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珠从哪里来》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水的蒸发现象之后,对水的形态变化的进一步探究。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冬天早晨温暖房间窗玻璃上出现水珠入手,引发学生对水珠来源的思考。通过三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从而得出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结论。同时,教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的意识。〖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杯子外壁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了解水珠的形成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越容易形成。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珠的来源及形成条件。科学实践:能参与小组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学会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科学问题。责任态度:激发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认真观察、严谨操作、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杯子外壁的水珠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出水珠的形成与杯子温度的关系。〖教学过程〗提出和聚焦问题:1、根据课页,提出问题展示情境:冬天的早晨,在温暖的房间里,窗玻璃上出现了很多水珠。提出问题:这些水珠来自哪里呢?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珠从哪里来(二)知识探究明确实验内容:告知学生将通过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探究水珠的来源。介绍实验材料:玻璃杯、冰块、色素、玻璃片、水。分组进行实验实验1:往玻璃杯中倒入冰水混合的液体,一部分敞开,一部分用玻璃片盖紧,观察杯子外壁是否有水珠。实验2:在一杯冰水混合液体中加入色素,另一杯不加,观察杯子外壁水珠颜色。实验3:将一个杯子冷冻后拿出擦干,与装有冰水的杯子对比,观察外壁是否有水珠。记录实验现象:学生根据实验情况填写记录单,记录不同实验方法下杯子外壁出现的现象,如敞开杯子外壁有小水珠,盖紧杯子外壁没有小水珠;不加色素和加色素的杯子外壁水珠均无色;冷冻擦干杯子外壁无变化,有冰水杯子外壁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杯子外壁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且其出现和杯子温度有关,温度越低越易形成。(三)研讨总结研讨1:杯子外壁的水珠来自哪里?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杯子外壁的水珠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外壁时,就会凝结成小水珠。例如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很快出现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研讨2:杯子外壁上水珠的出现和什么有关?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杯子外壁上水珠的出现和杯子的温度有关。杯子温度越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就越容易在杯子外壁凝结成水珠。就像冬天窗户玻璃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会在玻璃上凝结成水珠一样。(四)拓展提升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水珠的现象,并试着解释。举例说明: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有水珠。因为饮料瓶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瓶壁凝结成小水珠。冬天室内的窗户玻璃上会有水珠。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水珠。刚洗完澡的浴室镜子上会有水珠。洗澡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较凉的镜子,就会在镜面上凝结成水珠。(五)板书设计水珠从哪里来水珠来源: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条件:遇冷(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越易形成)生活中的例子:冰饮料瓶外壁、冬天窗户玻璃、浴室镜子上的水珠(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家冰箱内部有没有水滴,形成原因是什么?(共21张PPT)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水》冬天的早晨,在温暖的房间里,窗户玻璃上出现了很多水珠。提出和聚焦问题这些水珠来自哪里呢 小 组 交 流这些水珠来自哪里?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通过下面三组实验,观察、对比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并记录。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实验材料 :玻璃杯冰块色素玻璃片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实验步骤 :往玻璃杯中倒入冰水混合的液体,一部分敞开一部分用玻璃片盖紧,观察杯子外壁是否有水珠。在一杯冰水混合液体中加入色素,另一杯不加,观察杯子外壁水珠颜色。将一个杯子冷冻,与装有冰水的杯子对比,观察外壁是否有水珠。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实验现象:敞开杯子外壁有小水珠,盖紧杯子外壁没有小水珠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实验现象:不加色素杯子外壁水珠无色,加色素杯子外壁水珠无色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实验现象:冷冻擦干杯子外壁无变化,有冰水杯子外壁有小水珠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敞开杯子外壁有小水珠,盖紧杯子外壁没有小水珠加色素杯子外壁水珠无色加色素杯子外壁水珠无色冷冻擦干杯子外壁无变化,有冰水杯子外壁有小水珠对比两个杯子的变化实验结论:杯子外壁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且其出现和杯子温度有关,温度越低越易形成。杯子外壁的水珠来自哪里?杯子外壁的水珠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外壁时,就会凝结成小水珠。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很快出现水珠,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杯子外壁上水珠的出现和什么有关?杯子外壁上水珠的出现和杯子的温度有关。下雨天窗户玻璃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会在玻璃上凝结成水珠一样。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有出水珠的现象,并试着解释一下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有水珠。因为饮料瓶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瓶壁凝结成小水珠。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有水珠。因为饮料瓶温度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瓶壁凝结成小水珠。刚洗完澡的浴室镜子上会有水珠。洗澡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较凉的镜子,就会在镜面上凝结成水珠。冬天室内的窗户玻璃上会有水珠。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水珠。水珠从哪里来板书设计水珠来源: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条件:遇冷(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越易形成)生活中的例子:冰饮料瓶外壁、冬天窗户玻璃、浴室镜子上的水珠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家冰箱内部有没有水滴?形成原因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珠从哪里来》2025课件.pptx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