧化碳(或CO) 二氧化硫(或SO2) (6)通过项目式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请你提出作为中学生能做的保护空气的措施,如 。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yVideo_1.mp4 MyVideo_2.mp4 MyVideo_3.mp4 【新考向情境题分层练习】人教九上化学 第2单元 课题3+实验活动1+跨学科实践活动1.pptx 【新考向情境题分层练习】人教九上化学 第2单元 课题3+实验活动1+跨学科实践活动1(原卷版).docx 【新考向情境题分层练习】人教九上化学 第2单元 课题3+实验活动1+跨学科实践活动1(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