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空气和氧气 易错知识点单选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单元 空气和氧气 易错知识点单选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 空气和氧气 易错知识点单选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的水可以吸收燃烧的产物
B.红磷的作用是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C.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D.集气瓶中液面应升高到刻度2处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焊接金属时可作保护气
B.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C.稀有气体可作电光源,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含量越低越好
3.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的是
A.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工地洒水除尘
C.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D.推广使用私家车作代步工具
4.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氮
5.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臭氧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氧气 B.混合物 C.纯净物 D.稀有气体
6.如图为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资料卡片:
汞 密度: 沸点: 加热至沸时与氧气反应 氧化汞 密度: 不能溶于汞 分解温度:
A.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
B.汞几乎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C.无法观察到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D.汞槽中的汞起到了液封的作用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A.水果腐烂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
9.制取氧气有多种途径,下列产生氧气的方法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法 B.加热高锰酸钾法
C.分解过氧化氢法 D.加热氧化汞法
10.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 B.收集氧气
C.验满氧气 D.铁丝燃烧
11.如图使用带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处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在处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固体物质使其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入溶液,处有气泡产生
B.若处物质是红磷,观察到有白烟产生
C.若处物质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D.使用该装置的优点之一是节约试剂
12.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热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装试剂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装置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1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忽略),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改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红磷需要过量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小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1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
C.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16.变色眼镜既可矫正视力,又可像墨镜一样遮挡刺眼的阳光。其反应原理之一是溴化银银+溴,该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以上都不是
17.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固定;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⑤⑥
18.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部将联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山东临沂举办2024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以下做法与此次活动主题不一致的是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
C.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D.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19.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用水润湿容器口,将橡胶塞塞进容器口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立即收集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倒放在桌面上
D.加入试剂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0.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中燃烧”,集气瓶内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黑色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B.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未耗尽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C C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B B B A A D D
1.D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固体能溶于水,故集气瓶中的水可以吸收燃烧的产物,该选叙述正确;
B、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红磷的作用是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该选项叙述正确;
C、气体受热会膨胀,则红磷熄灭,等装置完全冷却后,才可打开弹簧夹,该选项叙述正确;
D、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集气瓶中液面应升高到刻度1处,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焊接金属时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不是质量,故B错误;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但是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是越低越好,植物的光合作用还需要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还需达到一定含量,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会引起空气污染,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工地洒水除尘可以减少空气颗粒物的含量,能够防治空气污染,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高烟囱排放废气不会减少有害气体的形成,不能防治空气污染,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私家车作代步工具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引起空气污染,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为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为空气中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会引起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臭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C。
6.C
【详解】A、加热时,汞只和氧气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汞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该选项说法正确;
C、汞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玻璃钟罩中的液面上升,且液面上升的体积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汞槽中的汞起到液封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不同用途的电光源,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水果腐烂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是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了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工业上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将它们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A. 此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末端应该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此选项错误;
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右端排出,所以氧气由左端通入,此选项正确;
C. 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此选项错误;
D. 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集气瓶底部,所以集气瓶中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注入H2O2溶液,a处有气泡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
B、若b处物质是红磷,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可观察到有白烟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C符合题意;
D、使用该微型装置的优点之一是节约试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故顺序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A。
13.B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为了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红磷需要过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因此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氧气被消耗,则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改进后的装置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可以防止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内气体的体积逐渐减小,最后剩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故一开始无氧气生成,达到分解温度后,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固体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速率,有可能加快有可能减慢,错误;
B、在反应的过程中,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正确;
C、催化剂不可以增加或者减少生成物的产量,错误,
D、没有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会分解,但是分解的比较慢,错误;
故选B。
16.B
【详解】,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故选:B。
17.A
【详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操作的先后顺序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因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A。
18.A
【详解】A、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易污染土壤和水源,因此废旧电池需要进行回收处理,减少和防止土壤、水源污染,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能源和资源,不符合题意;
C、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既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D
【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不能用水润湿容器口,故A错误;
B、收集气体时,导管一有气体冒出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正放于桌面上,故C错误;
D、加入试剂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浪费药品,故D正确。
故选D。
20.D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A错误;
B、瓶中放少量水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集气瓶,故B错误;
C、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0%,故可能还含有其他物质,不是纯净的O2,故C错误;
D、铁丝停止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30%左右,说明瓶内氧气未耗尽,故D正确。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