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对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措施中,主要是通过浓度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茶叶使用真空包装
B.用铁矿石炼铁过程中将矿石粉碎
C.低温保存疫苗
D.氨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NO
2.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
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
3.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上述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4.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单质所需时间越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C 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分别与形状相同的等质量的锌粒反应 反应开始时速率不同
D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半 反应速率不变
5.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在2~4 min内以CO2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O2)=0.1 mol·min-1
6.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2 mol B放入5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A,反应速率增大
B.在5 min内,用C的浓度改变量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C.保持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7.10 mL浓度为1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
A.KNO3 B.CH3COONa
C.CuSO4 D.Na2CO3
8.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一定时间内,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由①和②可知,pH越大,Fe2+氧化率越快
C.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氧化率越快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9.(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和    。
(2)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    进行判断,也可通过实验测定。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或      。
(3)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
时间/min 1 2 3 4 5
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①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     (填“0~1 min”“1~2 min”“2~3 min”“3~4 min”或“4~5 min”)。
②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为                       。
③试分析1~3 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是                       。
10.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反应为例,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不加任何指示剂,且不使用计时器)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问题,问题是                      
                       。
(2)乙同学改进了方案并进行实验:
该同学实验未成功,失败的原因是                      
                       。
(3)丙同学设计改进了如下方案:
实验现象为                       ,
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
(4)丁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分析该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
(5)王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该同学的实验方案如果成立,需要在试管   中加入      。
【反思】
(6)本实验想成功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满足的条件为:
a.                       ;
b.                       。
【迁移应用】
(7)欲探究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已知Cl-、S对反应均无催化作用)。请设计实验:
a.                       ;
b.                       ;
c.                       ;
d.                       。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A A项,茶叶使用真空包装是降低氧气浓度,与通过改变氧气浓度改变反应速率有关;B项,粉碎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积来改变速率;C项,低温是降低温度减缓速率,与通过改变温度改变反应速率有关;D项,氨气变为一氧化氮是通过利用催化剂来改变速率的。
2.A 因浓硝酸与浓盐酸本身性质不同所致,A符合题意;由于酸的浓度不同所致,B不符合题意;由于反应条件不同所致,C不符合题意;由于酸的浓度不同所致,D不符合题意。
3.C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②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④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⑤恒压下充入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4.A 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错误;H+浓度相同,则二者产生氢气的速率相同,C错误;把容积缩小一半,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
5.A 图中的曲线表明,在0~2 min内产生了0.1 mol CO2,以CO2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1=0.05 mol·min-1;2~4 min内产生了0.2 mol CO2,v2=0.1 mol·min-1;4~6 min内产生了0.05 mol CO2,v3=0.025 mol·min-1,产生CO2的速率先快后慢,故2~4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4~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小,A项错误,D项正确。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项正确。反应速率先增大是由于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增大,4 min后反应速率减小则是由浓度减小引起的,C项正确。
6.B A项,固体的浓度为定值,增加固体的量,反应速率不变,错误;B项,由容器内反应物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可知,生成物C的浓度增加了0.2 mol·L-1×=0.1 mol·L-1,则在5 min内用C的浓度改变量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2 mol·L-1·min-1,正确;C项,保持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错误;D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错误。
7.B 加入KNO3溶液,N在酸性条件下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所以会减少氢气的生成量,A错误;CH3COO-结合H+,反应速率减小,在反应过程中又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不影响氢气生成量,B正确;加入CuSO4溶液,Cu2+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单质,与锌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加入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使H+浓度减小,减小反应速率且氢气生成量减小,D错误。
8.B 由图像可知,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A正确;由图像可知,①和②的反应温度和溶液的pH均不相同,无法判断溶液的pH与Fe2+氧化率的关系,B错误;由图像可知,①和③的溶液的pH相同,温度越高,Fe2+氧化率越快,C正确;氧化过程发生的反应为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D正确。
9.(1)温度 浓度
(2)反应放出H2的快慢 锌的质量变化 生成氢气的体积
(3)①2~3 min ②0.1 mol·L-1·min-1 ③反应放热,温度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1)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2)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反应放出H2的快慢进行判断。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Zn2+)的增加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来表示,故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锌的质量变化或生成氢气的体积。
(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3 min内反应生成H2的量最多,故这段时间的反应速率最快。
②2~3 min,n(H2)==0.005 mol,Δn(HCl)=2n(H2)=0.01 mol,v(HCl)==0.1 mol·L-1·min-1。
③1~3 min时间段内,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降低,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逐渐升高,而温度的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超过了反应物浓度的降低使反应速率减慢的程度,故此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变快。
10.(1)KMnO4浓度需要相同
(2)KMnO4过量,无法看到溶液褪色,从而无法判断反应结束的时间
(3)试管②比试管①褪色的时间短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可行,其他各组分浓度相同,控制草酸浓度不同
(5)② 2 mL水
(6)a.高锰酸钾的量相等且少量 b.保证草酸或氢离子浓度单一变量
(7)a.等体积、等浓度的FeCl3 b.等体积、等浓度的CuCl2 c.2 mL同浓度的H2O2 d.2 mL同浓度的H2O2
解析:(1)实验中不加任何指示剂,所以需要根据两个试管内高锰酸钾完全褪色的快慢比较反应速率,所以需要KMnO4溶液浓度相同。(2)根据两个试管内高锰酸钾完全褪色的快慢比较反应速率,KMnO4过量,无法看到溶液褪色,从而无法判断反应结束的时间。(3)试管②内草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所以现象为试管②比试管①褪色的时间短,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除草酸外,其他各组分浓度相同,可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该方案可行。(5)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使高锰酸钾、硫酸浓度相等,需要控制两试管内溶液的总体积相等,所以需要在试管②内加2 mL水。(6)根据控制变量法,成功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满足的条件为:a.高锰酸钾的量相等且少量;b.保证草酸或氢离子浓度单一变量。(7)欲探究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根据控制变量法,两试管内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双氧水,然后分别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氯化铁、氯化铜溶液,观察放出气泡的速率判断反应速率,所以c、d都是2 mL同浓度的H2O2,a、b分别是等体积、等浓度的FeCl3、CuCl2溶液。
4 / 4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课程 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理解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点突破(一)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定性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实验原理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2H2O22H2O+O2↑
2.实验方案设计
影响 因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比较 结论
(1) 浓 度 均出现   ,但后者       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2) 温 度 混合后均出现   ,但70 ℃热水一组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 因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比较 结论
(3) 催 化 剂 前者   ,后者      催化剂能  化学反应速率
【交流讨论】
1.在实验(2)中,若把两组中5 mL 0.1 mol·L-1 H2SO4溶液与5 mL 0.1 mol·L-1 Na2S2O3溶液混合后,再把一组放在盛有25 ℃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组放在盛有70 ℃热水的烧杯中,能否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结论?
2.在实验(3)中,反应原理为                      
                       ,
催化剂Fe3+参与了反应过程,其中一个是:2Fe3++H2O22Fe2++O2↑+2H+,则另一个反应是:                      
                       。
二、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实验操作
按如图所示组装两套装置A、B,在锥形瓶内各放大小相同的2 g锌粒,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 mL 1 mol·L-1和40 mL 4 mol·L-1的硫酸溶液。
2.实验记录及结论(记录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加入试剂 反应时间 (填“长” 或“短”) 反应速率 (填“快” 或“慢”) 结论
1 mol·L-1 H2SO4溶液 可以根据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    来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4 mol·L-1 H2SO4溶液
【交流讨论】
3.为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应注意哪些事项?                      
                                             。
4.用上述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操作、药品无误,结果测定速率偏大,从装置缺陷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5.实验时,除浓度外,为什么要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
1.下列四个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试管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催化剂
A 常温 3% —
B 常温 6% —
C 水浴加热 3% —
D 水浴加热 6% MnO2
2.(1)亚氯酸盐(如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不见光时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4ClO2↑+H++Cl-+2H2O,分解时刚加入硫酸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加快,释放出大量ClO2,这是因为                       。
(2)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在10% H2O2溶液中未加催化剂,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加入MnO2粉末,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木条立刻复燃;若加入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溶液中产生气泡比较快,木条复燃;若加入1 mL 0.1 mol·L-1 CuCl2溶液,溶液中产生气泡比较慢,一段时间后木条复燃。由此可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分点突破(二)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其他条件不变)
浓度 固体或纯液体 浓度为常数,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变(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影响反应速率)
气体或溶液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续表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其他条件不变)
升高温度 反应速率加快
增大压强(缩小容积) 对于气体,反应速率加快
使用正催化剂 反应速率加快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H2(g)。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该反应的速率将如何变化?
(1)增加固体C的用量。
(2)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3)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2O(g)使体系压强增大。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
解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关键——弄清“真”变还是“假”变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本质是引起浓度的变化。若体系的压强变化而使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即“真”变,否则是“假”变。
(1)恒温恒容时
①充入气体反应物→反应物浓度增大→总压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②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如He等)→引起总压增大,各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温恒压时
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如He等)→引起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小。
1.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
A.恒压通入He气 B.减小容器容积
C.增加Fe的质量 D.升高体系温度
2.反应2SO2+O22SO3的ΔH<0,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空格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的速率
① 升高温度
② 降低温度
③ 增大氧气的浓度
④ 使用V2O5作催化剂
⑤ 压缩体积
⑥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⑦ 保持气体总体积不变,充入N2
“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探究与创新)
【典例1】 控制变量思想在探究实验中有重要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方案 反应温 度/℃ Na2S2O3溶液 稀硫酸 H2O
V/mL c/(mol· L-1) V/mL c/(mol· L-1) V/mL
① 25 5 0.1 10 0.1 5
② 25 V1 0.2 5 0.2 10
③ 35 5 0.1 10 0.1 5
④ 35 5 0.2 5 0.2 V2
(1)V1、V2的数值是多少?
(2)设计实验方案①和②的目的是什么?
(3)设计实验方案②和④的目的是什么?
(4)各实验方案均需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的原因是什么?
【典例2】 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Ⅰ】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1)实验Ⅰ的目的是                                       。
【实验Ⅱ】为了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入1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
(2)有同学建议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理由是                      
                      
                       ;还有同学认为即使改用
了CuCl2溶液,仍不严谨,建议补做对比实验:向2 mL 5%的H2O2溶液中滴入的试剂及其用量是                       。
【规律方法】
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常用控制变量法解决该类问题。
【迁移应用】
1.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得到如下结果:
实验序号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锌完全溶解于酸的时间/s
1 2 薄片 15 150
2 2 薄片 35 t1
3 2 粉末 35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t1<t2 ②t1>150 ③实验1和实验2比较,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A.只有① B.①②
C.只有③ D.②③
2.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的浓度分别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T/K 大理石 规格 硝酸浓度/ (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粗颗粒

1.化学反应速率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下列措施与控制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
A.汽车加大油门
B.使用加酶洗衣粉
C.搅拌使食盐在水中溶解
D.在月饼包装中放置脱氧剂
2.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在1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 min,将温度提高到4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9 min B.27 min
C.13.5 min D.3 min
3.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 ΔH>0。改变下列条件一定不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压缩体积 B.增加CO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4.某同学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 ① ② ③ ④
浓度 50 mL 4 mol·L-1 硫酸 50 mL 2 mol·L-1 硫酸 50 mL 4 mol·L-1 硫酸 50 mL 4 mol·L-1 硫酸
温度 20 ℃ 20 ℃ 20 ℃ 40 ℃
固体 形状 6.5 g 块状Zn 6.5 g 块状Zn 6.5 g 粉末状Zn 6.5 g 块状Zn
(1)①②④中化学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
(2)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    ;①③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探究活动
一、2.(1)浑浊 出现浑浊更快 增大 (2)浑浊 首先出现浑浊 增大 (3)无明显现象 出现大量气泡 加快
交流讨论
1.提示:不能。
2.提示:2H2O22H2O+O2↑ 2Fe2++2H++H2O22Fe3++2H2O
二、2.长 慢 短 快 时间
交流讨论
3.提示:锌的颗粒(即比表面积)大小基本相同;稀硫酸要迅速加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4.提示:忽视加入稀硫酸排出气体的体积。
5.提示:题述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除浓度外,需要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才能得出不同浓度时反应速率的数据。
自主练习
1.D 温度越高,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1)溶液中的 Cl-起催化作用 (2)MnO2>Fe3+>Cu2+
解析:(1)由题给信息可知,NaClO2在酸性溶液中生成亚氯酸,生成的亚氯酸在刚加入硫酸时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加快,这说明分解生成的产物中某种物质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且该物质在反应前不存在。
分点突破(二)
探究活动
 提示:(1)不变。增加固体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将固体颗粒研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2)增大。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3)增大。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2O(g),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4)减小。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容器容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小。
自主练习
1.A 恒压通入He气,容器的容积增大,反应中气态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A项符合题意;减小容器容积,反应中气态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项不符合题意;Fe呈固态,增加Fe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升高体系温度,反应速率加快,D项不符合题意。
2.①增大 ②减小 ③增大 ④增大 ⑤增大 ⑥减小 
⑦不变
解析: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反应速率减小;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使用适当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压缩体积,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恒容下通入无关气体,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压下通入无关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速率减小。
【关键能力·细培养】
【典例1】 提示:(1)5 10
(2)探究Na2S2O3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使混合液的体积均相等。
【典例2】 提示:(1)实验Ⅰ的实验变量为温度,故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对比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建议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理由是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中阴离子、阳离子均不同,未排除阴离子差异带来的干扰。为观察对比氯离子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建议补做对比实验:向2 mL 5%的H2O2溶液中滴入1 mL 0.2 mol·L-1(或0.3 mol·L-1)NaCl或KCl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迁移应用
1.C ①实验2、3中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锌与酸反应的速率快,则实验3中反应速率快,即t1>t2,错误;②实验1和实验2中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实验2中反应速率快,则t1<150,错误;③实验1和实验2中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则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实验2大于实验1,正确。
2.②298 粗颗粒 1.00 ③308 2.00 ④298 细颗粒 2.00 (Ⅱ)③ (Ⅲ)④
解析: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大理石规格和反应温度应相同,而HNO3浓度不同;同理,①和③应选择不同的温度,①和④应选择不同的大理石规格,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教学效果·勤检测】
1.C 汽车加大油门,燃烧时汽油(柴油)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使用加酶洗衣粉,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搅拌使食盐在水中溶解,为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在月饼包装中放置脱氧剂,可减缓氧化速率,D不符合题意。
2.D 如果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则将温度提高到40 ℃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27倍,在1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 min,将温度提高到4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3 min。
3.D A项,压缩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能增大反应速率;B项,增加CO浓度,能增大反应速率;C项,加入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D项,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4.(1)④①② (2)①② ①④ 固体的表面积(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解析:(1)①④中其他条件相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所以反应速率:④>①;①②中其他条件相同,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浓度大的速率快,因此反应速率:①>②,则①②④中化学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④①②。(2)①②中其他条件相同,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因此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①②;①④中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因此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①④;①③中其他条件相同,锌的表面积不同,因此探究的是固体的表面积(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 / 6(共81张PPT)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课程 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理解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4、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定性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实验原理
Na2S2O3+H2SO4 Na2SO4+SO2↑+S↓+H2O
2H2O2 2H2O+O2↑
2. 实验方案设计
影响 因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比较 结论
(1) 浓度
均出现 ,但后
者 增大反应物浓度,化
学反应速率
浑浊 
出现浑浊更快 
增大 
影响 因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比较 结论
(2) 温度
混合后均出现
,但70 ℃热水一
组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
速率

浊 
首先出现浑浊 
增大 
影响 因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比较 结论
(3) 催化剂
前者 ,
后者 催化剂能 化
学反应速率
无明显现象 
出现大量气泡 
加快 
【交流讨论】
1. 在实验(2)中,若把两组中5 mL 0.1 mol·L-1 H2SO4溶液与5 mL 0.1
mol·L-1 Na2S2O3溶液混合后,再把一组放在盛有25 ℃冷水的烧杯
中,另一组放在盛有70 ℃热水的烧杯中,能否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
应速率增大的结论?
提示:不能。
2. 在实验(3)中,反应原理为   ,催化剂Fe3+参与了反应过程,
其中一个是:2Fe3++H2O2 2Fe2++O2↑+2H+,则另一个反应
是:     。
提示:2H2O2 2H2O+O2↑ 2Fe2++2H++H2O2 2Fe3++
2H2O
二、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实验操作
按如图所示组装两套装置A、B,在锥形瓶内各放大小相同的2 g锌
粒,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 mL 1 mol·L-1和40 mL 4 mol·L-1的硫
酸溶液。
2. 实验记录及结论(记录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加入试剂 反应时间(填
“长”或“短”) 反应速率(填
“快”或“慢”) 结论
1 mol·L-1
H2SO4溶液 可以根据产生相
同体积的氢气所
需要的
来判断化学反应
速率的快慢
4 mol·L-1
H2SO4溶液 长 
慢 
时间 
短 
快 
【交流讨论】
3. 为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锌的颗粒(即比表面积)大小基本相同;稀硫酸要迅速加
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4. 用上述装置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操作、药品无误,结果测定速率
偏大,从装置缺陷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提示:忽视加入稀硫酸排出气体的体积。
5. 实验时,除浓度外,为什么要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
提示:题述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除浓度外,需要控制其他条件都
相同,这样才能得出不同浓度时反应速率的数据。
1. 下列四个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试管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催化剂
A 常温 3% —
B 常温 6% —
C 水浴加热 3% —
D 水浴加热 6% MnO2
解析: 温度越高,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使用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 (1)亚氯酸盐(如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不见光时可
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
4ClO2↑+H++Cl-+2H2O,分解时刚加入硫酸反应缓慢,随后突然
反应加快,释放出大量ClO2,这是因为 。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NaClO2在酸性溶液中生成亚氯酸,生
成的亚氯酸在刚加入硫酸时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加快,这
说明分解生成的产物中某种物质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且该物质在
反应前不存在。
溶液中的 Cl-起催化作用
(2)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在10% H2O2溶液中未加催化剂,试管
口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加入MnO2粉末,溶液中迅速产
生大量气泡,木条立刻复燃;若加入1 mL 0.1 mol·L-1 FeCl3溶
液,溶液中产生气泡比较快,木条复燃;若加入1 mL 0.1 mol·L
-1 CuCl2溶液,溶液中产生气泡比较慢,一段时间后木条复燃。
由此可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MnO2>Fe3+>Cu2+ 
分点突破(二)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其他条件不变)

度 固体或纯液体 浓度为常数,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
变(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影响反应速率)
气体或溶液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升高温度 反应速率加快
增大压强(缩小容积) 对于气体,反应速率加快
使用正催化剂 反应速率加快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 CO
(g)+H2(g)。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该反应的速率
将如何变化?
(1)增加固体C的用量。
提示:不变。增加固体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将固体
颗粒研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2)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提示:增大。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浓度
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3)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2O(g)使体系压强增大。
提示:增大。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2O(g),浓度增大,反应
速率增大。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
提示:减小。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容器容积增大,各物质
的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小。
解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关键——弄清“真”变还是“假”变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本质是引起浓度的变化。若体系的压强变化
而使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即“真”变,否则是“假”变。
(1)恒温恒容时
①充入气体反应物→反应物浓度增大→总压增大→反应速率
增大。
②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如He等)→引起总压增大,各反应
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温恒压时
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如He等)→引起容器容积增大→各反
应物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小。
  
1. 对于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下列措
施能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
A. 恒压通入He气 B. 减小容器容积
C. 增加Fe的质量 D. 升高体系温度
解析: 恒压通入He气,容器的容积增大,反应中气态物质的浓
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A项符合题意;减小容器容积,反应中气
态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项不符合题意;Fe呈固态,
增加Fe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升高体
系温度,反应速率加快,D项不符合题意。
2. 反应2SO2+O2 2SO3的Δ H <0,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
反应条件,将生成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空格里(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的速率
① 升高温度 增大
② 降低温度 减小
③ 增大氧气的浓度 增大
④ 使用V2O5作催化剂 增大
⑤ 压缩体积 增大
⑥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减小
⑦ 保持气体总体积不变,充入N2 不变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不变
解析: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反应速率减小;增大反应
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使用适当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压缩
体积,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恒容下通入无关气体,反应物、
生成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压下通入无关气体,容器容积
增大,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速率减小。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探究与创新)
【典例1】 控制变量思想在探究实验中有重要应用。某化学兴趣小
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方案 反应温 度/℃ Na2S2O3溶液 稀硫酸 H2O
V /mL c /(mol· L-1) V /mL c /(mol· L-1) V /mL
① 25 5 0.1 10 0.1 5
② 25 V1 0.2 5 0.2 10
③ 35 5 0.1 10 0.1 5
④ 35 5 0.2 5 0.2 V2
(1) V1、 V2的数值是多少?
提示:5 10
(2)设计实验方案①和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探究Na2S2O3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②和④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各实验方案均需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使混合液的体积均相等。
【典例2】 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因素。
【实验Ⅰ】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1)实验Ⅰ的目的是   。
【实验Ⅱ】为了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在两
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入1 mL
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
提示:实验Ⅰ的实验变量为温度,故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探
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有同学建议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理由是  ;

还有同学认为即使改用了CuCl2溶液,仍不严谨,建议补做对比
实验:向2 mL 5%的H2O2溶液中滴入的试剂及其用量是   。
提示:对比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建议将CuSO4溶液改为
CuCl2溶液,理由是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中阴离子、阳离子均
不同,未排除阴离子差异带来的干扰。为观察对比氯离子是否
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建议补做对比实验:向2 mL 5%的
H2O2溶液中滴入1 mL 0.2 mol·L-1(或0.3 mol·L-1)NaCl或KCl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规律方法】
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常用控制变量法解决该类
问题。
【迁移应用】
1. 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得到如下结果:
实验 序号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锌完全溶解于
酸的时间/s
1 2 薄片 15 150
2 2 薄片 35 t1
3 2 粉末 35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t1< t2
② t1>150
③实验1和实验2比较,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A. 只有① B. ①②
C. 只有③ D. ②③
解析: ①实验2、3中温度相同,锌的形状不同,粉末状锌与酸
反应的速率快,则实验3中反应速率快,即 t1> t2,错误;②实验1
和实验2中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
速率越快,实验2中反应速率快,则 t1<150,错误;③实验1和实验
2中锌的质量和形状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
快,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则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实验2大于
实验1,正确。
2.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
用HNO3的浓度分别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
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
编号:
实验 编号 T
/K 大理石 规格 硝酸浓度/ (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 298 粗颗粒 1.00 ③ 308 粗颗粒 2.00 ④ 298 细颗粒 2.00 ③ 
④ 
298
粗颗粒
1.00
308
2.00
298
细颗粒
2.00
解析: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大理石规
格和反应温度应相同,而HNO3浓度不同;同理,①和③应选择不
同的温度,①和④应选择不同的大理石规格,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化学反应速率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下列措施与控制化学反应
速率无关的是(  )
A. 汽车加大油门
B. 使用加酶洗衣粉
C. 搅拌使食盐在水中溶解
D. 在月饼包装中放置脱氧剂
解析: 汽车加大油门,燃烧时汽油(柴油)浓度增大,反应速
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使用加酶洗衣粉,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
率,B不符合题意;搅拌使食盐在水中溶解,为物理变化,C符合题
意;在月饼包装中放置脱氧剂,可减缓氧化速率,D不符合题意。
2. 对于反应:M+N P,如果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提
高到原来的3倍,在1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 min,将温度提
高到4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 9 min B. 27 min
C. 13.5 min D. 3 min
解析: 如果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
倍,则将温度提高到40 ℃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27倍,在10 ℃时
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 min,将温度提高到40 ℃时,完成反应的10
%需要的时间为 =3 min。
3. 对于反应COCl2(g) CO(g)+Cl2(g) Δ H >0。改变下列条
件一定不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 压缩体积 B. 增加CO浓度
C. 加入催化剂 D. 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解析: A项,压缩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能增大反应速
率;B项,增加CO浓度,能增大反应速率;C项,加入催化剂,能
增大反应速率;D项,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
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4. 某同学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一系列
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
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 ① ② ③ ④
浓度 50 mL 4 mol·L-1硫酸 50 mL 2 mol·L-1硫酸 50 mL 4 mol·L-1硫酸 50 mL
4 mol·L-1硫酸
温度 20 ℃ 20 ℃ 20 ℃ 40 ℃
固体 形状 6.5 g 块状Zn 6.5 g 块状Zn 6.5 g 粉末状Zn 6.5 g
块状Zn
(1)①②④中化学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填序
号,下同)。
解析:①④中其他条件相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是温度,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所以反应速率:④>①;①
②中其他条件相同,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浓度
大的速率快,因此反应速率:①>②,则①②④中化学反应
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④①②。
④①② 
(2)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 ;探究温度对化学
反应速率影响的是 ;①③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解析:①②中其他条件相同,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因此探究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①②;①④中其他条件相同,温
度不同,因此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①④;①③中
其他条件相同,锌的表面积不同,因此探究的是固体的表面积
(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② 
①④ 
固体的表面积(或反
应物的接触面积)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对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
列措施中,主要是通过浓度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茶叶使用真空包装
B. 用铁矿石炼铁过程中将矿石粉碎
C. 低温保存疫苗
D. 氨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NO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茶叶使用真空包装是降低氧气浓度,与通过改变
氧气浓度改变反应速率有关;B项,粉碎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积来改
变速率;C项,低温是降低温度减缓速率,与通过改变温度改变反
应速率有关;D项,氨气变为一氧化氮是通过利用催化剂来改变速
率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2. 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
的是(  )
A. 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
B. 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 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 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
解析: 因浓硝酸与浓盐酸本身性质不同所致,A符合题意;由
于酸的浓度不同所致,B不符合题意;由于反应条件不同所致,C不
符合题意;由于酸的浓度不同所致,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在C(s)+CO2(g) 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
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上述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
A. ①④ B. ②③⑤
C. ①③ D. 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②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通入CO2,反应物
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④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浓度不
变,反应速率不变;⑤恒压下充入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减
小,反应速率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4. 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越
大,析出硫单质所需时间越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
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
应速率增大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都不变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
反应
C 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分别与形
状相同的等质量的锌粒反应 反应开始时速率不同
D 反应速率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越多,化学
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催化剂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错误;H+浓度相同,则二者产生氢气
的速率相同,C错误;把容积缩小一半,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
率增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5.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 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 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 反应在2~4 min内以CO2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
(CO2)=0.1 mol·min-1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图中的曲线表明,在0~2 min内产生了0.1 mol CO2,以
CO2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v1=0.05 mol·min-1;2~4 min
内产生了0.2 mol CO2, v2=0.1 mol·min-1;4~6 min内产生了0.05
mol CO2, v3=0.025 mol·min-1,产生CO2的速率先快后慢,故2~4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4~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小,A项错
误,D项正确。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项正确。反应速率先增大
是由于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增大,4 min后反
应速率减小则是由浓度减小引起的,C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2 mol B放入5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
应:A(s)+2B(g) C(g)+2D(g),经5 min后,测得容器
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A,反应速率增大
B. 在5 min内,用C的浓度改变量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C. 保持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D.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固体的浓度为定值,增加固体的量,反应速率不
变,错误;B项,由容器内反应物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可知,
生成物C的浓度增加了0.2 mol·L-1× =0.1 mol·L-1,则在5 min内
用C的浓度改变量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2 mol·L-1·min-
1,正确;C项,保持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
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错误;D项,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7. 10 mL浓度为1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
列溶液,能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
A. KNO3 B. CH3COONa
C. CuSO4 D. Na2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加入KNO3溶液,N 在酸性条件下与锌反应不生成氢
气,所以会减少氢气的生成量,A错误;CH3COO-结合H+,反应速
率减小,在反应过程中又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不影响氢气生成量,
B正确;加入CuSO4溶液,Cu2+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单质,与
锌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加入Na2CO3溶液,与盐酸
反应生成CO2气体,使H+浓度减小,减小反应速率且氢气生成量减
小,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8. 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一定时间内,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 由①和②可知,pH越大,Fe2+氧化率越快
C. 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氧化率越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由图像可知,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A正
确;由图像可知,①和②的反应温度和溶液的pH均不相同,无法判
断溶液的pH与Fe2+氧化率的关系,B错误;由图像可知,①和③的
溶液的pH相同,温度越高,Fe2+氧化率越快,C正确;氧化过程发
生的反应为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 4Fe3++2H2O,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9. (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
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因素有 和 。
解析: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温度和反
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温度 
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2)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 进行
判断,也可通过实验测定。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的反应速
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或 。
解析: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反应放出H2的快慢进
行判断。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 c (Zn2+)的
增加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来表示,
故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锌的质量变化或生成氢气的体积。
反应放出H2的快慢 
锌的质量变
化 
生成氢气的体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3)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
时间/min 1 2 3 4 5
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①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 (填“0~1 min”“1~2 min”“2~3 min”“3~4 min”或“4~5 min”)。
2~3 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②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假设
溶液体积不变)为 。
③试分析1~3 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是

0.1 mol·L-1·min-1 
反应
放热,温度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3 min内反应生成H2的量最多,
故这段时间的反应速率最快。
②2~3 min, n (H2)= =0.005 mol,Δ n
(HCl)=2 n (H2)=0.01 mol, v (HCl)= =0.1
mol·L-1·min-1。
1
2
3
4
5
6
7
8
9
10
③1~3 min时间段内,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降低,但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逐渐升高,而温度的升高使反应速率
加快的程度超过了反应物浓度的降低使反应速率减慢的程度,
故此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变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以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10CO2↑+
8H2O反应为例,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不加任何
指示剂,且不使用计时器)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问题,问题是

解析:实验中不加任何指示剂,所以需要根据两个试管内高
锰酸钾完全褪色的快慢比较反应速率,所以需要KMnO4溶液
浓度相同。
KMnO4浓
度需要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2)乙同学改进了方案并进行实验:
该同学实验未成功,失败的原因是

KMnO4过量,无法看到溶液
褪色,从而无法判断反应结束的时间 
解析:根据两个试管内高锰酸钾完全褪色的快慢比较反应速率,
KMnO4过量,无法看到溶液褪色,从而无法判断反应结束的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根据两个试管内高锰酸钾完全褪色的快慢比较反应速率,
KMnO4过量,无法看到溶液褪色,从而无法判断反应结束的时间。
(3)丙同学设计改进了如下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验现象为 ,
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解析:试管②内草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所以现象为试管②比试管
①褪色的时间短,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物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试管②比试管①褪色的时间短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
越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4)丁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分析该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解析:除草酸外,其他各组分浓度相同,可探究草酸浓度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所以该方案可行。
可行,其他各组
分浓度相同,控制草酸浓度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5)王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该同学的实验方案如果成立,需要在试管 中加入 。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使高锰酸钾、硫酸浓度相等,需
要控制两试管内溶液的总体积相等,所以需要在试管②内加2
mL水。
② 
2 mL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反思】
(6)本实验想成功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满足的条件为:
a. ;
b. 。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成功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满
足的条件为:a.高锰酸钾的量相等且少量;b.保证草酸或氢离子
浓度单一变量。
高锰酸钾的量相等且少量 
保证草酸或氢离子浓度单一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迁移应用】
(7)欲探究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已知Cl-、S 对
反应均无催化作用)。请设计实验:
a. ;
b. ;
等体积、等浓度的FeCl3 
等体积、等浓度的CuCl2 
c. ;
d. 。
2 mL同浓度的H2O2 
2 mL同浓度的H2O2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欲探究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根据控制变
量法,两试管内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双氧水,然后分别
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氯化铁、氯化铜溶液,观察放出气泡的
速率判断反应速率,所以c、d都是2 mL同浓度的H2O2,a、b分
别是等体积、等浓度的FeCl3、CuCl2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感谢欣赏
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