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第 2 框 养成亲社会行为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意识。(道德修养)
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央视公益广告《善行无迹——留一盏灯温暖他人》
谈一谈: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温暖的细节?
学生回答:女主人和男主人为环卫工夫妻留了一盏吃饭的灯。
教师归纳:善意不必惊天动地,细微处最动人心。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教师讲述: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活动一:展示图片——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公交车司机礼让行人、关注社会新闻、足球队比赛获奖、分享学习经验帮助其他同学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提问:图片中哪些行为值得赞扬?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学生回答: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
教师总结: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二:阅读教材 P13 的“探究与分享”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 “粉丝”,小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一起讨论国画技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小东和伙伴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谈一谈:结合你参加的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学生分享经历
小唐的研学日记
在研学过程中,我提前查找研学地资料,担任讲解员及引导员,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我学到了很多,受到别人的夸赞和感谢时,我很快乐;我还看到小宇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小王买了纪念章准备送给自己的朋友;我们下午一起在烈士纪念馆诵读《少年中国说》,立下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教师提问:材料中的行为对自身、社会和国家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目标导学二: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三:设计一个服务社会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样本:《初中生“社区环保小卫士”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绿色家园,你我守护
二、活动目的: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学习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知识,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服务社区,传递环保理念。
三、活动时间:周六上午 8:00-12:00
四、活动地点:学校附近社区(提前与社区居委会协调场地)
五、参与对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每班5-10人,可分组行动)
六、活动流程
8:00 集合,布置任务,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8:00—11:00调研组:采访居民对社区环境的建议(记录并汇总)。宣传组:发放自制环保手册,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技巧。清洁组:携带工具清理社区绿化带、公共区域垃圾。创意互动组:1.设置“变废为宝”展示台(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2.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如卡片分类比赛)
11:30-12:00 拍照记录劳动成果
七、物资准备
工具类:手套、垃圾夹、可降解垃圾袋、扫帚
宣传类:自制环保手册、海报、展板
其他:急救包、饮用水、队旗
八、安全保障
1.需每位家长签署《安全告知书》
2.每组配备1名教师或家长志愿者全程陪同
3.避开高温时段, 准备防暑物资
九、后期安排:组织班会分享感悟,评选“最佳环保提案”,与社区合作设立“学生环保监督岗”,每月开展1次服务。
教师归纳: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围绕“养成亲社会行为”展开,通过公益广告导入,激发学生对善意细节的关注。新课讲授中,借助学生社会实践经历等,帮助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内涵,明确其具体表现,如谦让、分享、合作等。学生通过设计服务社会的活动方案, 积极探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展现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本课设计巧妙之处在于案例丰富、互动性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但时间分配不足,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高,导致后续内容讲解仓促,后续教学需更合理地分配时间。同时,部分学生在讨论与方案设计时较为被动,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确保全员参与。此外,可加强与社区、公益组织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深化其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与认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