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程标准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的关系。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素养目标 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通过识读地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史料实 证、时空观念) 通过阅读课本,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影响;分析甲午中日 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 3.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坚定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家国情怀)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翻开东亚文明史,中日关系宛如画卷。古时,中国是师长,日本虚心求学;近代,两国同遭列强冲击;可后来,却成了战争对手。这关系的巨大转变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脉络和深层原因?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这段历史,从中寻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熟知的历史常识等引入,减少陌生化的同时也能突出本课重难点)二、新课讲授(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提取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信息。学生活动: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清政府腐朽没落,军备废弛,国力衰败;朝鲜东学道起义。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教师活动:阅读课本,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按战役爆发的时间顺序完成下表。学生活动:主要战役 战况战果 民族英雄丰岛海战 正式宣战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黄海海战 丧失制海权 邓世昌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教师活动:你从这些爱国官兵的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学生活动:不畏强敌、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高尚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日本觊觎中国已久,凭借明治维新后的军事改革成果,悍然发动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丧失大量领土主权、背负巨额赔款,还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深刻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拓展探究】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清朝 日本武器装备 陆军枪械装备率 85 % 陆军枪械装备率 100 %总战舰数量超过日 本海军,但航速慢、 装备火炮少、射速慢 航速快,装备速射 炮。“吉野号”航速 为当时世界最快战略思想 李鸿章避战求和,被 动应战 日本精心筹划,势在 必得材料三:1874年,明治天皇开始裁减内宫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作造舰。——摘编自林怀秋《明治天皇》材料四: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摘编自明治天皇1868年《御笔信》学生活动: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腐朽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②内部原因——军队军事技术落后,整体军备、武器落后;统治者妥协退让,指挥不当。③外部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力大增,且侵华蓄谋已久,准备充分。3.《马关条约》的签订教师过渡: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最终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教师活动: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学生活动:主要內容 对中国的危害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 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 步丧失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清 政府的财政危机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 深入中国腹地设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 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 出为主 教师补充:【名词解释·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将工业制成品(商品/货物)出售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市场,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开始于《南京条约》的签订 资本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用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以此达到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手段。近代列强大规模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开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拓展探究】教师提问:对比《南京条约》的内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学生活动:割地增多;赔款增多;侵略势力深入;侵略方式转变。教师总结:《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教师活动:《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俄国当真如此好心吗?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什么?学生活动:俄国无如此好心。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2.瓜分中国狂潮教师过渡: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教师活动:有一个国家并没有参与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来,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争夺市场,这个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又是什么呢?学生活动:(1)原因: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2)政策:“门户开放”照会。(3)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②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4)影响: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教师强调: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实质上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过渡: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教师活动:结合课本,概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学生活动发展阶段 19世纪70年代至1912年特点 产生并初步发展主要原因 ①产生原因:外商刺激,洋务运动影响。②初步发展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张謇兴办实业教师过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掌握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及他所创办的企业针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师活动:结合课本,完成下面表格内容。学生活动: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 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展;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口号/主张 “实业救国”概况 ①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大生纱 厂、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 冶铁厂等产业。②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 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影响 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促进了教育文化实业的发展评价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状元实业 家”, 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是中国近代民 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3.发展特征教师活动:根据课本并结合下面材料,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材料:学生活动:①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分。②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三、课堂总结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港口和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主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它如何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时,黄海海战中以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挖掘,以达到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目标。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