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下列能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且正确的是( )①明矾与FeCl3溶液可用作净水剂②误食钡盐[BaCl2或Ba(NO3)2]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NH4Cl与ZnCl2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④CaCO3Ca2++C和CaCO3(s)Ca2+(aq)+C(aq),两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⑤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⑥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保持不变且相等⑦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Cl2,会看到有白色晶体析出⑧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NaBr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Br)A.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⑦C.②⑦⑧ D.②⑥⑧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BaSO4沉淀,洗涤沉淀时选择稀硫酸比选择水更好B.向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5C.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可加入过量MgCO3,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盐酸D.向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滴加3滴0.1 mol·L-1 KI溶液,再滴加0.1 mol·L-1 Na2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2AgI(s)+S2-(aq)Ag2S(s)+2I-(aq)3.某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③溶液中均有c(Mg2+)·c2(OH-)=Ksp[Mg(OH)2]B.③溶液又变红的原因: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①溶液中c(OH-)等于③溶液中c(OH-)D.③溶液中存在:2c(Mg2+)>c(Cl-)4.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实验:①将0.1 mol·L-1 MgCl2溶液和0.5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②取少量①中浊液,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③将①中浊液过滤,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④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饱和NH4Cl溶液,沉淀溶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①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B.①中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C.实验②和③均能说明Fe(OH)3比Mg(OH)2难溶D.NH4Cl溶液中的N可能是④中沉淀溶解的原因5.已知:25 ℃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 ℃时,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sp小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6.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无毒硫酸钡作为内服“钡餐”造影剂。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某温度下,Ksp(BaCO3)=5.1×10-9;Ksp(BaSO4)=1.1×10-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碳酸钡比硫酸钡更难溶B.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者洗胃C.抢救钡离子中毒者时,若没有硫酸钠也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D.误饮c(Ba2+)=1.0×10-5 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7.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FeO、CuO等)湿法制取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ZnO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以除去溶液中的Fe3+B.为加快反应速率,净化Ⅰ和净化Ⅱ均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C.加过量ZnS可除去溶液中的Cu2+是利用了Ksp(ZnS)>Ksp(CuS)D.ZnFe2O4溶于硫酸的离子方程式:ZnFe2O4+8H+Zn2++2Fe3++4H2O8.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或目的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目的 结论A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 Ksp[Mg(OH)2] <Ksp[Cu(OH)2]B 测定水体中氯化物含量时,采用标准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 滴定时可采用KI作指示剂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Ksp(BaCO3)<Ksp(BaSO4)D 通过加碱使废水中的Cr3+降至1×10-5mol·L-1{常温下Ksp[Cr(OH)3]=1×10-32} 加碱后废水的pH=59.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碘水与硝酸银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色沉淀为碘化银,滤液1中加入NaCl溶液是为了除去银离子B.过程①中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的pH变大C.蓝色褪去可能是因为生成AgI沉淀,使I2和H2O的反应进行完全D.向滤液2中先加入足量HCl,再加入KI溶液,溶液会立即变蓝10.已知25 ℃:难溶电解质 CaCO3 CaSO4 MgCO3Ksp 2.8×10-9 9.1×10-6 6.8×10-6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实验步骤如下。①向100 mL 0.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Na2SO4溶液100 mL,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 3 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再弃去上层清液。④……(1)由题中信息可知,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 (填“大”或“小”)。(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4)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5)写出该原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个应用: 。11.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25 ℃时,Ksp[Mg(OH)2]=5.6×10-12,Ksp[Fe(OH)3]=2.8×10-39。[制备试剂]向2支均盛有1 mL 0.1 mol·L-1 MgCl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2 mol·L-1 NaOH溶液,制得等量Mg(OH)2沉淀。(1)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不同试剂,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现象。试管编号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Ⅰ 2滴0.1 mol·L-1 FeCl3溶液Ⅱ 4 mL 2 mol·L-1 NH4Cl溶液 白色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2)同学们猜想产生试管Ⅱ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猜想1:N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猜想2: 。(3)为验证猜想,同学们取少量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固体盛放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V mL醋酸铵溶液(pH=7),另一支试管中加入V mL NH4Cl和氨水混合液(pH=8),两支试管中氢氧化镁均溶解。该实验证明(2)中 (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C ①明矾与FeCl3溶液可用作净水剂,是因为两者均能发生水解生成胶体,与沉淀溶解平衡无关,错误;③NH4Cl与ZnCl2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是因两者水解使溶液显酸性,能与氧化铁反应使其溶解,与沉淀溶解平衡无关,错误;④前者表示电离过程,后者表示沉淀溶解过程,意义不同,错误;⑤不是所有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都增大,如氢氧化钙,错误;⑥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错误。2.D 硝酸银过量,两个过程均为沉淀生成的过程,加入Na2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2Ag++S2-Ag2S↓,D错误。3.C 氢氧化镁为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则沉淀溶解平衡为Mg(OH)2(s)Mg2+(aq)+2OH-(aq),A正确;③中溶液又变红,可知溶液显碱性,结合选项A可知,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①中含氢氧化镁,③中含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的存在会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则c(OH-):③<①,C错误;③中溶液显碱性,则c(H+)<c(OH-),由电荷守恒式2c(Mg2+)+c(H+)=c(OH-)+c(Cl-),可知2c(Mg2+)>c(Cl-),D正确。4.C 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2OH-(aq)+Mg2+(aq),将①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A、B正确;实验②中是因为剩余的NaOH和氯化铁之间反应生成Fe(OH)3,不能说明Fe(OH)3比Mg(OH)2难溶,实验③中Mg(OH)2沉淀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发生的反应为3Mg(OH)2(s)+2Fe3+(aq)2Fe(OH)3(s)+3Mg2+(aq),C错误;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2OH-(aq)+Mg2+(aq),加氯化铵,N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D正确。5.B A项,Mg(OH)2与MgF2同属于AB2型沉淀,Ksp[Mg(OH)2]<Ksp(MgF2),说明饱和Mg(OH)2溶液中的c(Mg2+)更小;B项,Mg(OH)2(s)Mg2+(aq)+2OH-(aq),N与OH-反应而使平衡右移,c(Mg2+)增大;C项,Ksp只与温度有关;D项,Ksp[Mg(OH)2]与Ksp(MgF2)数量级接近,若F-浓度足够大,Mg(OH)2也能转化为MgF2。6.B 碳酸钡能与胃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钡离子有毒,所以不能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A错误;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者洗胃,反应后c(Ba2+)= mol·L-1≈3.1×10-10 mol·L-1< mol·L-1,B正确;碳酸钡与胃酸反应转化为可溶性钡盐,起不到解毒的作用,C错误;饱和BaSO4溶液中c(Ba2+)== mol·L-1>1.0×10-5 mol·L-1,所以误饮c(Ba2+)=1.0×10-5 mol·L-1的溶液时,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D错误。7.B 将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FeO、CuO等)用稀硫酸酸浸,发生反应:ZnFe2O4+8H+Zn2++2Fe3++4H2O、ZnO+2H+Zn2++H2O、FeO+2H+Fe2++H2O、CuO+2H+Cu2++H2O,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2Fe2++2H++H2O22Fe3++2H2O,加入ZnO消耗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并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S,得到CuS沉淀,过滤后电解得到Zn。温度较高时,净化Ⅰ中双氧水易分解,导致双氧水的氧化能力降低,则Fe3+转化为Fe(OH)3沉淀不彻底,B错误。8.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Cu(OH)2蓝色沉淀,表明Ksp[Cu(OH)2]小,A错误;Ksp(AgI)比Ksp(AgCl)小很多,先生成AgI,且难以转化成AgCl,不能采用KI作指示剂,B错误;C浓度大,BaSO4部分转化为BaCO3,不能据此比较Ksp(BaSO4)、Ksp(BaCO3)的相对大小,C错误;Ksp[Cr(OH)3]=1×10-32,处理后废水中c(Cr3+)=1×10-5 mol·L-1,则c(Cr3+)·c3(OH-)=1×10-32,c(OH-)=1×10-9 mol·L-1,pH=5,D正确。9.B 由实验流程可知,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H++I-+HIO,加入硝酸银溶液,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碘和水完全反应,溶液蓝色褪去,过滤得到碘化银黄色沉淀和含有次碘酸、硝酸、硝酸银的滤液,则溶液的pH变小,B错误;向滤液1中加入氯化钠溶液,除去溶液中的银离子,A正确;向滤液2中加入足量HCl、碘化钾溶液,硝酸、次碘酸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I2使淀粉变蓝色,D正确。10.(1)大 (2)Na2CO3+CaSO4CaCO3+Na2SO4 (3)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5)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解析: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大的沉淀会向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要证明CaSO4完全转化为CaCO3,可以加入盐酸,因为CaSO4不和盐酸反应,而CaCO3可完全溶于盐酸。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利用此反应可以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11.(1)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2)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消耗氢氧化镁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促进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3)猜想1解析:(1)Ksp[Mg(OH)2] Ksp[Fe(OH)3],则试管Ⅰ中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3)分别加入醋酸铵溶液(pH=7)、NH4Cl和氨水混合液(pH=8),Mg(OH)2均溶解,可知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则猜想1成立。3 / 3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课程 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2.能够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3.能举例说明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分点突破(一) 沉淀的生成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例如,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交流讨论】1.要除去溶液中的S,选择加入可溶性的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2.(1)常温下,要去除ZnSO4溶液中混有的Fe3+,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pH来实现,试通过计算确定,当调节溶液的pH超过多少时可认为Fe3+沉淀完全?{已知:Ksp[Fe(OH)3]≈1×10-39,溶液中c(Fe3+)=10-5 mol·L-1时可认为Fe3+沉淀完全}(2)常温下,如何去除ZnSO4溶液中混有的Fe2+{已知:Ksp[Fe(OH)2]=4.9×10-17,Ksp[Zn(OH)2]=1.2×10-17}?沉淀生成的方法 (1)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有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至7~8,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3)相同离子法:增大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继续生成AgCl沉淀。(4)氧化还原法:改变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出来,例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Fe2+氧化为Fe3+,从而生成更难溶的Fe(OH)3沉淀。1.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 PbSO4 PbCO3 PbS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为( )A.硫化物 B.硫酸盐C.碳酸盐 D.以上沉淀剂均可2.利用调节pH的方法,可以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常见阳离子沉淀时对应的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阳离子 开始沉淀时 完全沉淀时Fe3+ 2.7 3.7Cu2+ 4.4 6.4Fe2+ 7.6 9.6A.调节pH前,应先将Fe2+氧化为Fe3+,可选择Cl2或H2O2作氧化剂B.调节pH可选用Cu(OH)2C.控制pH=6.4~7.6除杂效果最好D.将分离得到的硫酸铜溶液蒸干可获得Cu(OH)2固体分点突破(二) 沉淀的溶解探究Mg(OH)2沉淀溶解的方法实验 操作 向3支盛有少量Mg(OH)2固体的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盐酸和NH4Cl溶液实验 装置实验 现象 沉淀不溶解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交流讨论】1.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Mg(OH)2能溶于盐酸?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Mg(OH)2能溶于NH4Cl溶液?1.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若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2.沉淀溶解的方法(1)酸溶解法:如难溶于水的BaCO3沉淀可溶于盐酸中,其溶解原理可表示为(2)盐溶解法:如难溶于水的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中。(3)生成配合物法:如AgCl沉淀可溶于氨水,其溶解原理为AgCl电离出的Ag+与NH3·H2O作用生成可溶但难电离的配离子[Ag(NH3)2]+,则AgCl溶解平衡体系中c(Ag+)减小,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直至AgCl完全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4)氧化还原法:有些金属硫化物(如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则可通过减小c(S2-)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例如:3CuS+8HNO3(稀)3Cu(NO3)2+3S+2NO↑+4H2O。1.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A.c(C) B.c(Mg2+)C.c(H+) D.Ksp(MgCO3)2.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 。(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L-1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分点突破(三) 沉淀的转化[实验1] 探究难溶性银盐之间的转化实验 操作实验 现象 有 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转化为 色沉淀 黄色沉淀转化为 色沉淀离子方 程式【交流讨论】1.通过上述实验,AgCl、AgI、Ag2S三者溶解度的大小顺序: ,Ksp的大小顺序: 。2.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结合必要的离子方程式解释AgCl转化为AgI的原因: 。[实验2] 探究Mg(OH)2与Fe(OH)3的转化实验 操作实验 现象 产生 色沉淀 产生的 色沉淀逐渐变为 色沉淀离子方 程式【交流讨论】1.若[实验2]中,改为向2 mL 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2~4滴0.1 mol·L-1 MgCl2溶液,再滴入4滴0.1 mol·L-1 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能否得出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 ,其原因是 。2.AgCl可以转化为AgBr,思考AgBr有可能转化为AgCl吗?3.通过上述[实验1]、[实验2],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沉淀转化的实质与规律(1)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规律①两种沉淀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两者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②当一种试剂能沉淀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时,生成沉淀所需要试剂离子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③如果生成各种沉淀所需要试剂离子的浓度相差较大,就能分步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2.沉淀转化的应用(1)锅炉除水垢:将水垢中含有的难溶于酸的CaSO4转化为易溶于酸的CaCO3,离子方程式:CaSO4(s)+C(aq)CaCO3(s)+S(aq)。(2)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如ZnS遇CuSO4溶液转化为CuS,离子方程式:Cu2+(aq)+ZnS(s)CuS(s)+Zn2+(aq)。1.已知:Ksp(CuS)=1.3×10-36,Ksp(MnS)=2.6×10-13。工业生产中常用MnS作为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后,继续加入MnS,废水中的Cu2+的去除率不改变B.该反应可将工业废水中的Cu2+沉淀完全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小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10232.现进行下列实验。(1)将2滴0.1 mol·L-1 AgNO3溶液滴入2 mL 0.1 mol·L-1 NaCl溶液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2)振荡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4滴0.1 mol·L-1 KI溶液,静置。观察到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1)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步骤(2)表明AgCl转化为AgIC.步骤(2)所得上层清液中不含Ag+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的Ksp比AgCl的Ksp小1.已知:Ksp(ZnS)>Ksp(CuS),在有白色固体ZnS存在的饱和溶液中滴加适量CuSO4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A.固体逐渐溶解,最后消失B.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C.固体颜色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D.固体逐渐增多,但颜色不变2.为研究沉淀之间的转化,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色浊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Ag+B.实验②说明Ksp(AgCl)<Ksp(AgI)C.把实验①②交换顺序,看不到白色沉淀D.黑色浊液中不含AgI3.已知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Fe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工业上制CuCl2溶液是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到80 ℃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少量杂质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可行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纯净的CuO粉末调节pH为4~5B.向溶液中通入H2S使Fe2+沉淀C.向溶液中通入Cl2,再通入NH3,调节pH为4~5D.加入纯Cu将Fe2+还原为Fe4.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Ksp近似值 10-17 10-17 10-39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硫酸和H2O2溶解,铁变为 ,加碱调节至pH为 时,铁元素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pH为 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 mol·L-1)。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 ,原因是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基础知识·准落实】分点突破(一)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加入可溶性的钡盐,原因是BaSO4的Ksp比CaSO4的小,即BaSO4的溶解度小,S沉淀得更完全,溶液中剩余的S浓度更小。2.提示:(1)Ksp[Fe(OH)3]=c(Fe3+)·c3(OH-)=10-5·c3(OH-)=10-39,则c(OH-)= mol·L-1≈10-11.3 mol·L-1,c(H+)== mol·L-1=10-2.7 mol·L-1,pH=-lg c(H+)=-lg 10-2.7=2.7。即调节溶液的pH大于2.7时,Fe3+沉淀完全。(2)先加入氧化剂(如H2O2)把Fe2+氧化成Fe3+,再加入ZnO等调节溶液的pH大于2.7。自主练习1.A 要将Pb2+沉淀,就要形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由表中数据可知,PbS的溶解度最小,故沉淀剂最好为硫化物。2.B 如果选择氯气作氧化剂,会生成氯化铁,引入新杂质,A项错误;选用Cu(OH)2,可调节溶液的pH,且不引入新杂质,可达到除杂的目的,B项正确;控制pH=6.4~7.6,铜离子完全沉淀,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之后,应控制pH=3.7~4.4,C项错误;硫酸为难挥发性酸,将硫酸铜溶液蒸干,若温度不是很高,硫酸铜不分解,则可得到硫酸铜,不会得到Cu(OH)2,D项错误。分点突破(二)探究活动交流讨论1.提示: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加入稀盐酸,H+与OH-中和生成H2O,平衡体系中的c(OH-)不断减小,Q[Mg(OH)2]<Ksp[Mg(OH)2],导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Mg(OH)2完全溶解。2.提示: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NH4Cl电离出的N与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平衡体系中的c(OH-)不断减小,Q[Mg(OH)2]<Ksp[Mg(OH)2],导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Mg(OH)2完全溶解。自主练习1.A 含MgCO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CO3(s)Mg2+(aq)+C(aq),滴加少许浓盐酸,H+与C反应,使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则c(Mg2+)和c(H+)增大,c(C)减小,温度不变,Ksp(MgCO3)不变,A符合题意。2.(1)FeS(s)Fe2+(aq)+S2-(aq),加入稀盐酸后,S2-+2H+H2S↑,破坏了FeS的溶解平衡,使上述平衡向FeS溶解的方向移动,故FeS溶解(2)CaCO3(s)C(aq)+Ca2+(aq),在稀硫酸中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的表面,故难溶于稀硫酸;而在醋酸中,C+2CH3COOH2CH3COO-+H2O+CO2↑,破坏了CaCO3的溶解平衡,故CaCO3能溶于醋酸(3)BaSO4(s)Ba2+(aq)+S(aq),用水洗涤使BaSO4的溶解平衡向BaSO4溶解的方向移动,造成BaSO4损失;而用硫酸洗涤,H2SO42H++S,S的存在抑制了BaSO4的溶解,故BaSO4损失量少分点突破(三)探究活动[实验1]白 黄 黑 Ag++Cl-AgCl↓ AgCl+I-AgI+Cl- 2AgI+S2-Ag2S+2I-交流讨论1.提示:AgCl>AgI>Ag2S Ksp(AgCl)>Ksp(AgI)>Ksp(Ag2S)2.提示:AgCl固体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滴加KI溶液,Ag+与I-结合生成AgI沉淀,导致上述平衡右移。离子方程式为AgCl(s)+I-(aq)AgI(s)+Cl-(aq)。[实验2]白 白 红褐 Mg2++2OH-Mg(OH)2↓ 3Mg(OH)2+2Fe3+3Mg2++2Fe(OH)3交流讨论1.提示:不能 因为NaOH与MgCl2反应时,NaOH过量,Fe(OH)3沉淀可能是过量的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的,不一定是Mg(OH)2沉淀转化来的2.提示:有可能。当溶液中c(Ag+)·c(Br-)之积小于Ksp(AgBr)而c(Cl-)·c(Ag+)之积大于Ksp(AgCl)时,就会使AgBr转化为AgCl沉淀。即向AgBr溶解的平衡体系中加入浓度足够大的Cl-,就会使AgBr转化为AgCl沉淀。3.提示: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电解质,即溶解度小的沉淀能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自主练习1.C A项,达到平衡后,增加MnS的使用量,平衡不移动,废水中的Cu2+的去除率不改变,正确;B项,利用此反应可将工业废水中的Cu2+沉淀完全,正确;C项,c(Cu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Mn2+)变大,错误;D项,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1023,正确。2.C 步骤(1)浊液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A正确;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表明AgCl转化为AgI,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B、D正确;溶液中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即存在Ag+,C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1.B ZnS和CuS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且Ksp(ZnS)>Ksp(CuS),故ZnS的溶解度大于CuS,因此在白色固体ZnS存在的饱和溶液中滴加适量CuSO4溶液会使白色ZnS沉淀转化成黑色CuS沉淀。2.C 白色浊液中存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存在自由移动的Ag+,A错误;实验②沉淀发生转化,说明AgI更难溶,溶度积越小的越易沉淀,则Ksp(AgCl)>Ksp(AgI),B错误;把实验①②交换顺序,由于KI过量且Ksp(AgI)<Ksp(AgCl),因此直接产生黄色沉淀,看不到白色沉淀,C正确;实验③存在沉淀转化为Ag2S,其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S(s)2Ag+(aq)+S2-(aq),由于实验②中KI是过量的,则Ag+与I-可结合生成AgI,D错误。3.A 根据题干信息,通入Cl2可将Fe2+氧化为Fe3+,再转化为Fe(OH)3而除去,A项正确;在酸性溶液中H2S与Fe2+不反应,而H2S与Cu2+反应生成CuS沉淀,B项错误;通入NH3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C项错误;由金属的活动性Fe>Cu知,D项错误。4.Fe3+ 2.7 6 Zn2+和Fe2+分离不开 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解析:由Zn(OH)2、Fe(OH)2、Fe(OH)3的Ksp可分别计算出Zn2+、Fe2+、Fe3+完全沉淀时的pH为8、8、2.7。所以要除去锌皮中的杂质铁,需先把Fe转化为Fe3+,再调节溶液pH=2.7时,Fe3+恰好沉淀完全,再加碱至溶液pH=6时,Zn2+开始沉淀[因c(Zn2+)=0.1 mol·L-1,所以c(Zn2+)·c2(OH-)=10-17,得出对应pH=6]。所以溶解金属时加H2O2的目的是使Fe转化为Fe3+,否则Fe2+和Zn2+一起沉淀,无法分离出杂质。6 / 6(共76张PPT)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课程 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2.能够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3.能举例说明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目 录1、基础知识·准落实2、教学效果·勤检测3、学科素养·稳提升基础知识·准落实1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分点突破(一) 沉淀的生成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例如,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交流讨论】1. 要除去溶液中的S ,选择加入可溶性的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提示:加入可溶性的钡盐,原因是BaSO4的 Ksp比CaSO4的小,即BaSO4的溶解度小,S 沉淀得更完全,溶液中剩余的S 浓度更小。2. (1)常温下,要去除ZnSO4溶液中混有的Fe3+,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pH来实现,试通过计算确定,当调节溶液的pH超过多少时可认为Fe3+沉淀完全?{已知: Ksp[Fe(OH)3]≈1×10-39,溶液中 c(Fe3+)=10-5 mol·L-1时可认为Fe3+沉淀完全}提示: Ksp[Fe(OH)3]= c (Fe3+)· c3(OH-)=10-5· c3(OH-)=10-39,则 c (OH-)= mol·L-1≈10-11.3 mol·L-1, c(H+)= = mol·L-1=10-2.7 mol·L-1,pH=-lg c(H+)=-lg 10-2.7=2.7。即调节溶液的pH大于2.7时,Fe3+沉淀完全。(2)常温下,如何去除ZnSO4溶液中混有的Fe2+{已知: Ksp[Fe(OH)2]=4.9×10-17, Ksp[Zn(OH)2]=1.2×10-17}?提示:先加入氧化剂(如H2O2)把Fe2+氧化成Fe3+,再加入ZnO等调节溶液的pH大于2.7。沉淀生成的方法(1)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有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至7~8,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 Fe(OH)3↓+3N 。(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3)相同离子法:增大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继续生成AgCl沉淀。(4)氧化还原法:改变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出来,例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Fe2+氧化为Fe3+,从而生成更难溶的Fe(OH)3沉淀。1. 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 PbSO4 PbCO3 PbS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为( )A. 硫化物 B. 硫酸盐C. 碳酸盐 D. 以上沉淀剂均可解析: 要将Pb2+沉淀,就要形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由表中数据可知,PbS的溶解度最小,故沉淀剂最好为硫化物。2. 利用调节pH的方法,可以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常见阳离子沉淀时对应的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阳离子 开始沉淀时 完全沉淀时Fe3+ 2.7 3.7Cu2+ 4.4 6.4Fe2+ 7.6 9.6A. 调节pH前,应先将Fe2+氧化为Fe3+,可选择Cl2或H2O2作氧化剂B. 调节pH可选用Cu(OH)2C. 控制pH=6.4~7.6除杂效果最好D. 将分离得到的硫酸铜溶液蒸干可获得Cu(OH)2固体解析: 如果选择氯气作氧化剂,会生成氯化铁,引入新杂质,A项错误;选用Cu(OH)2,可调节溶液的pH,且不引入新杂质,可达到除杂的目的,B项正确;控制pH=6.4~7.6,铜离子完全沉淀,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之后,应控制pH=3.7~4.4,C项错误;硫酸为难挥发性酸,将硫酸铜溶液蒸干,若温度不是很高,硫酸铜不分解,则可得到硫酸铜,不会得到Cu(OH)2,D项错误。实验操作 向3支盛有少量Mg(OH)2固体的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盐酸和NH4Cl溶液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沉淀不溶解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分点突破(二) 沉淀的溶解探究Mg(OH)2沉淀溶解的方法【交流讨论】1.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Mg(OH)2能溶于盐酸?提示: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加入稀盐酸,H+与OH-中和生成H2O,平衡体系中的 c (OH-)不断减小, Q [Mg(OH)2]< Ksp[Mg(OH)2],导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Mg(OH)2完全溶解。2.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Mg(OH)2能溶于NH4Cl溶液?提示: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NH4Cl电离出的N 与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平衡体系中的 c (OH-)不断减小, Q [Mg(OH)2]< Ksp[Mg(OH)2],导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Mg(OH)2完全溶解。1. 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若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2. 沉淀溶解的方法(1)酸溶解法:如难溶于水的BaCO3沉淀可溶于盐酸中,其溶解原理可表示为(2)盐溶解法:如难溶于水的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中。(3)生成配合物法:如AgCl沉淀可溶于氨水,其溶解原理为AgCl电离出的Ag+与NH3·H2O作用生成可溶但难电离的配离子[Ag(NH3)2]+,则AgCl溶解平衡体系中 c (Ag+)减小,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直至AgCl完全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 [Ag(NH3)2]++Cl-+2H2O。(4)氧化还原法:有些金属硫化物(如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则可通过减小 c (S2-)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例如:3CuS+8HNO3(稀) 3Cu(NO3)2+3S+2NO↑+4H2O。1. 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B. c (Mg2+)C. c (H+) D. Ksp(MgCO3)解析: 含MgCO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CO3(s)Mg2+(aq)+C (aq),滴加少许浓盐酸,H+与C 反应,使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则 c (Mg2+)和 c (H+)增大, c(C )减小,温度不变, Ksp(MgCO3)不变,A符合题意。 (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FeS(s) Fe2+(aq)+S2-(aq),加入稀盐酸后,S2-+2H+ H2S↑,破坏了FeS的溶解平衡,使上述平衡向FeS溶解的方向移动,故FeS溶解CaCO3(s) C(aq)+Ca2+(aq),在稀硫酸中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的表面,故难溶于稀硫酸;而在醋酸中,C +2CH3COOH 2CH3COO-+H2O+CO2↑,破坏了CaCO3的溶解平衡,故CaCO3能溶于醋酸 2.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L-1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BaSO4(s) Ba2+(aq)+S (aq),用水洗涤使BaSO4的溶解平衡向BaSO4溶解的方向移动,造成BaSO4损失;而用硫酸洗涤,H2SO4 2H++S ,S 的存在抑制了BaSO4的溶解,故BaSO4损失量少 分点突破(三) 沉淀的转化[实验1] 探究难溶性银盐之间的转化实验 操作实验 现象 有 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转化为 色沉淀 黄色沉淀转化为 色沉淀离子方程式 白 黄 黑 Ag++Cl-AgCl↓ AgCl+I- AgI+Cl- 2AgI+S2- Ag2S+2I- 【交流讨论】1. 通过上述实验,AgCl、AgI、Ag2S三者溶解度的大小顺序: ,Ksp的大小顺序: 。提示:AgCl>AgI>Ag2S Ksp(AgCl)> Ksp(AgI)> Ksp(Ag2S)2. 已知常温下 Ksp(AgCl)=1.8×10-10, Ksp(AgI)=8.5×10-17,结合必要的离子方程式解释AgCl转化为AgI的原因: 。 提示:AgCl固体存在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滴加KI溶液,Ag+与I-结合生成AgI沉淀,导致上述平衡右移。离子方程式为AgCl(s)+I-(aq) AgI(s)+Cl-(aq)。[实验2] 探究Mg(OH)2与Fe(OH)3的转化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 色沉淀 产生的 色沉淀逐渐变为 色沉淀离子方程式 白 白 红褐 Mg2++2OH- Mg(OH)2↓ 3Mg(OH)2+2Fe3+ 3Mg2++2Fe(OH)3 【交流讨论】1. 若[实验2]中,改为向2 mL 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2~4滴0.1mol·L-1 MgCl2溶液,再滴入4滴0.1 mol·L-1 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能否得出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 ,其原因是 。提示:不能 因为NaOH与MgCl2反应时,NaOH过量,Fe(OH)3沉淀可能是过量的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的,不一定是Mg(OH)2沉淀转化来的2. AgCl可以转化为AgBr,思考AgBr有可能转化为AgCl吗?提示:有可能。当溶液中 c (Ag+)· c (Br-)之积小于 Ksp(AgBr)而 c (Cl-)· c (Ag+)之积大于 Ksp(AgCl)时,就会使AgBr转化为AgCl沉淀。即向AgBr溶解的平衡体系中加入浓度足够大的Cl-,就会使AgBr转化为AgCl沉淀。3. 通过上述[实验1]、[实验2],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提示: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电解质,即溶解度小的沉淀能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1. 沉淀转化的实质与规律(1)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规律①两种沉淀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两者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②当一种试剂能沉淀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时,生成沉淀所需要试剂离子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③如果生成各种沉淀所需要试剂离子的浓度相差较大,就能分步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2. 沉淀转化的应用(1)锅炉除水垢:将水垢中含有的难溶于酸的CaSO4转化为易溶于酸的CaCO3,离子方程式:CaSO4(s)+C (aq)CaCO3(s)+S (aq)。(2)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如ZnS遇CuSO4溶液转化为CuS,离子方程式:Cu2+(aq)+ZnS(s) CuS(s)+Zn2+(aq)。1. 已知: Ksp(CuS)=1.3×10-36, Ksp(MnS)=2.6×10-13。工业生产中常用MnS作为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 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后,继续加入MnS,废水中的Cu2+的去除率不改变B. 该反应可将工业废水中的Cu2+沉淀完全C.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 c (Mn2+)变小D.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0×1023解析: A项,达到平衡后,增加MnS的使用量,平衡不移动,废水中的Cu2+的去除率不改变,正确;B项,利用此反应可将工业废水中的Cu2+沉淀完全,正确;C项, c (Cu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c (Mn2+)变大,错误;D项,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2.0×1023,正确。2. 现进行下列实验。(1)将2滴0.1 mol·L-1 AgNO3溶液滴入2 mL 0.1 mol·L-1 NaCl溶液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2)振荡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4滴0.1 mol·L-1 KI溶液,静置。观察到沉淀变为黄色。B. 步骤(2)表明AgCl转化为AgIC. 步骤(2)所得上层清液中不含Ag+D. 该实验可以证明AgI的 Ksp比AgCl的 Ksp小解析: 步骤(1)浊液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A正确;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表明AgCl转化为AgI,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B、D正确;溶液中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即存在Ag+,C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2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已知: Ksp(ZnS)> Ksp(CuS),在有白色固体ZnS存在的饱和溶液中滴加适量CuSO4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A. 固体逐渐溶解,最后消失B. 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C. 固体颜色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D. 固体逐渐增多,但颜色不变解析: ZnS和CuS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且 Ksp(ZnS)> Ksp(CuS),故ZnS的溶解度大于CuS,因此在白色固体ZnS存在的饱和溶液中滴加适量CuSO4溶液会使白色ZnS沉淀转化成黑色CuS沉淀。2. 为研究沉淀之间的转化,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白色浊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Ag+B. 实验②说明 Ksp(AgCl)< Ksp(AgI)C. 把实验①②交换顺序,看不到白色沉淀D. 黑色浊液中不含AgI解析: 白色浊液中存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存在自由移动的Ag+,A错误;实验②沉淀发生转化,说明AgI更难溶,溶度积越小的越易沉淀,则 Ksp(AgCl)> Ksp(AgI),B错误;把实验①②交换顺序,由于KI过量且 Ksp(AgI)< Ksp(AgCl),因此直接产生黄色沉淀,看不到白色沉淀,C正确;实验③存在沉淀转化为Ag2S,其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S(s) 2Ag+(aq)+S2-(aq),由于实验②中KI是过量的,则Ag+与I-可结合生成AgI,D错误。3. 已知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Fe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工业上制CuCl2溶液是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到80 ℃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少量杂质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可行的是( )A. 向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纯净的CuO粉末调节pH为4~5B. 向溶液中通入H2S使Fe2+沉淀C. 向溶液中通入Cl2,再通入NH3,调节pH为4~5D. 加入纯Cu将Fe2+还原为Fe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通入Cl2可将Fe2+氧化为Fe3+,再转化为Fe(OH)3而除去,A项正确;在酸性溶液中H2S与Fe2+不反应,而H2S与Cu2+反应生成CuS沉淀,B项错误;通入NH3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 ,C项错误;由金属的活动性Fe>Cu知,D项错误。4.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Ksp近似值 10-17 10-17 10-39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硫酸和H2O2溶解,铁变为 ,加碱调节至pH为 时,铁元素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pH为 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 mol·L-1)。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 ,原因是 。Fe3+ 2.7 6 Zn2+和Fe2+分离不开 F e(OH)2和Zn(OH)2的 Ksp相近 解析:由Zn(OH)2、Fe(OH)2、Fe(OH)3的 Ksp可分别计算出Zn2+、Fe2+、Fe3+完全沉淀时的pH为8、8、2.7。所以要除去锌皮中的杂质铁,需先把Fe转化为Fe3+,再调节溶液pH=2.7时,Fe3+恰好沉淀完全,再加碱至溶液pH=6时,Zn2+开始沉淀[因 c (Zn2+)=0.1 mol·L-1,所以 c (Zn2+)· c2(OH-)=10-17,得出对应pH=6]。所以溶解金属时加H2O2的目的是使Fe转化为Fe3+,否则Fe2+和Zn2+一起沉淀,无法分离出杂质。学科素养·稳提升3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1. 下列能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且正确的是( )①明矾与FeCl3溶液可用作净水剂②误食钡盐[BaCl2或Ba(NO3)2]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NH4Cl与ZnCl2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④CaCO3 Ca2++C 和CaCO3(s) Ca2+(aq)+C(aq),两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⑤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1234567891011⑥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保持不变且相等⑦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Cl2,会看到有白色晶体析出⑧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NaBr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 Ksp(AgCl)> Ksp(AgBr)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⑤⑦C. ②⑦⑧ D. ②⑥⑧1234567891011解析: ①明矾与FeCl3溶液可用作净水剂,是因为两者均能发生水解生成胶体,与沉淀溶解平衡无关,错误;③NH4Cl与ZnCl2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是因两者水解使溶液显酸性,能与氧化铁反应使其溶解,与沉淀溶解平衡无关,错误;④前者表示电离过程,后者表示沉淀溶解过程,意义不同,错误;⑤不是所有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都增大,如氢氧化钙,错误;⑥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错误。123456789101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制备BaSO4沉淀,洗涤沉淀时选择稀硫酸比选择水更好B. 向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5C. 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可加入过量MgCO3,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盐酸1234567891011解析: 硝酸银过量,两个过程均为沉淀生成的过程,加入Na2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2Ag++S2-Ag2S↓,D错误。12345678910113. 某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③溶液中均有 c (Mg2+)· c2(OH-)= Ksp[Mg(OH)2]B. ③溶液又变红的原因: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 ①溶液中 c (OH-)等于③溶液中 c (OH-)D. ③溶液中存在:2 c (Mg2+)> c (Cl-)1234567891011解析: 氢氧化镁为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则沉淀溶解平衡为Mg(OH)2(s) Mg2+(aq)+2OH-(aq),A正确;③中溶液又变红,可知溶液显碱性,结合选项A可知,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①中含氢氧化镁,③中含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的存在会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则 c (OH-):③<①,C错误;③中溶液显碱性,则 c (H+)< c (OH-),由电荷守恒式2 c (Mg2+)+ c (H+)= c (OH-)+ c (Cl-),可知2c (Mg2+)> c (Cl-),D正确。12345678910114. 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实验:①将0.1 mol·L-1 MgCl2溶液和0.5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②取少量①中浊液,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③将①中浊液过滤,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④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饱和NH4Cl溶液,沉淀溶解12345678910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将①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C. 实验②和③均能说明Fe(OH)3比Mg(OH)2难溶1234567891011解析: 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2OH-(aq)+Mg2+(aq),将①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A、B正确;实验②中是因为剩余的NaOH和氯化铁之间反应生成Fe(OH)3,不能说明Fe(OH)3比Mg(OH)2难溶,实验③中Mg(OH)2沉淀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发生的反应为3Mg(OH)2(s)+2Fe3+(aq) 2Fe(OH)3(s)+3Mg2+(aq),C错误;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2OH-(aq)+Mg2+(aq),加氯化铵,N 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D正确。12345678910115. 已知:25 ℃时, Ksp[Mg(OH)2]=5.61×10-12, 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 c(Mg2+)大B. 25 ℃时,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 c (Mg2+)增大C. 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 Ksp比在20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 Ksp小D. 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1234567891011解析: A项,Mg(OH)2与MgF2同属于AB2型沉淀, Ksp[Mg(OH)2]< Ksp(MgF2),说明饱和Mg(OH)2溶液中的 c (Mg2+)更小;B项,Mg(OH)2(s) Mg2+(aq)+2OH-(aq),N 与OH-反应而使平衡右移, c (Mg2+)增大;C项, Ksp只与温度有关;D项, Ksp[Mg(OH)2]与 Ksp(MgF2)数量级接近,若F-浓度足够大,Mg(OH)2也能转化为MgF2。12345678910116. 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无毒硫酸钡作为内服“钡餐”造影剂。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某温度下, Ksp(BaCO3)=5.1×10-9; Ksp(BaSO4)=1.1×10-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碳酸钡比硫酸钡更难溶B. 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者洗胃C. 抢救钡离子中毒者时,若没有硫酸钠也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D. 误饮 c (Ba2+)=1.0×10-5 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1234567891011解析: 碳酸钡能与胃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钡离子有毒,所以不能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A错误;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者洗胃,反应后 c (Ba2+)= mol·L-1≈3.1×10-10 mol·L-1< mol·L-1,B正确;碳酸钡与胃酸反应转化为可溶性钡盐,起不到解毒的作用,C错误;饱和BaSO4溶液中 c (Ba2+)= = mol·L-1>1.0×10-5 mol·L-1,所以误饮 c (Ba2+)=1.0×10-5 mol·L-1的溶液时,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D错误。12345678910117. 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FeO、CuO等)湿法制取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入ZnO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以除去溶液中的Fe3+B. 为加快反应速率,净化Ⅰ和净化Ⅱ均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C. 加过量ZnS可除去溶液中的Cu2+是利用了 Ksp(ZnS)> Ksp(CuS)1234567891011解析: 将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FeO、CuO等)用稀硫酸酸浸,发生反应:ZnFe2O4+8H+ Zn2++2Fe3++4H2O、ZnO+2H+ Zn2++H2O、FeO+2H+ Fe2++H2O、CuO+2H+ Cu2++H2O,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2Fe2++2H++H2O2 2Fe3++2H2O,加入ZnO消耗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并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S,得到CuS沉淀,过滤后电解得到Zn。温度较高时,净化Ⅰ中双氧水易分解,导致双氧水的氧化能力降低,则Fe3+转化为Fe(OH)3沉淀不彻底,B错误。12345678910118. 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或目的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目的 结论A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 Ksp[Mg(OH)2]< Ksp[Cu(OH)2]B 测定水体中氯化物含量时,采用标准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常温下 Ksp(AgCl)=1.8×10-10, Ksp(AgI)=8.3×10-17] 滴定时可采用KI作指示剂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Ksp(BaCO3)< Ksp(BaSO4)D 通过加碱使废水中的Cr3+降至1×10-5mol·L-1{常温下 Ksp[Cr(OH)3]=1×10-32} 加碱后废水的pH=51234567891011解析: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Cu(OH)2蓝色沉淀,表明 Ksp[Cu(OH)2]小,A错误; Ksp(AgI)比 Ksp(AgCl)小很多,先生成AgI,且难以转化成AgCl,不能采用KI作指示剂,B错误;C 浓度大,BaSO4部分转化为BaCO3,不能据此比较 Ksp(BaSO4)、 Ksp(BaCO3)的相对大小,C错误; Ksp[Cr(OH)3]=1×10-32,处理后废水中 c(Cr3+)=1×10-5 mol·L-1,则 c (Cr3+)· c3(OH-)=1×10-32, c (OH-)=1×10-9 mol·L-1,pH=5,D正确。12345678910119. 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碘水与硝酸银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黄色沉淀为碘化银,滤液1中加入NaCl溶液是为了除去银离子B. 过程①中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的pH变大C. 蓝色褪去可能是因为生成AgI沉淀,使I2和H2O的反应进行完全D. 向滤液2中先加入足量HCl,再加入KI溶液,溶液会立即变蓝1234567891011解析: 由实验流程可知,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 H++I-+HIO,加入硝酸银溶液,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碘和水完全反应,溶液蓝色褪去,过滤得到碘化银黄色沉淀和含有次碘酸、硝酸、硝酸银的滤液,则溶液的pH变小,B错误;向滤液1中加入氯化钠溶液,除去溶液中的银离子,A正确;向滤液2中加入足量HCl、碘化钾溶液,硝酸、次碘酸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I2使淀粉变蓝色,D正确。123456789101110. 已知25 ℃:难溶电解质 CaCO3 CaSO4 MgCO3Ksp 2.8×10-9 9.1×10-6 6.8×10-6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实验步骤如下。①向100 mL 0.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Na2SO4溶液100 mL,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 3 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再弃去上层清液。④……1234567891011(1)由题中信息可知, 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 (填“大”或“小”)。(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4)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大 Na2CO3+CaSO4CaCO3+Na2SO4 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 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1234567891011(5)写出该原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个应用: 。解析: 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大的沉淀会向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要证明CaSO4完全转化为CaCO3,可以加入盐酸,因为CaSO4不和盐酸反应,而CaCO3可完全溶于盐酸。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利用此反应可以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 123456789101111. 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25 ℃时, Ksp[Mg(OH)2]=5.6×10-12, Ksp[Fe(OH)3]=2.8×10-39。[制备试剂]向2支均盛有1 mL 0.1 mol·L-1 MgCl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2 mol·L-1 NaOH溶液,制得等量Mg(OH)2沉淀。1234567891011(1)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不同试剂,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现象。试管编号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Ⅰ 2滴0.1 mol·L-1 FeCl3溶液 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Ⅱ 4 mL 2 mol·L-1 NH4Cl溶液 白色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解析: Ksp[Mg(OH)2] Ksp[Fe(OH)3],则试管Ⅰ中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1234567891011(2)同学们猜想产生试管Ⅱ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猜想1:N 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猜想2: 。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消耗氢氧化镁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促进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1234567891011(3)为验证猜想,同学们取少量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固体盛放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V mL醋酸铵溶液(pH=7),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V mL NH4Cl和氨水混合液(pH=8),两支试管中氢氧化镁均溶解。该实验证明(2)中 (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解析:分别加入醋酸铵溶液(pH=7)、NH4Cl和氨水混合液(pH=8),Mg(OH)2均溶解,可知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则猜想1成立。猜想1 1234567891011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节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练习,含解析).docx 第四节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docx 第四节 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