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检测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检测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情境题】1.某中学开展“走近企业家”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本地知名企业,近距离观看员工辛勤工作的场景,聆听企业家做强实业、关爱员工、热心公益的故事。这一活动有利于学生(  )
①感知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②明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④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实践题】2.初中生小明暑假走访社区居民,听到了很多居民的生活感慨:“小区引入了蔬菜便民服务,买菜方便又实惠。”“社区卫生中心筹建了养老驿站,有专业医生来为老人们服务,非常温暖。”这说明(  )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我们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D.每个人都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组合式题】3.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处在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越来越“宅”,部分学生回家后把大量时间用在看视频和打游戏上,宅在家中封闭自己成为生活常态。这种状态可能造成的结果有(  )
①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性格变得孤僻
②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
③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助于完善自我
④使自己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情境题】4.疫情期间,八年级学生小华在日记中写到:早上,我和妈妈去楼下进行核酸检测,邻居们都有序排队;中午,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和肉制品,我把自己的画作送给他们表达感谢;下午,结束“网课”后,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真是太精彩了;晚上,我认真完成了作业,及时在线上向老师请教了问题。从小华的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离开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名言哲语题】5.“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下列观点最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是(  )
A.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B.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应积极融入社会
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我们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丰富的感受
【组合式题】6.“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让人们享受更多元表达、聆听更丰富声音的同时,也出现了毒化网络风气、污染精神家园的人肉搜索、言论过激、跟风起哄、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人人有责,作为网民应该(  )
①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及时处置网络违法犯罪
②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③把控好权利自由的边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④加强网络治理,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漫画题】7.阅读下边两幅漫画,对漫画中“我”的身份理解正确的是(  )
A.固定不变的 B.随意确定的
C.每个人都有两种身份 D.因社会关系不同而不同
【漫画题】8.观察下面四幅图片,主题与图片对应一致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图表题】9.某校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生围绕青少年短视频沉迷问题进行了调研。
短视频沉迷原因 原因一: 平台通过“猜你喜欢”等算法推荐功能, 向用户大量精准化推送符合其个性化口味的信息, 致使青少年使用时长大幅增加。 原因二: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孤独、有压力、对未来迷惘时, 更容易沉迷短视频。 原因三: 青少年看到身边的很多人都在刷短视频, 为了与同伴找到共同话题, 融入相应的圈层文化, 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逐渐沉迷。
针对以上原因,下列建议恰当的有 (  )
①各方形成合力,杜绝青少年使用短视频 ②辨析网络信息,让网络谣言止于智者
③主动调适心理,过有意义有目的的生活 ④学会筛选信息,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表题】10.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对下面图片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B.未成年人在社会关系网中处于核心位置
C.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D.个人离不开社会,但社会可以离开个人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30分)
【判断题】1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3分分
12.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要远离网络。 (  )3分
【辨析题】13.杭州市图书馆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该举措一经推行,便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认为,公共图书馆在本质上带有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属性。“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是馆长先生对不满人士的回复。
有人认为:公共图书馆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最佳场所,在言语上尊重弱势群体便已足够。请判断分析此观点。8分
【漫画题】14.【拓展生活空间】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1)漫画一反映了网络在促进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分
(2)两幅漫画反映了网络有怎样的特点 漫画二的现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分
(3)两幅漫画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何启示 6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题文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本地知名企业,观看员工辛勤工作的场景,聆听企业家做强实业、关爱员工、热心公益的故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利于学生感知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明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错误,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服务社会的行为,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认识,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答案】A
【解析】【分析】“小区引入了蔬菜便民服务,买菜方便又实惠。”“社区卫生中心筹建了养老驿站,有专业医生来为老人们服务,非常温暖。”,这反映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说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中题文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答案】C
【解析】【分析】①②④:部分同学回家后沉迷与看视频和打游戏,是封闭自己,缺乏交往的表现,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性格变得孤僻;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甚至使自己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这种状态不利于发挥自身潜能,也不利于完善自己,故③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沉迷网络的危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4.【答案】A
【解析】【分析】①②③:八年级学生小华一天中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的经历,表明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养成亲社会行为,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故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
5.【答案】B
【解析】【分析】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应积极融入社会,B符合题意,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6.【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作为网民应该 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把控好权利自由的边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所以②③正确;
①错误,普通网民没有执法权,无法处置网络违法犯罪;
④错误,加强网络治理是相关部门的职责,不是从网民的角度回答,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据此,漫画中我在商场是消费者,我是邻居家大哥哥,这说明我的身份因社会关系不同而不同,所以D正确;
AB错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是变化的,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错误,选项观点是对漫画的曲解,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8.【答案】C
【解析】【分析】售卖个人信息,危害网络安全。发布网络谣言,没有遵守网络规则,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②④ 正确;
①错误,禁止投喂!游客止步,这是告诉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体现的是遵守规则,与尊重他人无关;
③错误,漫画中插队的行为,是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与诚实守信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弊,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
9.【答案】D
【解析】【分析】③④:材料中,青少年使用时长大幅增加,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孤独、有压力、对未来迷惘,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逐渐沉迷等,这告诉我们在网络面前,学会质疑和筛选信息,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进行心理调适,过有意义、有目的的生活,③④符合题意;
①:合理使用短视频,不是杜绝使用短视频,①不符合题意;
②: 辨析网络信息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0.【答案】A
【解析】【分析】A:图表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A符合题意;
B:每个年龄段的人在社会上都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C不符合题意;
D: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11.【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 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必须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可见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本题问题指向性强,答案较明确。
12.【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合理使用网络,不是远离网络,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效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13.【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①公共图书馆确实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场所之一。图书馆有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等亲社会行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但是,仅仅在言语上尊重弱势群体是远远不够的。杭州市图书馆不拒乞丐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对乞丐这些特殊读者的尊重,做到了平等待人,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③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亲社会行为包括对弱势群体实际的帮助,比如为视障人士提供阅读引导、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使用图书馆设施等。并且,亲社会行为还体现在对图书馆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上,要保障弱势群体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公共图书馆应该从设施建设、服务项目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为弱势群体提供便利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培养包括对弱势群体关怀在内的亲社会行为。
【解析】【分析】首先提炼观点:公共图书馆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最佳场所,在言语上尊重弱势群体便已足够;其次判断正误:错误;论据①:公共图书馆确实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场所之一;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论据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尊重他人的要求。
【点评】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意义、尊重他人。注意掌握评析题、辨析题的解题思路:首先亮明观点(正确/错误/片面)。其次 说明理由(包括理论依据、后果影响等)。最后 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如有必要)。
14.【答案】(1)漫画一体现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方便公民通过网络问政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民意,行使民主权利,让政府能更好了解民众需求。
(2)网络具有两面性的特点。漫画二反映的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现象会扰乱网络秩序,误导公众,危害社会稳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价值观,如可能引发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不良后果。
(3)要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参与社会生活和民主政治,如通过网络问政等方式建言献策;同时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传播有害内容,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解析】【分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作用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漫画中的“网络问政”→可链接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2)小问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漫画1是网络问政、漫画2是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现象→可链接网络具有两面性的特点。
小问2:本题考查网络的负面影响,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①:漫画1→可链接通过网络问政等方式建言献策;关键词②:漫画2→可链接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点评】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网络。注意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整理和记忆政治基础知识,可以将基础知识整理成笔记框架,方便记背。同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复习,如朗读、背诵或做题等。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作用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漫画中的“网络问政”→可链接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漫画1是网络问政、漫画2是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现象→可链接网络具有两面性的特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本题考查网络的负面影响,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漫画1→可链接通过网络问政等方式建言献策;
关键词②:漫画2→可链接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