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沙坪坝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五年级综合检测题
2025·春 时间:100分 评价________
一、4月20日,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小沙作为学校小记者,进行了报道,下面是新闻稿的一部分,请你根据拼音写词语,将它补充完整。
1. 4月20日,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小沙作为学校小记者,进行了报道,下面是新闻稿的一部分,请你根据拼音写词语,将它补充完整。
“……组委会精心cè huà( ),早已提前bù zhì( )好赛道。校园加油站用gǔ diǎn( )、nà hǎn( )为参赛校友们加油助威。没有什么能zǔ dǎng( )校友们的热情,不同年龄的校友,都全力以fù( ),无yí( )是用实际行动在诠释马拉松精神,让人sù rán qǐ jìng( )。鲜花cù yōng( )的滨江路上,zhǎn xīn( )的宣传牌见证了这场连接校友情谊、传递体育精神的盛会。”
二、选择题
2. 小沙想把上面这段新闻稿中“不同年龄校友”修改成“无论是未到( )之年的中学生,正值( )之年的中坚力量,还是已至( )的六旬老者”,括号里应该依次填写( )
A. 弱冠、不惑、期颐 B. 而立、不惑、花甲
C. 弱冠、不惑、花甲 D. 而立、花甲、不惑
三、选择题
3. 此次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的主题是“青葱岁月 青春记忆”,下面句子中“青春”的意思与主题中的“青春”不一样的是( )
A.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B. 青春好似一段充满活力的旅程。
C. 青春作伴好还乡。 D. 他的诗里藏着一整个青春。
四、比赛终点处,有一位约六七岁的小男孩显得既兴奋又有些焦急,因为他的爸爸也参加了这次半程马拉松比赛。请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几句话描写小男孩的样子。
4. 比赛终点处,有一位约六七岁的小男孩显得既兴奋又有些焦急,因为他的爸爸也参加了这次半程马拉松比赛。请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几句话描写小男孩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5. 小沙现场采访了几位观众,审稿时,发现有一句用词不恰当,需要修改。这句话是( )
A. “父亲虽然已经六十岁了,但一看到沙坪坝要举行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消息,就忍不住跃跃欲试了。”
B. “不仅让运动爱好者享受跑马乐趣,还增进了校友情谊。”重庆大学的一位校友情不自禁地指出了这次活动的意义。
C. “我们全家都盼望这次比赛,今天一早就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这里。”
D. “下次我还能跑全程。”刚跑过终点的一名校友一边喘气,一边胸有成竹地说。
六、马拉松比赛后,小沙学校还组织校友们参观了校园,有的校友看到墙上的名言警句和古诗词,便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起来,请将其补充完整。
6. 马拉松比赛后,小沙学校还组织校友们参观了校园,有的校友看到墙上的名言警句和古诗词,便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起来,请将其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2)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
(3)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
(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
(5)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
七、如果你们学校的校友希望能将同学们的书法作品留作纪念,那么请你认真抄写下面的语段,要求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7. 如果你们学校的校友希望能将同学们的书法作品留作纪念,那么请你认真抄写下面的语段,要求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经典常谈(节选) 朱自清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快,而在思;真正的阅读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沉心静气,与文字对话。 我们应该学会品味经典,让阅读成为终身的习惯与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如同基因密码般镌刻在人类本能之中。但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其好奇心会呈现下降趋势,这源于日常经验积累产生的惯性思维。然而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就是科学探索者群体,他们能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捕捉异常,持续保持提问意识并寻求突破性解答。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
【材料二】
【材料三】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探索宇宙奥秘的种子,而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则像一场甘霖,滋润着这颗探索的种子。科普工作不应是单向的知识倾倒,而更应像科学家将知识的清泉化作细雨,播撒向学生这片沃土,让他们心中的种子像小树苗一样,自然而然地吸收养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8. 根据材料,判断对错。
(1)人类与生俱来有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 )
(2)日常经验的积累会导致儿童好奇心的下降。( )
(3)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6%的中学生和17.5%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 )
(4)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激发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科学兴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9. 之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是因为( )(多选)
A. 他们善于观察。
B. 他们保留了对事物的好奇心。
C. 他们研究的领域很专业。
D. 他们没有受制于日常经验积累产生的惯性思维。
10. 请你结合三则材料,提出两条合理建议,以保持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时代楷模”万步炎
①有一头“大铁牛”,能一下潜到我国南海海底。它高7.6米、“腰围”10米、重达12吨。别看它“膀大腰圆”,身手可不凡——在水深2000米的南海海床上降落,成功将钻头打入231米的深度,一举创下世界纪录!这头“大铁牛”就是“海牛2号”深海钻机,打造它的首席科学家是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
②时间,拨回到2021年4月7日。
③入水!下放!钻进!随着钻探一点一点深入,显示屏上的数字不停跳动,0到3,3到6,6到10……直到231米!控制室里的万步炎长长舒了一口气,眼眶泛红。“太好了,我们成功了!”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
④“海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最不怕的就是困难,越是遇到困难,越要‘钻’透一切困难。”万步炎说。某次海试期间,“海牛2号”配套收放绞车系统出了故障。钻机悬吊在水下1000米,收不回也放不下。团队紧急联系丹麦厂家、求助国内代理商,得到的回复都是“无能为力”。“多少大风大浪都经历了,决不能被这点困难吓住。我们自己修!”万步炎带领团队成员尝试各种办法,最后决定搭建一个临时液压系统。经过近30小时奋战,“海牛2号”钻机在台风到来前,被完好无损地回收到甲板上。
⑤1998年,万步炎第一次登上远洋科考船,让他惊讶的是小到样品管,大到取样器、地质绞车,船上几乎所有钻探装备都是“洋品牌”。然而,国家花重金从国外租来的海底钻机,整整一个航次都颗粒无收。“只能自主研发!”万步炎被刺痛了。第二年,他们毅然接下研发首台国产深海钻机的任务。历时4年,研发终于成功了,辽阔海域打下第一个“中国孔”。但探索,还未止步。0.7米,5米、20米、60米、231米……从推开深海一条门缝到打开深海大门,从落后于人到实现技术超越,这231米,前前后后走了20多年。万步炎终于拔出了“技术落后”这根扎在他心头多年的刺。
⑥“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挂在万步炎实验室“海牛楼”入口处的标语,每天都在时刻提醒他和团队;研究,就要锚着国家需要去!他们说到做到!“海牛”系列深海钻机不仅研发成功,还让我国在深海采矿、海底地质勘探和可燃冰开采方面不再受制于人,解决了这些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以前这些技术都靠国外,现在我们自己的钻机打破了国外在可燃冰勘探技术上的长期垄断,这些研究成果也都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⑦如今,我国多条海洋科考船配备了万步炎团队发明的专利设备,在太平洋洋底以及我国南海、东海等海域钻下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孔”。“科学研究不是自娱自乐,所选择的方向应该解决实际问题。”万步炎的心中,“国家”二字最重,他说:“牛有钻劲、有干劲,我这头牛还要给国家多做贡献。”
11.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摸爬滚打”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
②“卡脖子”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万步炎团队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12. 为了打造“海牛号”深海钻机,万步炎教授和他的团队是怎样做的?请结合第④-⑥自然段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13.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介绍“海牛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理解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控制室里的万步炎长长舒了一口气,眼眶泛红。(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7米、5米、20米、60米、231米……从推开深海一条门缝到打开深海大门,从落后于人到实现技术超越,这231米,前前后后走了20多年。(关注加点部分,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牛有钻劲、有干劲,我这头牛还要给国家多做贡献。”(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这篇文章写出了万步炎教授怎样精神品质?请选择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16. “海牛之父”万步炎教授越是遇到困难,越要“钻”透一切困难,最终为国攻关。学习中,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你有过哪些“钻”的经历?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当时有怎样的感受?请选择一次经历写下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选取典型事例,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语句通顺,500字左右。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五年级综合检测题
2025·春 时间:100分 评价________
一、4月20日,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小沙作为学校小记者,进行了报道,下面是新闻稿的一部分,请你根据拼音写词语,将它补充完整。
【1题答案】
【答案】 ①. 策划 ②. 布置 ③. 鼓点 ④. 呐喊 ⑤. 阻挡 ⑥. 赴 ⑦. 疑 ⑧. 肃然起敬 ⑨. 簇拥 ⑩. 崭新
二、选择题
【2题答案】
【答案】C
三、选择题
【3题答案】
【答案】C
四、比赛终点处,有一位约六七岁的小男孩显得既兴奋又有些焦急,因为他的爸爸也参加了这次半程马拉松比赛。请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几句话描写小男孩的样子。
【4题答案】
【答案】夕阳给终点镀了层暖光,小男孩在光影里像个小太阳,兴奋地转圈圈,小脚丫把地面踩得“哒哒”响,眼睛里跳动着光,看啥都透着欢喜,毕竟马上能见到跑马拉松的爸爸啦!可转着转着,跑道上选手越来越少,他的脚步渐渐慢下来,望着空荡荡的跑道,小嘴巴一撇,眼睛里的光暗了暗,着急地张开小胳膊,朝着跑道方向喊:“爸爸——爸爸——”。
五、选择题
【5题答案】
【答案】B
六、马拉松比赛后,小沙学校还组织校友们参观了校园,有的校友看到墙上的名言警句和古诗词,便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起来,请将其补充完整。
【6题答案】
【答案】 ①. 黄沙百战穿金甲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④. 小人喻于利 ⑤. 小人长戚戚 ⑥. 仁之端也
七、如果你们学校的校友希望能将同学们的书法作品留作纪念,那么请你认真抄写下面的语段,要求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7题答案】
【答案】
八、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 ②. √ ③. × ④. √ 9. ABD
10. ①. 在科普活动中多采用体验式、互动式教学,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亲身观察并提问。 ②. 加强对孩子探究精神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日常思维限制,鼓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1~15题答案】
【答案】11. ①. 在地上摸着、爬着、翻滚 ②. 在海上科考中长期经历艰苦磨炼,不畏困难顽强奋斗 ③. 关键技术受制于外国而严重制约我国发展 ④. 深海采矿 ⑤. 海底地质勘探 ⑥. 可燃冰开采
12. 海试遇故障不怕困难,自己修好设备
毅然开展自主研发,攻克深海钻机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13. 文章开头介绍“海牛2号”,是为了先呈现其巨大成就和世界纪录,吸引读者并突出万步炎团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后文讲述他们如何攻坚克难、自主研发作铺垫。
14. ①. 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他在成功刹那内心的激动与欣慰,突出了科研成果来之不易。 ②. 这些数字和“20多年”的对比,突出深海钻机技术升级的漫长与艰辛,也体现了团队坚持不懈、潜心攻关的毅力。 ③.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一头有冲劲、肯奉献的“牛”,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矢志报国、继续奋斗的决心。
15. 文章展现了万步炎教授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刻苦钻研、心系国家精神品质。
海试时“海牛2号”绞车系统出现故障,他和团队不等不靠、连夜自行修复,最终安全回收钻机;又如发现国外垄断深海钻机技术后,他们毅然自主研发,历经20多年不断攻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这些都体现了他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报效祖国的可贵精神。
十、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16题答案】
【答案】例文:
攻克“拦路虎”
“滴答、滴答……”时钟的指针迈向深夜十一点,我望着数学作业本上那道几何证明题,咬咬牙,又拿起了笔。
这道题是老师布置的拓展作业,图形里错综复杂的线段、角,像故意捣乱的小精灵,把我的思路搅成了一团乱麻。题目要求证明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段相等,我一会儿尝试连接辅助线,一会儿套用三角形全等定理,可每次推导到一半,就陷入死胡同,满心都是挫败。
“要不,明天听老师讲吧?”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我就想起“海牛之父”万步炎教授,遇到技术难题都能“钻”透,我这点学习困难算什么?不行,我得“钻”下去!
我重新翻开课本,把三角形全等、相似的判定定理,一字一句重温,像侦探梳理线索。又找来草稿纸,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隐藏信息,密密麻麻列了好几行。突然,我发现之前忽略了一个外角,它和某个角可能存在等量关系!
像抓住救命稻草,我顺着这个思路,尝试构造全等三角形。画辅助线时,手都微微发抖,心脏在胸腔里“咚咚”跳。当一步步推导,终于得出两条线段相等的结论时,喜悦瞬间涌遍全身,我兴奋得差点叫出声!
看着写满演算的草稿纸,我擦了擦额头的汗,满心感慨。原来,“钻”难题的过程,就像在黑暗里摸黑找路,煎熬又迷茫,但只要不放弃,坚持探索,终会撞见黎明的光。这次“钻”题的经历,不仅让我攻克了数学难关,更给了我直面学习困难的勇气——往后再遇“拦路虎”,我定要“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