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11 *百年孤独(节选)疑难 情境破一、重点剖析 马孔多居民所患的“失眠症”有何特点 联系拉美文化特征,你认为作者写这一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 (1)特点:马孔多的居民在“失眠症”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遗忘症”,连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用途等信息。可是遗忘仍然以一种不可挽回的态势蔓延开去。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患者会慢慢习惯无眠的状态,然后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2)象征意义: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是耐人寻味的,这个历经沧桑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的象征。作者用马孔多人患上失眠症象征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摆脱命运被控制的处境的初衷。 本文的主要人物具有什么形象特点 答案 (1)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向往科学文明,具有进取、探索和开拓精神的孤独者。①易于接受新事物。他对外来文明给马孔多带来的繁荣现实“着迷”,批准用音乐钟代替以歌声欢快报时的群鸟。②有威望,能力卓越,智慧超群。居民们“尊重”他,向他“咨询”,“一致决定由他掌管土地的分配”,他“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给小镇带来欣欣向荣的气象。③有责任心,有实干和探索精神。失眠症侵入镇子,他召集起各家家长,共同想方设法对抗失眠症。为了对抗遗忘,布恩迪亚听取了奥雷里亚诺贴标签的建议,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他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但由于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对科学认知的极限,故而陷入无人理解的孤独之境。(2)乌尔苏拉:具有开拓精神和人性光辉,勇于承担家族责任的孤独者。①具有开拓精神和时代意识。是她打破了马孔多的闭塞,使马孔多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是她率先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的小鸡小鱼出门销售”,在马孔多人中树立起现代商业意识。②勇于承担家族责任,勤劳务实、睿智。当她发现丽贝卡有食土癖时,用严厉的手段加以遏制,想尽办法让丽贝卡康复。当智慧过人的丈夫对失眠症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时,她却能“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她勇于担责,不抱怨,也不幻想,以勤劳务实的态度与落后闭塞的生存状态相抗衡,以坚强刚毅的姿态改变着落后民族久存的痼疾与恶习。③善良,宽严相济。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身世不明的丽贝卡,表现了她的善良。当她发现丽贝卡有吃土的恶习时,她想尽办法让丽贝卡改掉恶习,融入家庭,又体现了她的严厉。仅凭她个人的努力,无法扭转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的命运。时代和宿命使她成为一个独立、坚强、伟大的孤独者。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孤独”在选文中有哪些表现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①马孔多小镇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以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小镇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②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排挤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③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其家庭人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④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孤独”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各自忙碌;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养女丽贝卡自始至终都有怪癖。⑤人们在精神上是“孤独”的。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二、写法赏析“魔幻”与“现实”(1)荒诞、夸张展现“神奇现实”在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借助想象,对现实进行了荒诞化处理。比如,丽贝卡不吃正常食物,“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丽贝卡在现实中的原型是作者的妹妹马戈特。作者以这些“神奇现实”为基础进行夸张再现,使小说情节既呈现魔幻性,又呈现现实性。(2)细节生动逼真文中虚幻、神秘的情节在细节的刻画上却又很逼真。如骨殖“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丽贝卡梦见父亲“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母亲则“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这些细节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真实感,从而构建了“似真非真”的艺术境界。(3)蕴含对历史的反思文中对马孔多居民因“失眠症”造成“遗忘”的描写,看似荒谬,实则包含着深刻的寓意:贴上标签,是让人们记住曾经发生的事,不要在文明洪流面前忘记历史。作者以马孔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遗忘症”来象征世人中普遍存在的历史健忘症,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本民族的历史。这体现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整合探究任务一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的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请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总结心理描写的具体手法并分析其作用。答案 心理描写的手法 举例 作用直 接 描 写 式 内心独白 “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老人与海》(节选) 这段内心独白是老人杀死第一条鲨鱼之后的所思所想,其中有战胜鲨鱼的自豪,有对强大对手的赞美,也有对胜利原因的分析,老人此时的内心独白充分体现了硬汉冷静、不屈等性格特点。心理描写的手法 举例 作用直 接 描 写 式 自由联想 《老人与海》(节选)中老人想起那个棒球员,想起男孩以及镇子里的其他人。 充分展现了老人的精神世界。老人的每一次联想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肯定,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唤起自己强烈的斗志,激发自己继续战斗的勇气。心理分析 “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复活》(节选) 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深入人物内心,直接分析聂赫留朵夫矛盾挣扎的心理,他想赎罪,但看到玛丝洛娃的堕落后又产生了动摇。间 接 描 写 式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暗示 “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复活》(节选) 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聂赫留朵夫内心的悲伤、悔恨、内疚等交织的复杂情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暗示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复活》(节选)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玛丝洛娃饱受伤害之后麻木、冷漠和不相信聂赫留朵夫会真正赎罪、对他不抱任何希望的心理。通过环境 进行烘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对货行环境的描写。 烘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间 接 描 写 式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暗示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复活》(节选)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玛丝洛娃饱受伤害之后麻木、冷漠和不相信聂赫留朵夫会真正赎罪、对他不抱任何希望的心理。通过环境 进行烘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对货行环境的描写。 烘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任务二 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既是作者呈现故事的手段,也是其间接表达个人价值取向或个人立场的途径。通过对视角的控制,或直接干预,借“评论”左右读者的判断;或客观叙述,用故事人物的视角引导读者形成判断。结合所给语段,探究《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和《老人与海》(节选)两篇小说是如何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来表达作者的价值取向或个人立场的。答案 语段 叙述视角 转换效果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 通过“童年”大卫这一内聚焦视角的细致观察,描写了米考伯先生的外貌。“脑袋又大又亮”“光秃得像个鸡蛋”“颇为神气的衬衣硬 ①通过“童年”大卫的视角看周围的环境、人物,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语段 叙述视角 转换效果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领”等,既展现了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形象,也表现出“我”的童真。“我后来发现……”这一句,由第一人称体验性视角转为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通过“我”的回顾,强调了单片眼镜的“装饰”作用,进一步刻画出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讲究排场、不切实际的特点。 ②当主人公大卫以回顾性视角叙述时,会对叙述进行干预,发表成人大卫对当时的事情或人物的看法。③第一人称“我”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我”的叙述聚焦和“我”的内心感受影响着读者的判断。语段 叙述视角 转换效果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 通过“童年”大卫这一内聚焦视角的细致观察,描写了米考伯先生的外貌。“脑袋又大又亮”“光秃得像个鸡蛋”“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等,既展现了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形象,也表现出“我”的童真。“我后来发现… ①通过“童年”大卫的视角看周围的环境、人物,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②当主人公大卫以回顾性视角叙述时,会对叙述进行干预,发表成人大卫对当时的事情或人物的看法。语段 叙述视角 转换效果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这一句,由第一人称体验性视角转为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通过“我”的回顾,强调了单片眼镜的“装饰”作用,进一步刻画出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讲究排场、不切实际的特点。 ③第一人称“我”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我”的叙述聚焦和“我”的内心感受影响着读者的判断。他心里很明白如果驶进海流中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是眼下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不,有办法,”他大声说,“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船桨的柄上。” 于是他把舵柄夹在胳膊下面,一只脚踩住帆脚索,就这么做了。 先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处,真实再现老人的内心活动,然后以“摄像”的方式客观展现老人的言行和外部环境。“他心里很明白”“他大声说”,无声的想法和有声的自言自语,真实记录了老人由失望泄气到寻求勇气、激发斗志的过 ①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叙述聚焦和叙述省略,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②以摄像式视角客观呈现场景中的一个个细节,使小说充满内在张力,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③采用三种视角聚焦老人的内心活动,直接影响着读者的心理判断。“这下好了,”他大声说,“我还是个老头儿,但可不是手无寸铁了。” 这时候,风更加强劲了,船航行得很顺利。他只看着鱼的前半部分,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老人与海》(节选) 程。“他只看着……”一句,转为固定人物的有限视角,通过老人的聚焦观察,展现其内心“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的感受。多种视角交替运用,充分表现了老人永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④以老人的视角来感知大海、鲨鱼,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