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法治共识 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法治共识 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4.2凝聚法治共识 分层练习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学习目标:
1.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2.坚持厉行法治,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知道法治和德治的关系,理解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知识点一 法治政府
1.(2025九上·邛崃期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必须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确保政府职权法定、依法履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材料说明(  )
①行政机关的宗旨就是为公民服务
②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③行政机关要依法执政,严格执法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厉行法治
2.(2025九上·珠海期末)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下列属于厉行法治的表现有(  )
①南宁市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②小涛按照交通标识通过道路斑马线
③法院对冤假错案依法启动再审
④政府做到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执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三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3.(2025九上·邛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由此可见(  )
①法治和德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治理国家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③法治和道德二者都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④道德具有规范作用,法律具有教化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选择题(15题)
1.(2025九上·邛崃期末)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俗称AI)的日益发达,AI在满足用户需求、改进用户体验的同时被一些不法人员用于制作、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如AI换脸造假等,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和恐慌。对此公民应该(  )
①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②加强自我约束,敢于突破一切道德底线
③强化规则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用法律依法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5九上·长春期末)政府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该窗口是对群众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受理、成功批准或未能解决“疑难杂症”所开辟的专门处理渠道。此窗口的设立体现政府(  )
①规范行政权力,做到执政为民
②坚持严格执法,推进政务公开
③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
④关注民生问题,保障人民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2025九下·广州开学考)下图是某网友分享自己在“交管12123”平台上收到的“首违不罚”的相关提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体现了政府(  )
A.依法行政,彰显柔性执法温度 B.政务公开,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C.科学立法,维护社会有序运行 D.以人为本,切实为人民谋利益
4.(2025九下·郴州开学考)要为下图漫画中的消费者解“绑”,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①政府加强严格执法 ②监察机关履行职责
③网络平台依法经营 ④公民提高道德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九上·梓潼期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执政,防范行政权力滥用
②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
③公正司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④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九上·长沙期末)自2023年以来,文旅热点、爆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批网红城市爆火出圈。网红城市发展该如何过关 下图漫画《发展需过关》告诉我们要(  )
①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作用
②提供高品质产品,满足游客的美好需求
③保障本地居民和游客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④城市管理者、商家、市民共同努力和守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5九上·长沙期末)近年来,盲盒产品越发火热,未成年人消费者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某省相关部门发布的《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分析报告》中,“利用盲盒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位居首位。这给青少年的警示有(  )
①学会理性辨别,树立健康消费观念
②要努力学习,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
④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5九上·开平期末)汕头公安这一年,用“零容忍”标准严惩罪恶,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街面犯罪“零点行动”,快速处置下半夜犯罪,群众安全感有效增强。这警示我们公民(  )
A.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严格执法 B.要依法行政,规范自己的言行
C.制定严厉法律,惩治违法犯罪 D.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9.(2025九上·深圳期末)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启示我们(  )
①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注重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5九上·兴宁期末)从厉行法治角度看,下图启示我们作为公民必须(  )
A.强化法治意识,奉行依法执政的基本准则
B.按照法律要求严格执法,保障法律的实施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D.在日常生活中与宪法、法律彻底划清界限
11.(2024·青岛)某法院根据当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客观实际,在17个村设立了各有特色的调解室和巡回审判点,就地办案,当庭调解。这一做法的意义是(  )
A.贯彻执政为民,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B.落实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C.发扬协商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12.(2024九上·龙岗期末)深圳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推出“普法+非遗”主题皮影戏剧目、普法微集市、趣味普法画展等融入式、互动式的法治文化活动。该活动产生的影响可排序为(  )
①营造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
②创新法治宣传活动形式
③快速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
④引导公民学法守法用法
A.②→①→③ B.②→④→① C.④→②→① D.④-③-①
13.(2024九上·龙岗期末)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了下列三个词条。这三个词条共同指向的大单元主题是(  )
A.崇尚法治精神 B.维护国家制度
C.勇担社会责任 D.弘扬传统美德
14.(2024九上·盐田期中)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律具有规范作用,道德具有教化作用,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①法律界定行为边界,道德塑造心灵品质
②法律惩处违法犯罪,道德谴责不良行为
③法律使人不愿犯罪,道德使人不敢犯罪
④法律规定公民权利,道德规定公民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九上·南山期中)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快捷等优点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因电动自行车违规拼装、改装提速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也逐年上升。以下治理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措施,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相关法规→促进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B.公安机关设置“改装警报系统”→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C.交管局对非法改装行为严监管、严处罚→赋予公民更多参与权→杜绝交通安全隐患
D.交通部门加大道路安全宣传力度→商家车主知晓非法改装的危害→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非选择题(2题)
16.(2025九上·新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4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自2025年9月5日起施行。此次慈善法的修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健全应急慈善制度、完善促进措施、规范慈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等作了规定,将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该法强调:“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1)材料说明什么 (请从法治角度说明)
(2)有人认为发展慈善事业应依靠道德力量,没必要动用法治力量。请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辨析。
17.(2025九上·北海期末)【坚持民主实践 建设法治中国】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开展“坚持民主实践 建设法治中国”为总议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议题任务。
议题1 规范电动车,为何要发扬民主。
【议学素材一】
随着电动车数量的激增,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日益严重,为了规范电动车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规定。2024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最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持续1个月,将根据收到的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加快推动审查、报批等工作,争取尽早发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信部在制定电动车新国标时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议题2 电动车市场,如何更加有序
【议学素材二】
同学们收集整理下列议学素材:
2024年11月1日,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2024年新政明确规定:生产企业要从技术上确保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蓄电池必须为密封式电池,不得更换为其他类型电池。销售商在销售时,必须提供车辆合格证明、购车发票等资料,确保车辆合规。电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逆行、不得载人;不得在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单元门口等公共场所停放电动车等。新政对电动车违法行为明确了处罚措施。电动车未登记、未悬挂号牌上路行驶的,处200元罚款;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处50元罚款等。
有些同学认为:有了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就能保障电动车安全出行。
(2)请你结合素材二,从厉行法治的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A
综合提升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1)法治角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体现科学立法对社会事务的规范作用。
(2)这种观点错误;道德和法治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慈善事业发展既需道德引领也需法治规范;仅靠道德力量,慈善活动可能因缺乏强制约束出现不规范行为,如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法治能明确慈善各方权利义务,规范慈善行为,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如慈善法的监督管理规定。
17.【答案】(1)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工信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②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公开征求意见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使电动车新国标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实际情况。③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激发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热情,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为保障电动车安全出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规范电动车市场和驾驶员的行为,从法律层面保障出行安全。但保障电动车安全出行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厉行法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对电动车市场和道路行驶的监管;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对电动车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广大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电动车相关规定,文明出行。同时,还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使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