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测量:温度 教案 配套课件 (共26张PPT)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测量:温度 教案 配套课件 (共26张PPT)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第一节 测量:温度
课 题 第十三章 第一节 测量:温度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知道摄氏度和开尔文单位,建立对温度的基本物理观念;2.了解液体温度计原理,会规范测量温度,经历 “选择合适量程 — 正确放置温度计 — 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的测量过程(如测量室温、水温),在操作中学习规范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通过分析 “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相平”“量程选择不当” 等错误操作的后果,提升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意识。3.列举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能将这些温度值与具体场景对应,在关联过程中感受温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ppt3】组织学生进行触摸实验,提问 “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ppt4】讲解温度的定义,结合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举例(如热水和冰块)【ppt5】展示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图片,讲解摄氏温标的规定,演示 100 等分刻度【ppt6】介绍开尔文温标的单位、与摄氏温度的换算(T=273.15+t),说明绝对零度不可达【ppt7-8】展示常见温度值(如 37℃、-53℃),示范读法,提问 “-53℃还可以怎么读?”【ppt9-11】指导学生进行自制温度计实验,提问 “水柱位置变化说明什么?”“原理是什么?”【ppt12】展示自制温度计到实际温度计的改进过程(如玻璃泡缩小、内径变细、加刻度),讲解改进的意义【ppt13】播放制作视频【ppt14-15】展示不同类型温度计的实物或图片,拆解构造(玻璃泡、液体、刻度等),说明液体差异(煤油、酒精、水银)【ppt16】讲解 “会认”(量程、分度值)、“会选”(根据估测温度选量程)、“会拿”(握上部,不碰玻璃泡),展示错误拿法【ppt17】演示温度计的正确放置(玻璃泡全浸入液体,不碰容器底或壁),展示错误放置图(如触底、未全浸入)【ppt18】演示读数方法(待示数稳定、玻璃泡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相平),展示俯视、仰视的错误读数【ppt19】讲解记录要求(写单位、区分零上零下),举例 “18℃”“-4℃” 的写法和读法,强调 “不可记做摄氏 18 度”【ppt21】展示体温计实物,指出特殊构造(缩口),讲解量程和分度值的特点【ppt22】演示体温计的使用(测温后离开人体读数、甩动使水银回玻璃泡),提问 “为什么要用前甩一甩?”【ppt23】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回忆常见温度值,提问 “选项 B、C、D 的温度分别是多少?”【ppt24】呈现题目,让学生分析每个说法的正误,提问 “为什么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ppt25】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核心知识,梳理 “温度 - 温标 - 温度计 - 使用” 的逻辑链【ppt26】展示多种温度计图片,简介其应用场景(如测温枪用于快速测温)【ppt27】说明作业要求,提示结合本节课知识完成 动手实验,感受不同水温的冷热差异,思考并回答问题倾听讲解,结合实例理解 “冷热程度” 与温度的关联观察图片,理解 0℃和 100℃的物理意义,思考刻度划分的合理性记录换算关系,了解开尔文温标的特点,思考 “绝对零度不可达” 的含义跟读温度值,练习读法,回答问题(负 53 摄氏度或零下 53 摄氏度)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热水和冷水中水柱的升降,讨论并总结原理(液体热胀冷缩)观察对比,思考 “为什么要做这些改进?”(如更灵敏、易读数)观看自制,辅助学生自制观察构造,区分不同温度计的液体类型,记录关键部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 - 20℃~100℃,分度值 1℃),练习正确拿法,辨析错误观察演示,对比错误放置,练习正确放置方法观察并模仿正确读数,辨析错误读数的影响(偏大或偏小)练习温度记录,纠正错误写法,规范表达观察体温计,对比实验室温度计,记录缩口的位置和作用观察演示,思考并回答问题(缩口会阻止水银自动下降,甩动可复位)思考并选择答案(A),解释其他选项的温度值(如冰水混合物 0℃)讨论并判断选项(D),解释错误说法的原因(如读数时离开液体导致温度变化)自主总结知识要点,完善笔记观察图片,了解不同温度计的适用场景,思考 “为什么有这么多种温度计?”记录作业内容,明确完成方向 通过生活体验引发认知冲突(主观感觉不可靠),激发探究温度测量的必要性建立 “温度是表示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的基本概念,形成初步物理观念让学生掌握摄氏温标的定义,理解温度单位的由来,培养科学思维拓展温度单位知识,接触国际单位制,拓宽科学视野掌握温度值的正确读写,关联生活实例,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温度计的核心原理(液体热胀冷缩),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仪器的优化过程,体会 “问题解决推动技术改进” 的科学思维辅助教学认识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及分类,为后续使用打基础,培养观察能力掌握温度计使用的基础操作,培养规范使用仪器的科学态度掌握温度计的放置规范,理解操作要点的必要性(确保测量准确)掌握读数规范,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理解操作细节对结果的影响掌握温度记录的规范,培养科学表述能力认识体温计的特殊性,理解其构造与功能的关联(适合测体温)掌握体温计的特殊使用方法,理解构造对使用的影响,培养科学思维巩固常见温度值的记忆,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能力巩固温度计使用规范,培养辨析错误操作的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态度梳理知识体系,强化对核心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拓展对温度测量工具的认知,感受技术发展对测量的影响,培养科学态度巩固课堂知识,延伸学习到课外,强化知识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第1节 测量:温度一、温度与温度计1. 物理意义:物体的冷热程度2. 符号:t规定,标准状态下,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②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③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叫做1摄氏度。3.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认、选、拿、放、记、读(共26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1节 测量:温度
物理沪科版新课标九年级全一册 —————————————————————
1.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知道摄氏度和开尔文单位,建立对温度的基本物理观念;
2.了解液体温度计原理,会规范测量温度,经历 “选择合适量程 — 正确放置温度计 — 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的测量过程(如测量室温、水温),在操作中学习规范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通过分析 “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相平”“量程选择不当” 等错误操作的后果,提升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意识。
3.列举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能将这些温度值与具体场景对应,在关联过程中感受温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
学习目标
把两只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手指有什么感觉?
新课引入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冷的物体温度低
热的物体温度高
一、温度与温度计
知识构建
一、温度与温度计
2.温标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1)摄氏温度温标
单位摄氏度,符号℃
在标准大气压下
一、温度与温度计
2.温标
(2)开尔文温标
国际单位制中,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热力学温度(T )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273.15+t。
研究表明,无论人类如何改进低温技术,绝对零度(0K)都是达不到的。
开尔文,英国物理学家
人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
读作“37摄氏度”
我国最低气温(黑龙江漠河)可达-53 ℃
读作“负53摄氏度”或“零下53摄氏度”
一、温度与温度计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温度及读法
一、温度与温度计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温度及读法
固液共存的氧 冰水混合物 人体 沸水 煤气灯外焰 通电的灯丝 太阳表面
-218℃ 0℃ 37℃ 100℃ 1500℃ 2500℃ 6000℃
把两只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再把这两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手指对“温水”的冷热感觉相同吗?
一、温度与温度计
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将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1.自制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测温的呢?
2.它是如何显示温度高低的呢?
活动:自制温度计
一、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在热水中
在冷水中
用液柱长短表示温度高低(转换法)
一、温度与温度计
活动:自制温度计
玻璃瓶缩小为玻璃泡,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
自制温度计
温度计模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加刻度
内径更细
实际温度计
一、温度与温度计
活动:自制温度计
一、温度与温度计
活动:自制温度计
玻璃泡
液体
毛细管
刻度
符号
不同温度计中的液体不同,常见温度计中的液体分别是:
实验室用温度计——煤油
寒暑表——酒精(乙醇)
体温计——水银
一、温度与温度计
3.温度计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寒暑表
实验室用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一、温度与温度计
3.温度计
体温计
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
要拿住温度计的上部,不可让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认清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会认
会选
会拿
分度值:
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范围:
-20℃ ~100 ℃
1℃
01
02
03
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知识构建
1.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会放
04
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齐平 。
会读
05
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记录温度值时,不必估读,要写单位,且要注意温度是
零上还是零下。
会记
写成:18℃
读成:18摄氏度
写成:- 4℃
读成:负4摄氏度或
零下4摄氏度
不可记做摄氏18度
06
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体温计的使用-构造
分度值:
体温计测量范围:
35℃ ~ 42 ℃
0.1℃
测温液体:
水银
缩口
特殊构造:
细弯缩口
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体温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测温时,水银沿缩口上升
离开人体后,水银从缩口处断开
(1)使用时,可离开人体读数;
(2) 用前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
正常情况下,37℃应该属于( )
A. 人的正常体温
B.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 桂林冬季的最低温度
D. 国家规定商场夏季室内空调设置最低温度
A
A、人的正常体温是37℃;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桂林在南方冬季的最低温度为0℃左右;
D、国家规定商场夏季室内空调设置最低温度为26℃;
知识迁移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
A.(1)(2)(3)(4) B.(1)(3) C.(2)(4) D.(1)(2)(3)
D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留在被测液体中测量不准确。
知识迁移
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
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认、选、拿、放、记、读。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0℃,沸水100℃
2.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叫做1摄氏度
知识点1相交线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
温度
知识小结
各式各样的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仪
电子温度计
测温枪
双金属温度计
知识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