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2)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2)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2)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1.(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集合且,集合,则( )
A. B.
C. D.
2.(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集合,则与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若,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是(  )
A. B. C. D.
5.(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2022年7月19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宣布杭州亚运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用标记亚运会开始的日期,即,用表示亚运会结束的日期,即.那么以实数为端点的区间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6.(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化简:(  )
A. B. C. D.
7.(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计算:( )
A. B. C. D.
8.(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在中,满足,则(  )
A.60° B.60°或120° C.30°或150° D.120°
9.(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某校招聘了6名教师,现平均分配给学校的两个校区,其中2名英语教师不能分配在同一个校区,另外3名数学教师也不能全分配在同一个校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
A.12种 B.14种 C.24种 D.48种
10.(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数列的前n项和,则( )
A.140 B.120 C.40 D.50
11.(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集合,集合,则   .
12.(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设全集,集合,若,则   .
13.(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2,4,6,8,10,,第项为   .
14.(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找规律:1,4,9,16,   ,36.
15.(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若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20,则   .
16.(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若 ,,则   
17.(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设全集,已知集合,.求和.
18.(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若.
(i)求的值.
(ii)求的面积.
19.(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20.(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集合且,
表示自然数集,,
又因为集合,
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先确定集合中的元素,再根据交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
2.【答案】B
【知识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因为,集合,
所以,与是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逐项判断找出与的关系正确的的选项.
3.【答案】D
【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若,则,故A错误;
若,则,故B错误;
若,则,故C错误;
若,则,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从而逐项判断找出不等式正确的选项.
4.【答案】D
【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对于A:当时不成立,故A错误;
对于B:当时不成立,故B错误;
对于C:当时不成立,故C错误;
对于D:因为,所以,
则,
所以成立,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举反例法,则判断出选项A、选项B和选项C;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则判断出选项D,从而找出不等式一定成立的选项.
5.【答案】C
【知识点】区间与无穷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以实数为端点的区间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区间的定义,从而得到以实数为端点的区间的表示.
6.【答案】B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六
【解析】【解答】解:由和差公式和诱导公式,
可得:.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和诱导公式,从而化简可得结果.
7.【答案】D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解析】【解答】解: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得.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角之间的关系式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从而得出的值.
8.【答案】D
【知识点】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
又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已知条件和余弦定理变形,从而得到的值,再利用三角形中角A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角A的值.
9.【答案】A
【知识点】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先将2名英语教师分到两个校区,有2种方法,
第二步将3名数学老师分成2组,一组1人另一组2人,有种分法,
然后再分到两个校区,共有种方法,
第三步只需将其他1人分到人数少的一个校区,
根据分布乘法计数原理知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将2名英语教师分到两个校区,再将3名数学老师分成2组再分到两个校区,最后只需将其他1人到人数少的一个校区,再利用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以及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从而得出不同的分配方案种数.
10.【答案】C
【知识点】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
可得.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的关系式,从而得出数列第7项的值.
11.【答案】
【知识点】并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集合,
集合,
则.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而求出集合,再利用并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
12.【答案】4
【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
所以和是方程的两根,
则,经检验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补集的运算法则求出集合A,再由韦达定理可得m的值.
13.【答案】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解答】解:由数列2,4,6,8,10,,得,
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由数列的前五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从而代入计算出数列第项.
14.【答案】25
【知识点】归纳推理
【解析】【解答】解:通过观察可得每个数是它的项数的平方,
则,,,,,.
故答案为:25.
【分析】通过观察可得每个数是它的项数的平方,从而得出答案.
15.【答案】
【知识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当时,为常数项,
所以,常数项为,
则,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二项式定理求出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再利用常数项的定义,从而得出a的值.
16.【答案】2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解析】【解答】解:若,,
则.
故答案为:2.
【分析】由角之间的关系式和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从而得出的值.
17.【答案】因为全集,,,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交集的运算法则、并集的运算法则、补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和集合.
18.【答案】(1)解:由和正弦定理,
可得,
又因为,
则,
所以,
则,
解得.
(2)解:(i)由题意,得,,
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或(舍去).
(ii)由三角形面积公式,
得.
【知识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的方法,从而化简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中角A,B的取值范围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从而得出角B的正切值,再利用三角形中角B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角B的值.
(2)(i)利用已知条件和余弦定理建立方程,从而解方程得出的值.
(ii)利用已知条件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得出的面积.
(1)由和正弦定理,可得,
而,则,故,
即,解得.
(2)(i)由题意得,,
由余弦定理得,解得或(舍去).
(ii)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19.【答案】(1)解:因为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因此.
(2)解:因为,
又因为,
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
所以.
【知识点】等差数列概念与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和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首项的值和第6项的值,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出公比的值,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对数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从而判断出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结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前项和.
(1)又,
故,故,
因此
(2),
由于,
故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

20.【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①
当时,,得,
当时,,②
①-②,得,
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
所以.
(2)由(1)知,,
则,
所以
所以,.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概念与表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求和;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从而求出的值,当时,,将两式作差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从而判断出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利用裂项相消的方法,从而得出数列的前项和.
1 / 1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2)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1.(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集合且,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集合且,
表示自然数集,,
又因为集合,
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先确定集合中的元素,再根据交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
2.(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集合,则与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因为,集合,
所以,与是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逐项判断找出与的关系正确的的选项.
3.(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若,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若,则,故A错误;
若,则,故B错误;
若,则,故C错误;
若,则,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从而逐项判断找出不等式正确的选项.
4.(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对于A:当时不成立,故A错误;
对于B:当时不成立,故B错误;
对于C:当时不成立,故C错误;
对于D:因为,所以,
则,
所以成立,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举反例法,则判断出选项A、选项B和选项C;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则判断出选项D,从而找出不等式一定成立的选项.
5.(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2022年7月19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宣布杭州亚运会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用标记亚运会开始的日期,即,用表示亚运会结束的日期,即.那么以实数为端点的区间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区间与无穷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以实数为端点的区间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区间的定义,从而得到以实数为端点的区间的表示.
6.(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化简:(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六
【解析】【解答】解:由和差公式和诱导公式,
可得:.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和诱导公式,从而化简可得结果.
7.(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计算:(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解析】【解答】解: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得.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角之间的关系式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从而得出的值.
8.(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在中,满足,则(  )
A.60° B.60°或120° C.30°或150° D.120°
【答案】D
【知识点】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
又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已知条件和余弦定理变形,从而得到的值,再利用三角形中角A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角A的值.
9.(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某校招聘了6名教师,现平均分配给学校的两个校区,其中2名英语教师不能分配在同一个校区,另外3名数学教师也不能全分配在同一个校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
A.12种 B.14种 C.24种 D.48种
【答案】A
【知识点】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先将2名英语教师分到两个校区,有2种方法,
第二步将3名数学老师分成2组,一组1人另一组2人,有种分法,
然后再分到两个校区,共有种方法,
第三步只需将其他1人分到人数少的一个校区,
根据分布乘法计数原理知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将2名英语教师分到两个校区,再将3名数学老师分成2组再分到两个校区,最后只需将其他1人到人数少的一个校区,再利用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以及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从而得出不同的分配方案种数.
10.(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数列的前n项和,则( )
A.140 B.120 C.40 D.50
【答案】C
【知识点】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
可得.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的关系式,从而得出数列第7项的值.
11.(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集合,集合,则   .
【答案】
【知识点】并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集合,
集合,
则.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而求出集合,再利用并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
12.(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设全集,集合,若,则   .
【答案】4
【知识点】补集及其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
所以和是方程的两根,
则,经检验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补集的运算法则求出集合A,再由韦达定理可得m的值.
13.(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2,4,6,8,10,,第项为   .
【答案】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解答】解:由数列2,4,6,8,10,,得,
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由数列的前五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从而代入计算出数列第项.
14.(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找规律:1,4,9,16,   ,36.
【答案】25
【知识点】归纳推理
【解析】【解答】解:通过观察可得每个数是它的项数的平方,
则,,,,,.
故答案为:25.
【分析】通过观察可得每个数是它的项数的平方,从而得出答案.
15.(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若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20,则   .
【答案】
【知识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当时,为常数项,
所以,常数项为,
则,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二项式定理求出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再利用常数项的定义,从而得出a的值.
16.(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若 ,,则   
【答案】2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解析】【解答】解:若,,
则.
故答案为:2.
【分析】由角之间的关系式和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从而得出的值.
17.(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设全集,已知集合,.求和.
【答案】因为全集,,,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交集的运算法则、并集的运算法则、补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和集合.
18.(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若.
(i)求的值.
(ii)求的面积.
【答案】(1)解:由和正弦定理,
可得,
又因为,
则,
所以,
则,
解得.
(2)解:(i)由题意,得,,
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或(舍去).
(ii)由三角形面积公式,
得.
【知识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的方法,从而化简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中角A,B的取值范围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从而得出角B的正切值,再利用三角形中角B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角B的值.
(2)(i)利用已知条件和余弦定理建立方程,从而解方程得出的值.
(ii)利用已知条件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得出的面积.
(1)由和正弦定理,可得,
而,则,故,
即,解得.
(2)(i)由题意得,,
由余弦定理得,解得或(舍去).
(ii)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19.(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解:因为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因此.
(2)解:因为,
又因为,
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
所以.
【知识点】等差数列概念与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和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首项的值和第6项的值,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出公比的值,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对数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从而判断出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结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前项和.
(1)又,
故,故,
因此
(2),
由于,
故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

20.(2025高二下·平阳期末)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①
当时,,得,
当时,,②
①-②,得,
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
所以.
(2)由(1)知,,
则,
所以
所以,.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概念与表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求和;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从而求出的值,当时,,将两式作差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从而判断出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利用裂项相消的方法,从而得出数列的前项和.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