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组合式题】1.中国载人航天的新logo在网络上被刷屏:字形是创意图形,图形涵盖舱体与太阳能板构成的空间站外形,体现航天特色;融合中国的“中”字书法字体,彰显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标识尾部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同时不少网友因放大图标里有宝岛台湾地图这个细节而“破防”。这启示我们要(  )
①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明
②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反对外来文化
③坚持文化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促进祖国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图表题】2.中华文化璀璨夺目,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名言哲语蕴含深刻智慧。下列名言哲语与其所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名言哲语 中华传统美德
A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见贤思齐
B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守信
C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孝老爱亲
D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精忠报国
A.A B.B C.C D.D
【漫画题】3. “流量乞丐”,说的是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以低俗恶俗庸俗媚俗内容,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的主播或账号。右边漫画《“流量乞丐”》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漫画题】4.下列漫画中的行为彰显了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维逻辑题】5.小深正在帮助老师准备关于“守望精神家园”的微课堂展示,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④依次应填写的关键词分别是(  )
A.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时代精神③民族精神④中华文化
B.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民族精神③时代精神④中华文明
C.①中华文化②民族精神③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①中华文明②时代精神③民族精神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近年来,“新中式”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在款式、面料和工艺上,“新中式”服装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同时又吸纳了西方服饰的设计元素,这种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民族特色与国际潮流结合的设计风格,让中国传统服装美学焕发出新的时尚活力。这表明坚定文化自信要(  )
①积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推进中外间文化交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④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表明(  )
①优先发展经济,再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②人类开发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面关于我国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
②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不断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
③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问题,针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及时优化生育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组合式题】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法典(草案)对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规范进行了系统整合、编订修纂、集成升华,将成为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生态环境法典(  )
①贯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②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立法原则
③能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基础
④将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所有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组合式题】10.截至2025年2月,广州累计建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生态公园等各类公园1516个,建成绿道3929公里。同时,广州市还受邀加入“自然城市计划”,获得全球首批“灯塔城市”称号。这有利于(  )
①以良好生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②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塑造城市形象
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立刻扭转生态环境严峻形势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30分)
【辨析题】11.判断与分析
2025年4月,一场源自蒙古国的沙生暴跨越国界,波及中国华北、华南乃至韩国、日本,引发多国空气污染。面对跨境沙尘威胁,中国通过系统性工程与科技赋能筑牢生态屏障:三北工程作为全球最大生态修复工程,在2025年计划完成防沙治沙2000万亩以上;内蒙古阿拉善盟通过无人机调运稻草、播撤种子等科技手段推进治理,2024年治沙量相当于过去5年总和;新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已建成宽0.15-22公里、长7300多公里的防风固沙阻隔带,植被覆盖率从0.9%提升至34.8%。
对此,有同学认为:要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只能寄希望于自己。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6分
【材料分析题】12.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2分
(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2)青少年怎样培育和践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
【项目式探究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5年1月1日,我国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这在我国能源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主题探究学习,现邀请你参与其中。
【探究一】感悟篇
注: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同比降低2.5%,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9倍。
(1)从以上的图表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2分
【探究二】学法篇
能源法第二十二条: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第三十三条:国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十四条: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公共机构应当优先采购、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以及节约能源的产品和服务。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国颁布能源法有什么重大意义。6分
【探究三】责任篇
学校正在开展“绿色校园,低碳生活”主题活动,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3)作为中学生,你将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哪些实际行动来响应这一倡议 请结合具体做法,说明如何为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6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中国载人航天的新logo字形是创意图形,图形涵盖舱体与太阳能板构成的空间站外形,体现航天特色;融合中国的“中”字书法字体,彰显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标识尾部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 放大图标里有宝岛台湾地图, 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文化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促进祖国统一 ,所以③④正确;
①错误,我们要吸收一切优秀传统文化;
②错误,我们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捍卫国家利益的认识,坚持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答案】A
【解析】【分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是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而不是“见贤思齐”,所以A理解错误,符合题,入选;
B理解正确,“言必信,行必果”体现诚实守信;
C理解正确,“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强调真正的孝顺在于内心,而非表面形式,体现孝老爱亲;
D理解正确,“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体现的是报效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与精忠报国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3.【答案】A
【解析】【分析】漫画《“流量乞丐”》讽刺的是部分网络主播为博取流量而做出违背道德底线的行为,“流量乞丐”缺乏廉耻心,违背“礼义廉耻”的基本道德准则,宣传低俗的内容,这告诉我们要践行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流量乞丐”行为属于个人道德缺失,与爱国情怀无关;
④错误, 漫画与担当社会责任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 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
4.【答案】D
【解析】【分析】图 ② 礼让行为 是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的体现。图 ④老年人体谅年轻人,年轻人关爱老年人的尊老爱幼,体现 体现了“仁”与“孝” 的美德,所以 ②④符合题意;
①不符合题意,闯红灯不遵交通规则是违法行为,不符合 礼义廉耻的荣辱观;
③不符合题意, 图中霸座行为,是不道德,没有知耻之心的表现,不符合 礼义廉耻的荣辱观。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 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5.【答案】C
【解析】【分析】C表述正确: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故①处应该填写的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②处填写民族精神,③处填写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故④处应该填写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守望精神家园的相关知识。注意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整理和记忆政治基础知识,可以将基础知识整理成笔记框架,方便记背。同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复习,如朗读、背诵或做题等。
6.【答案】C
【解析】【分析】①:革命文化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新中式”服装受到人们的欢迎以及“新中式”服装融合的传统和现代元素等,表明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外间文化交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故②③符合题意;
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答案】D
【解析】【分析】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所以 ③④正确。
①错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 错误,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8.【答案】D
【解析以上四种说法都是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和政策,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认识,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以上说法都正确。
9.【答案】A
【解析】【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编纂贯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法典(草案)对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修纂、集成升华,是适应时代发展,对法律进行完善,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立法原则,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故 ①②③ 符合题意正确;
④错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所有问题的观点夸大了生态环境法典作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州建设各类公园和绿道,有利于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城市公园和绿道的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建设公园和绿道,加入“自然城市计划”等举措,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故 ①②③ 符合题意;
④错误,这些举措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不能立刻扭转生态环境严峻形势挑战,“立刻扭转”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1.【答案】①该观点错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需要依靠自身努力,我国通过实施三北工程等系统性工程、运用科技手段治沙等举措筑牢生态屏障,这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②但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积极合作。跨境沙尘威胁会波及多国,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③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既要立足自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解析】【分析】该同学的观点错误。根据所学,理由可以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需要依靠自身努力,我国多种举措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积极合作;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既要立足自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2.【答案】(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①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3)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解析】(1)根据所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2)根据所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 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2)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13.【答案】(1) ①图表说明我国单位CDP能耗降低,我国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现了我国在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作出的努力有一定成效。②我国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任务依然艰巨。
(2) ①有利于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促进能源多元化,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②有利于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能源产业升级。③有利于引导能源用户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形成全社会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良好氛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 ①节约能源资源:离开教室及时关灯、关风扇,减少电器使用时长,节约用电;用完水后拧紧水龙头,节约水资源。②践行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减少机动车出行,降低碳排放;若距离较远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优先选择公交或地铁。③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色植被,提高校园绿化面积,增强碳汇能力;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活动,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解析】【分析】(1)第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府,需要运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①:我国单位CDP能耗降低→可链接我国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键词②: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9倍→可链接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任务依然艰巨。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府,需要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①: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可链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关键词②:国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可链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能源产业升级。关键词③: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可链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本题考查为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注意在答题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避免脱离材料空谈理论。同时,要注意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