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初步认识分子的性质。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分子的性质;2.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注射器、品红、热水、冷水、烧杯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展示PPT第3页。 【讲述】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很小,小得你看不见、摸不着。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水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成皑皑白雪? 【讲述】水变作云、雨、雪是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欣赏图片,引发探究兴趣。 通过观看白云、春雨、皑皑白雪等图片让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有这些奇妙的变化,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质的微粒观。环节二 新课讲解 【交流讨论】设想把封闭在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展示】四种不同的猜想中水分子在注射器中的变化。 【展示】从微观角度认识不同状态的水 【讲述】通过动态演示我们发现,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在气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交流讨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讲述】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把封闭在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煮沸,使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这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 【提问】1.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了,为什么? 2.水烧开之后,揭开锅盖,会有许多水滴滴下,为什么? 【总结与交流】1.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水蒸发的缘故。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2.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于是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明确】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过渡】许多物质像水一样,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那么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有关水分子的这段资料,然后总结水分子的特征。 【总结】根据资料中的这些数据我们发现,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只是水分子,其他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也都很小。 【过渡】那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之外,还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演示】取一注射器,拉动活塞到适当位置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总结】分子间有间隔。 【演示实验】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适量品红。 【讲述】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到品红在水中扩散。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总结】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小结】我们总结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讨论 看动态演示、倾听并理解。 思考 阅读 交流 操作 观看视频 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动态演示对宏观物质存在状态的解释,直观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的结果。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有间隔。 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环节三拓展延伸 资料:水分子存在的佐证 倾听 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五、板书设计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4 / 4(共19张PPT)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初步认识分子的性质。2. 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重难点自然界中水的形态为什么水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作皑皑白雪?020103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注射器的另一端去了 如果把封闭在注射器中的少量水煮沸,使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思考讨论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不变变化分子的大小分子的数目分子的间隔分子的排列方式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 和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数目大小间隔排列方式物理变化一定量的水,当它由液态变为水蒸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成果展示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为什么?烧开水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为什么?思考讨论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距离增大水水蒸气水分子失去部分能量,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距离变小成果展示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的结果。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呢?氧气( O2 )氮气( N2 )二氧化碳( CO2 )氢气( H2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阅读材料,说说水分子的特征。分子间有间隔。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0201分子的性质03成果展示拓展小课堂水分子存在的佐证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布朗将新鲜花粉撒到水面上,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颗粒在水面上不停地做无序运动。布朗想,难道花粉是会动的生命体?于是又用干花粉重复了上述实验,但结果一样。布朗的发现引发了诸多人的思索,最终人们给出了科学的解释:悬浮于水中的每一个花粉颗粒,皆处在无数个水分子的包围之中,而且在某一瞬间所受到的水分子撞击力又不尽相同,因此花粉颗粒才会不断地做无序运动。布朗的发现后来成为水分子真实存在的有力佐证。1.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B.分子结构C.温度D.分子间隔D2.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分子质量小B.阳光下湿衣服干得快——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C.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D.天然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变小D课堂小结01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的结果。02分子的性质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均很小。2. 分子间存在间隙。3.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教案.docx 3.1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