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贺兰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学科)
温馨提示: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运用(29分)
(一)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1)面对分离,苏轼不消沉,①“ , ”(《水调歌头》)道出了他无惧相隔千里但与亲人共享美好月光的乐观;面对挫折,李白不放弃,②“ , ”(《行路难》)说出了他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志向;面对生死,文天祥不退缩,③“ ? ”(《过零丁洋》),表明了他不畏生死舍生取义的精神;面对天下百姓,杜甫忘记个人,④“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出了诗人广庇寒士心忧天下的心声。沧海桑田易改容颜,而不朽精神永耀星河。
(2)《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醉”是表象、“乐”是根本,意在彼不在此的语句是⑤“ , ”。
(二)成语运用(4分)
2.劳动教育在人生旅途中扮演着 的角色,它不仅关乎技艺的精进,更关乎精神的熏陶。从古时的“耕读传家久”的家训,到当代“劳动创造幸福”的至理名言,尽管时代更迭,劳动的方式也随之演变,但劳动的精神实质却 (指自始至终都一样)。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言,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在当今时代,我们积极倡导劳动教育,旨在让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播下崇尚劳动的种子,培养 的意志,养成 (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的品质。我们希望青少年能够理解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劳动,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1) 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屈一指 坚持不懈 B.举足轻重 坚持不懈
C.举足轻重 坚韧不拔 D.首屈一指 坚韧不拔
(2)根据括号里的解释依次填出 处的成语。(2分)
(三)对联文化(3分)
3.书斋不仅仅只是一个空间场所,更是中国文人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名人名家都会在书房里挂上一副对联,或抒发志节、或自我激励。请你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写在空格处,将此书斋联补充完整,并谈谈你对这副对联的理解。(3分)
上联:何物动人, 杏花 木;
下联:有谁催我, 灯火 鸡。
注:该对联为清代乾隆进士彭元瑞自题的书斋联。木指桂花,秋天开花,与联中杏花暗指古代科举春闱、秋闱考试的时间。
①二月 ②三更 ③八月 ④五更
理解:
(四)语境运用(12分)
【探索·好奇心】
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它激发人们的求知欲,驱动我们深入未知领域,发现新知,是科学进步与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
①回顾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是好奇心激励着他们开阔自己的视野;他们所获得的伟大成就至少可以部分归功于好奇心。
②如果没有好奇心,我们就无法维持注意力,就会故意绕开危险,放弃有挑战性的任务,智力发展就会大打折扣。
③我们因此无法获得能力和力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会受到限制,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会变得停滞不前。
④好奇心天生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它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可以推动我们去探索、发现、成长,也为人类的自我进化提供动力。
(摘自《好奇心》,有删改)
4.依据你对上述句子的理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探索·创造力】
探索是创造力的源泉,它驱使人们不断追寻新知,挑战未知。而创造力则是探索的升华,它让人们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2个问题。
材料1:
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
北斗一号 北斗二号 北斗三号
启动时间 1994年 2004年 2009年
完成时间 2000年 2012年 2020年
卫星数量 3颗 14颗 30颗
服务对象 中国用户 亚太用户 全球用户
定位精度 <20米 <10米 全球<10米,亚太<5米
(表格来源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
材料2:2020年,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中国北斗建设者披荆斩棘、接续奋斗,走出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北斗系统是全体北斗建设者同舟共济、合作奉献的结果,是全国上下支持、各方力量协作的结果,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人民深沉的家国情怀。
材料3:北斗系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可控,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研人员攻克了卫星使用的高精度铷钟、氢钟、铯钟等时频技术,增加星钟自主平稳切换和信号完好性监测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导航服务的可靠性。此外,发动国内元器件、单机产品研制单位攻坚克难,使卫星上的产品全部由中国制造。
材料4:追求卓越是中国北斗的永恒目标。面向未来,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北斗系统,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提供高弹性、高智能、高精度、高安全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不断提升多样化、特色化服务能力,大力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发展,全方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好惠及民生福祉、服务人类发展进步。
(文字材料摘自《<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
(1)阅读材料1,概括主要信息。(2分)
(2)创新力为中国北斗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中国北斗的成功更体现了“北斗精神”。请结合以上材料阐述“北斗精神”的内涵。(4分)
【探索·行动力】
好奇心驱使我们提出问题、追求新知,是探索的起点;创造力则帮助我们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而行动力则是将这一切付诸实践、实现目标的关键。
6.班里准备举行以“用行动扮靓青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拟写一份邀请函。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才能完成邀请函的撰写?(4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整本书阅读(6分)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渲染了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
节选一: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一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根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第三回)
节选二: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小人武松自从阳谷县杀了人,配在这里,便听得人说道:‘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他和我并无干涉。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今日我本待把蒋家这厮一顿拳脚打死,就除了一害。我看你众高邻面上,权寄下这厮一条性命。只今晚便叫他投外府去。若不离了此间,再撞见我时,景阳冈上大虫便是模样!”众人才知道他是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都起身替蒋门神陪话道:“好汉息怒。教他便搬了去,奉还本主。”那蒋门神吃他一吓,那里敢再做声。
(第二十九回)
7.任务1: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请结合所选内容具体说说《水浒传》这一写作特点。(4分)
任务2:有人说,“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请结合整本书阅读经验,说说你从《水浒传》这部著作的阅读中获得了哪些阅读古代白话小说的方法。(2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范仲淹观画绘景,另辟蹊径,以与迁客骚人不同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观景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境界,让《岳阳楼记》成为了千古奇文。565年后,袁中道泛舟洞庭湖,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了水天相接、群峰环绕、樯帆点点,湖光山色中写下了《游岳阳楼记》: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①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②,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③以束发④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⑤矣,有何可哭 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⑥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⑦,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有删改)
①鹅溪练:书画用的一种名贵的白绢,因其产地蜀中监亭的鹅溪而得名。②增堞籍兵:指增修城垛,募集士卒。③第:但,只。④束发:成童,这里指年纪轻。⑤报政最:指报最,即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⑥毛锥子:毛笔,这里指诗文创作。⑦皤(pò):白色。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亭午风渐劲
投箸而起
盖亦有为而发
入为名谏议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
10.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11.请结合《岳阳楼记》与选文,比较范仲淹与袁中道面对自然风景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岳阳楼作为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不同的观察视角呈现不同的景物描绘,不同的人生阅历引发不同的情感抒发,无数千古流芳的作品让这座城楼熠熠生辉。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①此诗是公元759年(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
12.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诗人在洞庭湖畔远望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象,流露出了诗人想到前途渺茫的悲伤之感。
B.颈联中写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想象奇特,更显示了岳阳楼的高耸崔嵬。
C.尾联写诗人醉后翩翩起舞,湖上清风飘动着舞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D.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13.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现代文1(10分)
别被“精彩”废掉
①有位学者说,如果人们总是迷恋爆梗、段子、金句、笑点、包袱带来的感官刺激,那么忍耐没有笑点、没有兴奋、没有生动言谈方式的时间会非常短——这样的人们,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知识的能力。
②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穿透抽象。写作的开始,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是枯燥的。深刻的课堂,是枯燥的。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也是枯燥的。枯燥是一道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道门槛,沉浸其中,才能慢慢获得愉悦。
③枯燥是一道门槛,有人越不过门槛,睡着了,或者被电脑上的综艺和手机上的段子吸引走了,谋杀了时间。优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钟的枯燥,沉浸到写作、阅读和课堂之中,日积月累,就有了人手与人才的分别。所谓优秀,绝不是耍机巧的小聪明,而是有强大的枯燥忍耐力,是聪明人下笨功夫,越过了枯燥并攀登到知识高处的结果。
④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克服枯燥的过程。运动时学英语,坐地铁时读书而不是刷短视频,睡前读几页书而不是刷短视频,会议间隙写几段文字而不是刷短视频。有了想法立刻记下来而不是“等会儿记下来”,多个动作,动笔去记,而不是相信记性或指尖。刚开始总有点枯燥,积累一个月,回过头去看,有了受益感,进入身体本能,就成习惯了,会让你终身受益。
⑤史学家桑兵说,长时间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基础性练习,是从培养兴趣逐渐变成内行的必由之路。弹钢琴,学历史,读哲学,读文献写论文,写一手好字,成为专家,每一项令人景仰的成就,每一个受到业内外肯定的专业人士的背后,都经历过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你看到的有趣好玩,那是别人专业积累之后游刃有余地从容驾驭。创新,不是脑袋一拍灵机一动,新点子就来了,那是枯燥的重复实验、头脑风暴、文献输入、失败沮丧、爬起来继续干等不断累积的产物。专业学习和训练,本身就包含着克服外行人无法忍受的枯燥,读普通人永远不会读的东西,做一般人受不了的重复训练,从而超越“人手”,成为“人才”乃至“人物”。
(作者:曹林/选自《读者》,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味追求“精彩”,会影响人们深度阅读能力的形成。
B.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因无法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穿透抽象而获得愉悦。
C.只要能忍受枯燥,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D.“人手”成为“人才”乃至“人物”也需要忍受枯燥不断进取而成。
15.文中“枯燥”一词却出现了17次,但“精彩”则只在标题和第①段中出现了两次。如果标题改为“接受枯燥”是不是更为合适?为什么?(2分)
16.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赏析(2分)
17.第⑤段说“你看到的有趣好玩,那是别人专业积累之后游刃有余地从容驾驭”,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现代文2(14分)
霜来秋色浓
陈爱民
①秋天往深处走,霜肯定来。霜来得轻巧,悄无声息。某一个早晨,瓦檐上闪烁着粉粉的光,那就是霜了。霜由水汽凝结,万物染上或深或浅的白华,霜降正像时间的一场仪式。
②霜,只有在晴天里才会生成。霜降霜降,其实,霜是生成的、是集结的,甚至是铺排的。说“降”,是人的心理作用,表明一种空阔、一种自然而然。天气确实更凉了,北方开始大面积冷起来,霜只是把大地和天空拓展得更为苍茫和澄澈而已。经了霜“打”的好多蔬菜和果实,变得甜起来脆起来,比如萝卜、白菜、红薯、柿子、枣儿等等。
③霜在秋夜里喧哗得紧,数着丰收的故事,到早上,就在阳光的宁静中升腾自己。田里到处是白光流淌,稻草垛憨憨的。好多鸟雀混迹于鸡鸭鹅中间,一起收拾收割后漏下的谷粒,它们是一朵朵蹦跳的火焰,也是一簇簇迷离的浪花。等霜全部离开,一沟沟、一冲冲、一垄垄的田,都列着阵,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④五彩缤纷,是山的姿态和行头,虽然有些芜杂,却因了霜的洗涤,显得更加明静。所有的颜色都酣畅到了极致。苦楝的果实和一茎茎的叶,把鹅黄全抖出来了。银杏到底老辣,举重若轻,一树金黄就是一树景观。山毛榉没有服输,褐的底色中生出星星点点。栗树的每一片叶子都写满了阳光的斑斑驳驳。鹅掌楸挺秀的身材棱是棱、角是角。皂角把果实撑得紫黑油亮,叶子和树干有浓浓的烟火色。至于枫树,烈焰飞奔,自有不凡的气势。再看柏和松,葱茏转深翠,更显高洁。不得不承认,时间的霜,是清醒,是砥砺,是温婉,也是旷达。
⑤“霜降抢秋,不抢就丢。”虽说气候南北差别大,但农事在这个时节没有闲下来。农谚说得明白,“霜降见霜,谷米满仓”“霜降快打场,抓紧入库房”“红薯霜降下手收,豆到寒露没等头”,等等。湘中地区开始种油菜,等到阳春,油菜花炫目的金色会排山倒海,那些布谷的欢唱倒显得轻浅了;一些农家也在田里撒紫云英草籽,开春后,紫云英自成一景,细小的花骨朵笑成一堆,随风轻漾,猛不丁,一只只野蜂就跌进这紫色的湖泊里。
⑥关于霜降,有两件事情,我记忆深刻。一是摘棉花。晴好的天气,母亲都要去摘棉花,我常常跟着。我家的棉花地在山顶,霜降时,棉花骨朵纷纷绽开,像举着的一个个半攥的拳头;棉杆像刀子削过一样,痩,但有劲道。母亲走进地里,一次次弯腰,用拇指食指轻轻探进骨朵里,再用力一捏,一扯,再一投,棉花就“啵”的一声,躺到了箩筐里。霜风虽不刺骨,但总是把母亲的脸吹出一道道沟纹。母亲用这些棉花,一部分卖了补贴家用,一部分用来给我们兄妹做棉鞋棉衣。如今老家生活殷实得很了,但母亲还是每年要种一块地的棉花,每年给城里的我寄一双棉鞋。她总说,好鞋子买得到,好棉鞋难得找,土办法做的棉鞋,一针一针紧出来的,穿得久,保(护)脚呢。这都是实话,而且,母亲的针线功夫,在方圆十几里数得上。几次回老家,看见母亲在村头采摘棉花,腰已经挺不起了。我立马跑过去,和母亲一道,把棉花运回家。还有一件事,就是父亲对田里下的功夫,总比别人下得久、下得多、下得深。霜降后,他把自家的所有责任田里都要筑一个池子用来沤肥;春耕时,把池子扒开,父亲会笑得特别舒畅。
⑦“千树扫作一番黄”,霜降一过,大伙儿又各有各的忙碌,各奔各的希望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19.请从词语和句子两个角度,为第③段的文字做批注。(4分)
原文 批注
霜在秋夜里喧哗得紧,数着丰收的故事,到早上,就在阳光的宁静中升腾自己。田里到处是白光流淌,稻草垛憨憨的。好多鸟雀混迹于鸡鸭鹅中间,一起收拾收割后漏下的谷粒,它们是一朵朵蹦跳的火焰,也是一簇簇迷离的浪花。等霜全部离开,一沟沟、一冲冲、一垄垄的田,都列着阵,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①词语(2分): ②句子(2分):
20.结合第④段说说该如何理解“时间的霜,是清醒,是砥砺,是温婉,也是旷达。”这句话。(2分)
21.在《春》一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闭了眼,仿佛树上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用秋天的丰收来表现春花繁盛的景象。本文中也有采用相同手法的语句,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法的妙处。(2分)
22.第⑥段用大量笔墨写“我”关于霜降记忆深刻的两件事,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2分)
23.有人认为本文的描写对象是“霜”,但也有人认为应该是“秋”。你怎么看?说出理由。(2分)
三、写作(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一颗颗晶莹的泪水,就是一段段最真实的生命印迹。
根据以上内容,提炼一个主题或选择一个角度,讲讲你的故事,或说说你的感受,也可谈谈你的理解。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内容充实,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贺兰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一)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1)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长风破会有事,直挂云帆济沧海;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成语运用(4分)
2.(1)(2分)C
(2)(2分,各1分) 始终如一 吃苦耐劳
(三)对联文化(3分)
3.正确序号(1分):①③②④(如一处填错,则都不得分;顺序填错不影响后面理解得分。)
理解(2分):围绕实现自我、勤奋努力来谈理解,意思对即可。
示例:上联以自然界的花卉来隐喻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联则以日常生活中的灯火和鸡鸣来象征勤奋和努力。整副对联表现了作者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以达到功名和成就的内在追求。
(四)语境运用(12分)
4.(2分)D
5.(1)(2分)评分标准:围绕历时、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意义的结论,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中国北斗系统历经26年完成有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或:在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实施的26年间,卫星数量逐年增加、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定位精度不断提升。)
(2)得分要点:①持续创新;自主创新;②合作共赢;开放融合;③攻坚克难;不断突破;准求卓越;④造福人类、服务民生;⑤万众一心、团结奉献
(需从不同角度来谈,每个角度1分,能得出的结论与材料内容相关即可。)
6.得分要点:①受邀人的人员信息;②受邀人被邀请从事的工作事项;③活动的时间;④活动的地点。
(围绕何时、何地、谁、做什么写清即可,一个角度1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整本书阅读(6分)
7.任务1:能够结合内容概括出两位人物性格不同之处即可。(每个人物分析准确得2分)
示例:选文分别讲述了鲁达(鲁智深)、武松替人消灾、除暴安良的义举,二人武艺高强,嫉恶如仇,有勇有谋。但作者在塑造这样一组性格、行为都相近的人物时,还是通过细节表现了二人的不同。鲁智深武艺高强,但为人粗鲁,面对镇关西恶行毫不容忍,手段激烈;面对镇关西被自己打死自己要承担后果的被动局面,也能动用智慧,采取有效行动,声称其“诈死”而后逃走;武松做事冷静,讲求道义,同样武艺高强的他面对霸占他人产业的蒋门神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以个人威名震慑,不一味使用武力;同时撇清自己的行为与主人的关系,体现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的个性。
任务2:参考答案:1.把握题材特点,体会小说反映出的社会主题。2.了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3.分析人物形象。4.体会语言风格。(围绕小说的要素来说亦可,如了解情节,把握人物,熟悉背景,探究主题等)每答对一个角度得0.5分
提示:此处阅读方法专指阅读古代白话小说的方法,所以浏览、精读、跳读等通用阅读方法需酌情扣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8.(4分)(1)正午;(2)筷子;(3)大概是;(4)在朝(国)内
9.(1)(2分)经常有小船来往,就好像是蝇头般的小字(蝇头小楷、蝇头小字)写在鹅溪产的白绢上。
(2)(2分)湖水发出汩汨的声音,千百只船结成阵式一起驶来。
10.(2分)答案: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11.(2分)参考答案:范仲淹面对景色,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观景态度,即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而是把天下的人的忧乐作为自己悲喜的依据。
袁中道游岳阳楼时的情感是随着景色而变化的:起先是“意致闲淡”“亦甚雄快”;随着风云变幻,湖浪汹涌,他开始感到悲伤,眼中含泪不能控制;后来用滕子京大哭的典故,大发议论感慨,说子京不应该哭,像自己怀才不遇、痛失手足、飘零异乡,才是“真可哭也”。袁中道的表现正是范仲淹不认可的“因物而喜、因己而悲”。
12.(2分)A
13.(2分)能有理有据的写出自己的看法,与诗歌主旨、诗人心境吻合即可。
示例1:我觉得“雁引愁心去”更好。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下句中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示例2:我觉得“雁别秋江去”更好。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写雁儿离别秋江而去,与山有意“衔好月来”形成对比,雁儿离去、好月前来,暗示自己的命运否极泰来,愁去喜来,互相映衬。言之成理亦可。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现代文1(10分)
14.(2分)C
15.参考答案:不是。从文章看来,精彩的反义词就是“枯燥”,以“别被‘精彩’废掉”的实际意义就是要接受枯燥。但是以“别被‘精彩’废掉”为题,更具提示、警示作用,更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在为读者释疑的过程中将接受枯燥的观点推出,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16.参考答案:
角度1:采用了比喻修辞,将枯燥比喻成了门槛,形象生动地说出了很多人因追求“精彩”的刺激而与优秀失之交臂的现实。而以“谋杀”时间的拟人修辞写出了因追求精彩而荒废了时间的行为是主观的一种故意行为。通过以上修辞的使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追求“精彩”而造成时间浪费的真实景象,为后面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做铺垫。
角度2:本句采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们追求“精彩”而造成时间浪费的真实情形,为后面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做铺垫,使文章生活且富有说服力。
(任意角度均可)
17.(2分)要有生活实例(叙述完整、能支持观点2分)并对事例进行分析论证(能围绕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支撑观点2分)
示例: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徐梦桃坚持参加4届冬奥会,经过12年持续不断地奋斗,终于获得了一块金牌,人们为其舒展灵动的空中技巧动作而欢呼,但却没有看到为了得到这块金牌她浑身的伤疤和一次次失利后重新再来的勇气。所以,每一个眼前的美好,都离不开背后的艰辛付出。
现代文2(14分)
18.(2分)参考答案:作者围绕霜降之后田野山林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活动为线索展开描写。(答霜来秋色浓得1分)
19.(4分)从词语与句子角度批注,各2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表达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与思考,意思对即可。批注的类型主要由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赏析式批注、问题式批注,如果学生单纯用问题式批注,需根据问题的价值酌情给分。
示例:(因赏析式批注为学生常用批注角度,这里不再做示例;学生只需做批注,无需写明批注类型)
①词语(2分):
◎“数”:霜是固体,往往静态,又如何能做“数”的动作?仔细品味,眼前似乎出现了霜渐渐凝结、逐步覆盖万物的画面,真是形象!(问题式)
◎“收拾”:明明是在吃食,却用收拾,在作者眼中,霜与鸟雀、鸡鸭鹅甚至稻草跺都如人一样,在收获的秋季忙碌,为春天蓄力。(分析式)
②句子(2分):
◎“好多鸟雀混迹于鸡鸭鹅中间,一起收拾收割后漏下的谷粒,它们是一朵朵蹦跳的火焰,也是一簇簇迷离的浪花。”画面感十足!鸟雀一跳一跳吃食,正如火焰时起时落,鸡鸭鹅群吃食涌来涌去不正像浪花扑向岸边又渐渐退去。作者用笔灵动可见一斑。(评价式)
“等霜全部离开,一沟沟、一冲冲、一垄垄的田,都列着阵,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这句话生动写出霜散后土地的样子,表现出秋天土地空旷、辽远以及静默。(概括式)
20.(2分)参考答案:经历风吹霜打,但山林呈现出的却是一副颜色多彩、枝干挺立、果实饱满、深沉宁静的状态,磨难让山林变化,更让山林成长。这句话不仅是对霜降之后树木变化地概括,是作者对所观之景的感悟,也含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21.(2分)参考答案:本文中这样的语句是:“地区开始种油菜,等到阳春,油菜花炫目的金色会排山倒海,那些布谷的欢唱倒显得轻浅了”或者“湘中一些农家也在田里撒紫云英草籽,开春后,紫云英自成一景,细小的花骨朵笑成一堆,随风轻漾,猛不丁,一只只野蜂就跌进这紫色的湖泊里。”(1分)
作者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的播种想到今后的收获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加的突出了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秋的赞美。(1分)
22.(2分)参考答案:①“我”记忆深刻的两件事都与霜降有关,是“秋色”的一部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母亲摘棉花一事写出了母亲的辛劳与母爱的淳厚质朴,父亲在田里沤肥写出了父亲勤于农事,两件事情加深了“我”对霜降的记忆,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在结构上,承接上文人们在霜降时节的农事活动,又与结尾人们在霜降以后“各有各的忙碌,各奔各的希望”相照应。(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23.(2分)参考答案:本文的描写对象是秋天。霜是秋天渐深的标志(1分),作者抓住霜这一秋天特有的事物,以霜降为节点,充分描写了霜降之后的景物变化,突出表现了秋天的收获、秋天的忙碌以及秋天孕育的希望,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秋的赞美。(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