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害种类。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重点)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重难点)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3.灾害频率高、强度大。4.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自然灾害地域分异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地震台湾、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暴风雪、地震、冻害。第二阶梯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向干旱区、半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多地质灾害。知识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人员伤亡损失大(1)原因(2)表现: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2.农业灾情严重(1)原因(2)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地区农业部门灾害灾情集中区东部种植业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山东、河南、江苏等省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虫灾等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等省、自治区2.我国东西部农业灾情表现有何不同?【提示】 东部种植业灾情严重,主要表现为农作物成灾面积广大。西部畜牧业灾情严重,主要表现为牲畜掉膘或死亡。知识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根据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6个灾害带。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阶梯,是平原最集中、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3.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提示】 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小。课堂互动探究v探究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问题导思】 1.中国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早涝灾害。2.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为什么?【提示】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多台风、风暴潮;处于季风环流控制下,气候不稳定,干旱、洪涝等灾害危害严重;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地震多发。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及其成因例1 下图为2010年我国部分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10年我国部分自然灾害示意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2)江西省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4)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这与当地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思路点拨】 结合图及所学知识进行答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图中“雪灾”、“洪灾”可解答第(2)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要从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进行总结。第(4)题中,泥石流的发生要结合气候中的降水特点进行分析。【解析】 第(1)题,观察图示,我国自然灾害的点位分布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第(2)题,根据图示文字说明,“2010年12月江西等省份雪灾”及“2010年5~7月,我国南方多地发生洪灾”,推断江西省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灾、雪灾。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受大气环流、地质条件、板块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灾害多发,分布不平衡。第(4)题,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主要与季风气候的特征有关。【答案】 (1)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2)洪灾 雪灾(冰冻灾害)(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发;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3点即可)(4)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探究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问题导思】 1.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哪里?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提示】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2.中国农业灾情区域分异的特点如何?【提示】 东部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畜牧业灾情严重。3.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提示】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1.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2.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方法技巧 我国农业灾情分布高效记忆鲁豫冀川湘皖赣,成灾人口太集中;鲁豫苏蒙青藏川,农业灾情最严重。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广网北京2013年1月13日消息,自去年11月份以来,受几次寒潮降温和降雪天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内蒙古近八成土地被积雪覆盖,积雪最深处达到50厘米,90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受积雪影响的牲畜达6000多万只。材料二 冬春季节,频繁南下的冷气团造成有些地区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而上层气温仍然高于0℃,使得上层云中的水滴一直保持液态。当雨滴落入近地面空气层后冷却,并在较冷的地表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学上称为“冻雨”。2013年1月10日开始,南方又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贵州中西部山区的部分地区有冻雨。(1)材料一、二反映其所在的地区灾害的种类有何差别?(2)材料二中贵州省是我国冻雨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省份,形成该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什么?(3)材料一、二灾害对农业的危害有何差异。【思路点拨】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灾害的种类,贵州多冻雨主要是冬季气温低、多降水,是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位于冷气团一侧。【解析】 第(1)题,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材料中反映的主要灾害是雪灾、寒潮;贵州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冻雨”。第(2)题,冬春季节,受云贵高原的影响,贵州省易形成准静止锋,降水较多,逆温现象的出现,使该省形成冻雨。第(3)题,材料一所述灾害分布在草原牧区,主要对畜牧业造成危害;材料二所述灾害分布在农业区,主要形成农业灾害。【答案】 (1)材料一:雪灾、寒潮;材料二:冻雨。(2)准静止锋。(3)材料一:危害畜牧业(牲畜);材料二:危害农业(农作物)。知识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问题导思】 1.我国第三阶梯上的主要灾害及成因是什么?【提示】 洪涝、旱灾、病虫害。因为该区地形平坦,平原最集中,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农业发达。2.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提示】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地质不稳定。3.我国四大牧区的主要灾害是什么?【提示】 雪灾。1.从空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区灾害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不仅与我国降水分布规律一致,还与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一致。2.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着南北差异(如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旱灾和虫灾严重),这与地形和地质状况有关。3.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归纳如下表: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灾害带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受灾体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海拔高;板块交界处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知识拓展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集中多发区原因地震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岛屿两大地震带洪涝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区,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势低平。旱灾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西南东部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滑坡、泥石流第二阶梯,尤其是一二阶梯与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西南)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西北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例3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带的依据是________;其中Ⅲ是________灾害带,V是_________灾害带。(2)在Ⅳ灾害带中,灾害类型多样,危害后果比较严重。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灾害带中,比较突出的灾害有:内蒙古的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灾害,西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灾害。(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地质和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思路点拨】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填空即可。地质灾害多发原因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总结;气象灾害多发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因素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种类组合及孕灾环境等知识。我国位于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自然灾害多发;又因为我国特殊的海陆位置,地形起伏大,故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具体灾害类型,可根据教材所述的六个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来回答。【答案】 (1)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东部 西北(2)自然环境最为复杂 地表物质最不稳定 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雪灾 暴雨洪水 干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洪涝、暴雨、干旱灾害频繁;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多发。图表解读[图表展示]教材P25图2.2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解图精要]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自然原因是季风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春季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自然原因是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形成洪涝。[图表应用]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C.西南多,东北少D.西南少,东北多【解析】 从图中可明显看出,我国自然灾害是东南多,西北少。【答案】 A2.江西省容易遭受的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分别是( )A.风暴潮、沙尘暴B.地震、旱灾C.洪涝、旱灾D.风暴潮、寒潮【解析】 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地震为地质灾害。【答案】 C教材第25页思考【答案】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主要原因是由于:①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②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灾害种类地域分布原因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教材第29页思考【答案】 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教材第29活动【答案】 (1)据表的横向统计,将数据列于下表。可看到每年各类灾害成灾面积的总和及其动态变化。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统计表(分灾种)(单位:万公顷)年份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合计1991105614612026227811993886858364223233119951040760207179218619972000584295832962199916615072032692640200123703612061783115(2)据表的纵向,分灾种绘制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各类自然灾害成灾面积随时间的波动情况。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课堂小结课堂双基达标(2013·安丘高二期末)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据此回答1~2题。1.这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解析】 提取题干信息“重大自然灾害”、“占了8起”等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频率高、强度大。【答案】 D2.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指(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位于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C.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解析】 我国的特殊位置是指在灾害带中的特殊位置,故应选C;其他各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不能准确反映题意。【答案】 C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受较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2013年1月3日晚开始,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冰冻天气,到6日时,雨雪天气已造成江西景德镇、新余、抚州3个市4个县区6.6万人受灾,1.2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其他紧急生活救助;1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倒损;农作物受灾面积2.3千公顷,其中绝收2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500余万元。(1)这一次雨雪天气可能是受________(锋面系统)的影响。(2)结合材料总结雪灾可能造成的危害。【解析】 第(1)题,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冷锋天气。第(2)题,雪灾的影响主要考虑对交通、电力、农作物的危害。【答案】 (1)冷锋(2)供电被迫中断;交通阻断;农作物遭冻害。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西海固,史称“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它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包括六盘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地表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在1000毫米以上,植被匮乏,森林覆盖率不到9%。在干旱土地上播种(1)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灾害类型及灾害组合,结合材料说明西海固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哪些。(2)黄土高原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有哪些?【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寒潮等多种灾害频发。第(2)题,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答案】 (1)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寒潮等。(2)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②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易受寒潮影响;③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灾害;④黄土土质疏松,易受侵蚀。人为原因:①采用轮荒耕作制度;②开矿等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③破坏植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