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踏上强国之路》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按照“全面深化改革一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逻辑展开。第一目“改革进行时”从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说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第二目“共享发展成果”,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说明如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揭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让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二)学情分析
本框学习中,学生通过已有认知能够列举出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部分典型问题,如环境、住房、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运用已有分析能力能够推断出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如何解决,即如何共享发展成果的学习的渴望。但深化改革原因中“经济发展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两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能力,把握授课深浅尺度。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认同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2)树立改革精神,关心社会公平正义,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认识到党和政府通过法治手段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4)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培养理性、积极的财富观和消费观。
(5)关心改革进程,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明确个人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责任与使命,培养担当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对应举措。
教学难点: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视频导入
展示材料:
思考:结合视频和材料,谈一谈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那我们实现共同富裕了吗?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畅谈了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注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同步、同等富裕”,我们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音视频和文字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共同富裕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走向共同富裕。
(二)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全面深化改革】
展示材料:
思考:
结合图片分享交流:进入新时代,我国继续进行的改革是一场什么样的改革?
教师总结:进入新时代,我国继续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更加直观明了,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
知识小课堂: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总目标
(1)内涵: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2)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活动2:探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与举措】
展示材料:
思考: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教师总结:原因一:(发展经验)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展示材料:
思考:
分析以上两组图片,和同学讨论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教师总结:原因二:(主要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示材料:
思考: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总结:两则材料说明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对策一: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展示材料:
思考:
我国从2011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5年低于10%,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教师总结:原因三:(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知识拓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速度”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用数量或规模来标注经济发展“快不快”。“高质量”则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目标,用质量和效益来衡量经济发展“好不好”。
展示材料:视频《春天里·议国是丨共促高质量发展》
思考:结合视频,理解高质量发展,思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教师总结:对策二: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展示材料:
思考:
结合上图,说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如何解决这些现实挑战?
教师总结:原因四:(新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对策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展示材料:
思考:
为何“改革”一词在中央一号文件频繁出现?全面深化改革还有什么原因?
教师总结:原因五:(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对策四: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回顾、案例分析、数据解读和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原因和举措,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知识小课堂: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4)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
(1)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4)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过渡:
思考:如何才能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教师总结: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活动3:理解共享发展的内涵】
展示材料:
思考: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请你总结一下什么是共享发展?
教师总结:共享发展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渐进共享、共建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观点辨析让抽象的 “共享发展” 概念具象化,使学生理解共享发展的多维度内涵,认识到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
知识小课堂:
正确认识共享发展成果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注意:不是部分人享有;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
【活动4:分析共享发展的原因】
展示材料:
思考:
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让人们共享发展成果?
教师总结: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设计意图:通过领导人的实践和话语,让学生理解共享发展的政治逻辑和价值追求,增强对党的宗旨的认同。
知识小课堂:
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活动5:了解共享发展的举措】
展示材料:
思考:
结合材料,谈谈党和政府如何做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教师总结: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展示材料:
思考:
党和政府是如何做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
教师展示图片:
思考:
结合以上图片和材料,说说党和政府如何做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教师总结: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材料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共享发展带来的实际变化,体会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知识小课堂:
共享发展成果的做法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随堂练习
1.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列车,从泥土路到水泥路,从露天电影到巨幕电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小事汇聚起来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从国情角度思考,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由有( B )
①我国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使我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从繁华闹市到恬静农村,各地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服务到位,保障老百姓端牢拎稳“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油瓶子”。这表明( C )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下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共同富裕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C.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
D.共同富裕意味着消除了贫富差距
4.深化农村改革,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画卷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文件强调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繁荣乡村文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乡村振兴到乡村全面振兴,我国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增进民生福祉。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发展思想和战略?
(2)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谈谈为何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答案:(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乡村振兴战略。
(2)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协调发展。 通过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举措,能充分挖掘农村发展潜力,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乡村振兴是推动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五)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班级论坛发布了主题为“物质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福”的帖子。请你跟帖参与讨论,谈谈对幸福生活的看法。
2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