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1.2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1.2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
一、教材解析 本课时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逻辑展开。第一目,从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说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第二目,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说明如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揭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让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二、学情分析 本框学习中,学生通过已有认知能够列举出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部分典型问题,如环境、住房、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运用已有分析能力能够推断出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如何解决,即如何共享发展成果的学习的渴望。但深化改革原因中“经济发展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两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能力,把握授课深浅尺度。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坚决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将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到底,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2.道德修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对待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3.法治观念: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责任意识:传承改革开放精神,参与改革开放事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人人共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与做法。 教学难点: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做法。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资源、时政新闻素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材料导入:榕江百科 榕江自古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 仔细阅读材料,了解榕江,为本课学习做好生活知识储备。
子议题一:“高光”:榕江“村超”, 明改革只有进行时
教学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原因及举措。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学材料:榕江村超大场面(视频) 提问:①看完视频,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榕江人民的生活状态?②结合第一课时内容,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发展成就。 2.议学材料:改革开放辉煌成就 3.议学活动:辨一辨 无需进行改革开放VS仍然要坚持改革开放。 4.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过渡至知识点——全面深化改革。 5.呈现材料习近平语录。设问:为什么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6.呈现图片材料,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生态、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原因1。 7.议学材料: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呈现人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2。 8.材料呈现2011-2025上半年我国部分年份GDP年度增速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3。 9.议学材料:村超贵州VS苏超江苏,图片呈现我国区域、城乡间发展差距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4。 10.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答案,议学总结: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原因) 11.议学活动:对症下药(小组讨论) (1)内容:面对如此现状,应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12.议学总结: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重难点知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怎样做)。 1.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2.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作出判断,思考理由,主动举手进行辩论。 3.认真阅读材料,仔细聆听老师讲解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知识点。根据教师相关提示,调动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4.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5.仔细阅读材料,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多角度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6.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结合课前积累和已学知识,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7.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并识记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和举措,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子议题二:“至暗”:榕江洪灾,看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教学内容: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举措。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学材料:榕江洪灾 两轮特大洪灾,视频播放灾情及党和政府的救灾行动 2.议学思考:①党和政府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发展思想?体现出了哪些教材观点?②结合生活经验:为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3.名词点击:共同富裕 呈现习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讲话,向学生强调:共同富裕≠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平均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 议学材料:驰援贵州 提问:①这一行动体现了哪些思想?②为践行这些思想,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5.议学材料:二十大报告中的“民生亮点” 6.议学结论:①3.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原因)②怎样共享发展成果?(举措) 7.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了解相关信息,并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2.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谈谈自身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3.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多角度分析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3.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识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4.在活动参与与教师引导点拨下,理解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举措。 5.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2024·河南】20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造了“枫桥经验”。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枫桥经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始终坚持的是( D  ) A.让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避免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 C.不断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D.以人民为中心,走党的群众路线 2.【2024·江苏苏州】中部6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以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中部崛起,不是一域的“独角戏”,而是置身这一区域相关省份的“大合唱”。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体现了我国( D ) ①坚持城乡同步富裕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④通过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江西】2024年国务院政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对上述内容概括最全面的是( A ) A.最是一年好风景,民生福祉开心颜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居民俱欢颜 C.天生我材必有用,创新敢为天下先 D.水光潋滟晴方好,营商环境日日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