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恩施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道德与法治
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在寒假期间居然长高了两厘米!”“我没有长高,体重却增加了不少!”开学刚见面,小楚和好朋友小硒进行了如上交流。他们交流的内容属于青春期
A.身体外形的变化 B.心理方面的变化 C.体内机能的增强 D.性的发育和成熟
2.下图中男生女生的交往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获得异性肯定的最佳方式 B.有利于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C.没有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D.一定会萌发对异性的朦胧情感
3.青春期的萌萌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想收集一些自我保护的小妙招,并记录下来。你认为此记录中正确的有
①浏览任何网络信息都可以了解更多的性知识
②自尊自爱,要注意边界和规则,言谈举止不越界
③与异性交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牢固的法律意识
④在遭遇性骚扰、性侵害后,要保持沉默,选择隐忍不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老师在讲授《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课前,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有关“情绪波动原因”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消极情绪都是危害身心健康的 B.情绪一定不会影响人的观念行动
C.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D.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5.小梅周末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时,受了委屈,心情不好。晚上写日记分析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感受到即使受了委屈也值得,心情就变好了。小梅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注意转移法 B.合理宣泄法 C.认知调节法 D.放松训练法
6.下面是某班同学关于“获得美好情感”的抽样调查表
方式 看电影 读书 研学旅行 跟老师谈心 ……
获得的感受 心情愉悦 内心充实 开阔眼界 解除困惑 ……
以上抽样调查表的内容说明
①积极情感体验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②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消极的情感
③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消极情感会带来不舒服和不愉快的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晏子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①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②提升自己,能增强自己的底气
③真正自尊的人都有豁达的心态 ④真正自尊的人看重自己的人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自信就像一片阳光,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路;自信就像一艘轮船,乘着它驶向胜利的彼岸。下列诗句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下面新闻事件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了12亿人,接入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
②我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
③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5月22日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认证中国3项文献遗产和2座地质公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出示了四张卡片。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这节课讲授的主题是
处事方法 教化思想 美学追求 生活理念
A.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B.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C.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D.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1.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体现了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12.请你观察图1和图2,这两幅图说明了我国
①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法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③法律体系非常完善,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④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在“八五”普法收官之年,某校师生创编了一首歌曲:“法律用处大,人人要学法。社会各行业,处处需要它。做人要守法,约束你我他。办事懂规则,生活秩序化……”从歌词中我们能感受到法律
①为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方向 ②为社会各行业提供有力保障
③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④平衡个人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根据以下图示推断小张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A.擅自离校,旷课逃学 B.高空抛物,致人重伤
C.结伙斗殴,伤害他人 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自强不息砥砺前行】(10分)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为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七年级(1)班举办了“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故事分享会,班长分享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故事。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敏身上闪耀着哪些精神光芒?(4分)
(2)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怎样以于敏为榜样,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6分)
16.【“法”在身边“典”亮生活】(10分)
2025年5月是全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某中学开展以“‘法’在身边‘典’亮生活”为主题的法治讲座。在案例分析环节展示了以下案例:
案例一:小强的爸爸与某装修公司签订20万元的房屋装修合同,其中明确规定装修材料的材质和品牌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装修中,该公司施工失误使房屋部分结构损坏,并使用甲醛超标的材料,导致小强的奶奶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案例二:15岁的徐某上学期间经常逃学,沾染上了不良行为。而后多次盗窃和抢劫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此外,徐某还参与电信诈骗从中获利。法院审理后认定被告人徐某犯盗窃罪、抢劫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1)请你运用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一中装修公司侵犯了小强家的哪些权利?(4分)
(2)请你结合以上两个案例就“远离违法犯罪”写几条警示语。(至少三条)(6分)
警示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中华文化千年传承】(12分)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七年级(1)班以“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以下是两个小组的项目规划。
第一小组以“绵延千年的思想理念”为主题设计了以下项目
【理念解读】 【智慧分享】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阐释密码】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理念解读”和“智慧分享”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6分)
第二小组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设计了以下项目
【经典诵读】 ★家和万事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之用,和为贵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榜样引领】 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王鑫涛是“红领巾讲解员”,他不仅主动担任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工作,还积极发动全班同学,进社区、进学校、进公益场所宣讲革命英雄故事。他在班级发起银杏文学社,组织同学创作诗词,参加学校诗词文化节,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诗词的同学。在诗词文化的浸润下,读书作诗的习惯在学校蔚然成风。 【行动接力】 (2)诵读经典,学习榜样,落实行动。请你围绕上述主题,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6分)
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道德与法治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B C D C B B C A C D B A 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1)自强不息、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苦干实干、坚持不懈、勇担使命等。(4分)
评分说明:任意两种品质即可给满分4分。
(2)①树立远大理想;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③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6分)
评分说明:以上三点,每点2分,共6分。若学生答案意思相近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16(1)①人身权(生命权和健康权);②财产权(财产所有权)(4分)
评分说明:以上每点2分,共4分。
(2)示例: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④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等(6分)
评分说明:学生从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或引用古语、经典名句等作为警示语。每条2分,共6分。
17(1)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6分)
评分说明:以上每点2分,共6分。
(2)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②弘扬向上的思想文化。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的好少年)
③弘扬向善的思想文化。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知善的人生境界;(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善的好少年)等(6分)
评分说明:围绕“和谐”“向上”“向善”三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2分,共6分;若回答“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和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给4分;若回答具体的行动,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