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本章充分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前,体系中的相关物质的量一直存在着趋向于达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即使是达到平衡状态后,体系中的物质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着各种变化。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本质,即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不同视角对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通过分析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理清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规律构建模型,建立分析解决各种相关问题的思维框架,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2023·北京高考4题)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促进H2O2分解
B.密闭烧瓶内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C.铁钉放入浓HNO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锌片与稀H2SO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促进H2的产生
2.(2023·广东高考15题)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
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
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3.(2023·海南高考13题改编)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C6H5CH2CH3(g)C6H5CHCH2(g)+H2(g)。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②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t关系
B.t2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C.反应进行到t1时,Q>K(Q为浓度商)
D.催化剂存在时,v1、v2都增大
4.(2023·江苏高考10题) 金属硫化物(MxSy)催化反应CH4(g)+2H2S(g)CS2(g)+4H2(g),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H2S,又可以获得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如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可理解为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发生作用
D.该反应中每消耗1 mol H2S,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
5.(2023·海南高考16题)磷酸二氢钾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某研究小组用质量分数为85%的磷酸与KCl(s)反应制备KH2PO4(s),反应方程式为H3PO4(aq)+KCl(s)KH2PO4(s)+HCl(g),一定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条件下,反应至1 h时KCl的转化率为   。
(2)该制备反应的ΔH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该条件下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反应热随温度升高而    。
(3)该小组为提高KCl转化率采用的措施有:使用浓磷酸作反应物、向系统中不断通入水蒸气等。它们能提高转化率的原因是:不使用稀磷酸而使用浓磷酸作反应物    ;通入水蒸气    。
(4)298 K时,H3PO4(aq)+KCl(aq)KH2PO4(aq)+HCl(aq)的平衡常数K=        。(已知H3PO4的Ka1=6.9×10-3)
章末整合提升
典题引领
1.B MnO2会催化 H2O2分解,与平衡移动无关,A错误;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加热会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铁与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与平衡移动无关,C错误;加入硫酸铜以后,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与平衡移动无关,D错误。
2.C 由题图可知两种催化剂均出现四个波峰,所以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A正确;由题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R的浓度增大,B正确;由题图可知使用Ⅰ时反应的最高活化能小于使用Ⅱ时反应的最高活化能,所以使用Ⅰ时反应速率更快,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C错误;由题图可知使用Ⅰ时在历程前两步中活化能较低,生成M反应速率较快,历程后两步中活化能较高,消耗M反应速率较慢,所以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D正确。
3.C 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的是正反应的v-t关系,曲线②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t关系,A正确;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反应进行到t1时,反应正向进行,故Q<K,C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的v1、v2都增大,D正确。
4.C 左侧反应物气体计量数之和为3,右侧生成物气体计量数之和为5,ΔS>0,A错误;由方程式知,K=,B错误;由题图知,经过步骤Ⅰ后,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形成了作用力,C正确;由方程式知,消耗1 mol H2S的同时生成2 mol H2,转移4 mol e-,数目为4×6.02×1023,D错误。
5.(1)70% (2)吸热 降低 (3)可以提高磷酸的浓度,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使得气体中氯化氢的分压减小,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4)6.9×10-3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条件下,反应至1 h时KCl的转化率为70%。(2)由题图可知,反应焓变为正值,则该条件下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反应热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使用浓磷酸作反应物可以提高磷酸的浓度;向系统中不断通入水蒸气,使得气体中氯化氢的分压减小,两种措施都促使反应正向进行,都可以使氯化钾的转化率提高。(4)298 K时,H3PO4(aq)+KCl(aq)KH2PO4(aq)+HCl(aq)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4(aq)H2P(aq)+H+(aq),其平衡常数K==Ka1=6.9×10-3。
3 / 3(共17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本章充分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
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前,体系中的相关物质的量一直存在着趋向于达到
平衡的变化过程,即使是达到平衡状态后,体系中的物质相互之间仍
然存在着各种变化。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本质,即应用“变化观念与
平衡思想”,从不同视角对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
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通过分析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
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理清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化学反应
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规律构建模型,建立分析解决各种相关问题的
思维框架,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 (2023·北京高考4题)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
A.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促进H2O2分解
B. 密闭烧瓶内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C. 铁钉放入浓HNO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 锌片与稀H2SO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促进H2的产生
解析: MnO2会催化 H2O2分解,与平衡移动无关,A错误;铁在
浓硝酸中钝化,加热会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铁与浓硝酸加热反应
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与平衡移动无关,C错误;加入硫酸铜以
后,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与平衡移动
无关,D错误。
2. (2023·广东高考15题)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 P
(g)。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其他条件相同时,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
B. 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
C. 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 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种催化剂均出现四个波峰,所以使用Ⅰ和
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A正确;由题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
应,所以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R的浓度增大,B正
确;由题图可知使用Ⅰ时反应的最高活化能小于使用Ⅱ时反应的最高
活化能,所以使用Ⅰ时反应速率更快,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C错
误;由题图可知使用Ⅰ时在历程前两步中活化能较低,生成M反应速
率较快,历程后两步中活化能较高,消耗M反应速率较慢,所以M
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D正确。
3. (2023·海南高考13题改编)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
工艺:C6H5CH2CH3(g) C6H5CH CH2(g)+H2(g)。某
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v 随时间 t 的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②表示的是逆反应的 v - t 关系
B. t2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C. 反应进行到 t1时, Q > K ( Q 为浓度商)
D. 催化剂存在时, v1、 v2都增大
解析: 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
大,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的是正反应的 v - t 关系,曲线
②表示的是逆反应的 v - t 关系,A正确;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体系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反应进行到 t1时,反应正向进
行,故 Q < K ,C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
率,使反应的 v1、 v2都增大,D正确。
4. (2023·江苏高考10题) 金属硫化物(M x S y )催化反应CH4(g)+
2H2S(g) CS2(g)+4H2(g),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
H2S,又可以获得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 S <0
C. 如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可理解为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
催化剂中的M之间发生作用
D. 该反应中每消耗1 mol H2S,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
解析: 左侧反应物气体计量数之和为3,右侧生成物气体计量数
之和为5,Δ S >0,A错误;由方程式知, K = ,B错误;由题图知,经过步骤Ⅰ后,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形成了作用力,C正确;由方程式知,消耗1 mol H2S的同时生成2 mol H2,转移4 mol e-,数目为4×6.02×1023,D错误。
5. (2023·海南高考16题)磷酸二氢钾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工业等领域
都有广泛的应用。某研究小组用质量分数为85%的磷酸与KCl(s)
反应制备KH2PO4(s),反应方程式为H3PO4(aq)+KCl(s)
KH2PO4(s)+HCl(g),一定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条件下,反应至1 h时KCl的转化
率为 。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条件下,反应至1 h时KCl的转化率为70%。
70% 
(2)该制备反应的Δ H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该条件下反应
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反应热随温度
升高而 。
吸热 
降低 
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焓变为正值,则该条件下反应为吸热
反应,且反应热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该小组为提高KCl转化率采用的措施有:使用浓磷酸作反应物、
向系统中不断通入水蒸气等。它们能提高转化率的原因是:不
使用稀磷酸而使用浓磷酸作反应物
;通入水蒸气

解析:使用浓磷酸作反应物可以提高磷酸的浓度;向系统中不
断通入水蒸气,使得气体中氯化氢的分压减小,两种措施都促
使反应正向进行,都可以使氯化钾的转化率提高。
可以提高磷酸的浓度,促
使反应正向进行 
使得气体中氯化氢的分压减
小,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4)298 K时,H3PO4(aq)+KCl(aq) KH2PO4(aq)+HCl
(aq)的平衡常数 K = 。(已知H3PO4的 Ka1=
6.9×10-3)
解析:298 K时,H3PO4(aq)+KCl(aq) KH2PO4
(aq)+HCl(aq)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4(aq) H2P
(aq)+H+(aq),其平衡常数 K =
= Ka1=6.9×10-3。
6.9×10-3 
感谢欣赏
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