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 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素养目标 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知道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是因为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落后。通过观 察地图,了解鸦片战争的整个时空过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 能够运用史料解释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概念有初步了解。(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通过本课内容,了解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史实,从而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坚 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视频《鸦片战争》。
教师过渡:同学们,当我们漫步在繁华都市,享受着和平与繁荣时,可曾想过,180余年前的中国,却被一场战争拖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这场战争叫什么?究竟因何而起?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又充满血泪的历史,探寻其中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教学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历史感悟能力)
二、新课讲授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走私的背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出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贸易状况。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的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材料一: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数量激增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学生活动:①经济上,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国家财政。②社会上,摧残民众身体,败坏社会风气。③政治上,政治腐败。④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
3.林则徐禁烟
教师过渡:面对鸦片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材料: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学生活动: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时间 1839 年 6 月
地点 广东虎门
概况 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意义 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 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拓展探究】教师提问: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战争之因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归纳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材料:(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学生活动:①虎门销烟(直接原因)。②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根本原因)。
2.战争过程
教师提问:观察课本地图《鸦片战争形势图》,归纳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生活动:
第一 阶段 1840 年 6 月-1841 年秋
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到达天津大沽 口→进攻虎门炮台→占领广州四方炮台
第二 阶段 1841 年秋—1842 年 8 月
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进犯吴淞 进攻 镇江 到达南京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展示中国将领阵亡的情况,谈一谈他们的精神。
学生活动: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为何战败
教师过渡:鸦片战争中英国总兵力约2万人,清政府动员总兵力约10万人,结果却以清政府惨败告终。结合课本,分析鸦片战争中国为何战败。
学生活动:①清政府经济、军事装备落后等(主观原因)。②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③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原因)。
4.战争之思
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国家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过渡: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
主要內容 影响和危害
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 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东南 沿海门户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开了割让土地的 先例
赔款 赔款 2100 万银元 开了勒索赔款的 恶例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 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国开始丧失关 税自主权
2.其他条约
教师活动:鸦片战争中“天朝”不堪一击,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看机会来了,于是也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阅读课本,找出清政府还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列强通过这些条约攫取了哪些利益?
学生活动:
3.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变化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
时段 政治 经济 领土 社会 分期
战前 主权独立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完整 古代
战后 主权不独立 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不完整 近代
学生活动: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补充:【名词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国家形式上独 立, 但在各方面受到外国列 强控制和压迫,丧失了部分主权 半封建:国家自给自足 的封建自然经济遭到破 坏,但有少量的资本主 义因素发展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则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探究思考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可待改进的地方,如语言更加简练、增强逻辑性等,同时还要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