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24页ppt)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24页ppt)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3.2 营造清朗空间
政治
认同
1
道德
修养
2
树立文明上网、理性表达的道德意识,拒绝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传播。
法治
观念
3
明确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强化“网络非法外之地”的法治意识,学会依法用网。
健全
人格
4
培养信息筛选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避免陷入“信息茧房”,保持理性独立的网络人格。
责任
意识
5
增强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感,主动传播正能量,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认同国家倡导的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理解传播网络正能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作用。
议题一:网络是弊还是利?
情景1:中秋节到了,思思在乡下和奶奶一起过节……
奶奶:“吃饭了吃饭了!”结果大家都在玩手机,懒洋洋的、慢腾腾的移到桌上坐好。思思妈妈不耐烦了,“吃饭还玩手机啊?都不能好好吃饭吗”思思爸爸说:“我在看新闻,等下还急着发邮件,得充分利用时间。”思思弟弟说:“手机多好玩,我还能学习课文,玩游戏。”
思思看着奶奶有点不开心了。思思就说:“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都不能陪奶奶好好吃个饭吗”……
小组讨论:(1)过年过节在餐桌上,能一直玩手机吗?为什么?请你提出陪长辈吃饭应该怎么做?(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过度使用互联网的例子吗?有何坏处?
小组讨论:(1)过年过节在餐桌上,能一直玩手机吗?为什么?请你提出陪长辈吃饭应该怎么做?
提示:略。
(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过度使用互联网的例子吗?有何坏处?
提示:
骑车子玩手机,撞树;走路过度玩手机,摔跤;蹲厕所,玩手机时间久了…… 我们要合理使用互联网。
一、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提示:家庭朋友在一起,少玩手机多沟通。
烦死了,姐!真郁闷!我只是在网上看看新闻,刷刷视频,关注一下群消息和朋友圈……可是就这样,一不留神,周末的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作业也没能按时给老师上传、数学试卷还差一大半,作文也没写呢。你快来帮帮我……
情景2:思思弟弟马上小学五年级了,平时可没让思思少操心……
弟弟:
思思:
活该啊!看你老师怎么收拾你,你应该先写作业的, 。
小任务:(1)弟弟的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
(2)思思应该提出什么建议,帮助弟弟改变自己呢?完成横线内容。

议题二:合理利用网络
小任务:(1)弟弟的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
(2)思思应该提出什么建议,帮助弟弟改变自己呢?完成横线内容。
提示:在无聊的信息上浪费精力,沉溺于网络,没有自控力。
提示:做好使用互联网的规划,约束自己,不在无聊的信息上浪费时间精力,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而不是放任自流,浪费时间在无聊的事上……
相关链接:网瘾
1.含义:
3.危害:
2.表现:
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
失控性上网: 上网时间长且无法自控,明知需要减少却做不到。
认知偏移: 过度关注网络世界胜过现实生活,脑中持续萦绕网络相关事物,现实中心不在焉,唯有上网才兴趣盎然。
戒断反应: 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即出现:
消极情绪: 沮丧、空虚、易怒。
不良生理反应: 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
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
媒介素养
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二、合理利用网络
(1)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2)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情景3:星期五放学回来,弟弟很兴奋的唱起了歌……
思思:
议题二:合理利用网络
弟弟:
还是秘密!就不说!
怎么了,这么开心?
还保密?快说
秘密!……
快说,不然我就把你在学校英语考试不及格的消息说出去!
额!得了,被你拿捏!你知道吗?隔壁班的王晓红竟然是校长的女儿哦!我再告诉你一个,我们语文老师竟然暗恋隔壁班的体育老师。校园网上都传开了,哈哈!
谣言!绝对谣言!你竟然被人骗了。你可不要乱信网络谣言啊!更不可乱传谣言,要负法律责任!
讨论:我国法律严禁传播网络谣言!请你谈谈这样做的必要性。
讨论:我国法律严禁传播网络谣言!请你谈谈这样做的必要性。
提示:
谣言危害: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我国法律严禁谣言传播,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公众信息安全……
方法与技能: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注意信息出处
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辨识信息内容
及时关注官方信息,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关注官方信息
对于无法辨识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向他人
求助
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信息源进行多方验证。
对信息多方验证
(1)表现:在网络时代出现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有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的;
有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的;
有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
(2)要求:
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二、合理利用网络
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要求: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二、合理利用网络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情景3:弟弟老坐在沙发上用平板打字,手指快速地点动……
议题二:合理利用网络
弟弟:
讨论:弟弟的行为值得鼓励吗?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有何意义?
思思:
你在玩什么?
发信息呢?别打搅我。
我叫你别乱发!
思思立即抢过了弟弟的平板,发现弟弟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上发“寻人启事:李小虎,男,5岁,身高1.1米,短发,上身穿篮球衣,印有号码11号,下身穿短裤,鞋子上印有葫芦娃图案,在小区门口走丢,已有5小时,请大家协助寻找,有信息者打电话:136XXXXXXXX联系。”
怎么,我可是在做好人好事啊!”
讨论:弟弟的行为值得鼓励吗?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有何意义?
提示:
值得鼓励,类似还有网上捐款、蚂蚁森林、网络慈善拍卖等。
这些网络公益行动,传播了网络正能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共同培育了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了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了主旋律。
二、合理利用网络
4.传播网络正能量。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3)网络平台参与公共事务,投身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4)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启思导行
思考:请你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营造清朗空间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
合理利用网络
1.宅家上“网课”期间,有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有学生随意转发网络谣言。这提醒我们,参与网络生活应该( )
①要自我约束,遵守法律法规
②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谣言
③以学习为重,坚决远离网络
④不沉溺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2.我们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提升媒介素养。下列同学的行为能体现其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是( )
①小道:上网和同学聊天时,注意用语文明,不发低俗虚假的图片、视频等  
②小德:利用网络帮助好朋友找回失物,帮要去旅行的爸爸妈妈订机票  
③小法:看到朋友圈里填写住址和电话就能免费领礼物的消息,赶快转发  
④小治:通过网络课程,自学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并和网友相互切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3.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业态,其发展势头迅猛,但冷静回顾其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相关行业准则和法律还不完善,主播素质参差不齐,大额打赏、偷逃税款和消费者隐私泄露等。对此你的建议是 ( )
①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②电商企业要诚信经营、依法自律 
③取消电商直播,严惩电商的违法行为 
④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要在直播间购买商品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C
4.某地春联网络书法展暨网络文化走基层公益活动向春节期间不能回家过年,仍然要奋斗在一线的建设者们送去春联书法作品。从活动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是( )
①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②利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提高网络媒介素养,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A.①②③ B.①② 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