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1课时 表格式教案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体验化学探究 第1课时 表格式教案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包括表述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
3.能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现象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现象进行探究。
难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现象进行探究。
三、教学准备
教学仪器和药品: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烧杯等。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讲述】化学无处不在,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提问】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展示】展示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故事。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阅读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故事,并结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谈谈如何寻找答案。 【总结】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就不能发展了,化学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连爱因斯坦都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倾听,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感想。 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同时使学生明确,要学好化学,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一、从问题开始 【提问】蜡烛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关于蜡烛燃烧你能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哪些问题呢? 【总结】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等。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如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究蜡烛燃烧前、燃烧时、熄灭后三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学生就蜡烛燃烧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蜡烛,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 【组织活动】每组的桌上都有蜡烛,小刀、水等物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蜡烛的物理性质进行探究。 【展示】PPT展示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请一个组的一名代表阐述探究的方法及实验现象。 【总结】 实验步骤: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 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讨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提问】通过刚才的探究,蜡烛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总结】1.白色、半透明、固体、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 2.易切,浮于水面,没有溶解。 结论:蜡烛的硬度小,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动手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让学生学会观察、设计实验、以及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2(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过渡】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然后记录实验现象: 1.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灯芯,靠近蜡烛 2.点燃灯芯。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呢? 【总结】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灯芯,靠近蜡烛,蜡烛熔化,点燃蜡烛后观察到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淡淡的黑烟,火焰分层。 【提问】蜡烛熔化和燃烧有什么区别呢? 【明确】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倾听、思考。 分组按照步骤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汇报。 根据实验现象及本质进行回答。 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规范学生实验的用语。 巩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实质。
探究3(燃着时):火焰各层温度 【讲述】蜡烛燃烧时分为三层,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成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思考交流】请同学们思考通过哪种方法证明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总结】取一根火柴梗,将其从垂直火焰方向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部,约3 秒后取出。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按照讨论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 【提问】将火柴平放入火焰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明确】处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的温度最高。 倾听、思考并讨论实验方法。 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完成蜡烛外焰和焰心温度的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
探究4(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过渡】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燃烧是化学变化,所以,蜡烛燃烧也是化学变化。同学们发现了吗?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蜡烛在不断的变短,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那如何验证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呢? 【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总结】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总结】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明确】燃烧的表达式为: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学生思考、讨论并给出实验方案。 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并强化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的能力。
探究5(熄灭后):探究白烟的成分 【过渡】我们已经探究了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及燃烧后的产物,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当我们吹灭生日蛋糕的时候,会发现一缕白烟,那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组织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合作,由一人吹灭蜡烛火焰,另一个人立即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我们观察到了有白烟从烛芯飘出。如果用火柴点燃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总结】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气,而后燃烧。 倾听、理解。 倾听,并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 通过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总结】我们已经探究了蜡烛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的现象,并对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同学们在复述实验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展示】展示表格。 【提问】关于蜡烛燃烧,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写出你想探究的问题,查找资料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观看PPT,规范自己的实验语言。 阅读,交流讨论自己的感想。 通过展示PPT,规范学生的表达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环节三拓展延伸 【展示】展示拓展资料“法拉第和蜡烛的故事”。 观看PPT 启发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24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1课时
一、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二、提出蜡烛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探究的问题
8 / 8(共25张PPT)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1课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
3.能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现象进行探究。
重难点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怎样开展科学探究呢
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把空气看作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只有拉瓦锡提出了异议,并且展开了自己的研究。
请结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谈谈如何寻找答案。
拉瓦锡(A.-L.Lavoisier)
科学始于问题,化学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科学家
关于蜡烛燃烧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
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
蜡烛熄灭后的现象及生成物的特性。
熄灭后
点燃前
蜡烛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
燃烧时
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及发生的变化。
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性质。
质地
气味
颜色
形状
密度
组成
合作探究
通过哪些实验手段探究蜡烛的性质?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
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合作探究
通过哪些实验手段探究蜡烛的性质?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
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1.白色、半透明、固体、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
2.易切,浮于水面,没有溶解。
蜡烛的硬度小,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成果展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灯芯,靠近蜡烛
点燃灯芯
探究2(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合作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灯芯,靠近蜡烛
点燃灯芯
探究2(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淡淡的黑烟,火焰分层。
结论: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和燃烧有什么区别呢?
成果展示
探究3(燃着时):火焰各层温度
实验内容: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步骤与方法:
观察现象:
取一根火柴梗,将其从垂直火焰方向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部,约3 秒后取出。
处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合作探究
结论: 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的温度最高。
成果展示
探究4(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段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后取出
实验内容: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步骤与方法:
观察现象: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合作探究
结论: 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
二氧化碳+水
蜡烛+氧气
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
成果展示
探究5(熄灭后):探究白烟的成分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段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后取出
步骤与方法:
(1)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观察现象:
合作探究
结论: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气,而后燃烧。
成果展示
关于蜡烛燃烧,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写出你想探究的问题,查找资料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
2.
3.
迈克尔·法拉第,英国科学家
在1860年,法拉第邀请青少年作为听众,以《蜡烛的故事》为题连续举办了6场讲座。他由蜡烛燃烧衍生出对化学反应、反应条件、电解等各类的探讨,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把很多基础学科的核心问题都承载在其中,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处处用生动具体的实验加以引证。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D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烬
C
3.点燃一支蜡烛,在其燃烧的火焰中平放入一根火柴梗,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上( )
A.接触外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B.接触内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C.接触焰心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D.被均匀地烧黑
A
蜡烛火焰分为内焰、焰心和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D
点燃前(变化前)
燃着时(变化中)
化学探究
提出一个问题的重要性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后(变化后)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