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学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学案 (2)

资源简介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3.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
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5.
掌握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6.
认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
1.
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知识链接】
一、旱灾
1.总体特点
(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
区域
特点
干旱区
常年⑤______,很少出现⑥______
半干旱区
十年九旱
东部季风区
⑦________
3.旱灾与涝灾
的发生特性
4.灾情
(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
二、台风灾害
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
(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
2.源地与路径
3.影响
(1)危害:⑩______、霜冻、 ______。
(2)特点: ______大, ______高。
(3)区域差异
地区
表现
次数
北方
______、 ______、霜冻、暴风雪等
________最多, ______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和 ________, ______最少
南方
降温、 ______、雨雪等
                   
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种类:①________、寒潮、②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原因
3.旱灾
(1)特点: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
(2)类型:春旱、 ________、春夏连旱、 ____________、春夏秋连旱甚至 ____________等。
(3)灾情
a.变化:有 ________趋势,华北为我国 ________的区域。
b.原因:国家首都所在地,各类产业发达,工程设施密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很大。
4.沙尘暴
(1)时间:多发生于 ________。
(2)内涵:是 ________和 ________两者兼有的总称。
(3)界定:强风把地面大量 ________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________,水平能见度低于____千米的天气现象。
(4)灾情:华北地区损失十分严重。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1~4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3.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的先后不同
D.水利建设不同
4.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甲、图乙,回答5~7题。
5.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6.图乙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
A.5~6月
B.6~7月
C.9~10月
D.10~11月
7.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不包括(  )
A.狂风
B.暴雨
C.赤潮
D.风暴潮
8.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①青藏高原 ②滇南各地 ③海南岛 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9.请分析下列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1月12日,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目前全省干旱标准已超过50年一遇。从2010年9月23日至今,山东除半岛东北部以外,120多天无有效降雨。若春节前全省仍无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概率将达到60年一遇。截至目前,全省仍有2
781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1%,其中重旱373万亩,受旱面积仍在小幅增加。全省已有390座小型水库干涸,30
645口机井出水量明显偏少。
材料2:“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3: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1)依据材料分析山东省冬麦区旱情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
(2)缓解山东省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  )
A.海水淡化     
B.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
C.合理利用地下水
D.适时进行人工降雨
E.采取水灌溉措施
(3)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但是三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不同,试分析说明B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4)根据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
10.读“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源地在________大陆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寒潮的前方是________。
(2)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三个省区)。
(3)在冬季,受寒潮影响,农作物遭受冻害的是________地区。
(4)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拓展提升]
1.
A
2.
B
3.
A
4.
C
5.
C
6.
B
7.
C
8.
A
9.
(1)山东省冬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夏季),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当年山东省冬麦区的降水较常年少;春季是冬小麦生长的旺盛期,需水量大。
(2)BCDE
(3)B地主要为伏旱(7、8月)。原因:该地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伏旱。
(4)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广,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干旱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有时持续时间长)。
10.
(1)亚欧 西伯利亚 冷锋
(2)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或其他省区)
(3)南方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