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课程标准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素养目标 通过对时间轴的学习,从整体上把握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交织与 斗争。(时空观念)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事,并通过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理解“不符合历 史潮流终将失败”的历史观点。(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 感悟孙中山等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作出的顽强努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近代民主革 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家国情怀)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结合下列材料,思考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赣省独立,总理(孙中山)电令粤省同举,胡都督认为时机未至;电令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材料三: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学生活动:①革命派力量涣散。②革命党人实力不足。③列强支持袁世凯。教师过渡:通过二次革命失败原因导入本课学习主题——二次革命被镇压后,袁世凯显露出何种野心?(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与本课关联起来)二、新课讲授(一)帝制复辟1.谋求帝制的表现教师活动:结合课本和下面的材料,指出袁世凯为谋求帝制做的准备。材料:第二条:大总统任期 10 年,可无限期 连任。 第三条:每届行大总统选举时······大 总统……敬谨推荐……前项被推荐者之 姓名,由大总统亲书于嘉禾金简,钦盖国 玺,密储金匮于大总统府……藏之……非 奉大总统之命令,不得开启。 ——摘编自《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学生活动: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2.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教师活动:“二十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中国承认并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特殊权利;汉冶萍煤铁公司由中日合办;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及财政顾问,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等。学生活动:①严重侵犯中国主权。②沉重打击中国经济。③激发中国民族主义情绪。3.复辟帝制教师活动: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其反映了什么历史史事?材料:袁世凯在北京天坛 举行祭天活动 1915 年底, 袁世凯下令改 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 宪”,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准 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学生活动:袁世凯复辟帝制。(二)护国战争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总结护国战争的基本内容。材料:蔡锷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 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锷等身 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 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布四方,声 罪致讨。 ——摘编自蔡锷《致各省将军巡按 使等电》(1915 年 12 月)学生活动:(1)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各阶层人士反对。(2)时间:1915年底。(3)发起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教师活动:阅读下列材料,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材料一:1915年8月,第二大党进步党领导者梁启超于《大中华》月刊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表明其坚持共和、反对帝制的鲜明态度。材料二:“梁启超、黎元洪、段祺瑞等或请辞或告假。”“今日要人之辞职,皆托于病。然试究其所患者之病,大抵皆因国体而影响于身体之病也。”——《申报》材料三:袁世凯在加紧酝酿帝制时,日、英、俄、法等国一再提出警告,指出变更国体或将“惹起意外之扰乱”,影响各国在华商务利益。学生活动:(1)原因:①违背民主共和的发展潮流(根本原因)。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讨袁斗争得到广泛支持和拥护。③袁世凯众叛亲离。(2)启示: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功!(三)军阀割据【概念解析】教师活动:北洋军阀和北洋政府的区别。北洋军阀: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政府:指1912年至1928年期间,由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军阀将领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1.军阀割据的概况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形势图(1917—1918年)》,引导学生说出当时的主要军阀及其概况。学生活动: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他们都依附列强。教师活动: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学生活动:(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实质: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2.军阀割据的影响教师活动: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军阀割据造成的影响。材料一:农户 减少1 500多万户耕地 减少26 000多万亩荒地 增加49 000多万亩军费 增加5 000多万元材料二: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就有400余次之多……控制中央政权的军阀头目,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变换。从1912年至1928年的17年间,内阁变更了47次。——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学生活动:①政治上,军阀混战,造成假共和掩饰下的政治上分崩离析与民族危机;民主与专制反复较量,民主思潮始终推动着中国社会缓缓前进。②经济上,农村经济凋敝衰败,百姓生活极度贫困。③思想上,社会民众愚昧迷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三、课堂总结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倒行逆施,为实行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这种复辟行径,国内各界人士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护国战争讨袁,袁世凯最终取消帝制。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本课在讲解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时,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不符合历史潮流终将失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历史解释环节多侧重于知识讲解,与家国情怀的融合不够自然;部分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时,未能充分将其与现实生活、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家国情怀的培养未能贯穿历史解释的全过程,导致情感教育效果打折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