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学科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已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ddEe的植株(独立遗传),该植株产生花粉种类数为( )A. 4 B. 8 C. 16 D. 322. 在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模拟实验中,从下图所示的松紧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做相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松紧袋中,重复多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松紧袋①②③代表雌、雄个体的生殖器官,袋中小球代表雌、雄配子B. 一个松紧袋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但各松紧袋间小球的总数量要相等C. 利用①和②,模拟杂合子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 模拟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将从①和③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组合3. 若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BbXDY,其精巢中有甲、乙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B. 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 XD与b的分离可在甲细胞中发生,B与B的分离可在乙细胞中发生D. 甲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基因型为BY的占1/4,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4.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C.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5. 下图为某链状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丙端是该DNA分子片段两条链的5'端B. 该DNA中碱基配对的方式储存了遗传信息C. 图中虚线框内代表的结构也存在于RNA中D. 该DNA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有两个脱氧核糖6. 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质松散)等修饰对畜禽肌肉生长发育均有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均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B. 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C. 肌肉发育相关染色质区的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D.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均属于表观遗传,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7. 将靶向害虫特定基因的双链RNA(dsRNA)喷施到植物表面后,害虫取食植物时会摄入dsRNA,导致其体内相关基因沉默,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dsRNA分子中的嘧啶数量等于嘌呤数量B. siRNA可抑制害虫体内特定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C. siRNA识别并结合目标mRNA后,会激活RNA酶将其降解D 长期使用dsRNA可能诱发害虫产生抗性突变8. 下图为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转录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录出的RNA均可与核糖体结合作为合成多肽链的模板B. 图示的转录方向为从左向右,a端为恢复双螺旋C. 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其可催化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个核基因只能复制并转录一次9. 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根后置于-4℃下有利于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B.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后用清水冲洗2次C. 制作装片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D. 高倍镜下观察到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说明诱导成功10. 家蚕(2n=56)蚕卵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雄蚕吐丝量大,为实现其大规模养殖,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过程①、②分别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二者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 若对家蚕进行基因组测序,应检测28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C. 家蚕丙与正常白卵雄蚕(bbZZ)杂交,F1的白卵个体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1/3D. 家蚕丁与正常白卵雄蚕(bbZZ)杂交,应选择子代中的白色蚕卵,去除黑色蚕卵11.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B. 雌性袋鼠的育儿袋可哺育幼崽,而雄性没有该结构,是雌雄袋鼠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DNA分子碱基序列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D. 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12. 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B. 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 乳酸与NaHCO3结合生成乳酸钠和H2CO3D. 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13. 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如下图,将电表的两极分别接在②④的膜外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④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若电表只偏转一次,则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B. 在②给予任一强度的刺激,电表都会发生两次反向偏转且肌肉会收缩C. 若在②④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则在两处测得的电位也不相同D. 细胞外液的K+和Na+浓度降低都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14. 对下列遗传图解的理解,叙述错误的是( )A. ⑥过程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B. 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3C. ③过程具有随机性,所以子代中Aa占1/2D. ①②④⑤过程中发生了减数分裂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 某二倍体植株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蓝色素的合成,含A、B基因的植株开紫花,不含A和B基因的植株开白花。研究人员用两个纯合亲本进行下图杂交实验,不考虑基因突变和致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 F1产生AB和ab配子的概率均为3/4C. 亲本紫花和F1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D. F2红花和蓝花中的纯合子都占1/716. 如图为某生物DNA复制方式的模式图,图中“→”表示子链的复制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复制具有多起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B.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C. 根据复制环的大小可推测复制开始时间的早晚D. 图示DNA分子的a侧为5′端,b侧为3′端17. 苯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100。如图是某家族关于苯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苯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II-1 和 II-2欲生三胎,可通过对胎儿细胞核型分析确定其是否患该病C. 若Ⅲ-2以后与某健康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33D. 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实验误差18.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可能含有尿素、CO2、K+、血红蛋白等物质B. 若B中主要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可使患者尿量增加C. 某些激素可以通过A的运输经过②进入到靶细胞内D. 图示中的A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19.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功能亢进的生理变化,其致病机理如图。临床发现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产生消极情绪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形成抑郁症B.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该激素的含量稳定C. 高浓度糖皮质激素会促使5-羟色胺转运体的数量增多,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D. 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HPA轴的分级调节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20. 野生型果蝇的翅形和体色分别为直翅和灰色,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分别获得了卷翅和黑身两种单基因突变体果蝇,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注: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1)相对于野生型,卷翅和黑身分别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实验二亲本中的黑身突变体和实验三亲本中的卷翅突变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2)若实验三的F1和实验四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随机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3)若将其与黑身突变体果蝇杂交,通过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确定黑身基因和直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4)若将实验二的F2黑身果蝇与实验三中F2的卷翅果蝇杂交,则F3的表现型是_______。将所有个体随机交配,F4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则证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5)若将实验二的F2所有灰身果蝇与实验四中F2所有的卷翅果蝇置于同一装置内自由交配,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F4卷翅灰身的比例是_______。21. 图1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实拍图像,图2表示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玉米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①~⑦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玉米花粉母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需要滴加______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中细胞染色体的______,并以此作为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可将图1中的8幅图排序为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2)自由组合现象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所对应的时期,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段对应时期内。(3)染色体在图2中CD段发生的变化是______,该行为发生在图3的细胞②向细胞______、细胞⑥向细胞______的变化过程中。(4)除玉米外,洋葱是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最常用材料,下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①图中步骤甲是______,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②观察分生区多个视野,发现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22. 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几个经典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_________,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②下图表示艾弗里实验的某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加入的物质X为________,利用的是酶的_______特性。(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b.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c.放射性检测 d.离心分离①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A.abcd B.dbac C.badc D.bacd②若要大量制备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________(填“带标记”或“未带标记”)的大肠杆菌,收集噬菌体;若用3H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或“上清液和沉淀物”)。③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需要________。A.细菌的DNA B.噬菌体的DNA C.噬菌体的原料 D.细菌的原料(3)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M,为探究病毒M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开展了相关实验,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A 病毒M+活鸡胚培养基 分离得到大量的病毒MB 病毒M +DNA水解酶+活鸡胚培养基C 病毒M+ +活鸡胚培养基①该实验运用了__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C组的处理方式横线处填 _________。②若鉴定结果表明病毒M是DNA病毒,则B组的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得到病毒M;C组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得到病毒M。23. 图甲表示细胞内信息传递的相关过程,图乙所示图甲中某一信息传递环节的 具体过程。miRNA 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但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 RNA。 成熟的 miRNA 组装成沉默复合体,识别某些特定的mRNA(靶RNA),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1)胰岛B 细胞可进行图甲中的________ 过程(填序号)。图甲中会发生碱基互 补配对的过程有_________(填序号),③过程的原料是__________ , 催化②过程的酶 为________。(2)图乙对应于图甲中________ 过程(填序号),图乙中甲硫氨酸对应的密码子 是______ , 甲硫氨酸与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是________ ,图乙中mRNA 的左边是 其________(填 3'或 5' )端。(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④合成的肽链中第 8 位氨基酸由异 亮氨酸(密码子有 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 ACU、ACC、ACA、ACG),则该 基因这个碱基对的替换情况是_____。(4)miRNA 的作用机制:miRNA 通过识别靶 RNA 并与之结合,通过引导沉默复合体使靶 RNA 降解;或者不影响靶 RNA 的稳定性,但干扰________ 识别密码子,进而阻止翻译过 程,如图乙所示。(5)在真核生物中,DNA 甲基化多数发生在胞嘧啶碱基,甲基转移酶将甲基选择性地添 加到胞嘧啶上,形成 5-甲基胞嘧啶。甲基化在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 等是必需的。请据图所示信息及分析,下列有关 DNA 甲基化引起的表观遗传叙述正确的有 。A. 一个 DNA 分子可能连接多个甲基B. 胞嘧啶和 5-甲基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C. DNA 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 聚合酶等对 DNA 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D. 被甲基化的 DNA 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24. 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DNA,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所示:(1)斯万特·帕博团队将古人类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的证据属于 。A. 化石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胚胎学证据 D. 分子生物学证据(2)依据图中信息,请补充完整上面的进化关系图,方框内填写的编号是:①____②____③____。A现代人 B黑猩猩 C尼安德特人(3)现今的人类通常可划分为4个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 4个人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 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属于不同物种C. 人类的进化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D. 可遗传的变异为人类进化提供丰富素材(4)斯万特·帕博团队在研究若干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牙齿等标本时发现,其中一位男子与一名女子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DNA,则两人的关系可能为________。(编号选填)①父女 ②兄妹 ③母子 ④爷孙研究发现,藏族人身体中携带的EPASI突变基因也有可能来源于古老型人类。低氧条件下野生型EPAS1基因表达,易导致红细胞过度增多,诱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而EPAS1突变基因对低氧不敏感。(5)已知在青藏高原世居的藏族人群中EPAS1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7,则理想状态下人群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6)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的知识,解释EPAS1突变基因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原因:______。(7)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_________,生物多样性还包括_____________。江苏省天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学科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题答案】【答案】CD【16题答案】【答案】AC【17题答案】【答案】BD【18题答案】【答案】BC【19题答案】【答案】ABD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20题答案】【答案】(1) ①. 显性、隐性 ②. aabb ③. AaBB(2)卷翅:直翅=4:5(3) ①. 不能 ②. 黑身基因和直翅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均为灰身卷翅:灰身直翅=4:5(4) ①. 卷翅灰身、直翅灰身 ②. 卷翅灰身:直翅灰身:卷翅黑身:直翅黑身=6:9:2:3(5)2/7【21题答案】【答案】(1) ①. 甲紫溶液 ②. 形态、数目和位置 ③. cefagbdh (2)a (3) 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②. ③ ③. ⑦ (4) ①. 解离 ②. 使植物细胞分离开来 ③. 分裂间期的时长远大于分离期【22题答案】【答案】(1) ①. 转化因子 ②. DNA酶(DNA水解酶) ③. 专一性(2) ①. C ②. 带标记 ③. 上清液和沉淀物 ④. BD(3) ①. 减法 ②. RNA水解酶 ③. 不能 ④. 能【23题答案】【答案】(1) ①. ②③④ ②. ①②③④ ③. 核糖核苷酸 ④. RNA 聚合酶(2) ①. ④ ②. AUG ③. 肽键 ④. 5 (3)T//A 替换为 C//G(或 A//T 替换为 G//C)(4)tRNA (5)ABC【24题答案】【答案】(1)D (2) ①. B ②. A ③. C (3)ACD(4)①②③ (5)0.42(6)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藏族人携带EPAS突变基因使其更具生存优势,长期自然选择使这种突变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在低海拔地区,EPASI突变基因不会使人具有生存优势,其基因频率不会由于自然选择而提高(7) ①. 协同进化 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