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近7000名各族运动员团结拼搏、友好互助,在竞赛和联欢中加深情谊,写下共赴美好生活篇章。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①彰显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③表明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说明民族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贵南高铁全长482千米,沿线分布着壮族、瑶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随着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武鸣沃柑”主题列车开启了“甜蜜之旅”,将武鸣沃柑远销全国各地;都安瑶族自治县融入南宁“半小时城际高铁交通圈”,旅游业持续火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香猪、香鸭等特色产品,跨越山河“香飘万家”……贵南高铁的开通运营有利于(  )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②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③化解所有风险和危机④促进民族地区优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分享了以下故事:
昭君出塞:王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带来了半个世纪的和平与友好交往。
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土尔扈特部反抗俄国的压迫奴役,不畏艰险回归祖国。
江孜保卫战:1904年,西藏江孜军民为保卫祖国,英勇抗击入侵的英军。
深圳援疆:2010年以来,深圳先后选派494名医疗人才开展援疆工作,累计投入医疗资金5.3亿元。
他们探究的主题可能是(  )
A.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谋发展
B.反对分裂促统一,“一国两制”共繁荣
C.两岸同胞血脉连,融合发展谋复兴
D.和平发展是主题,交流互鉴重合作
【组合式题】4.(2025九上·宜章开学考)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今年是该表彰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我国如此重视该表彰是因为(  )
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组合式题】5.2025年2月12日针对民进党当局要求公务机关和公立学校禁用DeepSeek,国台办回应:我们支持台湾民众使用大陆AI大模型,也支持两岸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合作,民进党“恐中”“反中”的行为遭到了岛内各界的反感和反对。这说明了(  )
①两岸的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
②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民进党一禁了之的行为,阻碍两岸发展以及祖国统一
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图表题】6.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如下所示图示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  )
A.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①改革开放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①改革开放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名言哲语题】7.下列名人名言启示我们要(  )
鞠躬尽力 死而后已 ——诸葛亮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②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
③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
④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能够(  )
①凝聚中国力量,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②坚定中国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弘扬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表题】9.对表格中人物身上的共同点概括恰当的是(  )
人物 少年立志 实践道路
谭嗣同 深受王夫之思想的影响,立志努力读书,做好经世济民的学问。 参与戊戌变法。变法运动失败后,他被捕入狱。“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挥笔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年仅33岁。
林觉民 接受先进革命思想,立志为民主自由平等献身。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良镛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民族血泪,促使他很早就树立了“谋万人居”的理想。 1950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于建筑事业。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成就精彩人生,改变世界格局 B.肩负国家责任,弘扬时代精神
C.修炼道德情操,主动服务社会 D.应对当下生活,提升自身素质
【组合式题】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下列观点或事件与新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①2024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②2024年11月3日举行的2024世界物联网大会指出,中国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建成承载物联网的5G基站有望超过430万个
③2024年11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生态修复政策对中国土地碳平衡的贡献》的文章,肯定了中国在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行动,以及这些政策对全球碳平衡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积极影响
④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11月26日至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⑤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A.共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B.共享、创新、绿色、开放、协调
C.协调、共享、绿色、开放、创新
D.开放、共享、绿色、创新、协调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30分)
【辨析题】1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6分(  )
【材料分析题】12.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陆续建设青藏公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派遣援藏干部。50年来,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已达1800亿元,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等落后面貌。
材料二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1)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分
(2)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4分
(3)请你根据材料二《反分裂国家法》,谈谈我们如何反对分裂4分
【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梦想,是一切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年来,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践中国梦诺言,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领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虽然,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但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1)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目标一个个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如何才能共圆中国梦?4分
(3)结合材料,运用《和谐与梦想》知识,说说我们如何在新时代的奋斗路上更好的展现“自信中国人”形象。6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展现了各族运动员团结互助、友好竞赛的场景,体现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 ①②正确;
③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
④错误,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但没有高度的自治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 型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2.【答案】A
【解析】【分析】贵南高铁的开通贯穿于多个民族地区,其开通运营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有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错误,这并不能化解所有风险和危机,此说法过于绝对;
④错误,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不存在民族地区优先发展的说法。贵南高铁开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体现,而不是优先发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的认识,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3.【答案】A
【解析】【分析昭君出塞、土尔扈特万里东归、江孜保卫战、深圳援疆,都体现了民族团结,主题应该是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谋发展,故A说法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一国两制、两岸融合发展、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答案】B
【解析】【分析】①④:依据教材可知,我国重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是因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①④符合题意;
②:该选项不是我国重视民族团结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该选项与民族团结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答案】C
【解析】【分析】针对民进党当局要求禁用DeepSeek,国台办积极做出回应,支持台湾民众使用大陆AI大模型,也支持两岸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合作,民进党“恐中”“反中”的行为遭到了岛内各界的反感和反对。这说明了民进党一禁了之的行为,阻碍两岸发展以及祖国统一;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故②③④说法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6.【答案】B
【解析】【分析】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1956年,而不是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正确: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即2050年,我国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1956年;
D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知识。注意对于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要进行区分和对比记忆,避免在答题时混淆。
7.【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名人名言体现的是古往今来,一些名人志士忧国忧民, 爱国爱民之情怀和为国家民族着想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启示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所以①④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名言与文化差异和包容多样文化的内容无关,应排除;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的名言没有涉及对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的关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自信的底气的认识,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答案】B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凝聚力量共同取得的,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能够凝聚中国力量,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抗战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坚定中国道路,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抗战精神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 ①②④ 符合题意,正确;
③说法错误, 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和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9.【答案】B
【解析】【分析】谭嗣同为挽救民族危亡参与戊戌变法;林觉民为民主自由平等献身,参加广州起义;良镛怀着“谋万人居”理想,学成归国投身建筑事业。他们都在特定时代肩负起国家责任,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故B符合题意;
A错误,他们的行为“改变世界格局”与实际不符;
C不符合题意,表格中重点体现的是他们在国家、民族层面的抱负和行动,未突出“修炼道德情操”方面内容;
D不符合题意,他们的行为是为国,为社会,而不是应对当下生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精神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10.【答案】B
【解析】【分析】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共享。“中国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第一”是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成就,体现创新。“肯定中国在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行动”表明我国重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体现绿色。“举行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表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体现开放。“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体现协调,故B说法正确;
ACD错误,选项中的发展理念与事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1.【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故题文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如何实现 中国梦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2.【答案】(1)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①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③尊重各民族的风格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④关心爱护身边的人,不差别对待
⑤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3)①反对分裂,就是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本题的设问要求是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
(2)本题的设问要求是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考查青少年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做法,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
(3)本题的设问要求是根据材料二《反分裂国家法》,谈谈我们如何反对分裂,考查反对分裂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识记能力。
(2)对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的解题思路:一是从教材找答题要素。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答题要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答题要素;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答题要素。
(1)本题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本题考查青少年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做法,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本题考查反对分裂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3.【答案】(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3)①对自己的国家要有认同。②对中华文化要有底气。③对道路发展要有信心。不妄自尊大,也不固步自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做梦想家也做实干家,既胸怀梦想又求真务实,既满怀激情又锲而不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根本原因可以从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回答,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根据所学,实现中国梦可以从坚持党的领导,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等方面分析回答。
(3)根据所学,做自信的中国人可以从自信中国的的表现, 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既胸怀梦想又求真务实,既满怀激情又锲而不舍,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如何实现中国梦和中国人自信的底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