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剥削(bō) 挣(zhēng)扎 懈(xiè)怠
B. 复辟(pì) 警惕(tì) 不屈不挠(ráo)
C. 勉强(qiáng) 即(jí)使 挫(cuò)折
D. 号召(zhào) 侮辱(wǔ) 档(dǎng)案
2. 下列关于作者及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代表作有《沁园春·雪》
B.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1949年9月21日政协会议的开幕词
C.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注重逻辑严密和语言的准确性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______________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的民族将______________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______________创造文明和幸福。
A. 推翻 从此 姿态
B. 打倒 因此 姿势
C. 推翻 因此 姿态
D. 打倒 从此 姿势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本文,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B. 毛泽东的演讲不仅激励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也影响着当代青年。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是制定组织法、共同纲领和政府组织法。
D. 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立起来了。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文中强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B. 会议讨论了国旗、国徽、国歌等重要议题。
C. 我们的任务是: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
D.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历史转折啊。
6. 下列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站起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指中国人民在生理上挺直了腰杆
B. 象征中国人民摆脱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意味着中国人民在经济上实现了富裕
D. 强调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增强
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B.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
C.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D.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8.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
B. 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
C. 政论文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形象,以抒情为主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10月1日召开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宣布______________开幕,点明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二部分(第2-7段):回顾______________的斗争历程,阐述会议的任务。
第三部分(第8-10段):展望新中国的未来,发出______________的号召。
2.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的历史,宣告______________的成立,表达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 文中“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是什么?
3. 分析“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 结合上下文,理解“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的深层含义。
四、课外阅读
老北京的“翻身”日子
(作者:老舍,有删改)
1949年的秋天,北平(那时还没改叫北京)的胡同里,空气都跟往年不一样。我家隔壁的王大爷,打了一辈子洋车,脊梁骨被地主和巡警压得像张弓,见了穿大褂的就点头哈腰。可这阵子,他每天收车回来,总爱在胡同口的老槐树下站一会儿,跟街坊们念叨:“毛主席说了,咱工人农民是主人了!”
那天,街里的干部来通知,说要选“人民代表”,让大伙儿投票。王大爷攥着那张红选票,手都在抖。“我王老五,祖祖辈辈都是睁眼瞎,今儿个也能选官了?”他把选票揣在怀里,跟揣着块滚烫的烙铁似的,生怕揉皱了。投票那天,他特意换上过年才舍得穿的蓝布褂子,一步一挪地走到票箱前,郑重地把选票塞了进去。晚上喝了两盅酒,他红着眼圈说:“我爹要是活着,得哭——他这辈子,连县太爷的面都没见过,咱现在能给国家挑当家人了!”
胡同里的孩子也变了。以前,有钱人家的孩子穿着皮鞋,我们这些穷孩子只能光着脚在泥里跑,还得躲着他们的马车。现在,学堂免费了,老师说“男女平等,人人有书读”。我妹妹梳着小辫子,背着新书包,天天追着王大爷的洋车喊:“王大爷,我要当女先生!”王大爷就笑着应:“好!将来教咱穷人认字,再也不受那‘睁眼瞎’的气!”
最热闹的是开国大典那天。胡同里的广播喇叭响了一整天,毛主席的声音透过电线传过来,像太阳照进了每个院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王大爷突然“啪”地放下洋车,朝着天安门的方向就跪下了,磕了三个响头。我们一群孩子跟着他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喊得嗓子都哑了。
那天晚上,王大爷把洋车擦得锃亮,车把上绑了根红布条。他说:“往后,这车不是给地主拉的,是给咱老百姓拉的!咱的腰杆,得直着!”
1. 文中写王大爷“攥着那张红选票,手都在抖”,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2. 作者为什么要写“胡同里的孩子也变了”这一段?

3. 结合上下文,理解“咱的腰杆,得直着”的含义。

4. 这篇文章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相比,在表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题上,有什么不同的角度?
答案解析
A卷答案
1. A(B项“复辟”读bì,“挠”读náo;C项“强”读qiǎng,“挫”读cuò;D项“档”读dàng)
2. D(1954年通过宪法)
3. A(“推翻压迫者”“从此列入”“姿态”更准确)
4. B(A项缺主语;C项语序不当;D项重复)
5. B(A项感叹号在引号内;C项分号改为逗号;D项句号改为感叹号)
6. B(象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7. C(其余为拟人或象征)
8. B(A项非开国大典讲话;C项以议论为主;D项会议时间为9月21日)
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第二部分:中国人民百年来不屈不挠
第三部分: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2. 文章主旨:
反对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家作主
课内阅读
1. “站立起来了”并非指生理上的站立,而是象征中国人民摆脱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的压迫与剥削,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不再受外来欺辱。

2. 作者认为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是“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3. 这句话肯定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伟大、勇敢、勤劳),为下文阐述中国人民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做铺垫,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从历史根源上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历史的必然。

4.深层含义是:中国将以独立、平等的姿态融入世界民族之林,不再是被侮辱、被压迫的民族;同时,中国会以“爱好和平自由”的形象,为世界和平与自由贡献力量,体现了民族独立后国际地位的根本变化。
课外阅读
1. 表现了王大爷作为普通民众,第一次获得选举权时的激动、郑重和不敢置信的心情,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对底层百姓的震撼。

2. 通过孩子的变化(免费上学、追求理想、不再受歧视),从新一代的角度展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进步,暗示“站起来”不仅是当下的改变,更关乎民族的未来。

3. “腰杆直着”既指身体上的挺直,更象征着底层人民摆脱了压迫和屈辱,获得了尊严和自主权,在精神上“站起来了”。

4. 本文通过普通民众(王大爷、孩子)的生活细节和情感变化,从个体视角展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体现;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则是从国家、历史的宏观角度宣告这一伟大时刻,二者一微观一宏观,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