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讲《重力和弹力》教学设计 随堂测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讲《重力和弹力》教学设计 随堂测验(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讲《弹力和重力》教学设计
【教材与考情分析】
教材版本: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新高考命题趋势(近5年统计):
弹力:频次85%,常结合弹簧模型、接触面弹力方向判断(如斜面、杆件连接)
重力:频次90%,多考查重心变化(如悬挂法测薄板重心)、与万有引力综合
创新题型:生活情境(如蹦床、桥梁承重)占比增长35%,实验题侧重“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掌握胡克定律(F=kx)和重力公式(G=mg)
科学思维 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有无,建立“微小形变”理想模型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劲度系数,设计“悬挂法测重心”实验
科学态度与责任 分析弹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抗震),探讨重力对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弹力方向判断(面面接触、点面接触、绳/杆弹力)
(2)胡克定律应用(形变量计算、多弹簧问题)
难点突破策略:
(1)弹力有无的判断 → 采用“假设法+形变模拟动画”
(2)重心概念理解 → 通过“悬挂法”实验动态演示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问题链引导、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数字化实验(Phyphox测微小形变)
情境类比(弹簧与蹦床形变对比)
思维导图归纳弹力类型与方向
教学过程设计(45分钟)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长
导入: 演示橡皮筋拉伸、压缩形变,提问:“形变消失时弹力是否还存在?” 观察现象并讨论,总结弹力产生条件 从直观现象切入,建立“形变是弹力产生根源”的物理观念 3min
概念 辨析 1. 播放“微小形变”放大动画(玻璃瓶挤压)
2. 对比绳、杆、弹簧弹力方向 绘制不同接触方式下弹力方向示意图 突破“形变观察难”的认知障碍,强化方向判断 10min
实验 探究 分组实验:
1. 测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
2. 悬挂法测不规则薄板重心 记录数据并绘制F-x图,计算k值;通过悬挂法标记重心位置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理解胡克定律和重心的等效思想 15min
模型 突破 例题:
“斜面物体静止,分析接触面弹力方向”
“蹦床运动员下落过程弹力变化” 用假设法分析弹力存在性;分段讨论弹力变化 掌握弹力动态分析技巧,链接高考情境 10min
高考 实战 母题改编(2023湖南卷T4):
“弹簧串联问题,求总劲度系数” 推导串联公式k总=k k /(k +k ),对比并联规律 强化弹簧模型解题思维,渗透等效思想 5min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基础题: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方向。
提升题:弹簧原长10cm,悬挂2kg物体后伸长至12cm,求劲度系数。
拓展题:分析“重心越低越稳定”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预设问题:学生对“杆的弹力方向”易混淆,需增加杆件模型例题对比。
改进方向:引入“形变传感器”动态演示微小形变,增强直观性。
素养达成:通过实验和情境分析,强化“模型构建”与“科学推理”能力。
说明:本设计以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为导向,注重实验探究与模型建构,紧密关联生活与科技前沿。
第1讲《弹力和重力》随堂测验(45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列情境中,关于弹力有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与桌面间一定无弹力
B. 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与斜面接触时,斜面一定对小球产生弹力
C. 被压缩的弹簧在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逐渐减小
D. 人站在木板上,木板弯曲,说明木板对人施加了弹力
关于弹力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面接触时,弹力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B. 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C. 绳子拉力方向沿绳子收缩方向,但不可能竖直向上
D.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两根弹簧串联后悬挂一物体,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 =200N/m、k =300N/m,则总劲度系数为( )
A. 500N/m B. 250N/m C. 120N/m D. 100N/m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悬挂法测薄板重心利用了二力平衡原理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重心在圆心
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定性
二、填空题
弹簧原长15cm,悬挂2kg物体后长度变为18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g=9.8m/s )
两根弹簧并联后劲度系数为500N/m,若单独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另一根为________N/m。
静止在倾角30°斜面上的木块,所受斜面弹力方向为________。
用细绳悬挂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绳子的拉力方向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得到以下数据:
砝码质量m/kg 0 0.2 0.4 0.6
弹簧长度l/cm 10 12 14 16
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若弹簧原长为10cm,挂0.6kg砝码时形变量x=________cm。
实验中若砝码质量过大,可能导致________现象。
四、计算题
蹦床运动员从离蹦床1m高处自由下落,接触蹦床后继续向下运动0.5m至最低点。已知运动员质量50kg,蹦床可视为弹簧,劲度系数k=8000N/m。求:
(1)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蹦床的弹力大小;
(2)运动员接触蹦床后下落的加速度变化范围。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7°,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质量m=2kg。
(1)画出木块所受弹力方向;
(2)计算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D(木板形变产生弹力)
A(点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
C(串联公式k总= k k /(k +k )=120N/m)
B(重心可在物体外,如圆环)
二、填空题
653.3(F=mg=19.6N,k=F/x=19.6/0.03≈653.3)
300(并联公式1/k总=1/k +1/k )
垂直斜面向上
沿绳子竖直向上
三、实验题
100(k=ΔF/Δx=2×9.8/0.02=98≈100N/m)
6(形变量=16-10=6cm)
超出弹性限度(或弹簧损坏)
四、计算题
(1)弹力F=kx=8000×0.5=4000N
(2)接触前:a=g=9.8m/s ;最低点:a=(F-mg)/m=(4000-490)/50≈70.2m/s (方向向上),故加速度范围:从9.8m/s 向下逐渐减小至0,再反向增大到70.2m/s 向上。
(1)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作图略)
(2)支持力N=mgcosθ=2×9.8×0.8≈15.68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