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发达国家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如图漫画中的人大代表用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谐音作“围脖”)来传递民意的做法反映了( )
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听取和反映民意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C.人大代表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D.微博已成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唯一渠道
3.赵某路过某军事管理区时,看到大门气势雄伟,旁边还有英武的哨兵站岗,他既好奇又兴奋,无视门口竖立的“军事禁区”警告牌,随手拿起手机便进行拍照,当场被哨兵抓获并移送派出所。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公民可以随意行使拍照的自由
②未经批准,禁止对军事禁区进行摄影、勘察等
③公安机关侵犯了赵某的合法权益
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王某从职校毕业后,自筹资金开了一家饭馆,他不仅手艺和服务态度好,而且坚持依法纳税,被评为“守法经营户”,这一事实说明( )
①王某依法行使了劳动权
②王某自觉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
③王某维护了国家安全
④王某法制观念淡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某市举办“寒窗学子圆梦行动”助学仪式,资助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就读于普通高中、高校的生活困难家庭学生。这一助学行动
A.保障了受资助学生的受教育权
B.体现了市政府重视义务教育
C.表明了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D.说明了受帮助是学生成长的前提
6.为落实宪法关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立法,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修改矿产资源法、完善税收领域立法等,以法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 )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问题
②宪法规定经济方面法律的具体内容
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万件4.1万人,对长期作案、先后拐卖17名儿童的“人贩子”余某某依法判处死刑,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观点是( )
①依法解决民事行政争议 ②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③依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2025年5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 )
A.外事权 B.任免权
C.公布法律、发布法律 D.授予荣誉权
9.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承担法律实施的监督责任,还承担着刑事公诉、侦查部分犯罪的责任。检察院在行使职权时(  )
①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
③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抖音”已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时代的重要载体,淄博烧烤的火爆、南方小土豆的疯狂进军哈尔滨……主播、抖友可以通过网络行使自己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规范自身的言行,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度。这提醒每个公民( )
①自由是相对的,享受自由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②规则保障自由,规则来自于法律
③自由有边界,一旦超越边界就会受到法律制裁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但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下列选项体现不平等现象的是( )
A.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专座 B.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D.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
12.电影《第二十条》“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台词引起社会热议。近年来,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强化对正当防卫权的保护。在2025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中指出,审查认定正当防卫334人,依法不予批捕。这有利于( )
①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
②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司法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司法工作
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温度和司法担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13.坚持特色制度:
材料一 村会会换届选举现场庄严肃穆,投票开始了,江海投出了神圣一票,并且希望选出来的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能领广大村民致富。
材料二 夏天到了,夜市地摊经济也逐渐红火起来,各类小吃应有尽有。李明和类子在夜市摆了个烧烤,因为质优味道好,价格公道合理,受到了顾客的好评。
(1)材料一中的汪海行使了什么民主权利 享有此权利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2)村委会换届选举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3)材料二中李明经营的烧烤摊膜于哪种性质的经济中的哪种经济成分 国家对这类经济实施的政策是什么
14.感悟法价值:
材料一 在国家宪法日当天,国家多个部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以下是宪法宣誓词:
宪法宣警词“我宣警: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展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格尽职守、廉洁率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势力奋斗!”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机关举行宪法宣誓仪式的原因,这些誓词体现了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材料二 《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正在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这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我国为什么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材料三 同学小明描述自己学习宪法后的心得:“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走进校门、接受教育是遵宪法;我们参与垃板分类、保护环境是遵守宪法。”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三、综合探究题
15.权利义务相伴:
某校八年级(1)班组织开展“权利与义务伴我行”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案例一 张大爷出于安全考虑,在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对门王大伯发现摄像头能拍摄到自己家的客厅,于是以自身权益受到侵犯为由,要求拆除。张大爷却认为,摄像头安装在自家门口,与王大伯无关。沟通无果,王大伯多次将垃圾扔到张大爷家门口,以示抗议。
案例二 陈某占用林某的车位,林某在联系不到陈某的情况下,雇佣刘某驾驶叉车将陈某的车辆拖走并丢入河道,并称“这破车我赔得起”。
(1)运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知识,对案例一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劝解
针对案例二,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菲菲:维权就要这样,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
亮亮:维权靠“闹”不是法治社会应有的现象,有理也变无理。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声音,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追踪
目前,林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叉车司机刘某已到案,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等待二人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法律链接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联系法律链接,思考上述案例警示我们应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A
6.B
7.D
8.A
9.D
10.C
11.C
12.C
13.(1)选举权,具备的条件包括:我国公民、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4.(1)①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②宪法宣誓有利于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懂得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心存敬畏。③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意识,促进宪法实施。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③全心全意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⑤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②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③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④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15.(1)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2)①我认为菲菲的观点是错误的,亮亮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②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②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③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