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的社会化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人的社会化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第 1 框 人的社会化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健全人格)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意识。(道德修养)
关心社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社会化。
教学难点:能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
一、导入新课
读书分享《社会性动物》。
教师讲述:书中强调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那么,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人的社会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婴儿”到“中学生”
活动一:播放视频《印度狼孩的真实故事》
谈一谈:为什么狼孩学不会说话呢?
提示:生物学层面:狼孩错过语言敏感期,大脑神经回路未被激活。环境层面:狼孩缺乏人类语言输入和社会互动,导致语言学习机制无法启动。早期语言环境对人类认知发展十分重要。
议一议:1.接受过社会教育引导的我们和“狼孩”有什么不同?
2.不断融入社会,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叫什么?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离不开哪些方面的助力?
教师讲述: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活动二:出示材料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谈一谈:《论语》中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人的本性相近,但每个人的后天习惯差异巨大,通过教育可以引导个体向上向善、发展潜能,从而缩小个体间的差异,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教师归纳: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目标导学二:从“中学生”到“合格公民”
活动三:制作一张成长反思表
学生填写表格,列举自身具备的生活技能(如做饭、 理财等)和道德品质 (如诚实、宽容等),并分析其来源(家庭、学校、同伴等)。
角色 生活技能 道德品质 获得渠道
学生 学习、劳动、自 我规划 遵守纪律、 尊重师长
社区志愿者 参与公益活动 乐于助人、 服务社会
家庭成员 …… ……
中国公民 …… ……
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吃饭、说话、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学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
活动四:社会角色扮演
根据教材 P11“探究与分享”,分四个小组抽取角色卡片(如“学生”“社区志愿者”“家庭成员”“中国公民”),每组讨论并展示扮演这些角色需要的能力及品质。
思考:扮演好这些社会角色,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
2.开展课堂辩论
正方——学生应以学业为主,无需过早承担社会责任。
反方——学生应从小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生分组准备论据,进行3分钟限时辩论。
教师点评:学业与社会责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活动五:榜样的力量
榜样一:张连钢——全球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开拓者
作为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的张连钢,带领团队攻克全自动化码头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身患癌症仍坚守一线,仅用 3 年半的时间完成国外需8到10 年的研发任务,建成全球领先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连续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他与团队合作研发的“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为全球首创。2024 年, 张连钢被评为“感动中国 2023 年度人物”。
榜样二:李桂科——扎根“麻风村”的“心灵治愈者”
云南洱源县疾控中心医生李桂科,坚守山石屏 40 多年,不仅将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全部治愈,更带领村民修路、通电、发展产业,将“麻风村”变成 “幸福村”。他自费建博物馆记录抗麻风病史,退休后仍住在村里陪伴康复者。2024年12月30日,李桂科荣获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榜样三:万步炎——深海钻探的“中国深度”创造者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海牛号”系列深海钻机,打破欧美技术封锁,实现我国海底钻机从0米到231米的突破。他30余年专注海洋勘探, 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使我国深海资源勘探能力跃居世界前列。他曾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长远发展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被评为“最美教师”“时代楷模”。
(1)他们承担了哪些社会责任?
(2)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师归纳: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今天,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以“人的社会化”为核心,通过多元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化内涵。导入环节以读书分享与视频案例,揭示人类社会性本质;新课讲授中,结合教材情境与《论语》名言,解析社会化过程,强调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反思表与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角色要求,辩论环节澄清学业与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社会化理论,更在角色扮演、辩论与榜样学习中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强化知识迁移与价值观内化,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担当、有能力的合格社会成员。
本课设计注重情境化与跨学科融合,但时间分配需优化,角色扮演与辩论耗时较长,导致榜样学习环节教学仓促。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需设计分层任务与前置学习,强化全员参与。后续教学可引入技术工具提升反馈效率,建立“社会化成长档案”形成持续性评价。教师需进一步强化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家校社联动延伸学习时空,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