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4 My Favourite Subject Section A (1a – 1d) & Pronunciation (1–2)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4 My Favourite Subject Section A (1a – 1d) & Pronunciation (1–2)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Unit 4 My Favourite Subject Section A (1a – 1d) & Pronunciation (1 – 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匹配学科词汇与图片,并能认识额外的学科词汇。 2.能够听懂对话内容,并勾选出提及的学科。 3.能够通过再次听取对话,捕捉并圈出关键词句。 4.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学科及其原因。 5.能够通过模仿练习,掌握正确的语音连读和重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科词汇的掌握;讨论最喜欢的学科及其原因的句型应用。 难点:语音连读和重音的正确模仿。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Step1 Lead in 1. 向学生问好,询问他们在学校的日常作息。 2. 引入 “最喜欢的学科” 这一话题,让学生猜测老师最喜欢的学科。 激活生活关联,降低认知门槛:通过 “询问校园日常”,唤醒学生对 “学科” 的生活体验(如每天学习的科目),将抽象的 “学科讨论” 与真实场景绑定,消除学习陌生感。 营造互动氛围,建立情感联结:问候环节快速拉近师生距离,“猜测老师最喜欢的学科” 制造悬念,激发探究欲,让学生以主动好奇的心态进入学习。 明确学习主题,锚定目标方向:直接引入 “最喜欢的学科” 话题,让学生清晰感知本节课的核心任务(词汇、句型、语音),构建学习期待。
Step2 Work on 1a 1. 复习部分学科名称,教授新的学科词汇。 2. 在屏幕上展示不同学科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或结对将方框中的学科与图片进行匹配。纠正错误匹配,并介绍额外的学科词汇。 词汇学习:从 “复现” 到 “拓展”: 复习旧学科词汇(如 maths/history),激活前备知识;教授新词汇(如 biology/geography),拓展表达维度。 通过 **“图文匹配”** 将抽象词汇可视化(如生物→动植物图片),利用 “个体 / 配对” 模式,满足 “独立思考 + 同伴互助” 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提升词汇记忆效率。 错误纠正与拓展:纠正匹配错误时,自然引入 “art/IT” 等额外学科词汇,丰富学生的 “学科词汇库”,为后续听说活动储备更丰富的表达素材。
Step3 Work on 1b&1c 1. 告知学生将听两段对话,对话中会出现一些学科,播放两段对话录音,让学生勾选出埃拉和彼得谈论的学科。 2. 核对答案。 埃拉:历史、数学、美术、地理; 彼得:语文、数学、信息技术、体育。 3.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圈出听到的彩色标注词。 4. 核对答案并讨论对话中的语言点。 答案如下: (1) Ella doesn’t like history because it’s hard. (2) Ella’s favourite subject is maths because it’s fun. (3) Peter doesn’t like maths because it’s boring. (4) Peter’s favourite subject is PE because it’s exciting.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have students repeat. 让学生听对话并跟读,然后请几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对话。 分层听力训练,落实 “听懂→会用”: 1b “勾选学科”:聚焦 “主要信息提取”,训练学生快速捕捉对话核心内容的能力(如 Ella 和 Peter 讨论的学科),降低听力焦虑。 1c“圈关键词 + 分析语言点”:深入 “细节理解”(如学科喜好的原因),拆解 “because” 引导的因果句型(否定:don’t like…because…;肯定:favourite…because…),实现 “词汇、句型” 与 “听力技能” 的同步习得。 语言内化:从 “输入” 到 “输出”: “跟读对话” 模仿语音语调,强化听力输入的记忆; “课堂表演” 将静态对话转化为动态交际,倒逼学生主动运用语言,提升口语流利度与情境应变能力。
Step 4 Work on 1d 1. 让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以及喜欢的原因。 2. 用目标句型示范对话:“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学科是…… 你为什么喜欢……?因为它……” 鼓励学生结对或小组练习对话。 3. 邀请几组学生在班级分享他们的对话。 从 “仿说” 到 “创说”,实现真实表达: “个人思考” 锚定真实话题(自己最喜欢的学科及原因),避免无意义输出; “示范对话” 提供清晰的语言框架(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Why do you like … Because it’s …),降低表达难度,让学生 “有章可循”。 合作学习与公共表达: “分组练习” 创设互动场景,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如学科原因的多样化表达:fun/exciting/useful 等),丰富语言输出; “邀请小组展示” 培养公众演讲能力,同时通过 “同伴聆听” 实现间接学习,强化 “学科 - 原因” 的表达逻辑。
Step 5 Work on Pronunciation 1 1. 说明正确发音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双元音 /e /、/a /、/ /、/ /、/a /、/ /、/e /、/ / 的发音方法。 2. 播放发音练习录音,让学生听并跟读。 3. 请几位学生朗读 Pronunciation 1 中的发音内容,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语音知识体系化,突破发音难点: 明确 “双元音发音” 的重要性(影响交流准确性),系统讲解 /e //a / 等 8 个双元音的发音规则(如口型变化、舌位滑动),帮助学生建立 “语音规则” 认知,避免盲目模仿。 多模态训练,强化发音记忆: “听录音跟读” 提供标准发音范本;“学生展示 + 纠错” 结合 听觉(录音)、口语(跟读)、视觉(教师示范) 多维度强化,解决 “双元音滑动感缺失” 等常见偏误。
Step 6 Work on Pronunciation 2 1. 指出单词连读规则和重音位置,让学生大声朗读句子,重点关注正确发音。 2.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并跟读句子。 3.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请几位学生在课堂上朗读 Pronunciation 2 中的句子。 聚焦 “语流”,提升口语自然度: 强调 “连读 + 重音” 是英语口语地道性的核心(区别于 “单词式朗读”)。通过 “句子练习”,让学生感知音的连缀(如辅音 + 元音连读)和意义重音(如强调 fun/boring 等评价词),提升表达的 “流畅感”。 螺旋式巩固,修正发音习惯: “听录音→跟读→学生展示” 重复强化语流规则,通过对比 “错误表达” 和 “标准表达”,让学生直观感知差异,自主修正发音问题(如连读遗漏、重音错位)。
Step 7 Summary and Homework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目标语言写一段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学科及喜欢原因的短文。 知识闭环,体系化沉淀: “总结要点” 梳理 “学科词汇→因果句型→双元音 / 语流规则” 的学习脉络,将碎片化内容整合为结构化知识,强化长期记忆。 技能延伸,贯通 “说→写”: 书面作业 “写最喜欢的学科及原因”,实现 “口语句型” 到 “书面表达” 的迁移,巩固语言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科价值”(如 biology 学动植物、geography 关联旅行),渗透 **“学科认知 + 学习态度”** 的情感教育,呼应核心素养的 “思维 + 情感” 维度。
板书设计 Unit 4 My Favourite Subject Section A: 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 (1a – Pronunciation 2) Words: biology, IT, geography, history, boring, useful, exciting Sentences: 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Why do you like… Because it’s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匹配、听取对话、讨论及语音练习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掌握了学科词汇和讨论最喜欢的学科的句型。在语音练习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连读和重音的模仿上仍需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语音教学的细节,并设计更多有趣的语音练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交流,以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