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表格式教案 +课件(共1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表格式教案 +课件(共1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认识分解反应。
3.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所需装置。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讲述】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 【提问】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倾听。 回顾上节内容,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二 新课讲解 【讲述】这是一套组装好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内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一个接电源负极。 【组织活动】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接通电源,请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 【明确】通电后,两电极均有无色气体产生,两侧玻璃管内液面均下降,正极所在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少,负极所在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多。 提示: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 【过渡】请同学们猜想:电解水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现在老师请两名同学分别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这两个实验,请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 【合作探究】1.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明确】1.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火焰为淡蓝色;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渡】水通直流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明确】1、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2、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讲述】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而产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 【过渡】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都发生了变化? 【展示】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讲述】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水分子分解模型示意图,说出电解水的微观实质。 【明确】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生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生成1个氧气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讨论】水分解前后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变化? 【展示】水分解前后分子、原子、元素变化表 【组织活动】填写表格。 【明确】水分解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子的种类变了。 观察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 倾听、理解、识记。 倾听、理解、识记。 观看水分子分解模型示意图,说出自己的观点。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观察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氢气和氧气的检验。 通过讲述让学生知道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并认识分解反应概念、特征。 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分解,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帮助学生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变化。
环节三拓展延伸 【展示】展示拉瓦锡测定水的组成实验。 观看视频。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究水的组成的过程。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PPT展示。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水的分解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
水氢气+氧气
二、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4 / 5(共16张PPT)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1课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1.通过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 认识分解反应。
3.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目标
重难点
水分子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
现象
1.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
通电后,两电极均有无色气体产生,两侧玻璃管内液面均下降,正极所在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少,负极所在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多。
合作探究


提示: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
现象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合作探究


现象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合作探究


水通直流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思考讨论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O2)
氢气(H2)
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
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特征:“一变多”
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都发生了变化?
思考讨论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当水分子分解时,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_______和_______,__个氢原子结合成__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__个氧原子结合成__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2
1
2
1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水分解前 水分解后
分子种类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元素种类
水分子
氢分子、氧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不变
氢元素、氧元素
氢元素、氧元素
成果展示
水分解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子的种类变了。





【化学天地】拉瓦锡测定水的组成
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
A.a是电源的负极,b是电源的正极
B.若负极产生10 mL气体,则正极产生5 mL气体
C.产生气体时,水槽中的液面会逐渐上升
D.水中加入少许的硫酸钠是反应的催化剂
D

增强水的导电性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B

点燃
B.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C.甲烷 + 氧气 水 + 氧气
点燃
D.二氧化碳 + 氧气 碳酸
点燃
“一变多”
课堂小结
02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01
水的分解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