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单元 空气和氧气 单元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2.改善空气质量是推动城市绿色崛起、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B. C. D.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煤炭 B.空气 C.氢气 D.大理石4.酥脆的薯片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惰性气体 D.氧气5.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A.拉瓦锡 B.张青莲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6.下列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是A. B.C. D.7.下列对氧气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是21%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作燃料8.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9.下列变化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A.水果腐烂 B.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10.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水氢气+氧气 D.二氧化碳+水→碳酸11.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C.加热高锰酸钾 D.收集氧气1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有变化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C.加入催化剂后会导致生成物质量增加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13.下列反应与其对应区域反应类型匹配正确的是A.a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b区:碳+氧气二氧化碳C.c区:氧化汞汞+氧气D.d区:氢气+氧化铜铜+水1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导管容积忽略不计)与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足量的白磷进行实验是为了减少误差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C.实验结束无需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数D.该装置实验的优点是密闭容器中进行测量结果更准确,污染小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填空与简答16.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1)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3)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1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兴趣小组探究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1)实验一:观察到木炭在图②中燃烧发出 ,图③中澄清的石灰水 。(2)实验二:图⑤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三:单质硫在图⑦中燃烧比在图⑥中剧烈,原因是 ,图⑦中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4)实验中夹持木炭和铁丝用的仪器名称是 ,实验三换作 ,更换仪器的原因是 。18.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1)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氮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填“沸点”或“熔点”)不同。(2)纳米级铁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在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工艺流程中,氮气的作用是 。(4)上述流程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三、实验题19.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Ⅰ.图1为我们熟悉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2)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气泡,则最终测得的数据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Ⅱ.图2实验中,小组成员利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3)从以上数据分析,最终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的依据是 。(4)实验开始时氧气的含量持续下降,氧气被消耗,但在200s时氧气的含量又有所上升,若实验过程中红磷量充足,其可能原因是 。20.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1)图B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标号)。(3)运用C装置制取气体,当导管上的活塞开关由开启到关闭过程中,液面变化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4)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①待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5)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过氧化氢溶液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原因可能是 。(6)把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7)某化学小组研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他们在集气瓶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发现在瓶中最少放入的水时,收集到氧气就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四、科学探究题21.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所表示的含义【思考分析】(1)下图是该小组所在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气质量状况为 填“优”“良”或“轻度污染”)。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查询网络】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2)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 (写一种)。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B D C C C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B C C1.C【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约21%,其余为其他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光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空气质量指数(AQI)越大,表示污染物浓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C符合题意;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隔绝氧气,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B。3.C【详解】A、煤炭中含有碳、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4.B【详解】酥脆的饼干变软的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B。5.D【详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B、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B不符合题意;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对化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D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该装置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冷却后活塞移动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该选项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占据体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该装置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A、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但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较低,氧气不易溶于水,而非易溶。选项错误;B、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非质量分数。选项错误;C、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反应,选项正确;D、 氧气支持燃烧,但本身不可燃,仅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选项错误;故选C。8.C【详解】A、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铁丝无法与足够的氧气充分反应,就难以达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是实验失败原因,该选项错误;B、铁丝生锈,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会阻碍铁丝与氧气接触,导致反应难以顺利进行,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该选项错误;C、集气瓶底部铺细沙是为了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与铁丝能否燃烧、是否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并无关联,不会导致实验失败,该选项正确;D、铁丝一端系火柴梗是为了引燃铁丝,若没有系火柴梗,铁丝可能无法被点燃,从而造成实验失败,该选项错误。故选C。9.B【详解】A、水果腐烂是因为水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B、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C、木炭燃烧是木炭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D、动植物呼吸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10.A【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B.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是不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详解】A、组装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手拿塞子,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12.D【详解】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后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质量,故C错误;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D。13.B【分析】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详解】A、a区是化合反应,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A选项错误;B、b区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碳+氧气二氧化碳,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物含有氧气,属于氧化反应,B选项正确;C、c区是氧化反应,氧化汞汞+氧气,反应物不含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C选项错误;D、d区是分解反应,氢气+氧化铜铜+水,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错误。故选:B。14.C【详解】A、取足量的白磷进行实验是为了耗尽装置中的氧气,减少误差,说法正确;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说法正确;C、实验结束需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数,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使测定结果偏小,说法错误;D、该装置实验的优点是密闭容器中进行测量,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白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小,说法正确;故选:C。15.C【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无论是否使用催化剂,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使用二氧化锰会减少反应时间,不会增加氧气的质量,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的含量减少,但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浓度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因此之后氧气的含量不为零,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C选项符合题意;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因此固体质量不会减小为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6.(1)①(2)②(3)③(4)④【详解】(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故选①;(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选②;(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且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选③;(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④;17.(1) 白光 变浑浊(2)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热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 氧气浓度不同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 坩埚钳 燃烧匙 硫单质呈粉末状【详解】(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燃烧完毕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热;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为:;(3)单质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由图可知,实验中夹持木炭和铁丝用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实验三用燃烧匙盛放硫粉,因为硫单质呈粉末状。18.(1)沸点(2) 化合反应(3)作保护气(4)氮气【详解】(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首先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升温,由于液态氮的沸点 (-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所以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故填:沸点;(2)纳米级铁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3)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工艺流程中,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4)上述流程中,氮气做保护气,没有消耗,可以回收利用。19.(1)(2)偏大(3)完全反应后氧气浓度是8.86%(4)装置突然漏气(合理即可)【详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文字表达式为;(2)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弹簧夹未夹紧,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逸出,集气瓶内气体被消耗体积变大,则最终测得数据会偏大;(3)根据图示可知,燃烧结束后氧气的含量为8.86%,说明氧气没有消耗完;(4)实验开始时氧气的含量持续下降,氧气被消耗,但在200s时氧气的含量又有所上升,可能是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沉积在底部,传感器测量点在顶部,当反应后底部氧气扩散到上部,浓度增加,也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足,在200s时突然漏气(合理即可)。20.(1)锥形瓶(2) AD/AE(3)cba(4)③②①(5)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或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混合在氧气中,使氧气的浓度降低)(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7)瓶中最少放入的水时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另外瓶中存有空气占集气瓶的容积为:,此时瓶中原有氧气占集气瓶的容积为:,所以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类型为固体加热型,故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选D或E,故选AD或AE;(3)运用C装置制取气体,当导管上的活塞开关由开启到关闭过程中,装置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液面变化顺序为cba;(4)选用排水法装置E收集气体时,首先将集气瓶注满水排净空气,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应该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防止收集气体不纯;待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了,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故顺序为③②①;(5)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原因可能是氧气中混有水蒸气(或产生氧气的量太少、氧气的浓度太小、产生氧气的速度太慢,不足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6)把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7)瓶中最少放入的水时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另外瓶中存有空气占集气瓶的容积为:,此时瓶中原有氧气占集气瓶的容积为:,所以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1)轻度污染(2)颗粒物(PM2.5)【详解】(1)如图,箭头指向的数值范围:100-150,为轻度,故其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2)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包括太阳能板,它在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驱动检测设备 小组记录了某段时间显示的数据,如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浓度。除了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小组还需要检测其他空气污染物,如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