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我国的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⑴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⑵我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⑶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⑷季风影响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2、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最严重的灾种: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等3、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表现:旱灾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降水的季变和年际变化大,空间分布不均洪涝集中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受夏季风、副高势力、雨带进退影响地震多发区:台、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台华北(亚太交界)、西南(亚印交界)滑、泥等集中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低温冷害严重区: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近冬季风源地台风集中区:东南沿海地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我国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2、东部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3、西部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旱灾、虫灾等的影响,使畜牧业灾情严重。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稀疏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牲畜掉膘或死亡三、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灾害带分布地区主要灾种危害灾种成因海洋灾害带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对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受海洋环境的影响东南沿海灾害带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病虫害、干旱、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灾情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地势低平,大气环流不稳定,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东部灾害带地处第三阶梯暴雨、洪涝、干旱、病虫害、冷冻、地面沉降、盐渍化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平原最集中,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大气环流不稳定,北部气候干旱,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中部灾害带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地震、滑坡、泥石流、水水土流失、干旱、暴雨、洪涝、病虫害、火灾对农业、交通建设与建筑物造成危害我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植被破坏严重西北灾害带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干旱、沙尘暴、沙漠化、盐渍化、病虫害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畜牧业造成灾害是我国的干旱区青藏高原灾害带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暴风雪、干旱、地震、冷害、冻融侵蚀、雪崩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灾害地势高,气温低,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练习巩固】1.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B.裸地面积扩大,快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2.广东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有关多发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海陆过渡带,突发性气象灾害频率高B.全年发生的台风是广东最常见的自然灾害C.春夏的强对流天气带来暴雨、洪涝灾害D.人口和经济密度高,自然灾害的危害后果严重3.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A.海洋灾害带B.东南沿海灾害带C.东部灾害带D.中部灾害带4.西部灾害带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④农业受灾体脆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青藏高原灾害带的主要灾种有()A.地震、霜冻、干旱、滑坡B.旱灾、病虫害、沙尘暴、泥石流C.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D.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下图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6.该岛屿的名称是()A.海南岛B.台湾岛C.马达加斯加岛D.夏威夷岛7.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A.寒潮、洪涝B.地震、洪涝C.台风、地震D.干旱、台风8.近几年该岛多次出现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地震C.台风D.霜冻9.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A.受灾人口多B.牲畜掉膘和死亡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D.农作物受灾面积广10.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①地形、地质状况②人口密度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④气候气象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图分析法11.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2)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南北的差异是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3)试说明第二级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原因。(4)第一级阶梯上的重要灾害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由图可以知道,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_____________平原、东北平原、_________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到洪水威胁。(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环境质量总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5)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13.2005年10月2日早晨,第19号台风“龙王”在台湾东部沿海地区登陆,之后进入台湾海峡,于2日夜间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给途经地区造成严重灾害。据此回答(1)~(3)题。(1)根据图中10月2日2时和14时“龙王”台风中心的位置,判断台风中心移动的速度约为:A.10千米/小时B.20千米/小时C.30千米/小时D.40千米/小时(2)下图中,正确反映台风“龙王”过境期间台中市气压变化过程的是:(3)10月2日14时,受台风“龙王”影响,台湾省台中市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在考查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醒社会关注北方大城市裸地面积扩大的危害性。对基础的气象知识和原理有所掌握和理解,便可以排除A、D选项。扬沙天气的沙源地一般也不可能太远。故正确选项为B。2.B解析:广东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与广东所处的海陆过渡位置有关,致灾因素的交会和叠加作用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过渡性,使多种灾害呈现群发的特征。而台风发生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7~9月,不是全年。3.B解析: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为东南沿海灾害带。4.A解析:西部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减灾不得力,防灾无措施,使灾情“放大”。5.C解析:青藏高原灾害带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为主要灾种。6.B7.C8.B解析:6.根据图中横坐标120°E~122°E、海拔3000米左右、回归线,判定为台湾岛。7.台湾地处西北太平洋,台风、地震灾害多发。8.台湾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9.B解析: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农作物种植面积很小,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灾情主要是牲畜掉膘或死亡(因饥、寒、渴、饿、病等)。10.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分清第三级阶梯内部南北有哪些灾种差异: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多旱灾和虫灾,然后再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1.(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旱灾和虫灾严重地形和地质状况以及受季风环流影响时间长短不同(3)此阶段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所以自然环境最为复杂。(4)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解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是我国地形的一大特点,正因为有如此的地势分布,造成了自然灾害在不同的阶梯上显现出不完全相同的灾种和灾情.所以,解答此题要结合各阶梯上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一作答。12.(1)夏季风势力强弱(2)华北四川(3)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一遇暴雨,易溃堤泛滥成灾(4)下降(5)过度砍伐,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加,河床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13.(1)B(2)D(3)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