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C.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2.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ΔS>0的是( )A.H2O(g)H2O(l)B.Ag+(aq)+Cl-(aq)AgCl(s)C.Na2O(s)+CO2(g)Na2CO3(s)D.NH4Cl(s)NH3(g)+HCl(g)3.2SO2(g)+O2(g)2SO3(g)可用V2O5作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熵变ΔS<0B.该反应的的ΔH<0C.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D.使用V2O5可以降低该反应的焓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的现象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D.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5.在图Ⅰ中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Ⅱ,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占有了两个容器。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是从混乱程度小的状态向混乱程度大的状态变化的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B.此过程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C.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D.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程度增大6.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SO3(g)+H2O(l)H2SO4(l)的ΔS>0B.1 mol CO2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SC.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D.ΔH<0或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7.已知体系自由能变化ΔG=ΔH-TΔS,ΔG<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两个氢化反应的ΔG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ΔS<0B.反应②在600 ℃时的反应速率很快C.温度大于1 000 ℃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D.反应②的ΔH>08.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aA(g)+B(g)cC(g)的平衡的变化图像如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转化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像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反应的ΔS>0B.在图像反应Ⅲ中,若T3>T4,则该反应能自发进行C.在图像反应Ⅱ中,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由图像反应Ⅱ可知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均可自发9.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2(g)+2CO2(g),在298 K、100 kPa下,ΔH=-113 kJ·mol-1,ΔS=-145 J·mol-1·K-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高温和催化剂条件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汽车尾气中的这两种气体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10.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未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反应器来“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步骤一中生成CaCO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步骤一中反应的ΔS>0C.步骤一与步骤二中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D.步骤二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11.地下水中的氮污染主要是由N引起的, 人们对N的转化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目前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化学方法主要包含活泼金属还原法和催化反硝化法。催化反硝化法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脱氮方法,其原理是在Pd/Cu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H2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2N+5H2N2+2OH-+4H2O。(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A.氮肥NH4NO3溶于水的过程中熵值增大B.在酸性条件下,活泼金属与N反应属于自发反应C.Pd/Cu双金属催化剂是该反应是否能自发发生的决定因素(2)已知:2N+5H2N2+2OH-+4H2O的 ΔH=+a kJ·mol-1,ΔS=+b J·mol-1·K-1(a、b均为正值),该反应 (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是否能”)自发进行。12.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隔绝空气有可能发生如下两个裂解反应:①CH4(g)C(s)+2H2(g);②2CH4(g)C2H2(g)+3H2(g)。某同学为了得到用天然气制取炭黑的允许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查阅资料,得到如下热力学数据:反应①的ΔH(298 K)=+74.848 kJ·mol-1,ΔS(298 K)=+80.674 J·mol-1·K-1反应②的ΔH(298 K)=+376.426 kJ·mol-1,ΔS(298 K)=+220.211 J·mol-1·K-1已知上述反应的焓变和熵变随温度变化很小。请帮助这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在 (填“高温”或“低温”)下能自发进行。(2)反应①能否自发进行是由 (填“焓变”或“熵变”)决定的。(3)制取炭黑的允许温度范围是 。(4)为了提高甲烷的炭化程度,下列温度最合适的是 (填字母)。A.905.2 K B.927 KC.1 273 K D.2 000 K13.(1)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 ΔH,如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温度 250 ℃ 300 ℃ 350 ℃K 2.041 0.270 0.012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ΔH 0(填“>”“=”或“<”),在 (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SRM)过程发生的反应如下:反应Ⅰ.CH3OH(g)+H2O(g)CO2(g)+3H2(g) ΔH1反应Ⅱ.CH3OH(g)CO(g)+2H2(g) ΔH2反应Ⅲ.CO(g)+H2O(g)CO2(g)+H2(g) ΔH3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其中K2、K3随温度变化如表所示:温度 125 ℃ 225 ℃ 325 ℃K2 0.553 5 185.8 9 939.5K3 1 577 137.5 28.14请回答:反应Ⅱ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ΔH1 ΔH3(填“>”“<”或“=”)。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1.C 同一物质:S(g)>S(l)>S(s),A错误; 反应能否自发,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即ΔG=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故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也可能减小,B错误;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C正确,D错误。2.D A项,该过程中气体转化为液体,ΔS<0;B项,形成化学键,为放热过程,ΔH<0;C项,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小,ΔS<0;D项,该反应中固体分解生成气体,气体分子数增加,ΔS>0,分解过程中吸收能量,ΔH>0;选D。3.D 2SO2(g)+O2(g)2SO3(g)为放热且熵减的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V2O5不可以降低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D错误。4.C 不能仅仅根据焓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也可能是自发进行的,A项错误;自发进行的反应,其现象不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减小,B项错误;根据反应C(s)+CO2(g)2CO(g)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的ΔH-TΔS>0,又知该反应ΔS>0,则该反应的ΔH>0,C项正确;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ΔH-TΔS<0,因ΔS<0,则ΔH<0,D项错误。5.C 气体扩散过程是熵增大的过程,A、D正确;该过程不伴随能量变化,B正确;两种气体混合后,不会再自发地分开,所以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C不正确。6.C 反应SO3(g)+H2O(l)H2SO4(l)的气体分子数减少,该反应的ΔS<0,A错误;同一物质在固态时的熵值小于气态时的熵值,B错误;反应2N2O5(g)4NO2(g)+O2(g)的气体分子数增加,ΔS>0,又因为ΔH>0,ΔG=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C正确;ΔH<0且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D错误。7.C 由图像分析可知: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ΔG逐渐减小;反应②随温度的升高ΔG逐渐增大,结合ΔG=ΔH-TΔS分析解答。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ΔG逐渐减小,则ΔS>0,A错误;该题可以推测自发反应时的温度,但无法推测某温度时的反应快慢,B错误;因ΔG<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①在温度大于1 000 ℃时ΔG<0 ,故此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C正确;根据数学知识可知,ΔH为该图像的截距,而反应②的截距小于0,故ΔH<0 ,D错误。8.B 在图像反应Ⅰ中,如果p1>p2,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a+1>c,即此反应的ΔS<0,A错误;在图像反应Ⅲ中,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则a+1=c,则反应前后熵不变,若T3>T4,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ΔH<0,ΔG=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B正确;在图像反应Ⅱ中,在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说明T1>T2,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C错误;在图像反应Ⅱ中,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熵变,因此无法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D错误。9.B 由已知得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是熵减的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A正确;常温下,ΔH-TΔS=-113 kJ·mol-1-298 K×(-145×10-3 kJ·mol-1·K-1)=-69.79 kJ·mol-1<0,即该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B错误,C正确;NO和CO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D正确。10.D CaO和CO2化合生成CaCO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步骤一中反应为CaO和CO2化合生成CaCO3,为熵减的反应,ΔS<0,B错误;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C错误;步骤二的反应CaCO3CaO+CO2↑为熵增的吸热反应,若要使ΔG=ΔH-TΔS<0,则高温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D正确。11.(1)C (2)无法判断是否能解析:(1)NH4NO3溶于水时混乱度增大,其熵值增大,A项正确;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酸性条件下N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反应属于自发反应,B项正确;决定反应是否为自发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C项错误。(2)ΔH-TΔS=a-b×10-3T,由于无法判断a和b×10-3T值的相对大小,故无法确定ΔH-TΔS是大于0还是小于0,所以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12.(1)高温 (2)熵变 (3)927.8~1 709.4 K (4)C解析:(1)由于用天然气制取炭黑的反应是吸热的熵增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会有ΔG=ΔH-TΔS<0,所以反应①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2)因为反应①吸热,不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而熵增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所以反应①能否自发进行是由熵变决定的。(3)天然气裂解为炭黑时,ΔG=ΔH-TΔS=74.848 kJ·mol-1-80.674×10-3 kJ·mol-1·K-1×T<0,得T>927.8 K,即天然气裂解为炭黑的最低温度为927.8 K。天然气裂解为乙炔时,ΔG=ΔH-TΔS=376.426 kJ·mol-1-220.211×10-3 kJ·mol-1·K-1×T<0,得T>1 709.4 K,即温度高于1 709.4 K时,天然气会自发裂解为乙炔和氢气。所以要制取炭黑,温度需控制在927.8~1 709.4 K之间。13.(1)< 较低 (2)高温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ΔH-TΔS<0,得到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2)当温度增大时,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K2也增大,说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Ⅱ正向进行,则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其焓变ΔH2>0,反应Ⅱ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体系混乱度增大,则反应Ⅱ的ΔS2>0,所以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反应Ⅱ可由反应Ⅰ-反应Ⅲ得到,根据盖斯定律,ΔH2=ΔH1-ΔH3,由于ΔH2>0,所以ΔH1>ΔH3。4 / 4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课程 标准 1.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了解焓变和熵变的定义。 2.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 3.能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分点突破(一) 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类型 自发过程 自发反应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 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特征 具有 ,即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肯定是 的举例 高山流水,自由落体运动 钢铁生锈1.已知:①2H2+O22H2O;②2H2O2H2↑+O2↑。①是自发反应,②是非自发反应,通过对上述反应的分析,思考:(1)自发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吗?(2)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发生吗?2.知道了某个反应是自发反应后,能否知道某条件下是否发生?能否预测反应的快慢?1.一定条件下,如果一个过程是自发的,则其逆过程在相同条件下就是非自发的。2.自发过程可以是物理过程,不一定是自发反应,而自发反应一定是自发过程。 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天然气的燃烧C.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室温下水结成冰2.下列关于自发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C.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D.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分点突破(二) 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焓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1)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 ,因此具有 进行的倾向,科学家提出用焓变(能量变化)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这就是焓判据(能量判据)。(2)焓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①大多数放热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的。例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②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2N2O5(g)4NO2(g)+O2(g) ΔH=+109.8 kJ·mol-1。(3)结论: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2.化学反应方向与熵变的关系(1)熵、熵变的概念(2)熵值大小①体系的熵值:体系的 越大,体系的熵值就 。②同一物质的熵值:S(g) S(l) S(s),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③反应前后熵值变化:虽然不同物质熵值不同,但气体物质的熵值最大,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大体判断熵值增大或减小。(3)熵判据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 (即 )的方向转变的倾向,因此可用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4)熵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①许多熵增的反应是自发的(多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反应),如:Zn(s)+H2SO4(aq)ZnSO4(aq)+H2(g);2KClO3(s)2KCl(s)+3O2(g)。②有些熵减的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2NO(g)+2CO(g)N2(g)+2CO2(g);4Fe(OH)2(s)+O2(g)+2H2O(l)4Fe(OH)3(s)。(5)结论:熵变是影响反应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3.自由能(G)与化学反应的方向(1)自由能ΔG= 。ΔG不仅与焓变和熵变有关,还与 有关。ΔG单位:kJ·mol-1。T:开尔文温度,单位K。(2)反应方向与自由能的关系化学反应总是向着 的方向进行,直到体系 。①当ΔG<0时,反应 自发进行;②当ΔG=0时,反应处于 ;③当ΔG>0时,反应 自发进行。类型 ΔH ΔS ΔH-TΔS 反应的自发性1 <0 >0 ΔG<0 一定能自发2 >0 <0 ΔG>0 一定不能自发3 <0 <0 ΔG的正负 取决于温度 低温能自发4 >0 >0 高温能自发1.在100 kPa、298 K时石灰石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g)的ΔH>0、ΔS>0。(1)常温下,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2)据本题反应数据分析,温度能否成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决定因素?2.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 ℃、100 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呢?(已知:在0 ℃、100 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反应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 180.9 J·mol-1,ΔS=-6.61 J·mol-1·K-1)常见的熵增过程和熵增反应(1)常见的熵增过程: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水的汽化等。(2)常见的熵增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1.下列对熵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C.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D.25 ℃、1.01×105 Pa时,2N2O5(g)4NO2(g)+O2(g)是熵增反应2.下列对化学反应预测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A M(s)X(g)+Y(s) ΔH>0 它是非自发反应B 4M(s)+N(g)+2W(l)4Q(s) 常温下,自发进行 ΔH>0C 4X(g)+5Y(g)4W(g)+6G(g) 能自发反应 ΔH可能大于0D W(s)+G(g)2Q(g) ΔH<0 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关于水凝结成冰的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ΔH>0,ΔS>0 B.ΔH>0,ΔS<0C.ΔH<0,ΔS>0 D.ΔH<0,ΔS<0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A.1 mol CH4(g)<1 mol H2(g)B.1 mol H2O(g)<2 mol H2O(g)C.1 mol H2O(s)>1 mol H2O(l)D.1 mol C(s,金刚石)>1 mol C(s,石墨)3.25 ℃、1.01×105 Pa时,反应NaHCO3(s)+HCl(aq)NaCl(aq)+CO2(g)+H2O(l) ΔH=+31.4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反应D.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在常温下的焓变、熵变及自发性,填表。变化 ΔH ΔS 自发性H2O(l)H2O(g)CaO(s)+SO2(g)CaSO3(s)2Fe3+(aq)+Cu(s)2Fe2+(aq)+Cu2+(aq)NH4Cl(s)HCl(g)+NH3(g)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基础知识·准落实】分点突破(一)师生互动不需要借助外力 自发 方向性 不能自发进行探究活动1.提示:(1)自发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引发反应,一旦反应后即可自发进行。(2)非自发反应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2.提示: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无关。自主练习1.D 自然界中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天然气的燃烧、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室温下冰的融化,都是自发进行的,其逆向都是非自发的。2.C 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力即可自发进行的过程为自发过程,所以自发过程也需要特定的条件,A、B项错误;可逆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向不同方向自发进行,C项正确;改变条件,可以使某些非自发过程转变为自发过程,D项错误。分点突破(二)师生互动1.(1)降低 自发 2.(1)混乱程度 S ΔS (2)①混乱程度 越大 ②> > (3)增加 熵增 3.(1)ΔH-TΔS 温度 (2)自由能减小 达到平衡 ①能 ②平衡状态 ③不能探究活动1.提示:(1)不能,根据ΔG=ΔH-TΔS<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已知ΔH>0、ΔS>0,则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2)能,该反应的ΔH>0、ΔS>0,高温条件下能使ΔG=ΔH-TΔS<0,而常温条件下ΔG=ΔH-TΔS>0,则该反应中温度能成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决定因素。2.提示:ΔG=ΔH-TΔS=-2 180.9 J·mol-1-273 K×(-6.61 J·mol-1·K-1)=-376.37 J·mol-1<0,因此在该条件下白锡会变为灰锡。自主练习1.C C项,体系都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此过程为熵增过程,错误。2.C M(s)X(g)+Y(s),该反应中气体化学计量数增大,为熵增大的反应,ΔS>0,ΔH>0,在高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A错误;4M(s)+N(g)+2W(l)4Q(s)的ΔS<0,当ΔH>0时,ΔH-TΔS>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错误;4X(g)+5Y(g)4W(g)+6G(g)的ΔS>0,所以当ΔH<0,一定满足ΔH-TΔS<0,反应一定能够自发进行,当ΔH>0时,高温条件下,ΔH-TΔS<0成立,可以自发进行,C正确;W(s)+G(g)2Q(g)的ΔH<0,ΔS>0,则一定满足ΔH-TΔS<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D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1.D 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放热,焓变小于零、熵变小于零。2.B CH4(g)和H2(g)的物质的量相同,且均为气态,CH4(g)含有的原子总数多,CH4(g)的摩尔质量大,所以熵值1 mol CH4(g)>1 mol H2(g),A错误;相同状态的相同物质,物质的量越大,熵值越大,所以熵值1 mol H2O(g)<2 mol H2O(g),B正确;等量的同物质,熵值关系为S(g)>S(l)>S(s),所以熵值1 mol H2O(s)<1 mol H2O(l),C错误;从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组成上来看,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更有序,熵值更低,所以熵值1 mol C(s,金刚石)<1 mol C(s,石墨),D错误。3.D 由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熵增的吸热反应,其中熵增是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4.变化 ΔH ΔS 自发性H2O(l)H2O(g) >0 >0 不能自发CaO(s)+SO2(g)CaSO3(s) <0 <0 自发2Fe3+(aq)+Cu(s)2Fe2+(aq)+Cu2+(aq) <0 >0 自发NH4Cl(s)HCl(g)+NH3(g) >0 >0 不能自发解析:先判断ΔH的“+”“-”,再由S(g)>S(l)>S(s)判断ΔS的“+”“-”,最后根据常温(298 K)判断ΔG=ΔH-TΔS的“+”“-”。4 / 4(共66张PPT)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课程 标准 1.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了解焓变和熵变的定义。2.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3.能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目 录1、基础知识·准落实2、教学效果·勤检测3、学科素养·稳提升基础知识·准落实1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分点突破(一) 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类型 自发过程 自发反应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 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特征 具有 ,即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肯定是 的 举例 高山流水,自由落体运动 钢铁生锈 不需要借助外力 自发 方向性 不能自发进行 1. 已知:①2H2+O2 2H2O;②2H2O 2H2↑+O2↑。①是自发反应,②是非自发反应,通过对上述反应的分析,思考:(1)自发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吗?提示:自发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引发反应,一旦反应后即可自发进行。(2)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发生吗?提示:非自发反应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2. 知道了某个反应是自发反应后,能否知道某条件下是否发生?能否预测反应的快慢?提示: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无关。1. 一定条件下,如果一个过程是自发的,则其逆过程在相同条件下就是非自发的。2. 自发过程可以是物理过程,不一定是自发反应,而自发反应一定是自发过程。1. 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 天然气的燃烧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室温下水结成冰解析: 自然界中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天然气的燃烧、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室温下冰的融化,都是自发进行的,其逆向都是非自发的。2. 下列关于自发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C. 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D. 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力即可自发进行的过程为自发过程,所以自发过程也需要特定的条件,A、B项错误;可逆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向不同方向自发进行,C项正确;改变条件,可以使某些非自发过程转变为自发过程,D项错误。分点突破(二) 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1. 焓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1)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 ,因此具有 进行的倾向,科学家提出用焓变(能量变化)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这就是焓判据(能量判据)。(2)焓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①大多数放热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的。例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降低 自发 2N2O5(g) 4NO2(g)+O2(g) Δ H =+109.8 kJ·mol-1。(3)结论: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②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1)熵、熵变的概念2. 化学反应方向与熵变的关系(2)熵值大小①体系的熵值:体系的 越大,体系的熵值就 。②同一物质的熵值: S (g) S (l) S (s),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混乱程度 越大 > > ③反应前后熵值变化:虽然不同物质熵值不同,但气体物质的熵值最大,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大体判断熵值增大或减小。(3)熵判据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 (即 )的方向转变的倾向,因此可用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4)熵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①许多熵增的反应是自发的(多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反应),如:Zn(s)+H2SO4(aq) ZnSO4(aq)+H2(g);2KClO3(s) 2KCl(s)+3O2(g)。增加 熵增 ②有些熵减的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2NO(g)+2CO(g) N2(g)+2CO2(g);4Fe(OH)2(s)+O2(g)+2H2O(l) 4Fe(OH)3(s)。(5)结论:熵变是影响反应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3. 自由能( G )与化学反应的方向(1)自由能Δ G = 。Δ G 不仅与焓变和熵变有关,还与 有关。Δ G 单位:kJ·mol-1。 T :开尔文温度,单位K。(2)反应方向与自由能的关系化学反应总是向着 的方向进行,直到体系 。①当Δ G <0时,反应 自发进行;Δ H - T Δ S 温度 自由能减小 达到平衡 能 ②当Δ G =0时,反应处于 ;③当Δ G >0时,反应 自发进行。类型 Δ H Δ S Δ H - T Δ S 反应的自发性1 <0 >0 Δ G <0 一定能自发2 >0 <0 Δ G >0 一定不能自发3 <0 <0 Δ G 的正负 取决于温度 低温能自发4 >0 >0 高温能自发平衡状态 不能 1. 在100 kPa、298 K时石灰石分解反应CaCO3(s) CaO(s)+CO2(g)的Δ H >0、Δ S >0。(1)常温下,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提示:不能,根据Δ G =Δ H - T Δ S <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已知Δ H >0、Δ S >0,则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2)据本题反应数据分析,温度能否成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决定因素?提示:能,该反应的Δ H >0、Δ S >0,高温条件下能使Δ G =Δ H - T Δ S <0,而常温条件下Δ G =Δ H - T Δ S >0,则该反应中温度能成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决定因素。2. 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 ℃、100 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呢?(已知:在0 ℃、100 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反应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 H =-2 180.9 J·mol-1,Δ S =-6.61 J·mol-1·K-1)提示:Δ G =Δ H - T Δ S =-2 180.9 J·mol-1-273 K×(-6.61J·mol-1·K-1)=-376.37 J·mol-1<0,因此在该条件下白锡会变为灰锡。常见的熵增过程和熵增反应(1)常见的熵增过程: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水的汽化等。(2)常见的熵增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1. 下列对熵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B. 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C. 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解析: C项,体系都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此过程为熵增过程,错误。2. 下列对化学反应预测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A Δ H >0 它是非自发反应B 常温下,自发进行 Δ H >0选项 化学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C 能自发反应 Δ H 可能大于0D Δ H <0 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解析: M(s) X(g)+Y(s),该反应中气体化学计量数增大,为熵增大的反应,Δ S >0,Δ H >0,在高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A错误;4M(s)+N(g)+2W(l) 4Q(s)的Δ S <0,当Δ H >0时,Δ H - T Δ S >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错误;4X(g)+5Y(g) 4W(g)+6G(g)的Δ S >0,所以当Δ H <0,一定满足Δ H - T Δ S <0,反应一定能够自发进行,当Δ H >0时,高温条件下,Δ H - T Δ S <0成立,可以自发进行,C正确;W(s)+G(g) 2Q(g)的Δ H <0,Δ S >0,则一定满足Δ H -T Δ S <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D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2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1.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关于水凝结成冰的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Δ H >0,Δ S >0 B. Δ H >0,Δ S <0C. Δ H <0,Δ S >0 D. Δ H <0,Δ S <0解析: 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放热,焓变小于零、熵变小于零。2.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A. 1 mol CH4(g)<1 mol H2(g)B. 1 mol H2O(g)<2 mol H2O(g)C. 1 mol H2O(s)>1 mol H2O(l)D. 1 mol C(s,金刚石)>1 mol C(s,石墨)解析: CH4(g)和H2(g)的物质的量相同,且均为气态,CH4(g)含有的原子总数多,CH4(g)的摩尔质量大,所以熵值1 molCH4(g)>1 mol H2(g),A错误;相同状态的相同物质,物质的量越大,熵值越大,所以熵值1 mol H2O(g)<2 mol H2O(g),B正确;等量的同物质,熵值关系为 S (g)> S (l)> S (s),所以熵值1 mol H2O(s)<1 mol H2O(l),C错误;从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组成上来看,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更有序,熵值更低,所以熵值1 mol C(s,金刚石)<1 mol C(s,石墨),D错误。3.25 ℃、1.01×105 Pa时,反应NaHCO3(s)+HCl(aq) NaCl(aq)+CO2(g)+H2O(l) Δ H =+31.4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是吸热反应 B. 是放热反应C. 是熵减反应 D. 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解析: 由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熵增的吸热反应,其中熵增是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4.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在常温下的焓变、熵变及自发性,填表。变化 Δ H Δ S 自发性>0>0不能自发<0<0自发<0>0自发>0>0不能自发解析:先判断Δ H 的“+”“-”,再由 S (g)> S (l)> S (s)判断Δ S 的“+”“-”,最后根据常温(298 K)判断Δ G =Δ H -T Δ S 的“+”“-”。学科素养·稳提升3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C. 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同一物质: S (g)> S (l)> S (s),A错误; 反应能否自发,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即Δ G =Δ H - T Δ S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故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也可能减小,B错误;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C正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2. 下列变化过程中Δ H >0、Δ S >0的是( )12345678910111213解析: A项,该过程中气体转化为液体,Δ S <0;B项,形成化学键,为放热过程,Δ H <0;C项,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Δ H <0,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小,Δ S <0;D项,该反应中固体分解生成气体,气体分子数增加,Δ S >0,分解过程中吸收能量,Δ H >0;选D。123456789101112133. 2SO2(g)+O2(g) 2SO3(g)可用V2O5作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熵变Δ S <0B. 该反应的的Δ H <0C. 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D. 使用V2O5可以降低该反应的焓变解析: 2SO2(g)+O2(g) 2SO3(g)为放热且熵减的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V2O5不可以降低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D错误。1234567891011121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 自发反应的现象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12345678910111213解析: 不能仅仅根据焓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也可能是自发进行的,A项错误;自发进行的反应,其现象不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减小,B项错误;根据反应C(s)+CO2(g) 2CO(g)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的Δ H - T Δ S >0,又知该反应Δ S >0,则该反应的Δ H >0,C项正确;反应2Mg(s)+CO2(g) 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Δ H - T Δ S <0,因Δ S <0,则ΔH <0,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5. 在图Ⅰ中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Ⅱ,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占有了两个容器。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过程是从混乱程度小的状态向混乱程度大的状态变化的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B. 此过程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C. 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D. 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程度增大12345678910111213解析: 气体扩散过程是熵增大的过程,A、D正确;该过程不伴随能量变化,B正确;两种气体混合后,不会再自发地分开,所以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C不正确。123456789101112136.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Δ H <0或Δ S >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反应SO3(g)+H2O(l) H2SO4(l)的气体分子数减少,该反应的Δ S <0,A错误;同一物质在固态时的熵值小于气态时的熵值,B错误;反应2N2O5(g) 4NO2(g)+O2(g)的气体分子数增加,Δ S >0,又因为Δ H >0,Δ G =Δ H - T Δ S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C正确;Δ H <0且Δ S >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D错误。123456789101112137. 已知体系自由能变化Δ G =Δ H - T Δ S ,Δ G <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两个氢化反应的Δ G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Δ S <0B. 反应②在600 ℃时的反应速率很快C. 温度大于1 000 ℃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D. 反应②的Δ H >0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由图像分析可知: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Δ G 逐渐减小;反应②随温度的升高Δ G 逐渐增大,结合Δ G =Δ H - T Δ S分析解答。反应①随温度的升高,Δ G 逐渐减小,则Δ S >0 ,A错误;该题可以推测自发反应时的温度,但无法推测某温度时的反应快慢,B错误;因Δ G <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①在温度大于1 000 ℃时Δ G <0 ,故此时反应①能自发进行,C正确;根据数学知识可知,Δ H 为该图像的截距,而反应②的截距小于0,故Δ H <0 ,D错误。123456789101112138. 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 a A(g)+B(g)c C(g)的平衡的变化图像如下(图中 p 表示压强, T 表示温度, 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转化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图像反应Ⅰ中,若 p1> p2,则此反应的Δ S >0B. 在图像反应Ⅲ中,若 T3> T4,则该反应能自发进行C. 在图像反应Ⅱ中,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由图像反应Ⅱ可知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均可自发12345678910111213解析: 在图像反应Ⅰ中,如果 p1> p2,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 a +1> c ,即此反应的Δ S <0,A错误;在图像反应Ⅲ中,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则 a +1= c ,则反应前后熵不变,若 T3> T4,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Δ H <0,Δ G =Δ H - T Δ S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B正确;在图像反应Ⅱ中,在 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说明 T1> T2,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C错误;在图像反应Ⅱ中,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熵变,因此无法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D错误。123456789101112139. 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 N2(g)+2CO2(g),在298 K、100 kPa下,Δ H =-113 kJ·mol-1,Δ S =-145 J·mol-1·K-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高温和催化剂条件C.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 汽车尾气中的这两种气体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由已知得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是熵减的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A正确;常温下,Δ H - T Δ S =-113kJ·mol-1-298 K×(-145×10-3 kJ·mol-1·K-1)=-69.79 kJ·mol-1<0,即该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B错误,C正确;NO和CO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0.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未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反应器来“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步骤一中生成CaCO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 步骤一中反应的Δ S >0C. 步骤一与步骤二中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D. 步骤二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12345678910111213解析: CaO和CO2化合生成CaCO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步骤一中反应为CaO和CO2化合生成CaCO3,为熵减的反应,Δ S <0,B错误;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C错误;步骤二的反应CaCO3 CaO+CO2↑为熵增的吸热反应,若要使Δ G =Δ H - T Δ S <0,则高温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1. 地下水中的氮污染主要是由N 引起的, 人们对N 的转化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目前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化学方法主要包含活泼金属还原法和催化反硝化法。催化反硝化法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脱氮方法,其原理是在Pd/Cu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H2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2N +5H2 N2+2OH-+4H2O。(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C A. 氮肥NH4NO3溶于水的过程中熵值增大C. Pd/Cu双金属催化剂是该反应是否能自发发生的决定因素12345678910111213解析: NH4NO3溶于水时混乱度增大,其熵值增大,A项正确;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酸性条件下N 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反应属于自发反应,B项正确;决定反应是否为自发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2)已知:2N +5H2 N2+2OH-+4H2O的 Δ H =+ akJ·mol-1,Δ S =+ b J·mol-1·K-1( a 、 b 均为正值),该反应 (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是否能”)自发进行。解析:Δ H - T Δ S = a - b ×10-3 T ,由于无法判断 a 和 b ×10-3 T值的相对大小,故无法确定Δ H - T Δ S 是大于0还是小于0,所以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无法判断是否能 1234567891011121312.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隔绝空气有可能发生如下两个裂解反应:①CH4(g) C(s)+2H2(g);②2CH4(g) C2H2(g)+3H2(g)。某同学为了得到用天然气制取炭黑的允许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查阅资料,得到如下热力学数据:反应①的Δ H (298 K)=+74.848 kJ·mol-1,Δ S (298 K)=+80.674 J·mol-1·K-1反应②的Δ H (298 K)=+376.426 kJ·mol-1,Δ S (298 K)=+220.211 J·mol-1·K-112345678910111213已知上述反应的焓变和熵变随温度变化很小。请帮助这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在 (填“高温”或“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解析:由于用天然气制取炭黑的反应是吸热的熵增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会有Δ G =Δ H - T Δ S <0,所以反应①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 12345678910111213(2)反应①能否自发进行是由 (填“焓变”或“熵变”)决定的。解析:因为反应①吸热,不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而熵增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所以反应①能否自发进行是由熵变决定的。熵变 12345678910111213(3)制取炭黑的允许温度范围是 。解析:天然气裂解为炭黑时,Δ G =Δ H - T Δ S =74.848 kJ·mol-1-80.674×10-3 kJ·mol-1·K-1× T <0,得 T >927.8 K,即天然气裂解为炭黑的最低温度为927.8 K。天然气裂解为乙炔时,Δ G=Δ H - T Δ S =376.426 kJ·mol-1-220.211×10-3 kJ·mol-1·K-1×T <0,得 T >1 709.4 K,即温度高于1 709.4 K时,天然气会自发裂解为乙炔和氢气。所以要制取炭黑,温度需控制在927.8~1709.4 K之间。927.8~1 709.4 K 12345678910111213(4)为了提高甲烷的炭化程度,下列温度最合适的是 (填字母)。A. 905.2 K B. 927 KC. 1 273 K D. 2 000 KC 1234567891011121313. (1)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g)+2H2(g) CH3OH(g) Δ H ,如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 K )。温度 250 ℃ 300 ℃ 350 ℃K 2.041 0.270 0.012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Δ H 0(填“>”“=”或“<”),在 (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较低 12345678910111213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 H <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Δ H - T Δ S <0,得到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12345678910111213(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SRM)过程发生的反应如下:反应Ⅰ.CH3OH(g)+H2O(g) CO2(g)+3H2(g) Δ H1反应Ⅱ.CH3OH(g) CO(g)+2H2(g) Δ H2反应Ⅲ.CO(g)+H2O(g) CO2(g)+H2(g) Δ H3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 K2、 K3,其中 K2、 K3随温度变化如表所示:温度 125 ℃ 225 ℃ 325 ℃K2 0.553 5 185.8 9 939.5K3 1 577 137.5 28.1412345678910111213请回答:反应Ⅱ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低温”“高温”或“任何温度”),Δ H1 Δ H3(填“>”“<”或“=”)。解析:当温度增大时,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 K2也增大,说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Ⅱ正向进行,则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其焓变ΔH2>0,反应Ⅱ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体系混乱度增大,则反应Ⅱ的Δ S2>0,所以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反应Ⅱ可由反应Ⅰ-反应Ⅲ得到,根据盖斯定律,Δ H2=ΔH1-Δ H3,由于Δ H2>0,所以Δ H1>Δ H3。高温 > 12345678910111213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docx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pptx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