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人为中心”和复兴古典文化。它将关注的焦点从神转向人,强调人的价值、尊严、理性和潜力 。与中世纪神学思想中强调人的原罪、渺小和对神的绝对服从不同,人文主义者颂扬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相信人类可以通过学习和理性来完善自身并改造世界。
文种思想转向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经典著作的重新发现、研究和推崇 。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典文献中蕴含着关于哲学、伦理、政治、艺术和科学的无尽智慧,能够启发和塑造一个更为文明和理性的现代社会 。他们努力从被中世纪经院哲学所扭曲和遮蔽的文本中,恢复其原始面貌和精神,这一过程被称为“adontes”(追本溯源)。彼特拉克,常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正是通过对西塞罗等古典作家的作品的搜集和研究,开启了这一伟大的文化寻根之旅。
文主义对个人主义和世俗化的推崇,使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人文主义者鼓励人们质疑既定权威,包括长期以来不容置疑的教会权威 。例如,伊拉斯谟(Erasmus)在其讽刺作品《愚人颂》中,就尖锐地批判了教会的腐败、神职人员的愚味和上层社会的虚伪 这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埋下了思想的种子。
摘编自《文艺复兴:一场文化、社会与思想的深刻变革》
材料二:
14世纪,以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为中心,一场思想解放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旗号,试图打破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强调人的重要性,想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这场运动叫做“文艺复兴”,是影响欧洲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力从艺术领域扩大到自然科学等领域,从佛罗伦萨到罗马最终席卷了整个欧洲,为欧洲未来几百年剧烈的社会变革打下了基础。
绝对的权力让教会成为精神主宰,整个西欧社会陷入了“无条件地遵从、接受和执行教会的旨意,缺乏怀疑和反抗的意识”这样一种愚昧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欧洲文明发展缓慢,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全面停滞。
而文艺复兴,指的就是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扫除中世纪“教会主导、思想压抑”的黑暗时代,复兴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美学、哲学、科学等等繁荣;打破“神本位”的思想,找回“人”本身的价值。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在14-16世纪时已经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只是在中世纪“黑暗时代”被湮没了,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文艺复兴”叫“复兴”而不是“创新”。
摘编自《文艺复兴,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意大利?》
材料三:
我要讲的第二点是,文艺复兴决定性地扭转了西方人自中世纪以来由于受基督教影响而具有的鄙弃现世、向往天国的生活态度,使西方人重新找回追求现世幸福、追求建功立业的生活态度。可到了中世纪,人们就不是这样想了,这个世界是不值一提的,是没什么价值的,在此世的感情生活、伦理生活、政治生活的价值遭到大大的贬低,最重要的是要爱上帝、爱人如己、做一个好人,然后在来生里、在天堂里获得幸福,此世的生活不再具有内在自足的价值,此世只是手段,来世、天堂才是目的,来世生活比此世生活更加重要,过好此世生活只是为了拥有美好的来世生活,至于政治或军事上的功勋,也遭到人们的蔑弃,这就是中世纪人总体上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深度解析文艺复兴那些事》
1.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表述,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以 “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尊严、理性和潜力。
B. 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典文献蕴含丰富智慧,能启发构建更文明理性的社会。
C. 文艺复兴通过 “复兴” 古希腊罗马文化,彻底否定了基督教文化的价值。
D. 人文主义推崇个人主义和世俗化,鼓励人们质疑包括教会在内的既定权威。
2. 材料二提到文艺复兴 “叫‘复兴’而不是‘创新’”,其主要原因是(3 分)
A. 运动仅局限于艺术领域,未涉及思想或科学的创新。
B. 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典文化在中世纪被湮没,此时是 “再生”。
C. 运动的核心是恢复基督教文化的原始面貌,而非创造新思想。
D. 意大利学者更重视传统文化,缺乏创新意识。
3. 根据材料三,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活态度差异不包括(3 分)
A. 中世纪鄙弃现世,文艺复兴追求现世幸福
B. 中世纪以天国为目的,文艺复兴重视现世价值
C. 中世纪强调禁欲主义,文艺复兴主张放纵欲望
D. 中世纪蔑弃政治功勋,文艺复兴认可建功立业
4. 三则材料共同强调的文艺复兴的意义是什么?(4 分)
5. 结合材料,谈谈 “复兴” 与 “创新” 在文艺复兴中的关系。(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月光青瓷
李岩岩
新加坡酒店的旋转门在午夜绞碎最后一缕晚霞时,前台的暖光灯正漫过米白色柜台。我和家人走近时,最先撞见的是她耳后垂落的碎发,细软如蚕丝,随着抬手的动作扫过颈侧 —— 那里有颗淡粉色的小痣,像宣纸上不慎晕开的胭脂,在灯光里若隐若现。
“请出示身份证。” 她抬眼时,我忽然懂了母亲为何用方言低叹。那双眼睛亮得像浸在山泉水里的黑曜石,睫毛密而长,眨眼时在眼下投出浅影,比柜台后那盏水晶灯更勾人。鼻梁是恰到好处的弧度,鼻尖微翘带着稚气,嘴唇线条却很利落,上唇如饱满花瓣,下唇中央藏着颗浅珠,覆着近乎透明的唇釉,说话时轻轻颤动,像沾了晨露的花苞。
她穿酒店统一的米白色衬衫,领口系着黑色缎带蝴蝶结,缎带在锁骨处打了个精致的结,露出的皮肤白如刚剥壳的菱角。袖口挽到小臂,手腕细得仿佛一折就断,指尖捏房卡的动作却稳,指甲修剪得圆润,透着健康的粉白,像打理过的玉兰花苞。左手虎口有道极淡的疤,该是被纸张划破的,在白皙皮肤上倒成了别致装饰,像片粘上去的樱花。
母亲说 “这姑娘看着比咱娃还小” 时,她正低头敲键盘,脖颈弯出柔和的曲线,像青瓷瓶优美的弧度。后颈碎发被银色小发夹别住,皮肤白得透明,能看见淡淡的青色血管,像古瓷上的冰裂纹。暖光顺着发顶流下来,给乌黑头发镀上金边,连落在柜台玻璃上的影子,都带着易碎的美感。耳垂圆润小巧,没戴任何饰品,却比缀满钻饰的更难忘,像上好的羊脂玉被精心打磨过。
“这是房卡,电梯在左手边。” 她推过卡套时,手腕轻转,缎带蝴蝶结在灯光下闪微光。我接房卡时指尖不小心碰到她指腹,触感像触到浸在凉水里的白玉,带着微凉的细腻。她的手不算大,掌心却稳,该是常年握笔、敲键盘练出来的,指节不粗,透着淡粉,像初春刚抽芽的柳枝。
“早餐从七点开始,需要叫醒服务吗?” 她询问时微微倾身,额前碎发滑落几缕,衬得眉眼愈发清秀。阳光透过落地窗斜照进来,在她脸上切割出明暗光影,睫毛影子投在脸颊,随呼吸轻晃,像停着两只欲飞的蝶。下颌线清晰却不尖锐,从耳根到下巴的线条流畅如墨线勾勒,透着少女独有的柔和。
转身走向电梯时,我回头望了一眼。她正低头整理单据,暖光在侧脸勾勒出轮廓,长睫毛垂着,像蝶翼停在眼睑。玻璃门外路灯把树影投在她身上,忽明忽暗间,真像个误入人间的十六岁少女 —— 穿不合时宜的制服,藏不住眼里的清澈。可当有客人带一身酒气走近,她立刻抬头,嘴角弯出恰到好处的弧度,笑容里没有丝毫慌乱,只有沉稳的周到,仿佛刚才被光影描摹的青涩模样,只是玻璃上的幻影。
电梯门合上时,我忽然懂了,有些美丽从不是懵懂的附属品。就像她,有着让人忽略年龄的容貌 —— 含晨露的眼,玉藕般的颈,精心雕琢过的手 —— 却用每个细微动作告诉别人:青春可爱是底色,从容周到是岁月刚添的釉彩。像那些传世的青瓷,既要温润如玉的质地,也要经得住烟火淬炼,才能在时光里愈发动人。
摘编自《桂花时光》,有删改
6. 下列对文中女孩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女孩的外貌兼具青涩与精致,如 “鼻尖微翘带着稚气” 与 “缎带蝴蝶结打得精致” 形成对比。
B. 虎口的淡疤暗示她可能长期从事细致工作,让形象跳出 “不食人间烟火” 的虚幻感。
C. 面对醉酒客人时的沉稳周到,体现出她职业素养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打破了外形带来的柔弱印象。
D. 作者用 “浸在山泉水里的黑曜石” 形容她的眼睛,主要突出其眼神的锐利与警觉。
7. 下列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中多次使用 “像”“如” 等词构成比喻,将抽象的美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象,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B. “暖光灯”“路灯” 等光影描写贯穿全文,既勾勒人物轮廓,又营造出时而柔和时而朦胧的氛围,暗示人物多面性。
C. 母亲的方言低叹属于侧面描写,通过旁观者的反应烘托女孩的出众,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局限。
D. 结尾将女孩与 “传世青瓷” 对比,突出 “时光淬炼” 的主题,与前文的外貌描写形成割裂,强调内在美更重要。
8. 文中多次描写女孩的 “手”,有哪些深层用意?请简要分析。(4 分)
9. 作者为何以 “月光青瓷” 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从曾祖奭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引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 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 “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摘编自《新唐书 柳宗元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作答,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佐郭子仪A朔方B府C三迁殿D中侍御D史E以事触F窦参G贬夔州司马
1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 擢:提拔
B. 善王叔文、韦执谊 善:交好
C. 既窜斥,地又荒疠 窜斥:放逐、贬谪
D. 走数千里从宗元游 走:奔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但其家族命运多舛,从曾祖因得罪武后而死,父亲也曾因事被贬。
B. 柳宗元才华出众,早年科举及第,深受王叔文等人赏识,得以进入朝廷参与政事,后因王叔文变法失败被贬。
C. 柳宗元体恤他人,得知刘禹锡将被贬播州,因担忧其母子分离,主动请求朝廷调换贬地,体现了深厚情谊。
D. 柳宗元在柳州政绩显著,不仅解救沦为奴婢的百姓,还指导南方学子,被世人称为 “柳柳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2)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
14. 柳宗元在文学和为官两方面分别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蟾宫曲 春情
元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15.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三句,以直白的对比写出相思的突如其来,层层递进,将 “初尝相思” 的情态刻画得真切动人。
B.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运用比喻,以 “浮云” 写漂泊无依,“飞絮” 写思绪纷乱,“游丝” 写气息微弱,极写相思者的脆弱与迷离。
C. “空一缕余香在此” 中的 “余香” 既可能是游子留下的信物气息,也暗指相思者心中残存的爱恋,一个 “空” 字道尽孤寂与怅惘。
D. 全曲以 “相思” 为核心,语言典雅蕴藉,多用典故,将少女怀春的细腻情感与纠结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曲 “清丽派” 的风格。
16. 请简要分析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描绘鹰击长空、鱼游浅底的壮阔景象,并引出对宇宙万物思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 “羁鸟”“池鱼” 为喻,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强调积累重要性,以自然现象作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题。
6月6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随后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嫦娥六号任务继近月制动、落月、月面起飞之后闯过的又一“难关”。这次38万公里外的“太空牵手”,离不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A________________研发的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精准驾驭。
“交班”后,轨返组合体会从后下方追逐上升器,建立对接停靠所需的初始条件,开始进入对接段。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对接,采用撞击式对接方式,但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质量比上升器大得多,直接撞击会将上升器撞飞,因此需要采用停控和抓取方式。
B________________,我国已在地球轨道上成功实施了多次交会对接任务,但在月球逆行轨道上实施交会对接,嫦娥六号还是头一号。如何在自主控制中尽量减少“交班点”误差影响、如何避免嫦娥六号自带的液体燃料晃动造成姿态控制失稳、怎样尽可能减轻帆板震动对姿态控制精度的影响……一系列问题,都在研制团队的反复研究、验证中得到解决。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难关” 指嫦娥六号任务中技术难度大的关键环节,突出了任务的挑战性。
B. “太空牵手” 生动比喻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的交会对接,体现了表达的形象性。
C. “交班” 指上升器从人工控制转为 GNC 系统自主控制,暗含过程的有序性。
D. “头一号” 强调嫦娥六号是我国首个在月球逆行轨道实施交会对接的航天器,突出其开创性。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四字成语。(4 分)
20.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 “太空牵手” 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他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追求真理。
B. 所谓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C. 这个 “聪明” 的小家伙,竟然偷偷把玩具藏进了沙发缝里。
D. 科学家们把这种新型材料称为 “会呼吸的环保衣”。
2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40 个字。(5 分)
22. 文中提到嫦娥六号交会对接面临诸多问题,这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哪些精神?(3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天,难道会因为人们怕冷就没有冬天吗?地,难道会因为人们害怕遥远它就不再广阔了吗?不会。因此一个君子也不要因为小人在旁边叽叽喳喳,吵吵嚷嚷,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就不干你该干的事。
--易中天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1.C 2.B 3.C
4.①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 “神本位” 的思想禁锢。
②文艺复兴将焦点从神转向人,恢复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5.①“复兴” 是形式。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 “再生”,突破中世纪神学束缚,为新思想提供载体。
②“创新” 是本质。通过 “追本溯源” 恢复古典精神,实质是确立 “以人为中心” 的新思想,批判教会权威,推动社会观念变革。
③“复兴” 是 “创新” 的手段,“创新” 是 “复兴” 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文艺复兴成为思想解放运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6.D 7.D
8.①“捏房卡的动作稳”“掌心稳” 暗示长期从事细致工作,展现沉稳可靠。
②“虎口淡疤”“指节淡粉” 既显青涩,又添真实感,避免形象扁平化。
③手的 “细腻” 与 “稳” 象征青春底色与成熟釉彩的结合,与 “月光青瓷” 的隐喻呼应。
9.①比喻女孩的美。“青瓷” 喻指外貌的温润精致,“月光” 增添朦胧纯净感,契合女孩的形象。②暗示人物特质。青瓷需经淬炼,象征女孩在职业历练中兼具青春青涩与成熟从容。③升华主题。美的本质不仅是外在形貌,更需内在素养的沉淀,呼应文末 “经得住烟火淬炼” 的感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C、E、G断句: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
11.D 12.A
13.
(1)他身处困境、感慨抑郁,全都寄托在文章中。模仿《离骚》写了几十篇作品,读者都为之悲伤。
(2)对于特别贫困的人,让他们记录劳役,(劳动价值)与赎金相当,就归还他们的人质。
14.①文学上:文章卓伟精致,仿《离骚》作数十篇,影响深远;指导南方学子,使其文章有法。
②为官上:在柳州解救沦为奴婢的百姓,以己钱助赎;政绩显著,被称为 “柳柳州”。
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约是河东人。曾伯祖父柳奭,担任中书令,得罪了武则天,死于唐高宗在位时。父亲柳镇,天宝末年遇到动乱,就带着母亲隐居到王屋山,经常得空就出去寻求养家门路,后来迁徙到吴地。唐肃宗平定了叛贼,柳镇向皇帝上书进言,被提拔为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他在朔方府辅佐郭子仪,多次升迁后担任殿中侍御史。后来因事触犯了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后调回,最后担任侍御史。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他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他与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等到王叔文、韦执谊掌权后,把他悄悄地领到皇宫中,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拔他为尚书礼部员外郎,想重用他。不久,王叔文革新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没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又身处南蛮瘴疠之地,于是自放于山泽间,他因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全部寄托于文章,仿《离骚》写了十多篇文章,阅览的人都为之哀婉凄恻。
元和十年,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有年高老母,我不忍心看他如此困窘,又没有托辞来告诉自己的母亲。如果他的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于是起草奏章,想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未赎买,人质就被钱主所没收,沦为奴婢。柳宗元制定了各种方案,让他们都赎买归去。特别贫困的,让他们写雇佣的文书,看价值相当,就归还其人质。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帮助家人将他们赎回。南方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写文章都有章法了。元和十四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D
16.①以景结情。“灯半昏”“月半明” 营造朦胧幽静的氛围,烘托相思的缠绵与孤寂。
②时空聚焦。“半昏”“半明” 点明相思时刻,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场景,增强感染力。
③对仗精巧。两句结构对称,语言凝练,暗含无尽怅惘,余韵悠长。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或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C
19.A. 精益求精(或 “苦心孤诣”) B. 众所周知(或 “毋庸置疑”)
20.D
21.嫦娥六号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22.体现了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严谨务实、攻坚克难的精神。
四、写作
23.
立意参考:坚守自我,不为外界干扰所动;君子当有坚定信念与担当,不因流言而却步。
写作思路:可结合历史人物(如苏轼、文天祥)或当代事例,论证 “坚守本心” 的重要性,分析外界干扰的无意义,强调专注于 “该干的事” 的价值。
任尔风言风语,我自砥砺前行
冬日的寒风从不会因人们的瑟缩而停歇,大地的广袤也从不会因人们的畏缩而缩减。自然的法则如此,人生的道理亦然。易中天的这番话,恰似一柄利剑,刺破了世俗的纷扰 —— 真正的君子,当如松柏立雪,不为小人的聒噪而动摇,始终坚守自己的使命与方向。
小人的 "叽叽喳喳",从来不是真理的声音,而是怯懦者对前行者的拖拽。战国时的商鞅变法,面对旧贵族 "利不百不变法" 的攻讦,面对 "治世不一道" 的嘲讽,他未曾止步。渭水之滨的立木为信,是对流言最有力的回击;秦国的日益强盛,是对质疑最响亮的应答。倘若商鞅因 "人言可畏" 而退缩,战国的烽烟或许要再燃数十年,华夏的统一不知要迟滞多少春秋。历史早已证明,那些左右摇摆、为流言所困的人,终将沦为时代的尘埃;唯有不为所动、坚定前行者,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刻下自己的名字。
坚守本心,并非闭目塞听的固执,而是历经权衡后的清醒。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樊锦诗,初到戈壁时,曾被人嘲笑 "放着北京的好日子不过,偏要去喝沙子"。面对 "女孩子家耐不住寂寞" 的揣测,她用四十载光阴作答:从整理壁画到数字化保护,从抵御盗掘到推动申遗,她让千年石窟在风沙中绽放新生。她并非不曾听见质疑,只是心中的 "该干的事"—— 守护文明的火种 —— 早已盖过了所有杂音。这种坚守,是对初心的忠诚,是对价值的笃定,正如王阳明所言 "心外无物",当内心的标尺足够清晰,外界的喧嚣自会黯然失色。
反观当下,多少人在 "叽叽喳喳" 中迷失了方向?学者因怕 "被说功利" 而放弃应用研究,匠人因嫌 "被笑固执" 而丢弃传统技艺,青年因惧 "被指特立独行" 而随波逐流。这些 "不敢" 的背后,是对他人目光的过度敬畏,是对自我价值的悄然否定。其实,正如冬天自有其凛冽之美,大地自有其辽阔之境,每个人的使命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所谓 "君子务本",这个 "本",便是认清自己该走的路,然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然,不被小人干扰,不等于拒绝所有批评。真正的智者,会在纷杂的声音中甄别有益的建议,却绝不会让恶意的诋毁动摇根基。就像苏轼在 "乌台诗案" 后,既反思己过,又坚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最终在黄州的赤壁下,写下了照亮千年的词章。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智慧,正是君子处世的真谛。
站在人生的旷野上,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 "风言风语"。它们或许像冬日的寒风,试图冻结我们的脚步;或许像迷雾,试图遮蔽我们的视线。但请记住,冬天过后才有春的生机,跨越远方才能见地的辽阔。与其在流言中惶恐不安,不如像磐石般立定脚跟,让内心的灯塔指引方向。毕竟,那些真正值得做的事,从来都需要一份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勇气,一份 "走自己的路" 的坚定。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君子:不因冷言而却步,不因质疑而彷徨,始终记得自己 "该干的事",在岁月的淬炼中,活成自己心中最坚实的模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