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候 第三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气候 第三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三 课时)(分层作业)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结合教材P40—42,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气候分布 影响因素
东部:季风气候 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海陆位置
北部:温带气候 南部:热带气候 纬度位置
高原山地气候 地形因素
1.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① 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② 冬季受大陆内陆干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少雨;
③ 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难以到达,高温少雨。
2.纬度位置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部,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自北向南,接收的太阳光热逐步增加,气温越来越高,依次形成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地形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量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我国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地,冬季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知识点二:夏季风和冬季风
结合教材“图2.15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和“图2.16 北回归线附近夏季植被覆盖状况”,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季风的概念: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随着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2.季风的成因: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3.冬季风和夏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源地 太平洋和印度洋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风向 从海洋吹向陆地 从陆地吹向海洋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偏南风) 东北季风、西北季风(偏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影响 ①给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①加剧我国北方的严寒,
②使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 ②加剧南北温差。
知识点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用红笔在课本上记录笔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气温 ① 1月0℃等温线经过
②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③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降水 ④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⑤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⑥ 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气候 ⑦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新情境命题练
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为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常绿林木对应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辽宁省林木“变绿”的时间可能是( )
A.2月中旬 B.3月中旬 C.4月上旬 D.5月中旬
3.影响我国各地林木“变绿”进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
【答案】1.A 2.C 3.D
【解析】1.图中常绿林木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图中高寒草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BCD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根据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可以判断出辽宁4月底前“变绿”,所以辽宁林木“变绿”的时间可能是4月上旬。排除ABD,C正确。故选C
3.根据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看出林木“变绿”进程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可以判断出我国东部春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故受纬度因素的影响,D正确,图中没有反映出海陆分布、人类活动、地形地势等因素,排除ABC。故选D。
农谚道:“惊蛰不犁地,好似蒸荒跑了汽。”惊蛰(每年3月5日或6日)时节,我国春耕春播工作已陆续展开。下图为2024年全国春耕春播进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惊蛰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惊蛰时北方已是昼长夜短 B.惊蛰时南方地区还未春耕
C.惊蛰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D.惊蛰之后气温会继续升高
5.我国东部南北各地春耕春播时间不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土壤肥力
6.①地与②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是②地播种时间明显早于①地,主要原因是( )
A.①地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B.①地距海远,气温低
C.②地人口密集,耕地少 D.②地为盆地,气温较高
【答案】4.D 5.A 6.D
【解析】4.惊蛰是每年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我国各地昼短夜长,A错误;读图,此时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的地方已经开始春耕,B错误;惊蛰之后的节气是春分,C错误;惊蛰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气温会继续升高,D正确。故选D。
5.我国东部地区南北跨度大,南方纬度低,春季气温回升快,达到春耕春播所需温度的时间早;北方纬度高,气温回升慢,满足耕作条件的时间晚,A符合题意;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和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特征,对春耕春播时间的南北差异影响不明显,B错误;地形因素会导致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异,但题干强调的是 “南北各地” 的整体差异,并非局部地形造成的影响,C错误;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与春耕春播的时间安排无关,D错误。故选A。
6.①地与②地纬度大致相同,但①低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②位于我国四川盆地,气温较高,D正确;劳动力不会影响春耕的早晚,与劳动力无关,A错误;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和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特征,对气温影响较小,B错误;人口的疏密不影响耕种的时间,C错误。故选D。
过冬新时尚,“候鸟老人”迁徙忙。最近几年,北京不少老人选择到海南岛过冬。下图为我国1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东部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8.北京、海口两地的气温相差约为( )
A.48℃ B.32℃ C.23℃ D.13℃
9.京、琼两地1月温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答案】7.B 8.C 9.A
【解析】7.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是指等温线大致的走向。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呈现出东西方向延伸的特点。因为我国东部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所以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从图中1月份等温线分布可知,北京1月平均气温约为-8℃,海口1月平均气温约为16℃。 则两地的气温差约为16-(-8)=24℃,与23℃接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京是北京的简称,琼是海南的简称。北京纬度较高,1月份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海南纬度较低,1月份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造成两地1月温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排除BCD。故选A。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这是纪录片《航拍中国》的片头。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有关中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东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大陆海岸线长达2.2万多千米
D.我国大部分位于热带、温带,小部分在寒带,四季分明
11.“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为我国提供了( )
①充足的水资源 ②便利的海运条件 ③大量海产品 ④丰富的油气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我国冬季北方和南方形成“冰与火”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10.B 11.C 12.C
【解析】10.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A错误、B正确;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C错误;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四季分明,没有寒带,D错误。故选B。
11.“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体现了我国海域面积大,海水为咸水,无法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①错误;我国海域面积大,可以利用海洋发展海上交通和资源开发,故提供②便利的海运条件,③大量的海产品和④丰富的油气资源,C②③④正确,ABD排除;故选C。
12.我国国土疆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如“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反映的是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的特点,C正确;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无关,ABD排除。故选C。
重难探究练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下图为某年10月“我国各地当前季节及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对图中我国各地常年入冬时间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
A.10月武汉处于冬季 B.常年无冬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南
C.昆明入冬时间最晚 D.10月黄河以北的地区都已入冬
2.以下对图中各城市入冬时间差异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哈尔滨深居内陆,入冬较早 B.乌鲁木齐海拔较高,入冬较早
C.拉萨纬度较低,入冬较早 D.海口位于低纬度海岛,全年无冬
【答案】1.C 2.D
【解析】1.读图可知,10月武汉还未进入冬季,为秋季,A错误;常年无冬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地区,B错误;昆明由于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入冬时间最晚,C正确;10月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入冬,不是都已入冬,D错误。故选C。
2.读图结合所学,哈尔滨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入冬较早,不是因为深居内陆,A错误;乌鲁木齐入冬较早主要是因为纬度较高,B错误;拉萨入冬较早,因为海拔高的原因,C错误;海口位于低纬度海岛,全年气温较高,全年无冬,D正确。故选D。
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被称作“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条景观长廊呈带状分布,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下图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318国道沿途所经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樟木友谊桥地处雪域高原 B.成都市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黄山位于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 D.上海市的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
4.造成上海和樟木夏季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 B.地势高低 C.跨经度广 D.跨纬度广
【答案】3.A 4.B
【解析】3.读图,樟木友谊桥位于雪域高原-青藏高原上,A正确;成都市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B错误;黄山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C错误;上海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D错误。故选A。
4.上海地处平原,樟木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两地海拔差异很大,使得夏季气温差异差,B正确;距海远近会影响气温的高低,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经度不会影响气温差异,C错误;两地纬度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每年进入4月,北方多地春暖花开。人们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也会迎来一年中杨柳絮爆发的时节。专家表示,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有一定风速的天气易造成杨柳絮的飘散。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地区杨柳絮高发期开启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造成郑州与北京飘絮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6.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原飘絮时间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壤贫瘠 B.污染严重 C.水源短缺 D.气温较低
7.有利于抑制飞絮现象的天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A 6.D 7.D
【解析】5.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回升越快 。郑州的纬度比北京低,春季气温回升比北京早。从资料中专家表示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有一定风速的天气易造成杨柳絮的飘散,可知气温是影响飘絮时间的关键。由于郑州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多,气温回升快,所以飘絮时间早,纬度因素是造成两者飘絮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A正确;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年较差等,对两地春季气温回升早晚影响较小,不是造成飘絮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B错误;郑州和北京地形差异不是导致春季气温明显差异进而影响飘絮时间的主要原因,C错误;人类活动对杨柳絮飘絮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6.由材料可知,杨柳絮飘散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太原位于黄土高原,海拔相对较高,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土壤贫瘠主要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等,对飘絮时间早晚没有直接影响,A错误;污染严重与否和飘絮时间早晚关系不大,B错误;水源短缺主要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等,不是飘絮时间较晚的主要原因,C错误;因为太原海拔高气温较低,达到杨柳絮飘散所需温度的时间较晚,所以飘絮时间较晚,D正确;故选D。
7.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再加上一定的风速,都是飞絮飘舞的良好条件。有利于改善飞絮现象的天气状况是下雨的天气,D图小雨转中雨符合题意,D正确;A图是多云转阴、B图是晴转阴,C图是晴且西北风六级都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集中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舒适温度的社会服务。图左示意我国集中供暖区分布,图右示意部分城市集中供暖起止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集中供暖区与未集中供暖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1月0℃等温线
9.济南与哈尔滨集中供暖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低不同 B.距海远近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面积大小不同
【答案】8.D 9.A
【解析】8.我国集中供暖区的分界线主要基于冬季气温条件,尤其是1月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主要区分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与供暖分界线无直接关联,A错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同样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基础,与供暖无直接关系,B错误;中国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以长城—天山山脉一线为核心标志,与供暖无直接关系,C错误;1月0℃等温线对应秦岭-淮河线,是传统集中供暖的分界依据,符合冬季需持续供暖的气温标准,D正确。故选D。
9.读图可知,哈尔滨纬度较高,低温时间长,济南纬度较低,低温时间短,济南与哈尔滨集中供暖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不同,A正确;与距海远近、地势高低、面积大小无关,BCD错误。故选A。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交流研讨和谐中国】
材料一:天南海北的5名地理兴趣学习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连线,相互认识,共同学习。5名同学同一时间截然不同的衣着,引起同学们的好奇,通过交流,了解到了不同地域11月份的穿衣指南。
材料二:图1为“5名同学位置及交流图”;图2为“某地气温与降水柱状图”。

(1)5名同学截然不同的衣着差异,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国气候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炎热不退场,夏装妥妥身上穿”应该是 同学所在地的穿衣指南。
(2)同学们对小明的穿衣指南十分感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该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2所示)。原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 (较大/较小)。
(3)小聪和小红同学交流得知,两地夏季都是雨热同期的天气,冬季气温却相差很大,影响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据小华表述,家乡所在地夏季气候与其他地区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10.(1) 复杂多样 小亮
(2) 温带大陆性 较大
(3) 纬度位置 海拔高,气温低,受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
【详解】(1) 我国气候有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等特点。5名同学来自不同地域,同一时间衣着截然不同,这体现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因为复杂多样的气候使得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的气候状况差异很大。小亮位于海南岛,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是“炎热不退场,夏装妥妥身上穿”。
(2)读图可知,小明位于深居内陆的西北地区,该地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
(3)读图可知,小聪和小红均位于东部季风区,两地夏季均高温多雨,但小红地处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小聪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低,气温高,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两地冬季气温差异大;小华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受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夏季气温低。
11.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冬季,漠河的气温在-32℃以下,海口的气温在16℃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2)从A→B,气温变化的规律是越来越低,这说明我国气温深受 (填“海陆位置”或“纬度位置”)的影响。
(3)纬度大致相同的C青藏高原与D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夏季气温较低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
(4)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山脉)— (河流)一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吻合。
(5)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适合种植 (填“冬小麦”或“春小麦”)。
【答案】11.(1)南北气温差异大
(2)纬度位置
(3) C 海拔高,气温低
(4) 秦岭 淮河
(5)冬小麦
【详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1月份,漠河的气温在-32℃以下,海口的气温在16℃以上,两地气温相差大约50℃,可见,我国冬季(1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2)我国1月平均气温从A到B(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气温越来越低,即气温逐渐降低。A地和B地比,A地纬度低,B地纬度高,说明我国气温深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青藏高原地势比D长江中下游平原高,故纬度大致相同的C青藏高原与D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夏季气温较低的是C青藏高原,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由图及所学知识知,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致,又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位置,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等。
(5)我国北方地区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中冬小麦主要种植在暖温带地区,春小麦主要种植在中温带地区。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适合种植冬小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