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表格式教案 +课件(共1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表格式教案 +课件(共19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初步认识分子的性质。
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分子的性质;
2.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注射器、品红、热水、冷水、烧杯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展示PPT第3页。 【讲述】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很小,小得你看不见、摸不着。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水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成皑皑白雪? 【讲述】水变作云、雨、雪是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欣赏图片,引发探究兴趣。 通过观看白云、春雨、皑皑白雪等图片让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有这些奇妙的变化,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质的微粒观。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交流讨论】设想把封闭在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展示】四种不同的猜想中水分子在注射器中的变化。 【展示】从微观角度认识不同状态的水 【讲述】通过动态演示我们发现,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在气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交流讨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讲述】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把封闭在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煮沸,使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这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 【提问】1.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了,为什么? 2.水烧开之后,揭开锅盖,会有许多水滴滴下,为什么? 【总结与交流】1.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水蒸发的缘故。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2.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于是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明确】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过渡】许多物质像水一样,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那么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有关水分子的这段资料,然后总结水分子的特征。 【总结】根据资料中的这些数据我们发现,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只是水分子,其他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也都很小。 【过渡】那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之外,还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演示】取一注射器,拉动活塞到适当位置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总结】分子间有间隔。 【演示实验】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适量品红。 【讲述】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到品红在水中扩散。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总结】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小结】我们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讨论 看动态演示、倾听并理解。 思考 阅读 交流 操作 观看视频 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动态演示对宏观物质存在状态的解释,直观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的结果。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有间隔。 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环节三拓展延伸 资料:水分子存在的佐证 倾听 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4 / 4(共19张PPT)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1课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初步认识分子的性质。
2. 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重难点
自然界中水的形态
为什么水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作皑皑白雪?
02
01
03
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注射器的另一端去了
如果把封闭在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煮沸,使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思考讨论
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不变
变化
分子的大小
分子的数目
分子的间隔
分子的排列方式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 和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
数目
大小
间隔
排列方式
物理变化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为水蒸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成果展示
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为什么?
烧开水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为什么?
思考讨论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距离增大

水蒸气
水分子失去部分能量,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距离变小
成果展示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的结果。
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氧气
( O2 )
氮气
( N2 )
二氧化碳( CO2 )
氢气
( H2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阅读材料,说说水分子的特征。
分子间有间隔。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02
01
分子的性质
03
成果展示





水分子存在的佐证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布朗将新鲜花粉撒到水面上,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颗粒在水面上不停地做无序运动。布朗想,难道花粉是会动的生命体?于是又用干花粉重复了上述实验,但结果一样。
布朗的发现引发了诸多人的思索,最终人们给出了科学的解释:悬浮于水中的每一个花粉颗粒,皆处在无数个水分子的包围之中,而且在某一瞬间所受到的水分子撞击力又不尽相同,因此花粉颗粒才会不断地做无序运动。布朗的发现后来成为水分子真实存在的有力佐证。
1.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分子结构
C.温度
D.分子间隔
D
2.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分子质量小
B.阳光下湿衣服干得快——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C.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D.天然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变小
D
课堂小结
0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的结果。
02
分子的性质
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均很小。
2. 分子间存在间隙。
3.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